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做關系的法律責任
1. 合作與合夥在法律中的關系與區別
合夥。合夥共同出資,按出資比例承擔風險、享受利益是合夥
合作。按約定的條件共同經營、約定的比例分配風險、利益是合作。區別不大,關鍵是協議內容的明確、具體。法律合夥與合作的區別合夥是一種制度,是指多方根據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同承擔風險和共同分享利益的關系
合作是指業務上的相互關系
2. 簽訂合作協議的雙方屬於啥法律關系
合作協議的法律關系實質上也屬於合同法律關系。具體是指由有關合同法律規范調整的當事人在合作事務的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合作協議的法律關系同其他法律關系一樣,由主體、客體和內容構成。
法律分析
合作協議屬於合同的種類之一,合作協議的法律關系可以視為合同法律關系的種類之一。具體是指當事人在合作事務的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此外,合同法律關系分為主體、客體、內容這三大要素,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否則合同無效。合同法律關系的內容,即是合同主要條款所規范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權利,是指權利主體依據法律規定和約定,有權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某種行為,同時要求義務主體作出某種行為或者不得作出某種行為,以實現合法權益。當權利受到侵犯時,法律將予以保護。一方面,權利受到國家保護,如果一個人的權利因他人干涉而無法實現或受到了他人的侵害時,可以請求國家協助實現其權利或保護其權利;另一方面,權利是有行為界限的,超出法律規定,非分的或過分的要求就是不合法的或不被視為合法的權利。權利主體不能以實現自己的權利為目的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權利或侵犯國家和集體的利益。
義務:義務,是指義務主體依據法律規定和權利主體的合法要求,必須作出某種行為或不得作出某種行為,以保證權利主體實現其權益,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一方面,義務人履行義務是權利人享有權利的保障,所以,法律規范都針對保障權利人的權利規定了具體的法律義務。尤其是強制性規范,更是側重了對義務的規定,而不是對權利的規定。另一方面,法律義務對義務人來說是必須履行的,如果不履行,國家就要依法強制執行,因不履行造成後果的,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二十九、 將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
3. 關於公司合夥人法律責任的問題。
合夥人共負盈虧,共擔風險,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如果大股東私自以公司的名內義在外欠了容大筆錢沒有跟合夥人協議私自處分合夥企業財產,公司對外負債的債權人不知情的,合夥人仍需承擔連帶責任。
對於這種情況,你仍然要承擔責任,可以按照出資比例或協議的規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承擔清償責任後有權向大股東追償。
4. 合作關系的法律責任承擔
法律分析:第一,如果是出資違約如果合夥人沒有如期如數按約定的出資方式繳付自己的出資,即違反出資協議,就應當依法向其他履行出資義務的合夥人承擔出資違約責任。若給其造成損失還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也可以用勞務出資。第二,如果未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擅自將自己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出質,其行為無效,或者作為退夥處理;由此給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十六條: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也可以用勞務出資。
合夥人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評估。
合夥人以勞務出資的,其評估辦法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並在合夥協議中載明。
5. 關於合作協議是否負法律責任
1、雙方的約定並不違反禁止性的規定,合同有效,合同雙方應遵守合同的約定。
2、若你單方退出,對方可能通過訴訟要求你承擔違約責任。但是,該協議的違約責任過高,若發生訴訟糾紛,可以按照合同法第114條第二款的規定,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3、如果你作為違約方提出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數額太高請求人民法院予以調整的,首先法院必須確定因違約造成的損失,在確定了損失後,如果違約金的數額超過了損失的30%,則可以認定為過分高於損失,人民法院可以酌情調整到守約方損失的30%以內(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9條)。
