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學生需知道的法律知識
⑴ 法學專業需要背那些法律懂哪些知識我是法學專業,想了解下
按照學校法學院安排的課程上課,必修課一定要好好學,選修課根據自己的興趣和以後想從事的工作選擇。
司法考試要考的科目,比如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三大訴訟法都是重中之重,其他如經濟法、三國法、法史、法理等分值相對較少,不過在第四卷上也是很考驗法學理論功底的,要掌握。
既然你是法學,除了應付司考,也要在平時深究一下自己感興趣的法學專業,寫寫理論文章什麼的,將來畢業論文上,在學習期間曾發表的文章一欄也有的寫,以後不論讀研還是工作,理論研究水平都是不可小覷的能力。
⑵ 法學專業的學生應該應該如何學習
1、關於這個專業的問題,可以說,這個專業是最好的專業之一,同時也是最差的專業,因為就業率在所有的專業中是倒數前三位的(目前的專業數量有500多個),說他是比較好的專業主要是這個專業是最好考公務員的,檢察院、法院等需要大量的這個專業的人員,這個專業在公務員招考的專業中,招收的數量應該是排名前三位的。
2、但是,這個專業也不是想像的那麼美好,千萬不要受電影電視的影響,現在的影視劇很多都是脫離現實的。法學這個專業幾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都開設有(目前本科院校有800多所)、獨立學院有一半以上都開設有(獨立學院有差不多300所),還有一半以上的專科院校都開設有(目前專科院校有1300所),另外,成人高考、函授、夜校等都有這個專業,所以學這個專業的學生數量實在實在是太多,但是社會目前還消化不了這么多的學生,另外,目前的司法考試是不受專業限制的,只要你有本科學歷,都可以報考,也不管你的本科學歷是夜校也好函授也好,反正只要有一個本科畢業證就可以參加司法考試,導致很多非法學專業的人員進入這個領域,導致就業確實很困難。
3、說說就業吧:法學專業的畢業生的總體就業率是非常差的,關於檢察院與法院招考的問題,雖然需要很多這方面的人員,但是報考的人數也很多,競爭也是非常的激烈的,另外,現在很多地方的檢察院法院都要求碩士研究生學歷。很多人都會考慮做律師,估計很多人是受到了影視劇的影響,嘿嘿,你去看看各大法學院的畢業生,有幾個是想去做律師的,做律師是很難的,如果你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不太建議,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做律師你首先要通過司法考試(做法官檢察官同樣需要),司法考試比較難很多人需要參考幾年,通過司法考試後,你去律所實習,基本上是沒有工資的,還要你自己掏錢交社保以及解決吃飯問題,就算你拿到執業證了,你的案子從那裡來?還有,你還需要一年至少一萬塊去養你的執業證(律協會費大概三千,律所的管理費至少要六千,還有你的社保等費用),所以有調查稱很多年輕的律師年收入是負數。嘿嘿。
4、關於名校的問題,也好不到那裡去,不過名校的話還是強一點,綜合性院校的話建議你報考北京大學、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等,還有就是五大政法院校: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五大政法院校中,中國政法與中南財經政法是211,實力最強的應當是中國政法與西南政法,中國政法主要是地理位置的原因發展的比較好,最容易考的是西北政法,因為地理位置不太好,在西安。
⑶ 法學專業的學習內容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和運用法律管理事務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
3.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
4.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
5.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法學
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司法、國際經濟法。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一般不少於2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相近專業:法學 監獄學 知識產權
這是我從網上找的,你要不要就另當別論了。
⑷ 作為法學專業的學生應具備怎樣的社會觀念
近些年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屢有發生。並明顯地呈上升趨勢。在這種形勢下,高等院校必須將培養大學生法制觀念列為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形成大學生較完備的法制觀念。為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努力:
一、提高認識,系統規劃,全面實施
具備良好的法制觀念是現代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公民法制意識的強弱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公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並不是生來俱有的,需要社會組織有意識地加以培養。由於一個國家法律體系所構成的內容繁多,並總是處於補充、完善之中,因此,學習和掌握法律就成了公民的長期義務,甚至是終身義務。高等學校是國家人才培養的最高學府,她的畢業生理應具備高於一般公民的法律素質。從目前情況看,一些高等院校在校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大多隻局限於教學計劃中的法律課設置,學生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只表現在在校期間的一段時間,學習法律的方式也多是理解和背誦法律條文。掌握的程度僅僅表現在期末的考卷上。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重視不夠,只將學生法律學習作為一兩門課來對待,而沒有將其作為一種個人素質的培養。而這種素質恰恰又是法制社會最為需要的。國家法律體系的內容很多,大學生在校的時間只有四、五年,要使大學生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全面、系統地掌握法律知識,就需要學校有一個系統的規劃,明確提出總的培養目標,即學生畢業時對國家法律體系的掌握程度。並依據這個目標確定要達到此目標至少要進行的工作,繼而將這些工作按學年或學期分成若干個階段,以及每一階段的具體要求,使其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深入,最終形成較高的法律素養。
