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簽了同意掛帳有沒有法律效力

簽了同意掛帳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2-19 14:59:48

Ⅰ 雙方簽字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雙方簽字的協議是出於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沒有法定無效的情形就是有效的,具有法律效力。協議的特點是沒有具體標的、簡單、概括、原則,不涉及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Ⅱ 一切協議只要有雙方簽字同意就是有法律效果的嗎

不是。

協議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首先是不能違反法律、法規,更不能違背常識和社會公德,其次簽訂協議的人必須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簽訂協議內容必須是真實意思的表示(意識不清、強迫等狀態下簽訂的協議是無效的)。

最後,簽訂協議必須簽名或者按手印,還要寫清楚必要的信息,如簽訂時間、生效和解除的條件等。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2)簽了同意掛帳有沒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合同無效的法律後果

《合同法》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Ⅲ 請問怎麼簽定付款協議才具有法律效力

只要將款項和付款時間約定清楚就行了。最好要約定違約如何支付違約金的條款。

Ⅳ 請問,我已閱讀並同意以上條款 如果沒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沒有,但是如果對方有足夠證據證明文件的效力,也不能說一定就沒有效力。具體要根據案情實際情況來分析。希望能夠幫到你。

Ⅳ 同意書有沒有法律效力,如果有該怎麼理解

1、同意書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屬於遺贈。該同意書所載並非當事人對其死後個人版財產的處分,而是在簽訂同權意書時處分其個人財產的行為,也就是說按照當事人的意思,簽訂該同意書時其一半財產的所有權自然轉移給其情婦,因此肯定不是遺贈。退一步講,就算是遺囑,也是無效的,明顯違反了社會道德,同時,在簽訂同意書時其所有財產均為夫妻共同財產,根據婚姻法相關規定,夫或妻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的,應當平等協商,上述同意書處分財產的行為並未經協商,效力待定。
2、是從情婦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開始計算,兩年內不起訴則過了訴訟時效。如果是遺贈的話,是自知道後2個月內不做出接受遺贈的意思表示即視為放棄遺贈。
3、侵權行為和你所說的情婦所要起訴的訴的標的不同,不屬於有牽連的訴,不能提起反訴。另外,訴訟時效已經過了的無法再進行訴訟。
4、除訴期?應該是除斥期間吧?也就是獲得遺贈的權利的存續期間,也就是法定的兩個月,已經過了。事實上並不享有該權利。。。
我只是個法學大三的學生,回答上參考了法條的相關規定,未盡之處見諒。不過看樓主應該懂的也挺多的啊。。。。

Ⅵ 在線等 掛賬單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這個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你最好還是找別的證據吧

Ⅶ 網上合同沒簽字 點了同意等於對合同的確認 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對方能夠確認你的網上同意的承諾並且擁有紙質的證據固定,就具有法律效力了

Ⅷ 合同是簽了字就有法律效力嗎

關於欺詐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無效。「對於意思表示不真專實的法律行為,民法確屬認其為無效,以保護意思受壓迫當事人的利益」 ,這種觀念源於我國《民法通則》第58條的規定。另一種觀點認為:其損害了國家利益的,無效;其損害了私人利益的,可以撤銷。

熱點內容
侵權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26 01:48:06 瀏覽:437
2015年公司法全文 發布:2025-05-26 01:40:26 瀏覽:416
房屋建築設施設備使用安全管理政策法規 發布:2025-05-26 01:38:01 瀏覽:771
世界海商法的發展 發布:2025-05-26 01:30:47 瀏覽:224
民法概念筆記 發布:2025-05-26 01:04:54 瀏覽:48
珠海勞動合同法孕假是多久 發布:2025-05-26 00:57:44 瀏覽:11
吐納法治病 發布:2025-05-26 00:55:55 瀏覽:324
教師職業道德缺失 發布:2025-05-26 00:52:07 瀏覽:307
2009年4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答案 發布:2025-05-26 00:51:26 瀏覽:510
外來條例投票 發布:2025-05-26 00:50:37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