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強拆維權法律知識

強拆維權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3-19 04:11:05

⑴ 房屋拆遷須要哪些法律知識

與土地徵收、城市房屋拆遷有關的法律法規:《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內地管容理法》及其實施辦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注《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已失效);《城鄉規劃法》;《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其他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如《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長沙市人民政府103號令等。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⑵ 房屋拆遷如何維權

拆遷維權,筆者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如下:
拆遷案件中,很多當事人在在委託之前已經被拘留或者被逮捕,有的甚至已經判處擾亂社會秩序罪或妨礙公務罪刑罰,一些地方政府濫用職權以不簽協議不放人為條件,很多人被迫簽訂不合理的協議,對此我們呼籲大家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並總結了依法維權的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認真閱讀,也許對您有很大幫助。
第一、證據線索要保留
政府決定房屋徵收一般都會發布《房屋徵收決定公告》《補償安置方案》以及各類的通知文件,一些被徵收人的第一反應是把公告撕掉,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撕掉公告並不能改變政府發布公告的法律後果,而且造成以後起訴維權缺乏證據線索的問題,這個時間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保留證據線索。
第二、學習法律有必要
維護權益必須要學習法律、也許您並不關注政府的拆遷行為是否合法,您只關注拆遷補償,但律師告訴你,爭取合理補償必須拿起法律的武器,學法、懂法、依法維權是維護財產權益的利劍。
第三、咨詢律師受益多
雖然法律條文在網路和其他媒體上法規多,但是並不是手持法條就能維權的,因為單從法條文字上無法判斷出哪一條適用於拆遷的實際情況、無法掌握政府徵收哪裡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徵收項目哪一點是違法的,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專業律師通過實戰、研究等常年累月積累的經驗、技巧等各方面的素質絕非看看法條就能代替的,要讀懂文字背後的文字一定要咨詢專業律師。
第四、法律程序要提起
在政府發布徵收公告後,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那麼必須提起法律程序,而不能被動的等待,很多人是等著政府啟動強拆的時候才會想到起訴,平時則被動的等待,但訴訟是有法定期限的,自發布公告之日起開始起算,一旦超過起訴期限,徵收公告發生法律效力,即使是徵收是違法的也很難救濟。
第五、拆遷評估要自主
在徵收實施中,政府會告知被徵收人自行選擇評估機構,但評估機構的名單一般都是政府推薦的,被徵收人此時一定要考察好這些評估公司的可信度,如缺乏信任的應該在政府推薦的名單之外選擇,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評估機構應當由被徵收人協商選擇。
第六、協商補償要冷靜
確定拆遷補償雖然在法律上講是靠評估,但現實中完全依靠評估確定補償金額的少之又少,絕大多數是雙方協商確定的,一些拆遷戶和政府工作人員協商時情緒激動,這對拆遷補償是無益的,因為激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要把自己的房子的價值計算好,把相關法律掌握好,做到心中有數,如對方誠心協商可以協商價格,若對方根本無意協商可則以法律說話。
在這里特別提示:談判是講砝碼的,作為老百姓唯一的砝碼就是法律,用好法律這把劍是保障合理補償的重要砝碼。
第七、遇到逼遷莫慌張
地方政府組織徵收時,會動用各種關系推進拆遷工作,如將被徵收人的家人、親戚停止工作,要求其作被拆遷人工作;利用各大局調查拆遷戶的違章、用地甚至計劃生育的問題;查企業的衛生、消防等、停水停電斷路、特別是政府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方式作出的強拆決定,一旦超過期限政府會按照違章建築拆除公民房屋,而房屋被強拆後沒有任何補償,在拆遷的時候種種壓力會突然出現,有時超出人的承受能力,但此時你千萬不要害怕、保持冷靜,等拆遷結束了,什麼停職了、計劃生育等問題全部都沒事了,這個時間需要忍耐,對於政府的違法行為可以申請相關部門查處,對於有關部門不作為的可以通過起訴、行政復議等方式施加壓力迫使其履行職責,特別是政府的強拆決定一定要及時起訴以阻止強拆,你要知道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拆你的房子,所以你一定保護好自己的房子不被拆除。
第八、人民警察要依靠
拆遷是一個矛盾復雜的大染缸,什麼人、什麼事情都有可能出現,政府、開發商、拆遷戶、施工單位、村委會,甚至一些社會人員也會介入,比如一些地方聘請拆遷公司組織實施拆遷,而拆遷公司聘請了一幫社會無業人員去拆遷、威脅、恐嚇、軟磨硬泡什麼事情都會發生,遇到這種問題不要害怕,這些人的目的是為了逼遷,不會把你怎麼樣,真的出了大事他們吃不了兜著走,你的權益被侵犯時要及時報警,警察出警至少保證了你的人身安全,如果警察不出警或者對事情處理不公平,則需要提起訴訟、投訴等施加壓力。
第九、投訴信訪要對頭
遇到問題選擇上訪是很多人的第一選擇,但是信訪是解決不了拆遷補償安置問題,信訪解決的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違紀如貪污、賄賂、瀆職、作風等問題,拆遷補償合不合理信訪機關不可能做出評價,所以選擇信訪時要甄別一下自己要解決什麼問題,不要什麼問題都去信訪,很多人往往北京跑了十多遍,除了從國家信訪局另一個回當地處理的單據外,什麼都沒解決。
第十、面對強拆多取經
拆遷拆遷,強拆問題是繞不過的,雙方協商達不成一致必然會出現強拆,1、政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2、作出行政處罰強制執行、3、甚至未經任何程序直接派人強制拆除、4、突然之間房子被人偷拆了,怎麼辦?
遇到這種問題誰都會著慌、生氣、想拚命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是沒有用,行為過激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把自己搭進去,這個階段要多問問有經驗的人,特別是專門處理拆遷案件的律師,尋求解決方案,針對第1、2、3問題,如果符合條件,律師可以幫助你通過發出律師建議函警告、通過法律程序制止等等,而第4種問題是比較棘手的,房子被偷拆後找出「真凶」都很難,告誰都不知道,到公安局報案,公安局可能因為涉及政府不願立案,針對偷拆我建議:1、家裡做好監控、平時盡量留一個人、出門時讓鄰居給看著等避免被偷拆;2、被偷拆後尋找鄰居、知情人員作為作證;3、對公安、法院的不受理提起法律監督程序;4、藉助媒體作用呼籲;5、尋求專業律師幫助制定解決方案。
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了簽訂協議的時候,對於協議的條款要注意,謹防條款內容模糊、有歧義、是否可實現、特別是履行期限、違約責任,簽完協議自己要留一份,無論對方以什麼借口不肯提供給你協議都不要輕信,最後提示:一定等補償款到位再向政府移交房屋,以免拆了房子遲遲拿不到補償。
總之,維護權益離不開法律,因為權益就是法律設定的,沒有法律就沒有權益可言,另外懂法律不僅僅是約束對方,還要管好自己。