二、加大法律課力度,強化案例教學
從目前一般高校法律課開課情況看,大多不到100學時,與繁多法律律內容相比,顯然偏少。在這么少的時間里講授法律,一般情況下只能介紹一些常識性的東西,無法進一步深入,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因此,加大高校法律課的力度,恐怕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運行,要包括法律素質在內的高素質的人才,高等學校根據這一客觀要求,有必要重新審核教學計劃,增加法律課的時數,並將其分布在四到五年內,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對現行的法律課教材也有必要重新進行編排,使其與課程體系的內容相應,並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反饋信息不斷完善,在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上突出高等教育的色彩。
⑸ 中學生應該具備的法律知識 。 寫20條。
一、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 十六周歲以下不夠刑事處罰的,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1、 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破壞工廠、礦場、油田、港口、河流、水源、倉庫、住宅、森林、農場、谷場、牧場、重要管道、公共建築物或者其他公私財產,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 破壞軌道、橋梁、隧道、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5、 破壞電力、燃氣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設備,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6、 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燃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造成嚴重後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1、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3、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4、 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5、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6、 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7、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8、 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9、 組織、領導和積極參加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有組織地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稱霸一方,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的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10、 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破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處罰分為下列三種。
1、警告。
2、罰款:一元以上,二百元以下。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3、拘留: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五、 違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損失或者傷害,由違反治安管理的人賠償損失或者負擔醫療費用,如果違反治安管理的人是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本人無力賠償或者負擔的,由其監護人依法負責賠償或者負擔。
六、 已滿十四歲不滿十八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處罰;不滿十四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免予處罰,但是可以予以訓誡,並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七、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1、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
2、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3、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4、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5、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八、 有下列侵犯公私財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
1、偷竊、騙取、搶奪少量公私財物的;
2、哄搶國家、集體、個人財物的;
3、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
4、故意損壞公私財物的。
九、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1、強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引誘、教唆、欺騙或者強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從重處罰。
