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教錯人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教錯人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2-04-04 21:34:27

Ⅰ 因教師管教過失致學生傷害,教師該不該承擔法律責任教師管教學生的底線是什麼

您好!是這樣子的。傷害分為輕微傷、輕傷、重傷。 如果是輕微傷,那麼教師不用負刑事責任,如果是輕傷(這個需要做鑒定),那麼需要你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關於民事責任,教師不承擔直接的民事責任,而是由學校承擔民事責任,然後再由學校向教師追償。簡單的說,就是你可以提起民事訴訟,以校方為被告,要求它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當然,如果教師造成輕傷以上後果,你可以向法院提起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部分被告為教師,民事部分被告為校方。
最後,關於教師管教的底線問題,就是不能傷害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他的管教方法暴力或者不適當,都構成了過錯。

刑法修正案11實行後,12歲的孩子教唆別人犯罪,要負刑事責任嗎

也要負刑事責任!!!!

Ⅲ 成年人教唆成年人構成教唆罪嗎被教唆的人致人輕傷教唆的人應承擔多大責任

當然構成教唆罪,應作為主犯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Ⅳ 被教唆的人會不會承擔法律責任

如果被教唆的人對教唆者的犯罪意圖並不知情,那麼不構成犯罪;如果被教唆者知情,那麼根據具體情況可能構成共同犯罪當中的主犯、從犯以及脅從犯,並且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同時被教唆者的年齡也影響刑事責任的承擔:14周歲以下不承擔刑事責任,但對其進行管教;14到16周歲犯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故意殺人、強奸、搶劫、防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販毒需要承擔刑事責任;16周歲以上對於全部犯罪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具體量刑適用未成年人的量刑規定。

Ⅳ 誤導他人承擔什麼責任

如果給被誤導人造成損失,由誤導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法律分析
教唆人、幫助人實施了教唆、幫助行為。教唆行為,是指對他人進行開導、說服,或通過刺激、利誘、慫恿等方法使該他人從事侵權行為。教唆行為只能以積極的作為方式作出,消極的不作為不能成立教唆行為,教唆行為可以通過口頭、書面或其他形式加以表達,可以公開進行也可以秘密進行,可以當面教唆也可以通過別人傳信的方式間接教唆。幫助行為,是指給予他人以幫助,如提供工具或者指導方法,以便使該他人易於實施侵權行為。幫助行為通常是以積極的作為方式作出,但具有作為義務的人故意不作為時也可能構成幫助行為。幫助的內容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可以在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前,也可以在實施過程中。一般認為,教唆行為與幫助行為的區別在於:教唆行為的特點是教唆人本人不親自實施侵權行為,而是唆使他人產生侵權意圖並實施侵權行為或危險行為;而幫助行為可能並不對加害行為起決定性作用,只是對加害行為起促進作用。一般來說,教唆行為與幫助行為都是教唆人、幫助人故意作出的,教唆人、幫助人能夠意識到其作出的教唆、幫助行為所可能造成的損害後果。在幫助侵權中,如果被幫助人不知道存在幫助行為,也並不影響幫助行為的成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Ⅵ 教唆導致他人犯罪,應承擔什麼後果(法律熟悉者請進)

首先,你弟弟今年17歲(按照出生日計算,以
過生日
的第二天為准,如果還沒有到生日那麼不算是17歲),已經是我國刑法上的完全
刑事責任
人,承擔完全的刑事責任,只是我國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在處罰的時候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再說
教唆犯
,簡單說就是教唆
行為
引起他人犯罪的故意,並進而實行了犯罪,只要教唆與被教唆的人
主體
適格
,就可以成立刑法
意義
上的教唆犯。而且我國刑法對教唆
未滿
18周歲的人犯罪還要從重處罰。根據你說的情況如果屬實的話,那麼這個教唆是成立的,但是你弟弟已經成年,卻聽從了教唆,那麼他也是要負一定的刑事責任的。教唆犯是共同犯罪的一種,那麼教唆犯與被教唆人應當承擔共同的
責任
有時候加重。
但是你要區別的是:教唆是刑法上的
罪名
,而經濟賠償時民事上的賠償,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從你給的資料上來看,應該只是輕微傷,沒有要求承擔刑法上的責任(這里指的是判處
刑罰
,不是賠錢),所以根本談不上刑事意義的定罪,如果不追究你弟弟的刑事責任的話,也就不會追究教唆人的責任人,相關部門是沒有
權利
要求你說的教唆人賠錢的。
如果你實在真的覺得不公平,可以向
法律
提起
民事訴訟
,當然
訴訟標的
只能是要求教唆的人賠錢,但是我勸你,好好教育你弟弟,花錢買個
教訓
,如果一旦訴訟,舉證很困難,得不償失。

