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關系是相對法律責任還是
⑴ 民法和法律的關系民法在法律中處於什麼地位
民法中的絕來對法律關自系和相對法律關系,最好的例子就是物權關系和債權關系。
物權關系是絕對法律關系,因為物權是一種對世權,排他權。物權主體對物的合法使用不受任何人的干涉。
債權關系是相對法律關系,因為債權本身是一種相對的權利,只針對特定的人。
⑵ 關於債權債務關系相關法律規定是怎麼樣的
債權債務關系相關法律規定
《民法通則》
第八十五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條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民法通則意見》
121.公民之間的借貸款,雙方對返還期限有約定的,一般應按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出借人隨時可以請求返還,借方應當根據出借人的請求及時返還;暫時無力返還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責令其分期返還。
122.公民之間的生產經營性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生活性借貸利率。如因利率發生糾紛,應本著保護合法借貸關系,考慮當地實際情況,有利於生產和穩定經濟秩序的原則處理。
123.公民之間的無息借款,有約定償還期限而借款人不按期償還,或者未約定償還期限但經出借人催告後,借款人仍不償還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償付逾期利息,應當予以准許。
124.借款雙方因利率發生爭議,如果約定不明,又不能證明的,可以比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息。
125.公民之間的借貸,出借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的,不予保護;在借款時將利息扣除的,應當按實際出借款數計息。
《合同法》
第二百條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
第二百零六條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第二百零七條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
第二百零八條借款人提前償還借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應當按照實際借款的期間計算利息。
第二百一十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
第二百一十一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
法民發[1991]21號
(1991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502次會議討論通過)
頒布日期:19910813 實施日期:19910813 頒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應按照自願、互利、公平、合法的原則,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限制高利率。根據審判實踐經驗,現提出以下意見,供審理此類案件時參照執行。
1、公民之間的借貸糾紛,公民與法人之間的借貸糾紛以及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糾紛,應作為借貸案件受理。
2、因借貸外幣、台幣和國庫券等有價證券發生糾紛訴訟到法院的,應按借貸案件受理。
3、對於借貸關系明確,債權人申請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應按照民事訴訟法關於督促程序的有關規定審查受理。
4、人民法院審查借貸案件的起訴時,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應要求原告提供書面借據;無書面借據的,應提供必要的事實根據。對於不具備上述條件的起訴,裁定不予受理。
5、債權人起訴時,債務人下落不明的,由債務人原住所地或其財產所在地法院管轄。法院應要求債權人提供證明借貸關系存在的證據,受理後公告傳喚債務人應訴。公告期限屆滿,債務人仍不應訴,借貸關系明確的,經審理後可缺席判決;借貸關系無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訴訟。
在審理中債務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貸關系明確的,可以缺席判決;事實難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訴訟。
6、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7、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謀取高利。審理中發現債權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條規定的限度時,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8、借貸雙方對有無約定利率發生爭議,又不能證明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息。
借貸雙方對約定的利率發生爭議,又不能證明的,可參照本意見第6條規定計息。
9、公民之間的定期無息借貸,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償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無息借貸經催告不還,出借人要求償付催告後利息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的利率計息。
