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退股後前法人法律責任

退股後前法人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19 04:18:06

Ⅰ 公司前法人的法律責任變更後現公司法人要承擔嗎

答:公司前法人的法律責任變更後現公司法人事實應該要承擔。

Ⅱ 原法人退股後,偷稅偷稅的處罰是罰原法人還是現在的公司

我覺得應該罰現在的公司,因為以前的法人不在持股,那他就和公司沒有關系了,應該找現在的法人才可以的。

Ⅲ 公司法人原股東變後是否還承擔以前的法律責任

問題中首先涉及的是公司的侵權行為,公司首先要承擔侵權責任。公司因為承擔侵權責任而造成的損失,公司與相關權益人可以依據《民法總則》、《民法通則》與《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相關責任人賠償損失。如果公司的這一損失是其原法定代表人、前股東造成的,公司與相關權益人有權要求其賠償。

Ⅳ 退股後工商局未變更股權、之後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您好,在工商局辦理變更登記具有對外效力的,也就是說如果不辦理變回更登記,對於任何第三人答來說,你仍然是公司的股東,你仍然需要承擔相應的股東責任的。
當然,你們內部簽訂的退股協議也是有效的,只能等到你向第三人承擔完責任後,根據協議的約定向其他股東追償。

Ⅳ 關於公司股份和法人變更是否承擔以前法律責任的問題!

樓上回答不太准確.
法人是你那家公司,如果以前有違法行為那麼股權變更後的公司回仍然承擔該法律責任答.
法人代表是公司的董事長,你如果成為法人代表那以前的違法活動只要你沒參與過那麼你個人就不必承擔法律責任(公司作為法人有獨立民事和刑事責任能力,和法定代表人是誰無關).但是你在公司的投資會因為法院對公司的對罰而受損失.

Ⅵ 公司以前觸犯了法律,後變更了法人,變更後的法人有責任承擔嗎

變更後的法人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公司仍然要承擔責任,如果是原法人代表有觸犯刑法等行為的,則該責任應由原法人代表承擔,否則一般情況下不追究原法人代表的責任。以變更之日起,原法人對以前簽發的公司文件負責,現法人對公司以後的負責。

法人代表在職權范圍內,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的行為就是公司的行為。一般情況下是無須承擔任何責任,但是如果法人代表故意為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觸犯了刑法,就可能受到刑法處罰。公司法人變更了,其之前從事的公司職權范圍內的行為直接由公司承擔相應的責任,就不能再追究該「前」法人代表的責任。

(6)退股後前法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的;

(2)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3)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4)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5)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6)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Ⅶ 公司注銷原法人還用承擔法律責任嗎

不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一百八十七條 公司解散內後,股東應容當對公司進行清算,清算完畢並辦理注銷登記後,公司歸於消滅。由於經合法清算後的公司剩餘財產,由股東依法進行分配後歸股東所有。

公司解散,依法應當清算的,清算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10日內將清算組成員、清算組負責人名單向公司登記機關備案。

(7)退股後前法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相關法條:

第三十四條有限責任公司變更股東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並應當提交新股東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

有限責任公司的自然人股東死亡後,其合法繼承人繼承股東資格的,公司應當依照前款規定申請變更登記。應當自改變姓名或者名稱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

第三十五條公司登記事項變更涉及分公司登記事項變更的,應當自公司變更登記之日起30日內申請分公司變更登記。公司董事、監事、經理發生變動的,應當向原公司登記機關備案。

Ⅷ 公司法人變更後者用承擔以前的法律責任嗎

公司法人變更,後者必須承擔以前的法律責任。
合同法》第七十六條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稱的變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承辦人的變動而不履行合同義務。

Ⅸ 法人變更後前任法人已退出公司但之前簽署的合同糾紛責任法人章

法人和法定代表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法人指單位、公司。法定代表人換了,公司沒變。
你說的「法人」,應該叫做,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是代表單位公司處理內部事務和外部事物的負責人。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做的事,就相當於公司做的事,簽的合同,發生的糾紛,由公司承擔責任,而不是由法定代表人承擔責任。只是法定代表人有過錯的,公司單位可以事後找法定代表人負責。
現在換你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就由你負責處理公司內外部事務,同樣由公司承擔責任。之前的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做的事發生糾紛的,也是公司來承擔責任,而不是新的法定代表人來承擔責任。

Ⅹ 股東退股後還要不要承擔退股前的債務

需要承擔退股前的債務。

如未在退股前簽訂退股協議,則將承擔債務責任的風險。簽訂了退股協議,則無需承擔債務。退股協議是退股人請求公司到工商局進行變更登記的書面依據,也是公司進行變更登記的必要文件。

退股協議是指在公司存續期間,股東基於特定事由退出公司,不再享有股東權益而同公司簽訂的協議。沒有退股協議書,股東不能退出公司,或者會被視為沒有退出公司,退股之後公司發生的新債務,債權人仍會向退股人主張債務。

沒有退股協議書,股權轉讓之前所產生的債務,退股人仍將會承擔賠償責任。確認股東退出公司,不再承擔退股後公司所產生的債務,保障退股人的權益;股東將股權轉讓給他人,退股人不再承擔退股前公司所負債務。

因為股權轉讓,不減少注冊資本而進行的退股,無需進行清算,股東之間進行協商,履行相應的法律程序即可;單純因為股東申請的退股,必須符合法定條件才可以。

法定條件:

1. 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公司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2. 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

3. 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股東對以上任一決議投反對票的可以請求公司收購其股權,退出公司。

(10)退股後前法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股東的相關義務:

1. 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

2. 按時足額繳納出資,不得抽逃出資;

3. 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4. 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機構股東指享有股東權的法人和其他組織。機構股東包括各類公司、各類全民和集體所有制企業、各類非營利法人和基金等機構和組織。

個人股東是指一般的自然人股東。股東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權出席股東大會並有表決權,也指其他合資經營的工商企業的投資者。

熱點內容
法院發改委 發布:2025-05-11 07:34:06 瀏覽:727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超層越界的規定 發布:2025-05-11 07:29:08 瀏覽:821
蘇大強當法官 發布:2025-05-11 07:23:26 瀏覽:240
假公章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5-05-11 07:23:20 瀏覽:716
財產證明會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1 07:19:05 瀏覽:695
道德經大智慧之心解 發布:2025-05-11 07:18:55 瀏覽:727
2017段波民法 發布:2025-05-11 07:16:05 瀏覽:354
依法治國堅持人民 發布:2025-05-11 07:14:24 瀏覽:350
法學考研學碩和專碩的區別 發布:2025-05-11 07:11:42 瀏覽:443
陳印法規2017百度雲 發布:2025-05-11 07:04:34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