Ⅶ 教師違反《教師法》,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義務教育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實施細則》第七章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義務教育法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工作失職或玩忽職守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法律責任
(1)未能如期實現義務教育規劃目標和達到辦學條件要求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一)、第(二)項中分別規定:「因工作失職未能如期實現義務教育實施規劃目標的」,以及「無特殊原因,未能如期達到實施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要求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未能積極履行職責,從而影響了義務教育規劃目標和辦學條件的如期實現,其行為構成失職。但在追究責任時還要考慮是否有「特殊原因」,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無法如期完成義務教育實施責任的,不應認為是失職行為而追究其法律責任。
(2)對學生輟學未採取必要措施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三)項規定:「對學生輟學未採取必要措施加以解決的」,要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負有法定責任保障學生接受規定年限義務教育的有關教育部門、基層人民政府以及中小學校的校長、教師等,如發現接受義務教育的中小學生輟學,不採取措施解決,也不如實向上級報告的,屬於失職行為。這類違反義務教育法的行為,應當對有關責任人員予以行政處分。
(3)玩忽職守致使校舍倒塌並造成師生傷亡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九條第(二)項規定:「玩忽職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師生傷亡事故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遺年來,因教育主管部門、其他有關部門或中小學校長上作失誤、玩忽職守致使中小學校舍倒塌,造成師生傷亡的事故,時有發生,結義務教育的實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對於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的責任人員,就不僅僅是由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凡已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我國1997年修訂後的《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或者不及時報告,致使發生重大傷亡事故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妨礙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法律責任
(1)無正當理由拒絕接收適齡兒童、少年就學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四)項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收應當在該地區或者該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學的」,對有關責任人員應給予行政處分。任何負責組織、實施義務教育的單位和個人,負有接收和保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責任。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校長以及教師,如果拒絕接受應當在本地區或本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學,就是侵犯了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是違反義務教育法的行為,應根據具體情況,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或給予行政處分。
(2)不送適齡兒童、少年就學接受義務教育的法律責任
《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第一款和《實施細則》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送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這是家庭所承擔的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我國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其他監護人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父母以外的其他近親屬,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等。不履行這項義務的,依據《實施細則》第四十條的規定,城市由市、市轄區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機構,農村由鄉級人民政府,進行批評教育;經教育仍拒不送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就學的,可視具體情況處以罰款,並採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就學。」
(3)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業的法律責任《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禁止任何組織和分人招用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業。」《實施細則》第四十一條規定:「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做工、經商或者從事其他僱傭性勞動的,按照國家有關禁止使用童工的規定處罰。」
用行為的法律責任
3.侵佔、剋扣、挪用義務教育款項和妨礙義務教育設施使用行為的法律責任
(1)侵佔、剋扣、挪用義務教育款項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九條第(一)項規定:「侵佔、剋扣、挪用義務教育款項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此項違法行為的只能是經管、經辦義務教育款項的人員。
(2)妨礙義務教育設施使用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五)項規定:「將學校校舍、場地出租、出讓或者轉移作他用,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第四十二條第〔四〕項規定:「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給與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作出出租、出讓校或將校舍移作他用行為的,只能是有關教育主管部門及其負責人或學校的負責人員。作出侵佔、破壞學校校舍、場地和設備行為的一般為校外人員,但也可能是校內的人員。
