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

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

發布時間: 2022-01-05 11:25:46

⑴ 人民法院作出的哪些判決,裁定,決定屬於依法確認

您好,根抄據《最高人民襲法院關於審理人民法院國家賠償確 認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裁定、決定,屬於依法確認, 當事人可以根據該判決、裁定、決定提出國家賠償申請:
逮捕決定已經依法撤銷的,但《中華人民共和 國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除外;判決宣告無罪並已發生法律效力的;
實施了國家賠償法第15條第(四)、(五)項 規定的行為責任人員已被依法追究的;
實施了國家賠償法第16條第(一)項規定行 為,並已依法作出撤銷決定的;
依法撤銷違法司法拘留、罰款、財產保全、執 行裁定、決定的;
對違法行為予以糾正的其他情形。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⑵ 人民法院發現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錯誤的怎麼辦

人民法院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提請再審,具體是: 1.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人民法院對本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裁定應當負責,發現確有錯誤應當自己進行糾正,因此,民事訴訟法賦予法院對本院所作判決、裁定依法予以糾正的權力,院長發現本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審判委員會對所提交的判決、裁定進行審查,決定是否進行再審。對決定再審的,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並重新組成合議庭再審。 2.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有權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如果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調取材料,依審判監督程序自行審理,也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下級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後,應當將審判結果上報最高人民法院。 3.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進行監督,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可以自行審理,也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予以糾正。

⑶ 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具有的特點是

具有的特點是強制性和穩定性

任何人都無權改變,當事人必須依法執行該生效的裁決。

請及時採納

⑷ 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有哪些

1、適用的事項不同。裁定解決的是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問題,目內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容地指揮訴訟,清除訴訟中的障礙,推進訴訟進程。判決解決的是當事人雙方爭執的權利義務問題,即實體法律關系,目的是解決民事權益糾紛,使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得以解決。2、作出的依據不同。裁定根據的事實是程序性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事訴訟法,可以在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作出。判決根據的事實是人民法院認定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法等實體法,判決只能在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3、形式、上訴范圍、上訴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採取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而判決必須採取書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的和駁回起訴的裁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准許當事人在裁定後10日內上訴,其他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生效;而判決允許上訴的范圍比較廣泛,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判決,在判決作出後15日內准許上訴。裁定的效力可以相應改變,如對中止訴訟的裁定,在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應作出恢復訴訟程序的新裁定;而判決的效力及於實體,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

⑸ 對人民法院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確有錯誤,對案件依法重新審理並作出裁判程序的稱為( )

對人民法院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確有錯誤,對案件依法重新審理並回作出裁判程序的稱答為(審判監督程序 )。
審判監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發現在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依法提起並對案件進行重新審判的程序。
審判監督程序的意義是通過審判監督程序,可依法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有利於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准確有效地懲罰犯罪分子,充分體現和貫徹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方針政策;有利於加強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監督,及時發現審判中存在的問題,改進審判工作方法和作風,提高審判人員的素質;通過審判監督程序,可以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對審判工作的監督作用。

⑹ 人民法院對申請或者請求承認和執行的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你的問題是不是沒有問完整?
人民法院對申請或者承認和執行的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進行審查後,認為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國家主權\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承認其效力,需要執行的,發出執行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執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國家主權\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不予承認和執行.

⑺ 法院講的判決發生法律效力是指什麼時候

法院的裁判文書存在兩個效力,一個是法律效力,一個是執行效力。
法院作出的專裁判文書一經生效(一審判決屬在超過上訴期後沒有上訴的判決以及二審終審的判決,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銷。

裁判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如果義務人拒不履行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權利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否則,就喪失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⑻ 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可否作為認定

人民法院抄發生法律效襲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書所確認的事實,是指人民法院就其他案件做出的生效裁判中已經確認的事實。一是因為該事實已為人民法院所查明,客觀上無再次證明之必要;二是因為該事實已為人民法院裁判所認定,該裁判具有法律約束力,這種約束力也包括對該事實認定上的不可更改性。
《民事訴訟法》第69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的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93條規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5)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9條規定: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

⑼ 什麼叫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

一審結束後法定期限內無上訴無抗訴則判決生效,二審時的判決直接發生法律效力回。(再審本來就是答針對已生效判決的)
檢察院有抗訴權,被告人有上訴權,被害人只有請求抗訴權(他只能請求檢察院抗訴)
上下級法院之間是業務指導關系

熱點內容
壽縣人民政府法律服務 發布:2025-07-07 21:45:30 瀏覽:650
公務員必學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07 21:30:58 瀏覽:200
公司扣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7-07 21:29:55 瀏覽:626
盤錦律師排行 發布:2025-07-07 21:26:57 瀏覽:911
讀書與道德的名言 發布:2025-07-07 21:11:57 瀏覽:701
司法拍賣機動車的流程 發布:2025-07-07 21:10:48 瀏覽:675
法律服務所是做什麼的 發布:2025-07-07 21:09:12 瀏覽:336
申請法學雙學位 發布:2025-07-07 21:03:30 瀏覽:208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