4、具體損失的計算標准參照合同法第113條第一款的規定。
總之,如果你是乙方,建議你盡快搜集甲方可能的損失范圍的證據,和合同簽訂時,你可能預期甲方的損失范圍的證據。若能搜集相關的證據,則可以極大的降低你的違約金賠償的范圍。當然,如果你能搜集到對方也存在違約的情況,那就更理想了,雙方違約的情況是可以降低違約金賠償金額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475
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司法解釋依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
http://china.findlaw.cn/hetongfa/hetongfagui/hetongfa/htfsfjs/5713_2.html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6. 兩個公司合作關系另一公司是否有附帶法律責任
如果兩個公司合作關系不涉及這個所謂的「另一公司」,或者這個所謂的「另一公司」沒有參與這兩個合作公司的相關業務,那麼,這個所謂的「另一公司」不會有任何附帶法律責任。
7. 承包與合作法律責任有什麼不同
「承包」准確的說應是「承包經營管理」,是指企業與承包者間訂立承包經營合同,將企業的「經營管理權」全部或部分在一定期限內交給承包者,由承包者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及獲取企業收益的行為。由於承包只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種補充措施,不能消滅、變更原有企業或創設新的企業,也不能改變原有企業的法人地位、名稱和經營范圍。承包者與被承包的企業間所存在的是一種合同關系。因此,承包經營可採取公開招標方式進行,也可根據董事會決議或股東會決議由原有企業直接與承包者(自然人、個體工商戶以及第三方企業均可)簽訂承包經營協議。
承包是當事人間以合同約定的一種經營管理行為,承包者只是企業財產的經營管理者。承包者最基本的權利是收取承包收益。其應承擔的義務主要有,中外合營企業的承包者應接受該合營企業董事會的監督;對所承包企業的財產沒有任何處分權,並且不得將所承包企業的財產轉讓、變賣、轉移、抵押、出租或贈與;定期向所承包企業的董事會報送企業財務報表。最重要的是,承包者應保證,於承包經營期滿時,所承包的企業能夠扭虧為盈或經營狀況有明顯改善。這種保證形式由風險保證金,或由銀行出具的不可撤銷、但合營企業可以單方提款的保函形式提供。而且承包者須於每年第一季度內向合營企業提交承包經營風險保證金保函或風險抵押金。抵押金不得再另設擔保,亦不得以合營者的出資作抵押。無論哪種保證形式,其數額均不得低於當年承包利潤總額的百分之五十。承包經營期間,合營企業的負債余額不得超過當年承包利潤的總額。此外,承包經營期間,承包者可以以所承包企業的名義貸款,但須經董事會同意。承包經營開始前、承包經營期內中止以及承包期滿時,應對所承包企業進行資產的清理與核對的工作並辦理移接。資產的清理與核對應經過大陸注冊會計師的驗證方為有效。
合作。按約定的條件共同經營、約定的比例分配風險、利益是合作。區別不大,關鍵是協議內容的明確、具體。法律合夥與合作的區別合夥是一種制度,是指多方根據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同承擔風險和共同分享利益的關系
合作是指業務上的相互關系。
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合作的基本條件成功的合作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主要有:①一致的目標。任何合作都要有共同的目標,至少是短期的共同目標。②統一的認識和規范。合作者應對共同目標、實現途徑和具體步驟等,有基本一致的認識;在聯合行動中合作者必須遵守共同認可的社會規范和群體規范。③相互信賴的合作氣氛。創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賴、互相支持的良好氣氛是有效合作的重要條件。④具有合作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定物質基礎。必要的物質條件(包括設備、通訊和交通器材工具等)是合作能順利進行的前提,空間上的最佳配合距離,時間上的准時、有序,都是物質條件的組成部分。
合作的類型按合作的性質,可分為同質合作與非同質合作。同質合作,即合作者無差別地從事同一活動,如無分工地從事某種勞動。非同質合作,即為達到同一目標,合作者有所分工,如按工藝流程分別完成不同的工序的生產。按照有無契約合同的標准,合作分為非正式合作與正式合作。非正式合作發生在初級群體或社區之中,是人類最古老、最自然和最普遍的合作形式。這種合作無契約上規定的任務,也很少受規范、傳統與行政命令的限制。正式合作是指具有契約性質的合作,這種合作形式明文規定了合作者享有的權利和義務,通過一定法律程序,並受到有關機關的保護。按合作的參加者分,有個人間的和群體間的合作等等。就合作本質而言,雙方具有平等的法人地位,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實行不同程度的聯合。
8. 關於合夥人的法律問題
廣東胡律師:
丙退夥時可以拿走自己的出資,但之前合夥所產生的債務是由三人來承擔的,也就是丙要拿回出資前得把債權糾紛解決了,除開了只能拿回剩餘的。
丙償還債務的份額根據當時出資的比例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