4.擾亂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秩序和侵犯師生人身、人格行為的法律責任
(1)擾亂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秩序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第(-)項規定:「擾亂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秩序的」,由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學校完成義務教育任務必須保證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和工作秩清氣如果是學校內部人員或其他公職人員擾亂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應由其所屬行政組織給予行政處分。擾亂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構成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我國修訂後的《刑法》第二百九十條規定,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教學、科研無法進近,「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2)侵犯師生人身權利的法律責任
根據《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和《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第(二)、(三)項的規定,侮辱、毆打教師、學生和體罰學生情節嚴重的,對行為人應當分別給予行政處分、行政處罰或追究其刑事責任。毆打教師、學生或體罰學生,是對師生人身健康權的侵犯;對教師、學生的侮辱行為,是對師生人格權的侵犯。人身健康權和人格權都是人身權的重要內容,受到法律保護。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實踐中對師生人身權、人格權的不法侵害事件時有發生,有的情節還十分嚴重。對侵犯師生人身權的行為,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是對實施義務教育的重要保障。毆打、侮辱教師、學生的可能是校內人員,更多的是社會一般人員。而體罰學生的行為只可能發生在對學生具有教育職責的教師或其他學校人員中。
5.使用未經依法審定的教科書的法律責任
義務教育法明確要求,義務教育必須使用依法由國家和有關部門審定的教科書。《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七)項規定,使用本經依法審定的教科書,造成不良影響的,由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Ⅷ 教唆別人去打人,教唆者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教唆別人去打人,教唆者不一定屬於共同犯罪,如果是教唆不滿十四周歲或者有精神病的人打人,不構成共犯關系,只對教唆人單獨定罪量刑。如果教唆年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故意打人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以及教唆年滿十六周歲的人故意打人的,構成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
對於教唆別人去打人這個問題,實際中是否是屬於共同犯罪,可以先確定是否屬於共同犯罪行為。 而按規定,共同犯罪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1、實行行為,比如兩人犯故意傷害罪,各自毆打對方;
2、組織行為,一般是犯罪團伙作案
3、教唆行為,具體形式包括勸說、請求、挑撥、、利誘、威脅等
4、幫助行為,並且幫助可以分為事前幫助、事中幫助和事後幫助。
因此,教唆他人打人會成立共同犯罪。 不過,是否成立打人的教唆犯,要滿足以下的條件:
1、教唆的對象必須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
2、教唆犯以勸告、囑托、指示、利誘、慫恿等行為引起他人打人的犯罪故意
3、教唆犯故意教唆他人實施故意傷害罪。所以,教唆他人打人滿足以上的條件的,那麼便會成立教唆犯,需要接受相應的刑事處罰。 並且,教唆犯要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具體而言,就是犯罪中的主次作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五條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第二十九條 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Ⅸ 教師違反《教師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情況不包括

一、教育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了有關的教育法律規定而必須承擔的法定後果。
二、教師不履行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教育法律責任)
《教師法》中規定:「教師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綜合而言,教師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有:
1、行政法律責任: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兩類,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2、民事法律責任: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返還財產等。
3、刑事法律責任: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給予行政處分或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Ⅹ 老師上課講錯內容負法律責任不

講課內容只要不涉嫌違法犯罪,不煽動誘導犯罪,不宣揚不道德行為,僅僅是口誤導致的一些錯誤,不承擔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向什麼部門申請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02 00:50:01 瀏覽:370
勞動法可以6天制嗎 發布:2025-05-02 00:44:42 瀏覽:327
鍋爐機房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2 00:44:03 瀏覽:870
企業公司日常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2 00:43:52 瀏覽:838
電商法最字 發布:2025-05-02 00:27:31 瀏覽:734
我國法律立法原則 發布:2025-05-02 00:08:37 瀏覽:602
合同法要約和承諾案例 發布:2025-05-01 23:52:23 瀏覽:88
學校法律顧問聘書 發布:2025-05-01 23:43:30 瀏覽:466
群租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1 23:26:10 瀏覽:134
人力資源部怎麼規避勞動法 發布:2025-05-01 23:19:53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