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職業病承擔法律責任

職業病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3 13:54:43

『壹』 關於職業病賠償法律規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條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第二十二條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
第三十五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三十六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貳』 用人單位防止職業病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職業病防治法》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十條 建設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或者提請有關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建、關閉:

(一)未按照規定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或者未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或者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未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審核同意,開工建設的;

(二)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未按照規定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

(三)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其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未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審查,或者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施工的;

(四)未按照規定對職業病防護設施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未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沒有存檔、上報、公布的;

(二)未採取本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的;

(三)未按照規定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的;

(四)未按照規定組織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或者未對勞動者個人職業病防護採取指導、督促措施的;

(五)國內首次使用或者首次進口與職業病危害有關的化學材料,未按照規定報送毒性鑒定資料以及經有關部門登記注冊或者批准進口的文件的。

第七十二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報產生職業病危害的項目的;

(二)未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或者監測系統不能正常監測的;

(三)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時,未告知勞動者職業病危害真實情況的;

(四)未按照規定組織職業健康檢查、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或者未將檢查結果書面告知勞動者的;

(五)未依照本法規定在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提供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的。

第七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或者提請有關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關閉:

(一)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

(二)未提供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或者提供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

(三)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未按照規定進行維護、檢修、檢測,或者不能保持正常運行、使用狀態的;

(四)未按照規定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的;

(五)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仍然達不到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未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的;

(六)未按照規定安排職業病病人、疑似職業病病人進行診治的;

(七)發生或者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時,未立即採取應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規定及時報告的;

(八)未按照規定在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的;

(九)拒絕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監督檢查的;

(十)隱瞞、偽造、篡改、毀損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等相關資料,或者拒不提供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資料的;

(十一)未按照規定承擔職業病診斷、鑒定費用和職業病病人的醫療、生活保障費用的。

第七十四條 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材料,未按照規定提供中文說明書或者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五條 用人單位和醫療衛生機構未按照規定報告職業病、疑似職業病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弄虛作假的,並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

第七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治理,並處五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或者提請有關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關閉:

(一)隱瞞技術、工藝、設備、材料所產生的職業病危害而採用的;

(二)隱瞞本單位職業衛生真實情況的;

(三)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放射工作場所或者放射性同位素的運輸、貯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

(四)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或者材料的;

(五)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沒有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或者沒有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接受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

(六)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或者應急救援設施的;

(七)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職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或者禁忌作業的;

(八)違章指揮和強令勞動者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的。

第七十七條 生產、經營或者進口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或者材料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七十八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已經對勞動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或者提請有關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關閉,並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九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叄』 單位違反職業病法21條規定造成後果應負什麼責任付什麼責任

違反職業病法第二第1條規定應該負相應的責任,比如說進行擊打過一次。

『肆』 職工患職業病 企業或老闆承擔多大責任

時福茂回答說,職業病是工傷的一種,患了職業病要先行診斷,首先確診是不是職業病。如果確診職業病以後,再申請,工傷鑒定之後是幾級傷殘,享受工傷保險包括醫療、傷殘津貼包括一次性賠償還包括護理費等等,實際上也是工傷保險的一種,只不過是比較特殊的一類。
關於領導有沒有連帶責任的問題,湯淳認為,從我國職業病防治法上的規定,企業有義務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作業環境。換句話講,是在作業的時候,能夠使勞動者避免,或者減輕有毒有害因素的傷害。如果一旦發生職業病,就要看企業是否做到了這一點。如果企業沒有做到這一點,你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湯淳進一步說,從我國的管理體制和相關的法律以及各方面的規定,政府主管部門和當地的政府,對於職業病的防治是有責任的。如果在你所管轄的許可權范圍內,工作有疏漏,造成了職業危害,產生了職業病,那麼就要根據造成的後果輕重,來判定它相應承擔的責任。比如像河北的白溝事件、福建的仙游事件,不光是企業受到了查處,當地的政府官員和地方政府領導都受到了相應的責任追究,就是由國家規定的成立了調查組,進行了調查,進行了責任追究。
時福茂律師認為,實際上法律上的連帶責任還是比較嚴謹的。如果一個單位導致職工患得職業病,實際上應該處罰單位,應該處罰這個老闆。比如有民事責任,可能有民事賠償,如果他沒有參加工傷保險,這個職工所有的工傷保險待遇由單位承擔。比如在工傷之外,還造成其他民事權益的侵害,可以要求民事訴訟,就是承擔民事責任。當然還有一些行政責任,比如沒有及時救治,以及沒有按照法定條件提供確定的勞動條件等等可能有行政處罰,最高有可能罰50萬,這是比較高的巨額罰款。當然還有刑事責任,比如使用有毒物品,導致最後很多職工中毒,並且診斷為職業病,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可能要追究他的刑事責任。《刑法》第135條有一個勞動事故責任罪,136條還有其他的罪名,都有可能追究這個老闆的刑事責任。

