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公約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1. 業主公約(管理規約)有什麼效力
業主公約(管理規約)由業主大會制定和修改,是全體業主意志的體現,管理規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違反法律、法規或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管理規約一般自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生效;業主委員會應當自業主公約生效之日起15 日內,將業主公約報所在地的區、縣房地產管理部門備案。《物業管理條例》第17 條規定,管理規約應當對有關物業的使用、維護、管理,業主的共同利益,業主應當履行的義務,違反管理規約應當承擔的責任等事項依法作出約定。管理規約對全體業主具有約束力。
2. 業主公約的法律效力怎麼樣
只是業主之間的約定,無法對抗業主以外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3. 業主公約的生效條件是什麼
法律分析:業主公約是一種法律行為,它要符合法律行為的一般生效要件。業主公約的一般生效條件是:業主須有相應的行為能力;業主的意思表示真實;公約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的強行性規定及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4. 業主公約對承租人的權利有約束力嗎
業主公約對於承租人有約束力,業主公約對非業主物業使用人也發生法律效力,非業主物業使用人一般指物業的承租人、借用人、代管人、典用人等實際使用物業的人。基於其實際的物業的使用,作為物業管理區域內最高自治規范的業主公約當然能約束非業主物業使用人。
【法律依據】
《物業管理條例》第十七條
管理規約應當對有關物業的使用、維護、管理,業主的共同利益,業主應當履行的義務,違反管理規約應當承擔的責任等事項依法作出約定。管理規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違反法律、法規或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管理規約對全體業主具有約束力。
5. 什麼叫業主業主公約約定啥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知道入住一個小區之後就自然而然的成為該物業的業主,那麼,究竟什麼叫業主,業主要履行什麼權利和義務,業主公約都約定了那些行為,想必大家也不是非常了解,下面,小編一一為大家解釋。
什麼叫業主
業主是指物業的所有權人,業主之間可以訂立業主公約來維護小區的正常運作。業主公約是指由業主承諾的,對全體業主具有約束力的有關物業使用、維護及其管理等方面行為的合同。業主大會議事規則是業主共同決定製定的用以規范業主大會組織與行為的法律文件。
什麼是業主公約
業主公約又稱物業管理公約,是指由全體業主承諾的,並對全體業主具有約束力的,有關業主在物業使用、維護及管理等方面權利義務的行為守則。這是物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文件,它一般由管委會依據當地政府統一制訂的示範文本,結合物業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補充,在業主大會上討論通過後生效。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2-1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6. 業主公約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法律分析:業主公約的法律效力是:1.地域效力,是整個物業管理區域,包括業主物業的專有部分、共有部分、共有設備設施等;2.對人的效力,僅限於業主進行的有關物業管理的行為;3.業主公約對非業主物業使用人也發生法律效力;4.業主公約對物業的繼受人自動產生效力;5.業主公約對物業管理事務的具體承擔者物業管理企業具有約束力。
法律依據:《物業管理條例》 第五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7. 業主公約的性質
法律分析:業主公約是業主共同訂立的有關物業使用、維修、管理等方面的行為准則。是指由業主承諾的,對全體業主具有約束力的有關物業使用、維護及其管理等方面行為的合同。
法律依據:《物業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第七條 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業主公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
(二)遵守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維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
(三)執行業主大會的決定和業主大會授權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
(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專項維修資金;
(五)按時交納物業服務費用;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8. 業主公約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業主公約是指由全體業主承諾的,並對全體業主具有約束力的,有關業主在物業使用、維護及管理等方面權利義務的行為守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業管理條例》 第十七條 管理規約應當對有關物業的使用、維護、管理,業主的共同利益;業主應當履行的義務,違反管理規約應當承擔的責任等事項依法作出約定。管理規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違反法律、法規或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管理規約對全體業主具有約束力。
9. 《業主公約》是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管理文件嗎
你好
民法領域講究的是意思自治 如果該業主公約是你們業主自己約定的 對所有在上面簽字的業主來說都有法律約束力 須遵守該約定
10. 業主公約的法律效力
(一) 地域效力。業主公約的地域效力是整個物業管理區域,包括業主物業的專有部分、共有部分、共有設備設施等,具體應以城市房地產登記部門登記的四至界限為准。 由於在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物業共有部位、共有設備設施等在構造和權利歸屬上的整體性,為了保障廣大業主的民主意志能夠得到統一的體現,法律規定一個物業 管理區域內只能成立一個業主大會組織,因此業主公約只對物業管理區域以內的人的行為發生效力,包括居住區、大廈區、工業區等。因此,很難對物業管理區域作 一個統一並且具體的規定,為了便於各地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管理,物業管理區域的具體劃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但是,目前很少有地方出 台詳細專門的物業管理區域劃分辦法,造成事實上的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多家管理問題,我們應該注意。
(二)對人的效力。由於業主公約必須經過物業管理區域內業主簽字承諾,因此業主公約的效力范圍當然涉及全體業主。在這里,有如下幾點值得說明:
1、業主公約對業主的效力僅限於業主進行的有關物業管理的行為,對其他行為沒有效力。如業主出租自有物業,應受業主公約的約束,但業主出租自己的其他物品,則不受業主公約的約束。
2、 業主公約對非業主物業使用人也發生法律效力。非業主物業使用人一般指物業的承租人、借用人、代管人、典用人等實際使用物業的人,由於業主公約的一項核心的 內容是規范對物業的使用秩序,而非業主使用人基於其實際的物業的使用,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物業的狀態,而且業主委員會或者物業管理企業對物業進行管理勢必 要直接的與非業主物業使用人打交道,因此客觀上需要將其納入到物業管理活動中來。作為物業管理區域內最高自治規范的業主公約當然能約束非業主物業使用人。
3、 業主公約對物業的繼受人(即新業主)自動產生效力。在物業的轉讓和繼承中,物業的所有權要發生變動移轉給受讓人。但業主公約無須新入住的繼受人作出任何形 式上的承諾,就自動地對其產生效力。在這一點上可以理解為繼受人在取得物業時,對已經生效的業主公約存在默示,自願接受業主公約的約束。
4、 業主公約對物業管理事務的具體承擔者物業管理企業具有約束力。物業管理企業獲得物業管理許可權的法律基礎是物業管理服務合同。一般認為物業管理服務合同屬於 委託合同的一種。在物業管理合同關系中,業主處於委託人的地位,而物業管理企業屬於受託人的地位。在邏輯上,物業管理企業是業主管理意志的延伸。在實務 中,作為管理依據的業主公約是物業管理企業的進行管。
業主公約是業主做出的一個承諾,在享受權利的時候要承擔一定的義務,很顯然這涉及到了業主的利益,因此在簽業主公約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哪些是自己可以處理 的,哪些是要受物業的限制,把這些搞清楚了,才可以保護自己的利益,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物業的服務與公約不一樣,那我們就不是必須的遵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