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轉讓後的法律責任認定
1. 公司轉讓後,新公司違法違規,原來的法人和股東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公司轉讓後,你就不需要再承擔責任了,所有的責任都移交給新股東了,包括以前公司的問題。
2. 分公司轉讓給分公司負責人有法律效益嗎
這要看分公司是否是獨立法人,如果是獨立法人,總公司不須承擔責任。如果不是,在法律上總公司要承擔責任,但可以向該分公司負責人追償。
3. 關於分公司部分轉讓 是否賠償的法律問題咨詢
公司已經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安置員工,如果員工自己不服從,不去,那是員工自己的事。沒有補償。
4. 如果分公司出了法律問題、會不會和總公司有關系呢
分公司出了抄法律問題,和總公司是有關系的。
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分公司是相對總公司而言,是總公司分支機構的一種形式,是根據經營業務的種類或區域劃分的需要,進行的內部分工。分公司具有自己獨立的辦事機構,擁有總公司授予管理的財產,具有獨立開展業務活動的條件。依照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分公司被核准登記後,由分公司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頒發營業執照。分公司雖有營業執照,但其不是獨立的公司法人機關,也不是獨立的納稅主體,其承擔的民事責任范圍不以其經營管理的財產為限,總公司對分公司經營期間的債務承擔有清償責任。
5. 企業轉手後之前的法律責任誰負責
企業轉讓時不僅轉讓了權利也一並轉讓了義務,只要此企業仍然存在不管法人是誰責任均由企業承擔。
6. 分公司簽訂合同的效力法律是如何認定的呢
1 合同效力:來根據《企業法人登自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的規定,企業法人設立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分支機構,由該企業法人申請登記,經登記主管機關核准,領取《營業執照》,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只要該分公司是在其營業范圍內並且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則簽訂的買賣合同有效。
2 法律後果:公司法第31條「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但在司法實踐中,第三人選擇由分公司承擔或公司承擔或分公司與公司共同承擔。法理依據:因為分公司(非法人組織)具有一定的團體財產,構成一定的責任能力,但其財產並不完全獨立,其責任能力不完整,故一般由其上級法人承擔補充責任。
7. 哪些情況下,股權轉讓後的法律責任需要原股東承擔
一、股權轉讓後原股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首先,出資不實的股東轉讓股權後,並不能免除其補繳責任。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徵求意見稿)》第10條規定:「債權人請求公司清償債務,公司不能清償的,債權人可以同時對出資不足的股東和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提起訴訟,請求其在出資不足數額及利息的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承擔責任後,可以向出資不足的股東追償。」第28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未足額出資即轉讓股權,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轉讓人將轉讓股權價款用於補足出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轉讓股權價款不足以補足出資,轉讓人又未繼續補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或者債權人依照本規定第九條、第十條的規定請求轉讓人補足出資或者在出資不足金額及利息的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二、股權轉讓中,出讓方需要對出資不實承擔法律責任嗎
就有限責任公司而言,出資不實的股東轉讓股份後,受讓方應當與出讓方對出資不實共同承擔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徵求意見稿)》第28條雖然只規定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未足額出資即轉讓股權,受讓人以轉讓標的瑕疵或者受欺詐而主張撤銷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尚不能看出受讓人應承擔什麼責任,但稟著保護公司債權人的目的出發,應當由受讓方與出讓方對出資不實共同承擔責任,並且由於公示公信的原則,受讓方應當承擔第一順序的責任,當然受讓方承擔責任後,可以依據法律規定和股權轉讓合同的約定向出讓方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