2、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機關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二千元以下罰款,並沒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3、吸食、注射毒品成癮的,除依照前款規定處罰外,予以強制戒除,進行治療、教育。強制戒除後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實行勞動教養,並在勞動教養中強制戒除。
4、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並出售毒品的,依照第二條的規定處罰。
⑹ 中學生應知道哪些法律知識
14歲以上應該了解一些刑法的有關未成年人負責的行為。如:《刑法》17條規定的:版已權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⑺ 法學專業學生該如何學習呢
法學專業,應該怎樣去學
我是大一的學生,學習法學已經一個學期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那種感覺,不知道怎樣去學才能學好法律這門功課!很迷茫!我是很喜歡法學專業的,高考志願第一志願都是法學,但是,現在我覺得找不到學習的方向。真的很想在法學方面又一點成就啊
展開
我來答
5條回答
貪戀你的香吻
LV.15 推薦於 2017-09-05
首先就是要多看教材,第一次也許會看不懂,但是當你看的遍數多了的時候你就會慢慢明白的。同時,學習法律要循序漸進,不要妄圖一蹴而就。 就拿我當初來說吧,一開始學民法是我有好多不懂,但是當我大三復習時在看的時候,我發現以前的好多東西都好簡單,同時,法律每一門之間都有關聯,遇到不懂的或者其他法律規定是要及時查閱法條,不要一直推脫。 學習法律案例也很重要,通過做案例你可以了解到許多細小的知識點,這往往是你在看書時容易忽視的。但是我建議看案例不要看太多,前提是你要先把基礎知識看懂,基礎知識了解之後,再去做案例,你會發現其實法學也是很有意思的,作案例不是圖做得快也不試圖做得多,最重要的是要做的透徹,要認真分析沒一個選項,要找出你所選答案的理由以及法律根據。 如果想要做實用性法學人才,課外書沒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你想要從事法學理論研究以及想要在法學道路上走得更遠,你還要多看些理論類的書籍,以此來開闊你的視野,更好地理解我國當前的法律。全文
0 6 26
1990131lili
LV.2 推薦於 2016-04-20
首先,你自己要對法學感興趣 其次,在上專業課前要預習,找到問題,上課認真聽。 給自己訂短期和長遠的目標 法學的學生大部分是要考司法考試的。要早准備。 再次,大一大二打好基礎,法學知識、還有英語學習 課余時間可以去圖書館找相關專業內容的案例,結合所學理論全文
⑻ 你認為作為法律專業的學生應當具備哪些基本素質為什麼
近些年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屢有發生。並明顯地呈上升趨勢。在這種形勢下,高等院校必須將培養大學生法制觀念列為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形成大學生較完備的法制觀念。為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努力:
一、提高認識,系統規劃,全面實施
具備良好的法制觀念是現代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公民法制意識的強弱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公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並不是生來俱有的,需要社會組織有意識地加以培養。由於一個國家法律體系所構成的內容繁多,並總是處於補充、完善之中,因此,學習和掌握法律就成了公民的長期義務,甚至是終身義務。高等學校是國家人才培養的最高學府,她的畢業生理應具備高於一般公民的法律素質。從目前情況看,一些高等院校在校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大多隻局限於教學計劃中的法律課設置,學生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只表現在在校期間的一段時間,學習法律的方式也多是理解和背誦法律條文。掌握的程度僅僅表現在期末的考卷上。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重視不夠,只將學生法律學習作為一兩門課來對待,而沒有將其作為一種個人素質的培養。而這種素質恰恰又是法制社會最為需要的。國家法律體系的內容很多,大學生在校的時間只有四、五年,要使大學生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全面、系統地掌握法律知識,就需要學校有一個系統的規劃,明確提出總的培養目標,即學生畢業時對國家法律體系的掌握程度。並依據這個目標確定要達到此目標至少要進行的工作,繼而將這些工作按學年或學期分成若干個階段,以及每一階段的具體要求,使其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深入,最終形成較高的法律素養。
二、加大法律課力度,強化案例教學
從目前一般高校法律課開課情況看,大多不到100學時,與繁多法律律內容相比,顯然偏少。在這么少的時間里講授法律,一般情況下只能介紹一些常識性的東西,無法進一步深入,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因此,加大高校法律課的力度,恐怕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運行,要包括法律素質在內的高素質的人才,高等學校根據這一客觀要求,有必要重新審核教學計劃,增加法律課的時數,並將其分布在四到五年內,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對現行的法律課教材也有必要重新進行編排,使其與課程體系的內容相應,並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反饋信息不斷完善,在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上突出高等教育的色彩。從法律課的特點看,它是共同性很強的一門課,不論是文科學校,還是理科學校,對法律課的要求應該是一致的。一個大學生,不論其學習何種專業,都有一個法律素質的培養問題。有這個共同性,若干所學校可以共同商討法律課的改革問題,制訂出共同的教學計劃,編寫共同的教材,提出共同要求,甚至可以像大學生計算機過級那樣對待高等學校的法律課教學。