10、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借貸關系無效由債權人的行為引起的,只返還本金;借貸關系無效由債務人的行為引起的,除返還本金外,還應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給付利息。
11、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對雙方的違法借貸行為,可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三款及《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試行))第163條、164條的規定予以制裁。
12、公民之間因借貸外幣、台幣發生糾紛,出借人要求以同類貨幣償還的,可以准許。借款人確無同類貨幣的,可參照償還時當地外匯調劑價摺合人民幣償還。出借人要求償付利息的,可參照償還時中國銀行外幣儲蓄利率計息。
借貸外匯券發生的糾紛,參照以上原則處理。
13、在借貸關系中,僅起聯系、介紹作用的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對債務的履行確有保證意思表示的,應認定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14、行為人以借款人的名義出具借據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認,行為人又不能證明的,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15、合夥經營期間,個人以合夥組織的名義借款,用於合夥經營的,由合夥人共同償還;借款人不能證明借款用於合夥經營的,由借款人償還。
16、有保證人的借貸債務到期後,債務人有清償能力的,由債務人承擔責任;債務人無能力清償、無法清償或者債務人下落不明的,由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
借期屆滿,債務人未償還欠款,借、貸雙方未徵求保證人同意而重新對償還期限或利率達成協議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
無保證人的借貸糾紛,債務人申請追加新的保證人參加訴訟,法院不應准許。對保證責任有爭議的,按照《意見》(試行)第108條、109條、110條的規定處理。
17、審理借貸案件時,對於因借貸關系產生的正當的抵押關系應予保護。如發生糾紛,分別按照民法通則第八十九條第二項以及《意見》(試行)第112條、113條、114條、115條、116條的規定處理。
19、對債務人有可能轉移、變賣、隱匿與案件有關的財產的,法院可根據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責令提供擔保等財產保全措施。被保全的財物為生產資料的,應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財產保全應根據被保全財產的性質採用妥善的方式,盡可能減少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避免造成財產損失。
19、對債務人一次償付有困難的借貸案件,法院可以判決或調解分期償付。根據當事人的給付能力,確定每次給付的數額。
20、執行程序中,雙方當事人協商以債務人勞務或其他方式清償債務,不違反法律規定,不損害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應予准許,並將執行和解協議記錄在案。
21、被執行人無錢還債,要求以其他財物抵償債務,申請執行人同意的,應予准許。雙方可以協議作價或請有關部門合理作價,按判決數額將相應部分財物交付申請執行人。
被執行人無錢還債,要求以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抵償債務,申請執行人同意的,應予准許;要求以其他債權抵償債務的,須經申請執行人同意並通知被執行人的債務人,辦理相應的債權轉移手續。
22、被執行人有可能轉移、變賣、隱匿被執行財產的,應及時採取執行措施。被執行人抗拒執行構成妨害民事訴訟的,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二百二十七條的規定處理。
⑶ 什麼是絕對法律關系和相對法律關系
(1)客體不同。客體上的區別,是兩種法律關系最基本的區別。絕對法律關系的客體是不行為,義務人承擔的是消極義務。相對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行為(給付),包括作為與不作為。不作為與不行為都是消極義務,都是法律上的拘束,但在內涵上卻大相徑庭。不作為是對自己利益的限制,不行為並未喪失任何利益。絕對法律關系不發生請求權、抗辯權等,這些權利都是相對法律關系效力的表現。絕對法律關系也不發生主、從現象,因為每一個義務人的義務都是平行、一致的。絕對法律關系也不能附條件、附期限,因為附條件、附期限只是對給付的限制和調整。給付可以是財產流轉的形式,絕對法律關系無給付,不可能是財產流轉的形式。
(2)義務主體在范圍上不同。絕對法律關系的義務主體是一切人,權利主體與每一個人都形成了法律關系,盡管義務人可能並不自知或並無實際侵犯的可能。法律是秩序的體現,絕對法律關系體現的是一種現實的社會秩序,它是對既得權的保護,每一個人都處在這種秩序的安排之中。相對法律關系的義務主體是特定的人,雙方是由於具體的法律事實結合在一起,無關乎他人。絕對法律關系的義務主體是一切人,但這不屬於法律關系的競合現象。在競合時須客體不同,或范圍上或條件構成上有所不同;而絕對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單一的,並沒有范圍和條件的限制。
