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上市公司監事法律責任

上市公司監事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2 07:06:37

⑴ 公司監事有沒有什麼責任

不需要承擔公司債務,但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話需要賠償。

公司監事因其專享有律和公司章屬程授予的參與管理、監督公司事務的職權,其需要對公司履行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違法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1)上市公司監事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公司法》

第五十三條 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行使下列職權:

(一)檢查公司財務;

(二)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出罷免的建議;

(三)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予以糾正;

(四)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會議,在董事會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職責時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

(五)向股東會會議提出提案;

(六)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條 的規定,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

(七)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⑵ 如果公司出現問題監事有責任嗎

監事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的。公司出現問題,根據監事有無過錯確定,有過錯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五十四條監事可以列席董事會會議,並對董事會決議事項提出質詢或者建議。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發現公司經營情況異常,可以進行調查;必要時,可以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等協助其工作,費用由公司承擔。

⑶ 我朋友需要開一個公司,叫我幫忙找一個掛名監事,掛名監事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這樣做有什麼風險

掛名監事有過錯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公司違法作為監事有沒有股份,也會牽連。這個內掛名監事是不被法律容認可的,公司的監事就是監事,依據公司法設定的重要公司自治機關,寫入公司章程備案,不會只是掛名沒有責任的。

(3)上市公司監事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2005年《公司法》規定:公司股東、監事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十一條【關聯交易】: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

第一百四十七條明確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違反了這些義務就會對公司利益造成損害。

⑷ 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工作職責是什麼

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只要是按照董事會的各種決議和公司日常事項進行監督和記錄、反饋給公司董事會,對公司董事會負責。

⑸ 上市公司董、監事、高管,對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在6個月內買賣交易,會承擔怎樣的行政責任

根據《證劵法》第47條、第195條規定,上市公司董監事、高管和持有公司股票5%以上的股東,將股票在6個月內交易的,應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1) 交易收益歸上市公司;
2) 警告,可並處3-10萬元罰款。

律師作為上市公司監事,以什麼身份承擔責任是以律師身份還是以公司監事身份

看履行的是什麼職責咯,如果是履行的章程中規定的監事的職責,則由此產生的責任以監事身份承擔,如果為公司提供法律服務,則以律師身份承擔責任。

⑺ 公司監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監事享有法律和公司章程授予的參與管理、監督公司事務的職權,同時負有對公司忠實和勤勉義務。在執行公司職務時,應當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職權,履行義務,維護公司的利益。為促使監事依法為公司利益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使公司的合法權益在受到侵害時能得到恢復或補償,《公司法》明確規定了監事違法執行職務給公司造成損害所承擔的法律責任。

如果他以後跑路,你作為公司名義上的監事,同時未參與公司的實際管理,一般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來避免這些問題最好辦法是:不要從公司獲得股份,同時不要從公司里獲得相關薪酬。這樣的話以後公司萬一出現問題,也好證明自己沒有參與公司的實際經營。同時避免自己承擔責任。

(7)上市公司監事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監事會制度相關規定

我國《公司法》不僅規定了監事會制度,而且給予監事會很高的地位,將監事會定位為代表股東監督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經營行為的一個公司內部權力組織。

我國《公司法》52條和124條規定,經營規模較大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應設立監事會(1999年底全國人大修訂《公司法》時,特別修改了關於國有獨資公司的監事會規定,《公司法》第67條修改為:「國有獨資公司的監事會由國務院派出或者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派出。」

2000年3月,國務院又頒布了《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目前國家已向國有獨資公司和部分國有重點企業中派出監事會),監事不得少於3人。監事會由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組成,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民主選舉產生。董事、經理及財務負責人不得兼任監事。

《公司法》第54條和126條規定,監事會或監事行使的職權有:檢查公司財務;對董事、經理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進行監督;當董事和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和經理予以糾正;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監事列席董事會會議。
在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的過程中,應該發揮監事會在監督董事、經理上的重要作用。監事會和董事、經理之間的關系將類似於全國人大和政府之間的權力制衡關系。為了實現這種權力的制衡,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首先,擴充監事會的權力,重塑公司的監督權力中心。我國借鑒大陸法系國家公司法建立的監事會機構制度在具體條文上進行了改變,如在德國公司法中,監事會有權聘任和解聘董事和經理、有權監督董事會的業務經營等等。我國公司法並沒有賦予監事會上述權力,而主要賦予了對董事、經理違法違章行為和損害公司利益的監督權,這些都是從消極方面的監督權,而缺少從積極方面的職權賦予。因此,為重塑監事會在公司中的監督權力中心地位,可從以下方面嘗試擴充監事會的權力:將部分監事的提名權交給監事會;監事會可代表公司起訴違法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財務報告由董事會編制後交監事會審核並由監事會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等等。

