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權利保護的主體法律責任
⑴ 教資考試幼兒保護的相關法律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條規定:「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幼兒保護的主體及內容
1.家庭保護:家庭保護是作為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一項法定義務,主要內容有: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用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修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2.學校保護: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
加強安全管理。
3.社會保護: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活動進行積極引導。尊重未成年人的權利。禁止有害於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侵蝕其思想的行為。
4.司法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0條規定:「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在司法活動中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對未成年人合法權利的司法保護。對有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
⑵ 幼兒園舉辦者是不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如果是有法律依據嗎
首先應當明確法律責任是哪一種法律責任。如果是一般民事責任,毫無疑問看幼兒園本身性質是不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如果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創辦者不是承擔該民事責任的主體。如果是問安全管理責任,且創辦者同時是管理者,就要承擔相應管理責任。
⑶ 幼兒權利保護的措施有哪些
那就是在幼兒園的時候,讓老師好好照顧 平時帶孩子出去的時候要看好孩子
⑷ 違反《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的主體責任應付哪些法律責任
單獨違反《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沒有具體的責任承擔,只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罰。但是違反《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還牽涉到違反其它法律法規的規定,如《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侵權責任法》《教育法》等,如果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還將承擔刑事責任。
⑸ 法律從什麼方面保障兒童的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等。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制定,2006年修訂)從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及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方面規定了保護兒童權利的義務主體及相應法律責任,該法是我國兒童權益保護的綜合性法律,對兒童權利保護做出了最為全面的規定。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制定)從六個方面對未成年犯罪作出預防。一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二是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三是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四是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範,五是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六是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該法的核心目的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制定,2006修訂)對學生、學校、教師的權利義務做出了相關規定,從教育教學、經費保障、法律責任方面規定了保障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基本權利。
⑹ 我國對兒童實行特別保護的法律有什麼 什麼和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等。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制定,2006年修訂)從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及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方面規定了保護兒童權利的義務主體及相應法律責任,該法是我國兒童權益保護的綜合性法律,對兒童權利保護做出了最為全面的規定。
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制定)從六個方面對未成年犯罪作出預防。一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二是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三是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四是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範,五是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六是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該法的核心目的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我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制定,2006修訂)對學生、學校、教師的權利義務做出了相關規定,從教育教學、經費保障、法律責任方面規定了保障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基本權利。
⑺ 侵犯兒童權益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刑事責任
虐待兒童,情節惡劣的,以虐待罪論處。
對兒童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以遺棄罪論處。
溺嬰,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明知校舍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傷亡的,以玩忽職守罪論處。
教唆兒童違法犯罪的,依法從重處罰。
引誘、教唆或者強迫兒童吸食、注射毒品,依法從重處罰。
二、民事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以惡意串通、欺詐、脅迫、非法掩蓋,剝奪沒有生活來源兒童的遺產份額,不讓兒童接受獎勵、贈予、報酬的行為均屬無效。
三、行政責任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童工,由勞動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在中小學校校園周邊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兒童活動的場所的,由主管部門予以關閉,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兒童活動的場所允許兒童進入,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設置兒童禁入標志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向兒童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圖書、報刊、音像製品等出版物的,依法從重處罰。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兒童合法權益的,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製作或者向兒童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以及網路信息等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生產、銷售用於兒童的食品、葯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標明注意事項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向兒童出售煙酒,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兒童出售煙酒標志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兒童救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對兒童的救助保護職責,或者虐待、歧視兒童,或者在辦理收留撫養工作中牟取利益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脅迫、誘騙、利用兒童乞討或者組織兒童進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⑻ 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與相關法律責任有哪些
幼兒教師的合法權利和義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里都有明確說明,本法適用於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 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一)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 表意見; (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 (四)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 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第八條 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 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 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 活動; (四)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 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 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第九條 為保障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 門、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 (二)提供必需的圖書、資料及其他教育教學用品; (三)對教師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 (四)支持教師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水平、工作態 度和工作成績進行考核。 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考核工作進行指導、監督。 第二十三條 考核應當客觀、公正、准確,充分聽取教師本人、其他教師以及學 生的意見。 第二十四條 教師考核結果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 第六章 待遇 第二十五條 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 平,並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晉級增薪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六條 中小學教師和職業學校教師享受教齡津貼和其他津貼,具體辦法由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教師以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到少數民 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應當予以補貼。 第二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城市教師住房的建設、租 賃、出售實行優先、優惠。 縣、鄉兩級人民政府應當為農村中小學教師解決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條 教師的醫療同當地國家公務員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對教師進行身 體健康檢查,並因地制宜安排教師進行休養。 醫療機構應當對當地教師的醫療提供方便。 第三十條 教師退休或者退職後,享受國家規定的退休或者退職待遇。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適當提高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小學退休教師 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國家補助、集體支付工資的中小 學教師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資收入上與國家支付工資的教師同工同酬,具體辦法 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規定。 第三十二條 社會力量所辦學校的教師的待遇,由舉辦者自行確定並予以保障。 第七章 獎勵 第三十三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教學改革、學校建設、社 會服務、勤工儉學等方面成績優異的,由所在學校予以表彰、獎勵。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有突出貢獻的教師,應當予以表彰、 獎勵。 對有重大貢獻的教師,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授予榮譽稱號。 第三十四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向依法成立的獎勵教師的基金組 織捐助資金,對教師進行獎勵。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 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賠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對依法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教師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 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行政處分。 國家工作人員對教師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追 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 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地方人民政府對違反本法規定,拖欠教師工資或者侵犯教師其他合 法權益的,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 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國家財政用於教育的經費,嚴重妨礙教育 教學工作,拖欠教師工資,損害教師合法權益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 的經費,並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責任。 第三十九條 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 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 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內,作出處理。 教師認為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侵犯其根據本法規定享有的權利的,可以 向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 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作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