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產生的法律效力
㈠ 解除勞動合同和解約函法律效力一樣嗎
終止勞動合同書與離職證明不一樣。1、解除勞動合同證明,勞動合同法規定用內人單位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容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2、離職證明,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的書面證明,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後必須出具的一份書面材料。解除勞動合同證明與離職證明的區別:1、離職證明,是表示是員工自己主動、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2、解除勞動合同書,是表示用人單位和員工協商解除勞動合同。3、其二者的區別是在與勞動補償方面會不同。4、無論是離職證明還是解除勞動合同書,均表示與原用人單位在法律上沒有勞動關系了,不影響和新的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
㈡ 對方拒絕簽收解除合同通知書是否產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
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如何證明「解除合同通知書已送達」的事實。除「原答案版」快遞送達外,還可以通過權發傳真的方式送達、公證送達。雖然合同法未明確規定「通知」的具體方式,但依據《民訴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因此,在解除合同通知書的相對方「下落尚明」的情況下,不建議公告送達。具體需要注意:1、快遞送達;(1)對方接受:保留發票、所要送達回執(三聯單之一,收件人簽字的墨印);(2)對方拒收:要求送件人在回執上寫明「拒收」;信件不要拆開(如果拆開,則無法證明送件的內容,必要時當庭拆件);2、傳真送達,不要用自己單位的傳真,建議到星級旅店發送。索要發票、ok單。
㈢ 對方拒絕簽收解除合同通知書是否產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
不產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對方拒絕簽收,視為沒收到。
實際上對方簽收後,是可在3個月內向法院提出要求確認你方解除合同行為無效的。
㈣ 解除合同通知對方拒收還有法律效力嗎
如果說雙方在簽署合同時明確約定了各方的聯系地址、聯系方式等事項,參照《最高人專民屬法院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第十一條規定,因受送達人自己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送達地址變更未及時告知人民法院、受送達人本人或者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絕簽收,導致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文書退回之日視為送達之日。所以,只要解除通知符合法定條件,寄件方履行了通知解除義務,且該信件已送到接收方的有效地址,只要在寄單上明示內容便足以為對方所知悉,拒收行為是在其知悉了該內容之後的,即使拒收也不影響解除合同通知書的生效,被「拒收」退回已產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應在郵寄時註明郵寄內容並保留郵寄面單,如果拒收,要求送件人在送件回執上寫明「拒收」。
㈤ 通知解除合同的效力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權時,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解除或者債務抵銷雖有異議,但在約定的異議期限屆滿後才提出異議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沒有約定異議期間,在解除合同或者債務抵銷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以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見,法律在保障一方行使解除權時,同時也賦予了另一方即相對人異議權,即在解除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後,如果對方當事人對解除合同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提起確認之訴。為了盡快確定雙方之間不穩定的法律關系,法律又對相對人行使異議權做出了期間限制,對於這一期間有兩種確定方式,一是當事人約定的異議期間,二是司法解釋規定的三個月異議期間。
也就是說,如果雙方沒有約定合同解除異議期間,應當適用法定的三個月異議期間。一方在收到另一方送達的《解除合同通知書》之日起的三個月時間內,直至一方起訴時,對該通知書置之不理,未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效力的,根據法律規定,其異議權消滅,雙方簽訂的合同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