『伍』 用人單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這個主要看他違反的輕,重了。
如果沒有造成人什麼嚴重後果的話。
不需要承擔責任的

『陸』 企業對員工職業病都承擔哪些責任

《工傷保險條例》和《職業病防治法》都對職業病做了具體的保護,即使是勞動合同中未寫明具體條款,一旦勞動者出現職業病,是可以要求企業賠償的。這一點請你大可放心。 若出職業病,勞動者可以選擇用人單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職業病診斷機構進行診斷。一旦鑒定為職業病,應向企業提出工傷保險費用和賠償,或向勞動部門提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賠償要求。勞動仲裁是准司法部門,是解決勞動爭議糾紛的必經階段。勞動糾紛一般不能直接去法院提起訴訟,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我已經陳述過了,你先去職業病診斷機構進行診斷,如果確定為職業病,方可去仲裁委或法院提起訴訟。

『柒』 職業病責任承擔

從我國職業病防治法上的規定看,企業有義務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作業環境,也就是在作業的時候,盡量使勞動者避免或者減輕有毒有害因素的傷害。如果企業沒有做到這一點,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九條 用人單位應當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
用人單位對未進行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不得解除或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發生分立、合並、解散、破產等情形的,應當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妥善安置職業病病人。
第十條 用人單位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應當及時組織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第十一條 體檢機構發現疑似職業病病人應當按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通知用人單位和勞動者。
用人單位對疑似職業病病人應當按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按照體檢機構的要求安排其進行職業病診斷或者醫學觀察。
第十二條 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的費用,應當由用人單位承擔。

『捌』 有關職業病用人單位責任歸屬問題

這兩天的重點是強制用人單位依法參加社保,因職業病以及工傷賠償所需要支付的費專用均是由工傷保屬險基金進行支付的,只有社保不足支付的部分才有單位承擔賠償責任。

2011年的新規定只是簡化了工傷申報的程序,一旦發現符合工傷或職業病由現單位直接代為申報,不用兩單位之間相互推脫這樣對勞動者的保護比較有利。

『玖』 員工患職業病的,用人單位應承擔什麼責任

員工患有職業病,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有如下規定:
第五十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障職業病病人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排職業病病人進行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查。
用人單位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並妥善安置。
用人單位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應當給予適當崗位津貼。
第五十七條 職業病病人的診療、康復費用,傷殘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職業病病人的社會保障,按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執行。
第五十八條 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第五十九條 勞動者被診斷患有職業病,但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的,其醫療和生活保障由該用人單位承擔。
第六十條 職業病病人變動工作單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變。
用人單位在發生分立、合並、解散、破產等情形時,應當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妥善安置職業病病人。
第六十一條 用人單位已經不存在或者無法確認勞動關系的職業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醫療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採取其他措施,使前款規定的職業病病人獲得醫療救治。

『拾』 員工患職業病的,用人單位應承擔什麼責任

你好,塵肺病屬於職業病。塵肺病分為一二三這三期,不管是一期塵肺病,還是二期塵肺病,還是三期塵肺病,都是職業病,都可以依法享受工傷賠償,單位必須承擔賠償責任。相關依據是職業病防治法和相關工傷條例,以及地方相關政策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屋租賃合同法 發布:2025-07-08 18:37:37 瀏覽:456
劍橋大學的法學院 發布:2025-07-08 18:21:40 瀏覽:751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行政法 發布:2025-07-08 18:20:56 瀏覽:763
2015年5月經濟法真題 發布:2025-07-08 18:14:53 瀏覽:702
勞動法的雙重 發布:2025-07-08 18:07:32 瀏覽:632
值班勞動法加班費 發布:2025-07-08 18:06:55 瀏覽:565
中歐法學院分數線 發布:2025-07-08 18:06:51 瀏覽:527
網上不實報道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8 18:02:37 瀏覽:642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528 發布:2025-07-08 17:59:38 瀏覽:152
初中學生喝酒處罰條例 發布:2025-07-08 17:54:41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