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否有法律效力
⑴ 微信聊天能有法律效應
微信聊天受法律保護。
根據相關規定,微信聊天記錄屬未經明確列舉但仍可認定為「形成或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電子數據證據由於其具有無形性、易破壞性、多樣性、高科技性等特點,效力問題十分重要。要讓證據具有效力,其應具備客觀性,與事實具有關聯性,取得手段要合法。為提高證據的證明力,當事人的確可藉助公證、鑒定機構,對證據進行公證和鑒定,日後鬧上法庭,這一證據將有法律效力。
⑵ 微信協議是否有效
口頭協議也是協議,也是合同,房屋租賃合同生效不以簽訂書面合同為生效要件,所以承租人違約了。但是具體還得看口頭協議是怎麼約定你們的權利義務。
⑶ 通過微信簽訂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法》第十條、第十一條分別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專他形式。」,屬「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這里的數據電文,包含通訊網路在內的網路條件下,當事人之間為了實現一定目的,通過電子郵件和電子數據交換所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因此,通過微信簽訂合同同樣具備法律效力
⑷ 微信聊天記錄具有法律效力嗎
微信聊天記錄具有法律效力。微信聊天記錄如果是作為訴訟中的證據的,在經過鑒定並質證之後,具有證據的法律效力。微信聊天記錄一般是作為證據使用的,因此具有證據的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⑸ 微信通知未回復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微信通知未回復是否具有法律效益,從原則上來說,用微信發信息到欠款人,即便對方沒有回復,已經具備了告知的條件。因為我們無法確認,對方是看到了這條信息,還是沒看到這條信息。具體的事情,建議具體分析。口頭表示認可,並以實際履行合同義務的方式對租賃協議表示認可,所以微信中條款或要求有效,合同對雙方都有約束力,合同文本中約定的條款應該履行。若單方要求解除合同,必須按照雙方約定或法定解除條件進行,不得任意解除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七條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對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統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數據電文進入其系統時生效。當事人對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第一百三十八條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⑹ 微信可以作為法律依據嗎
可以的,但是有條件限制,微信聊天記錄屬於電子數據,我國《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電子數據為法定的證據類型。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因此,從法律規定來看,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欠錢的證據使用。
但是微信聊天記錄需要滿足下列條件才能作為有效證據,即微信聊天記錄的證據力。
1.需要明確微信聊天雙方的真實身份。
說白了,就是要明確跟你聊天的人就是借錢人,並且是向你而不是第三方借的錢。
目前的司法實踐主要有四個途徑:對方承認;微信頭像或微信相冊照片的辨認;網路實名認證材料或機主的身份認證;第三方機構即騰訊公司的協助調查。
2.微信證據要具有完整性,即具有借錢的完整意思表達。
微信聊天記錄要真實反映整個借錢過程,而不能斷章取義,僅僅將轉賬記錄作為證據使用。
綜上所述,在借款民事糾紛中,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但在司法實踐中,若具有相應的證明力需要具備條件,即要能明確借貸雙方的真實身份,也要具有借款的完整意思表達。
⑺ 微信借條有法律效力嗎
微信借條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需要具備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
拓展資料:
一、證明借款關系的存在需要哪些證據輔助
1、銀行的轉賬回單
2、取款憑證
3、支付寶或者微信轉賬憑證等
二、微信欠條怎麼寫才受法律保護?
1、首先我們要能夠確定借款人微信號是實名注冊的,這樣欠條的聊天記錄才有法律效力。
2、次我們要寫清楚內容,具體包括: ①借款金額; ②利息(法律規定民間借款雙方可在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范圍內約定利息); ③借款起止時間; ④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全名(不要寫昵稱,一定要是身份證的全名)
3、這些內容清楚之後,我們還需要保存或保留相關證據,比如銀行轉賬憑證、與借款本人的電話錄音等。
4、借款時宜寫「借條」,不能寫「欠條」。因為「借條」是借款合同關系,「欠條」是債權債務關系,寫借條可以省去訴訟中解釋「欠」款原因、用途的舉證責任的諸多麻煩。
5、總結:①借條內容一定要完整。 ②借款人雙方微信一定要是實名認證的。 ③保存銀行轉賬信息,和收款人借款錄音。
三、微信借款注意事項有哪些?
操作環境:蘋果XR , ios14.6 ,微信版本8.0.10
1、雙方用微信商談借款事宜的聊天記錄,要完整保存,及時備份。聊天記錄中,要有雙方真實姓名、電話號碼、借款用途等信息。通過微信轉賬後,出借人最好要求借款人做出明確回復,是否收到錢款,並約定還款期限。
2、出借人最好不要直接用微信錢包轉錢給對方,而應先將自己銀行卡內的錢充入微信錢包,再把錢轉給對方,並可要求對方收到錢後「提現」至銀行賬戶內。把錢轉給對方時,可備注為借給對方的錢。錢款在短時間內從出借人賬戶進入借款人賬戶,加之當事人保存轉賬、聊天的記錄,可以認定雙方存在借貸關系 如今通過微信轉賬、發紅包方式借錢的情況越來越多,如果沒有寫正式的欠條,當事人尤其是出借方,應及時保留證據。
3、若僅憑轉賬記錄,可能無法認定借貸關系。而要想讓微信作為借貸證據的,則就必須要滿足規定的條件,否則也是認定為借貸證據進行使用。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一十六條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
⑻ 微信聊天承諾有沒有法律效力
1、凡事沒有絕對,所有不好說有沒有法律效力
2、現在都是實名制了,所以從一方面來講可以證明主體的真實性
3、另外你還需要從側面證實主體的真實性
4、還有內容的真實性、合理性
5、都達到了肯定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