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突發事件應對法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突發事件應對法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發布時間: 2022-03-14 17:38:30

Ⅰ 《突發事件應對法》的相關規定是什麼

《突發抄事件應對法》是襲2007年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為了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制定本法。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六十九條規定,發生特別重大突發事件,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或者社會秩序構成重大威脅,採取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應急處置措施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減輕其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進入緊急狀態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國務院依照憲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決定。

法律責任構成要件


【法律分析】
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承擔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責任主體、違法行為、損害結果、因果關系、主觀過錯五個方面。

責任主體是指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損害結果是指由於違法行為所導致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人身、財產和精神方面的損失和傷害。因果關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主觀過錯指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在主觀上存在的故意或者過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二百二十五條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的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Ⅲ .《突發事件應對法》共有幾章和幾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共有七章,共70個條文。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立法

這個我們現在的法律的話,確實是在不斷地一個完善當中,但是已經很好了。

Ⅳ 法律責任及其一般構成要件

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
那日常的法律責任就是根據法律應負責的責任,要件是依法。被判決要承擔法律責任構成要件是違法,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Ⅵ 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五條 對違反本辦法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已經規定法律責任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六十六條 負有突發事件應對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反本辦法規定,不履行或者未按照規定履行法定職責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情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第二、三、四款規定,未制定應急預案的;
(二)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未按照規定製定應急預案的;
(三)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未對不符合突發事件應對需要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或者未制定改造計劃的;
(四)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未設置應急避難場所標志,或者未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布應急避難場所的;
(五)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未履行對危險源、危險區域管理職責的;
(六)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未組織應急管理培訓的。
第六十七條 有關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未採取預防措施,導致發生較大、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或者突發事件危害擴大的,由市和區、縣人民政府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一)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第三款規定,未對應急避難場所進行維護、管理,保證其正常使用的;
(二)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未建立安全巡檢制度,或者未及時消除事故隱患的;
(三)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規定,未遵守有關安全管理規定的;
(四)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未為公共交通工具配備報警裝置和應急救援設備的。
前款規定的行為,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決定處罰的,依照其規定執行。

Ⅶ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構成犯罪的,追究什麼責任

1、涉事單位未按規定採取防護措施、未及時消除隱患、未做好應急設備維護檢測、不及時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並處罰款。

2、其他應配合突發事件應對的單位或個人,不福或不配合其依法採取的措施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造成損害的,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法律規定】

(1)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編造並傳播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的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的虛假信息而進行傳播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暫停其業務活動或者吊銷其執業許可證;負有直接責任的人員是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對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2)第六十六條 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法規定,不服從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布的決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採取的措施,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3)第六十七條 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突發事件發生或者危害擴大,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Ⅷ 法律責任的五個構成要件

法律責任的構成條件:
一、主體
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應注意的是,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二、過錯
主觀故意或過失。在刑法上故意或過失是判定行為人主觀惡性的重要依據;民法上故意和過失統稱為過錯,是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要素;在行政法領域,實施過錯推定的方法。
三、違法行為
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的關系是既聯系又區別的,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產生的前提,而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的構成為條件。
四、損害事實
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人身、財產、精神三方面。損害應當具有 確定性,即是業已發生的而不是即將發生的,損害必須根據社會的一般觀念和公眾意識予以認定;有此責任的承擔不以實際損害存在為條件。

Ⅸ 突發事件應對法三分法包括什麼

三分法,即把突發事件分為:

1、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爆發、水災,風災、森林火災等。

2、重大事故,又稱技術發展型災害。

3、重大社會事件,又稱社會秩序型災害,如社會騷亂、非法聚集、恐怖襲擊、外敵攻擊等,主要是由人為原因造成的。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國家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風險評估體系,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綜合性評估,減少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輕重大突發事件的影響。

熱點內容
常見的部門規章 發布:2025-05-15 10:55:36 瀏覽:420
澤法學生 發布:2025-05-15 10:51:20 瀏覽:369
湖南省法律服務所條例 發布:2025-05-15 10:46:57 瀏覽:868
咨詢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5-15 10:32:30 瀏覽:62
司法行政人員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15 10:05:53 瀏覽:156
中國新婚姻法2014 發布:2025-05-15 10:05:44 瀏覽:345
新化縣律師 發布:2025-05-15 10:00:33 瀏覽:683
法官公務員考試 發布:2025-05-15 09:40:04 瀏覽:739
兒媳是法官 發布:2025-05-15 09:35:52 瀏覽:748
勞動法什麼時候產生賠償金 發布:2025-05-15 09:35:41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