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解法律知識
A. 如何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養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歸重在素養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門必須努力破除就業至上的評價體制,要科學定位就業與學業、知識與素養的關系,重建就業與學業並重、學業優先,知識與素養並舉、素養優先的評價體系。高校不可隨波逐流,應堅持獨立的學術精神和辦學理念,消除學術泡沫,始終將素質教育擺在首位,高度重視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更加註重與哲學、史學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學科知識的融合,更加註重從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層面來解讀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將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則融化在大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中,內化為一種素養。
其次,法律文明要對行為習慣起到培育作用。知識內化為素養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行為習慣,由自在轉變為自覺的過程。因此,提高法律素養要重視法律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注意借鑒世界先進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法的傳統,努力營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圍,促進法律知識與法治文明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促使當代大學生養成包含法律素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再次,法律環境要形成無所不在的外部約束。法律素養的形成並不是封閉的、單向的,而是開放的、互動式的。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的法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為此,一要努力優化法律環境,有法必依,切實維護法律尊嚴;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運行,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屈服於特權,努力消除司法腐敗。以此,讓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許可權內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約束。
B. 如何高效學習法律知識
法律人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社會不斷變化,時代不停發展。法律是一個不斷適應現實生活變化的學科,這就需要不斷學習、了解新的法律知識、判例。因此,沒有終身學習習慣的人是不能夠從事法律行業的。其他職業的工作和業余時間分得很清楚,想做一個稱職的法律人,業餘生活不會太豐富多彩,一定要和枯燥的法律書籍條文打交道。
法律的學習有沒有捷徑?怎麼利用較短時間實現高效的學習?這是很多法律人感到困惑的問題。今天,登出有「華人民法第一人」之稱——台灣王澤鑒先生關於「如何高效學習法律知識」的論述,以饗廣大讀者。
他認為,高效的學習法律知識,至少要做到以下方面:
法律是思維的訓練而非單純的記憶
法律不一定要念得多,法律念得多隻是記憶而已,法律是要選幾個重要的題目,訓練思考能力,這個思考能力用在哪裡,哪裡就解決問題。法律的問題千千萬萬,光靠你的記憶不行,你也不必都懂,法律全書這么大,念的只要一點點,法律是通過一些重要問題的訓練,讓你養成一種思考的方法跟思考的模式,實例題訓練的能力是什麼呢,不是說你記憶這個案例題,而是讓你能夠處理新發生的案例,這靠什麼呢,就靠你思考的方法,思考的能力,這個思考的能力也要反復練習。
靠寫著來學習而不是閱讀
如果你到美國去念書的時候,學生在圖書館都在做什麼呢?都在做筆記,學生在那裡不是在拿一本書在看書,而是在劃來劃去,你去看英美法的學生的時候,他前面都是很多的判例集,整理分析判例,或者把判例節錄下來,並總結判例的原則,上課要交報告,要做筆記,要進行不同的案例的歸納。法律的學習一個是歸納一個是演繹。你如果到德國去的時候,學生圖書館沒太多人在很休閑地看書,因為老師都出了實例的題目,他前面都擺了六七本書,那個圖書館都比較大,可以容納很多人,它的教科書一買就買二三十本,很多人要用,你不會看見一個學生一直坐在那邊看書,他一定跑來跑去,為什麼呢?他這本書寫完了筆記他就放回去另外拿一本來看,他都是在寫作,不是在念書,因為要交作業,要交實例題的報告,所以他是靠著寫來學習,而不是閱讀來學習,就是說結合著法律的實際問題來學習。
C. 如何學習法律知識
先從民法開始學,有句話叫「得民法者得天下」,想當年我參加第一屆司法考試時,只有民法教材看完了,其他都沒怎麼看,就過了
D. 關於學習法律知識
看看中央一套的今日說法,中央12套的感興趣的法律節目。學法律不一定內非得從理論書籍開始,還容有就是看一些跟自己緊密相關的民事法律案例書籍,裡面帶有法律學習的東西,另外,可以看些普法想資料,包括帶圖片的,總之,由淺入深,等你感興趣了,去看法律理論書籍,就自然的不頭暈了。祝你成為法律中人!你能行!