⑶ 合法房屋遭強拆如何維權

法律明確規定,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房屋遭強拆可向當地政府和人民法院進行控告起訴,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並對有關責任人追究法律責任。具體規定如下 :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六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三十一條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⑷ 拆遷如何維權

這個每個地區的具體規定是不同的,可以參照: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⑸ 房子要被拆遷怎麼維權

1、在拆遷之初,被拆遷人一定要關注和搜集拆遷人和政府部門頒發的文件。
其中包括:拆遷公告,拆遷地塊的建設項目批准文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誰是拆遷單位,農村房屋拆遷資格證書,拆遷許可證,以及兩個內部文件(拆遷計劃、拆遷方案和銀行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的證明)。其中,兩個內部文件需要通過提請政府信息公開或訴訟才能看到,還要關注通知甚至公開信,以及安置補償實施細則或辦法。
2、補償談判,必要時需錄音留作證據
在拆遷公告發布後,如果有拆遷公司找到被拆遷人洽談,被拆遷人要索要他們的授權委託書,讓他們出示工作證和拆遷人員的資格上崗證。因為拆遷人很有可能動用社會閑散人員恐嚇威脅被拆遷人。與拆遷辦工作人員溝通時,在必要時做錄音,「這些話可能作為將來協商談判取得重要補償的信息線索,有些被拆遷戶沒有固定證據,很難證明對方的口頭承諾」。
3、房屋評估,報告不符實際要求重評
而在評估公司人員上門時,被拆遷人也要讓他們出示相應評估公司的資質及上崗證件,在評估報告中「與房屋實際面積,裝修情況,層高不符的地方,要提出質疑,要讓評估人員詳細記載,必要時要他重新評估」。

⑹ 房屋拆遷中遇到了強拆,我該怎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當遭遇到違法強拆時,不要害怕也不要灰心,只要心中相信法律總會能夠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權益的。違法強拆還有可能出是犯罪毆打被拆遷人很有可能會涉嫌故意傷害罪,其中自然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可能,被判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未經被拆遷人同意,未經法院強制。執行強拆房屋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可能被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法闖入被拆遷人住宅涉嫌非法侵入公民住宅罪,可能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⑺ 強拆廠房強拆後怎麼維權

強拆可以向當地國土部門反映維權,或者直接撥打國土部的法律熱線12336;強拆侵犯公民人身或財產權益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一條
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熱點內容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超層越界的規定 發布:2025-05-11 07:29:08 瀏覽:821
蘇大強當法官 發布:2025-05-11 07:23:26 瀏覽:240
假公章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5-05-11 07:23:20 瀏覽:716
財產證明會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1 07:19:05 瀏覽:695
道德經大智慧之心解 發布:2025-05-11 07:18:55 瀏覽:727
2017段波民法 發布:2025-05-11 07:16:05 瀏覽:354
依法治國堅持人民 發布:2025-05-11 07:14:24 瀏覽:350
法學考研學碩和專碩的區別 發布:2025-05-11 07:11:42 瀏覽:443
陳印法規2017百度雲 發布:2025-05-11 07:04:34 瀏覽:194
高州市律師 發布:2025-05-11 07:02:17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