法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科學,如果沒有了公民的法律實踐,法律學習對絕大多數人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大學生法律素質不應僅表現在能背多少條法規,而應該表現在實際生活中能運用法律武器解決法律糾紛。從這一要求出發,高等院校的法律課應更多地接觸實際。從現有的條件看,高等院校法律課接觸實際的可行方法就是強化案例教學,即在講解法律條文時,盡可能多地結合實際生活中發生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使法律知識由抽象到具體,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法律課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大學生實踐意識,使其不僅從案例中懂得了學法的重要意義,而且更容易掌握法律知識。一些大學生往往只注重大學專業課的學習,而忽視自身法律素質的培養。然而,在法治社會中,公民的活動毫無例外地要受到各種法律的約束,只要你處在現實社會中,你的行為每天都要面對法律,受到具體的法律條款的衡量,這是每一個人都不可能逾越的「路卡」。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我們所處的社會將日益復雜化,公民要面對越來越多的矛盾,在處理這些矛盾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法,所帶來的結果將是各自不同的,這些結果有些會是合法的,有些是不合法的,不合法的結果自然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假若我們的大學生僅僅在課堂上熟知了法律條文,而缺乏在社會實踐中依法辦事的能力,就免不了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觸犯法律。強化案例教學,使在校生間接地接觸了實際,有助於較高的法制意識和法律素養的培養。
三、法制觀念指導高校的各項工作
任何觀念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氛圍,法制觀念也不例外。高校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她的各項工作理應順應法制社會的要求,從表面上看,高校內部管理的大部分內容在現行法律中難以找到對應的條款。但從廣義的角度理解,學校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在自身范圍內也具有法律特徵。這種特徵主要表現為各項工作都應在一定的制度規范之下,將管理由靠人的管理變為制度管理,具有統一性和強制性,以防止人為隨意現象的發生。這樣學校的整體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條理。處於制度范圍的人員,能夠從各項規章制度中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若不按制度辦事將會受到哪些處罰。一所學校,其教職員工和學生總有幾千號人,這些人每天都要進行各種各樣的事務,從學生入學、上課,課外活動,到教師的授課及其他活動,如果沒有一整體統一、規范的制度,後果可想而知。現代社會,其成員共同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每個人均有自己的需要,這些需要有很多是要妨礙他人的,如果每個人都是自行其事,按自己的標准來決定自己的行動,那麼這個社會將無法維持。為了群體的共同利益,人類很早就開始確立共同遵守的規則。這些規則演變到今天,對國家而言是法律,對小的群體而言便是規章制度。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講,組織內部的規章制度也就是小范圍的法律,只是強製程度和處罰方式不同而已。大學生在校期間養成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懂得在人群中生活就需要遵從群體規則,走向社會以後自然也就本能地去注意按法律的要求決定自己的行為。學校要做到每項工作都有制度可循,並且一經制定即嚴格執行。不能給學生造成一種錯誤印象,即制度有時是可以變通的,以致對法律也採取同樣的態度。高等學校應該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學生從入校起,就能時時感到規章制度的約束力和依據規章制度辦事的氣氛,並在這種氣氛中建立現代公民的法律意識,在大學生綜合素質中形成較好的法律素質。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
進行法制教育,應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將法律知識融會貫通。如開展法律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模擬法庭、有獎答卷活動,形成較濃厚的法制教育氣氛,使學生有更多接觸法律知識的機會,促進法制觀念的形成。
總之,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高等院校做很多具體工作,這些工作雖然繁雜、長久,但社會意義是十分巨大的。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也是高等院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⑼ 有關法律的知識
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和民法相關比較多,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工作中涉及的勞動法。
如果是非上述原因解除合同,公司必須提供賠償,賠償標准如下: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而女性員工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間,還享有三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的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61條規定:"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⑽ 大學生畢業後要具備的法律知識
對於非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至少要在大學里了解一定法律知識,在別人侵害內自己的合法容權益的時候知道用什麼樣的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對於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當然不但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把書本上的知識靈活貫通用於實踐,遇到具體問題具體去分析.積累資本參加司法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