E. 怎麼學習法律知識
首先,要明確所要學習的法律,大體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制史,西方法制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等,其中民法又包括民法總則,物權法,擔保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
其次,市面上的法學類教材,輔導書,司法考試培訓資料品類較多,難以選擇,其中較為出名的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司法考試三大本,但與我來說實用性不強,內容繁多,花費大量時間卻不方便記憶,我所採取的學習方式是紙質講義加音頻課件
推薦幾個網站可以下載到課件,如考渡,學法網,法法網,法碩聯盟貼吧等,下載語音課件,列印講義,對照講義聽課件,推薦講得很精彩的老師:其中鍾秀勇老師講的民法;韓心怡老師講的民訴法;阮齊林,劉鳳科兩位老師講的刑法和刑訴;張海峽老師講的經濟法,合同法;楊帆老師講的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等,學習初期選擇基礎班課程講義和音頻。後期選擇提高班。
F. 我想學習法律知識
多看法條
G. 你平時了解學習法律知識的路徑有哪些關心哪方面的法律問題和法治事件
學習法律知識的路徑非常多。你可以通過高考,選擇就讀法學專業,這可能是最正規的方式了。你也可以進行自學,其實法律的學習門檻還是非常低的,只要按照法學本科課程設置,認真把那些課程學習並通過做題來加強,同樣也能達到非常好的學習效果。當然,你還可以通過網路進行學習,通過各種媒體上的法律事件進行學習,等等等等。總之,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堅持下去,都會學得滿腹經綸。
H. 了解法律的基礎知識
1、《法律基礎知識》是2009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內富君。法律基礎容知識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試行)》中的《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組織專家學者編寫了本教材。 全書共分為緒論、憲法、刑法、行政法、民法、訴訟法和勞動法等章節。突出了能力培養的教學目的,每章一練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書中配有知識庫和小錦囊等,形式新穎,生動活潑,具有實用性和指導性的特點。 本書不僅適合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德育課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以及關心青少年法制教育人士的參考書。
2、本書嚴格依照教育部2001年2月頒布的《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的要求進行編寫,在內容組織上注意麵向中等職業學生的特點,採取案例引入,法條說明和解釋的編寫結構,突出實用性、生動性和思考性。本書可以作為三年制和四年制中等職業學校教材和輔導用書。
3、為了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試行)》。本書是嚴格根據該教學大綱中的《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編寫而成的。
I. 學習法律知識怎樣入門
入門,不是閱讀幾本中外皆知的大作就入門了,就像學漢語言文學的不是讀了孔老孟庄就入門了,學外國語言文學的不是讀了莎士比亞就入門了,都得字、詞、譯、文一步步來,然後隨著專業知識的反復積累和閱歷的漸增反復的閱讀經典著作,同理,法學也一樣。剛進大一時或剛學法學時,很多人法理學教材就整不明白,何況中外皆知的法學專著。
既然是入門,我也贊同首先是興趣,我相信大多法學新生or外專業想學法學的,看這種枯燥的書籍想摔書,就像法學生去看經濟學原理一樣,那種想撕書的痛苦是很煎熬的。但,我們經常八卦的說,A從少女時期就跟著B渣男,B渣男婚後出軌了,財產若干,孩子一個,A現在該怎麼維護自己的權益,怎麼要撫養權,程序上該怎麼走,是不是一下子就覺得,咦,有意思了,或者那個經典案例,女的熟睡被誤認為是自己老公事實上不是自己老公的人強奸,這樣就可以各種分析了。。。用案例切入是不是有意思的多呢?
所以,關於入門,我的推薦是:
一、閱讀案例。推薦網站,中國法院網 中國法院網,裁判文書-中國法院網,齊全而又專業的網站。
二、關注大案。推薦平台,微博,比如平西王的案子濟南中院官微全程直播(鏈接Sina Visitor System),當社會都在關注時有意無意也會引發我們的關注和思考,另,關注大案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到多方學者的觀點,有時候觀點的碰撞更能開闊眼界。
三、電視節目。推薦庭審現場,播過很多經典案例,比如吳英案,或者名人案例,比如李代沫涉毒案有木有。此外,今日說法,法律講堂,一線也都不錯。以上可在CCTV12網站找到,CCTV12-社會與法頻道官網,中央電視台CCTV12法制頻道在線直播及節目表預告
當然,興趣不是一切,靠幾個網站和案例也入不了門,所以:
四、教材和法條。系統的學習,教材和法條始終是基礎和根本,神馬,你看不起教材,你覺得教材不過just so so ,哪有孟德斯鳩伯納德施瓦茨哈耶克高大上,中國法律哪有《美國法律史》《社會契約論》夠裝逼,你門都沒入就開始鄙視最最基礎的法條和教材,就是還沒走路就去跑了,還沒入前戲就直接X了。不管是網站、電視節目或專著,這些知識都是碎片化不成系統的,教材和法條,能讓你由淺入深的入門和系統的學習,以前一般牛的一個學者在講座上說,他的包里隨身帶的是他那個研究方向的法條,掂量一下,這句話說明法條的分量有多重。在此基礎上,課外看看案例和電視節目,在有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閱歷的基礎上,閱讀專著和學術論文,專著隨便一網路就一堆書目了,不作推薦,論文中國知網加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