(3)包含的基本權利不同。「民事權利無不以民事法律關系的形式表現出來」,[1]任何法律關系都包含著反映其性質的最基本的權利。絕對法律關系所包含的權利是絕對權,相對法律關系包含的權利是相對權。絕對權是對世權,相對權是對人權。兩種權利的對抗性的涵義有天壤之別。絕對權的對抗性在於排斥侵犯;相對權的對抗性在於請求給付。在絕對法律關系中,本質的問題是權利(絕對權)的保障問題。在相對法律關系中,本質的問題是請求給付(相對權)實現並保有的問題。
(4)對權利義務的單一性方面的表現不同。絕對法律關系都是單一法律關系,相對法律關系則多表現為「復合法律關系」。[2]既然絕對法律關系是單一的法律關系,也就不會像相對法律關系那樣,在兩個對應兩極主體之間發生競合。例如雙方負擔合同是「復合法律關系」,是兩個單一法律關系的對立性競合,這類現象決不可能在絕對法律關系中出現。
(5)權利義務確定的根據不同。絕對法律關系都是法定法律關系,即絕對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內容都是由法律所規定的。即便是由反映當事人意志的行為作為法律原因事實而發生的絕對法律關系,其內容亦非由當事人決定。相對法律關系區分為意定與法定兩種,意定相對法律關系的內容是由當事人的法效意思決定的(如合同關系);法定相對法律關系的內容是由法律所規定的(如無因管理之債)。
⑷ 絕對法律關系和相對法律關系是什麼
關系如下:
絕對法律關系就是你是權利主體,其餘人都是義務主體的法律關系。比如你寫了一本書,你對這本書享有著作權,你是這本書的作者,世界上的其他人都不是這本書的作者,那麼世界上的其他人就需要承擔不侵犯你著作權的義務。
而相對法律關系就是義務主體是特定的,比如你去書店買一本書,那你跟書店的買賣合同關系就是相對法律關系,因為需要承擔付款義務的人是你,而不是張三李四,需承擔給付義務的是書店,而不是飯店。
絕對法律關系是指權利主體特定而義務主體不特定的法律關系,其表現形式是「一個人對一切人」。相對法律關系是指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都特定的法律關系,其表現形式是「某個人對某個人」。
此外還可以按照法律的職能將法律關系劃分為調整性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法律關系,還可以按照部門法進行劃分;將法律關系劃分為憲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刑事法律關系、經濟法律關系,訴訟法律關系、社會保障法律關系、軍事法律關系等。
絕對法律關系是與相對法律關系對應的,依據義務人的范圍不同,可將民事法律關系分為絕對法律關系與相對法律關系。絕對法律關系是指權利人毋需義務人以積極作為協助即可實現權利的民事法律關系,其義務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
如所有權關系、人身權關系、知識產權關系。相對法律關系,是指權利人須義務人協助才能實現其權利的法律關系,其義務人是特定的當事人。債權債務關系是典型的相對法律關系。這一區分有利於明確民事法律關系義務人的范圍及義務的內容,正確適用民法。
⑸ 債權關系(如合同關系)屬於(A) 絕對法律關系 (B) 相對法律關系 (C) 一般法律關系 D) 隸屬型法律關系
正確答案是:B,相對法律關系 。
⑹ 債權和債務的關系是什麼
債務,「債權」的對稱。是指債的法律關系中,債務人依法對債權人所承擔的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義務。如在買賣合同中,出賣人有將出賣的物品交付買受人的義務,這就是為一定行為的債務。又如在出版合同中,作者有不再將稿件交付第三人出版的義務,這就是不為一定行為的債務。債務的履行就是債權的實現,債務和債權共同構成債的內容。債依不同的標准劃分具有不同的種類。依發生根據不同可分為合同債務和非合同債務,因債務人的多少可分為單一債務和多數債務,因債務人之間的責任關系可分為按份債務的連帶債務,因債的履行的選擇性可分為原簡債務和選擇債務。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2-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⑺ 物權是絕對權,債權是相對權,這種說法對嗎
物權是絕對權,對世權,債權是相對權,對人權,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所謂絕對權有特定的含義,是指該種權利其他任何人不能非法侵犯,比如物權、比如人格權。
絕對權有幾個特點:
(1)權利人行使權利,除受法律限制外,全憑自己自由意志;不受他人干涉;
(2)權利人實現權利,無須藉助他人意思和行為,義務人僅需承擔消極容忍和不作為義務即可。
(3)權利人享有權利,則排除其他人成為權利主體;
(4)排除任何第三人干涉。
相對權有幾個特點:
(1)權利人行使權利,必須通過相對人為某種行為才能實現;
(2)權利人實現權利,必須藉助相對人的意思和行為,義務人必須積極行為才能實現權利人的權利。
(3)權利人只對特定的相對人擁有權利,並不能排除他人擁有相同的相排斥的權利。
絕對權對應的是侵權責任,相對權對應是違約責任。
⑻ 債權關系是什麼
債權關系是義務人與權利人配合,使權利人能行使和實現其權利的民事法律關系。債權關系一般有法定之債和意定之債、單一之債和多數人之債、按份之債和連帶之債、主債和從債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第一百一十九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第一百二十條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⑼ 債權關系
因為債權人只能請求債務人為一定的行為,而不能直接對物提出請求。所以債權對於物權而言是相對權。如甲與乙簽訂了合同,甲向乙購買一條狗,合同生效了,約定第二天交付。但當天晚上,乙將狗賣給了丙並完成了交付,此時甲便不能直接對狗產生請求交付的權利(不能要求丙交付狗),而只能要求乙交付狗,乙交付不了,可以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