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交易記錄具有法律效力嗎
1. 微信轉賬記錄有法律效力
肯定有法律效力
2. 欠錢不還,微信轉賬記錄能作為法律依據嗎
能作為證據使用,但是最好還是要證明該筆轉賬的用途,以電話錄音的方式或第三方人證的方式等證明。
微信證據要得到採信,須滿足這些條件:
一、證明微信使用人就是當事人雙方。如何確認微信使用人的身份,目前的司法實踐主要有四個途徑:對方當事人自認;微信頭像或微信相冊照片的辨認;網路實名、電子數據發出人認證材料或機主的身份認證;第三方機構即軟體供應商騰訊公司的協助調查。
二、微信證據的完整性。這涉及微信證據的真實性及關聯性,因微信證據為生活化的片段式記錄,如不完整可能斷章取義,也不能反映當事人完整的真實意思表示。例如應有聊天記錄等作為證據鏈,綜合證明借款性質。
三、能達到證明目的。例如在微信借錢時,應備注「借款」、「借錢」等字樣。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2)微信交易記錄具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參考相關法律規定:
1、現行《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第一百三十八條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第一百四十條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2、最新《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四條債權人請求債務人給付金錢、有價證券,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一)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的;(二)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的。
申請書應當寫明請求給付金錢或者有價證券的數量和所根據的事實、證據。
第二百一十五條 債權人提出申請後,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通知債權人是否受理。
第二百一十六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債權人提供的事實、證據,對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合法的,應當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債務人發出支付令;申請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駁回。
債務人應當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內清償債務,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
債務人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不提出異議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第二百一十七條人民法院收到債務人提出的書面異議後,經審查,異議成立的,應當裁定終結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
支付令失效的,轉入訴訟程序,但申請支付令的一方當事人不同意提起訴訟的除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3. 微信轉賬記錄能作為法律依據嗎
微信轉賬是能作為法律依據使用的,但是微信必須要實名認證,證據的內容必須真實、全面。如果是訴訟,建議准備盡可能多的證據,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在只有轉賬記錄的情況下,債權人則可以通過電話錄音等方式確認雙方的借款關系。
4. 微信轉賬記錄能作為證據使用嗎
轉賬記錄能作為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明確規定的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
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顯然屬於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的范圍。但是,記錄中需明確身份、明確用途、保留記錄。
另外,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明確了電子數據為法定的證據類型,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4)微信交易記錄具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2018年1月9日晚,阿秀通過微信轉賬貨款時,誤將4530元轉給了羅某,阿秀立即向羅某發微信說轉錯了請求歸還,但羅某非但沒有回微信,還點擊確認收款,並關閉手機。
阿秀在事發當晚前往當地公安局請求聯系協調此事,可羅某還是無回應。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阿秀將羅某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羅某退回4530元。被告羅某沒有出庭答辯。
原告主張其誤將4530元微信轉賬給被告,並提供了借記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微信交易記錄、微信聊天記錄、微信詳細資料、報警回執等證據證實。而被告經法院合法傳喚未出庭質證及抗辯,且現有證據不能證實被告取得該款項具有合法根據,法院判決,被告羅某向原告阿秀返還4530元。
5. 微信轉賬記錄能作為法律依據嗎
可以的,微信轉賬記錄屬於電子證據,但是需要查詢屬實,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屬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5)微信交易記錄具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於民事證據的若干規定的司法解釋。該解釋中就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作出了如下規定:
1、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製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
2、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3、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傳來證據;
4、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間接證據;
5、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於其他證人證言。
6. 微信的聊天記錄和轉賬記錄會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嗎,在
如果之前您有通過電腦管家、或使用PC版微信備份過聊天記錄,即使手機丟失,原來的聊天記錄也可以找回。這方面可邦解決掉的啦!
7. 微信轉賬記錄能不能作為證據去起訴
微信轉賬記錄能作為證據使用,這個轉賬記錄能證明轉賬的事實及轉款金額。
8. 微信支付記錄能否作為法律憑證
微信支付是可以作為法律憑證的,因為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張恆和鄭爽的民間借貸案。鄭爽在和張恆戀愛期間借給了他2,000萬元。是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在兩個人分手之後,鄭爽提起訴訟想要要回這2,000萬元。然後他就以自己的微信轉賬為法律憑證,而去向法官提起訴訟。最後法官答應了鄭爽的請求,讓張恆還鄭爽2,000萬。所以我覺得這是有實際的法律依據的。也是由以往的判例作為證明的。
對於那些愛刪微信記錄的人應該要注意了,還是不要再刪了。
9. 微信轉賬記錄可以作為起訴證據嗎
法律分析:微信轉賬記錄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微信轉賬記錄屬於電子數據,根據我國民訴法司法解釋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但必須經查證屬實且與案件具有關聯性才能被法院採納。在將微信轉賬記錄作為證據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 證明微信使用人就是案件當事人,如提供微信個人信息頁顯示有手機號碼或個人頭像、朋友圈相冊、對方自認、網路實名認證材料、騰訊公司的協助調查等;(2)微信轉賬記錄必須提供原始載體,單憑支付截屏不能證明轉賬事實,最好保留相關的微信聊天記錄,也可提供通話錄音等證據輔助證明;(3)最好顯示有備注信息,手機微信上申請下載轉賬回執單(回執單上顯示有對方的一些基本信息)。轉賬時備注轉賬用途,可以大大減輕舉證難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種類,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