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責任田置換相關法律法規

責任田置換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06 07:41:11

㈠ 鄉政府為擴寬公路拿我的責任田置換並可以修房子,但通道被隔壁家堵了,村委和鄉

先和鄉政府商量,要不成直接打市長熱線。

㈡ 拆遷與戶口的關系

這要根據拆遷補償方案來確定,大部分拆遷都是要考慮戶口的,一般為根據戶口人數來享受可以購買的回遷樓的面積。

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戶口關系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主要依據是國務院於2011年1月19日制定並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90號即《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其中第十七條規定:「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第十九條規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故從法律上分析,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依據是被徵收房屋的價值,和戶口沒有關系。

但實踐中,出現由於歷史上原因,大城市房價、生活成本比較大,往往出現在大城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過程中經常遇到房屋面積小但是居住人口多的情況。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即對於上述情況,個別省份在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中,若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可以通過住房保障的形式解決居住問題。舉例說明:

1、《北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意見》第十二規定:「區縣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按照《徵收補償條例》規定對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補償方式包括貨幣補償和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

2、《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細則》第三十一條:

「按照本市經濟適用住房有關住房面積核定規定以及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折算公式計算後,人均建築面積不足22平方米的居住困難戶,增加保障補貼。

但已享受過經濟適用住房政策的除外。增加的保障補貼可以用於購買產權調換房屋。」

3、《陝西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住房保障辦法》第四條:

「徵收個人住宅的,被徵收人符合下列條件的可申請租賃或購買保障性住房:(一)滿足市、縣(區)人民政府規定的戶籍、勞動關系和各項社會保險要求」

二、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與戶口關系

1、首先我們對「戶口」有個簡單了解。

根據公安部門對戶口的分類,只有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種,後來,非農業戶口被說成城鎮戶口或城市戶口。

農村居民戶口特指在實行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地區,與「城鎮居民戶口」相對應的戶口類型。

界定為農村戶口,需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現戶口登記在村委會、依法承包農村責任田、2005年1月1日前繳納農業稅費並承擔農村公益事業勞務、沒有享受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

2、農業戶口主要有兩項相關的權利

(一)享有承包經營土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

解讀:如何確定是否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但實踐中主要依據的就是戶口。

也可以參考《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問題的會議紀要〉的通知》:

「一、關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的基本原則。

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應當以是否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是否依賴於農村集體土地作為生活保障為基本條件。

並結合是否具有依法登記的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作為判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一般原則。」

(二)、宅基地使用權或者集體土地使用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其中,農村村民和「戶」的認定,也是依據戶口來進行的。

3、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與戶口關系

(一)宅基地部分補償

國土資源部發布《關於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制訂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工作的通知》,原則上以區片地價價格對被征地拆遷人補償。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區片地價標准也是太低。故因依據「不降低農民生活水平」的土地最基本原則來與地方政府在具體補償安置方案制定中,積極參與,爭取更高補償標准。

詳見前面文章寫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有關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標準的制定。

(二)房屋補償

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從法律上分析,房屋是按照地上附屬物進行補償的。說到此,被征地拆遷人肯定會說,那標准太低了。

是的,目前《土地管理法》正在修改中,但從法律上講,目前《土地管理法》仍是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的依據。

而《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也規定:

「住房拆遷要進行合理補償安置。征地中拆遷農民住房應給予合理補償,並因地制宜採取多元化安置方式,妥善解決好被拆遷農戶居住問題。

在城市遠郊和農村地區,主要採取遷建安置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拆遷補償既要考慮被拆遷的房屋,還要考慮被徵收的宅基地。房屋拆遷按建築重置成本補償,宅基地徵收按當地規定的征地標准補償。」

綜上所述,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和戶口沒有關系。

(2)責任田置換相關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拆遷補償

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依照規定標准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種補償。

拆遷現場

拆遷住宅房屋補償

拆遷集體土地住宅房屋的拆遷補償方式分為貨幣補償、產權調換和農民自建三種方式。

拆遷國有土地住宅房屋的拆遷補償方式分為貨幣補償、產權房屋調換和面積標准房屋調換三種方式。

拆遷集體土地或國有土地住宅房屋,拆遷人還應當給予被拆遷人搬遷補助費、過渡期內的臨時安置補助費。

拆遷非住宅房屋補償

拆遷已領取營業執照用於生產經營的房屋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該補償包括房屋補償、停產停業補償以及設備安裝調試等其他補償。

參考資料:網路――拆遷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 發布:2025-05-10 23:24:29 瀏覽:552
開展衛生法律法規的活動 發布:2025-05-10 23:22:41 瀏覽:880
彭澤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0 23:21:03 瀏覽:237
法律意見書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0 23:05:18 瀏覽:169
勞動法修訂時間 發布:2025-05-10 23:04:21 瀏覽:198
大學生道德觀現狀 發布:2025-05-10 23:04:16 瀏覽:984
最新勞動法哪條明確2175 發布:2025-05-10 23:02:12 瀏覽:571
2016交通法律法規知識 發布:2025-05-10 22:56:37 瀏覽:837
政策法規英語 發布:2025-05-10 22:56:36 瀏覽:935
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5-10 22:53:17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