其次,擴大和提升監事會的成員構成。除了股東代表(股東監事)和職工代表(職工監事)之外,應加上債權人代表(銀行監事),債權人代表進入監事會,既可以保護債權人利益,又可以充分發揮銀行在財務監管方面的專業優勢。早在1996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經貿委、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就聯合發布了《關於銀行向企業監事會派出監事任職資格的審查辦法》。

依照該辦法,企業監事會內銀行方面的監事由被監督企業設立有基本帳戶的銀行派出,且一人可以同時擔任若干個企業的監事。這項措施的實行改變了銀行消極參與公司治理的局面,也改善了銀企關系中由於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道德風險問題。

另外,將公司財務主管(總會計師、財務總監)設置為監事,加強財務監督力量。(最近已有數家上市公司公告將財務總監、總會計師兼任董事,更改為財務總監、總會計師兼任監事。)另外,可以考慮建立監事社會人才庫,讓符合條件的財務、會計、法律等專業人士(即獨立監事)加入監事會行使實質性的監督權。

第三,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確保監事的知情權。由於監事(除職工監事外)並不直接介入經營活動,因此,公司應制定有關規章制度以確保監事會的知情權:包括會議制度、企業文件和資料送達制度、企業財務報表報送制度、監事會咨詢回應制度等。公司主要經營、財務、統計報表、重大經營活動的法律文本等資料、文件在報送董事會的同時,必須報送監事會,公司董事會、經營班子有責任和義務向監事會提供必要和真實的信息。

第五,提高監事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一是推行監事任職資格制度。要嚴格按照《公司法》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規定的有關監事的任職資格條件的規定,選配好監事,杜絕榮譽性任職、養老性任職、不善經營管理易位性任職等現象。二是監事應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和政策水平。監事應熟悉公司運行程序和規章制度,掌握投資、會計、審計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獨立監事應是財會、審計和法律專業人員或熟悉本行業經營的專業人員。

第六,《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佔公司的財產。

網路-公司監事會制度,網路-公司法

⑻ 公司監事承擔什麼責任

監事享有法律和公司章程授予的參與管理、監督公司事務的職權,同時負有對公司忠實和勤勉義務。在執行公司職務時,應當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職權,履行義務,維護公司的利益。

為促使監事依法為公司利益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使公司的合法權益在受到侵害時能得到恢復或補償,《公司法》明確規定了監事違法執行職務給公司造成損害所承擔的法律責任。

公司監事作用:

第一、保護股東利益,防止董事會獨斷專行。現實生活中,公司規模尤其是股份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出現了大多數股東的投機化現象,即股東更多關心的是自己在股市的投資收益,而不是公司的經營狀況,股東以及股東會顯然不可能有效行使公司經營的監督權。

正是基於此,監事會憑借出資者 (股東)賦予的監督權,代替股東專職行使監督董事及董事會的職權,成為了保護股東利益、防止董事會獨斷專行的必然選擇。

第二、維護公司及其股東的財產安全等合法權益。監事會制衡機制的工作重點在於監督,而監督的最終目的也正是為了保障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主要是財產安全的權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公司監事會制度

熱點內容
合同法中的保密條款英 發布:2025-07-09 07:13:39 瀏覽:393
法院查明事實 發布:2025-07-09 07:12:13 瀏覽:710
人事管理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7-09 07:08:33 瀏覽:928
勞動合同法關於離職賠償 發布:2025-07-09 07:08:25 瀏覽:922
呼和浩特市法院書記員與法官助理 發布:2025-07-09 07:07:05 瀏覽:314
勞動法不保障 發布:2025-07-09 06:58:48 瀏覽:664
道德雲創系 發布:2025-07-09 06:54:08 瀏覽:921
海商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試卷 發布:2025-07-09 06:45:40 瀏覽:144
上海司法考試報名條件 發布:2025-07-09 06:30:28 瀏覽:705
葯事法律責任名解 發布:2025-07-09 06:26:06 瀏覽: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