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司設立中的法律責任

公司設立中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5-14 04:02:27

⑴ 我公司注冊資本100萬,我是法人代表,但不是大股東,是小股東,請問我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我是法人,也是個小股東,不是公司實控人,現在公司對賬,實控人造了好多沒必要的賬,我沒簽字,也不認可,請問我有不認可的權利嗎?謝謝!
可以不認可,得通過協商或訴訟解決。

⑵ 法律中的承擔有限責任和無限責任是什麼意思

這是公司法中的來概念。源
承擔有限責任就是以公司的所有財產承擔公司的債務。比如說一個公司欠別人500萬,但是公司的所有財產只有100萬,那麼那400萬就不用還了,和公司的距離人員沒有關系,因為公司已經破產。
無限責任就是說以個人的所有財產承擔責任。比如說一個公司欠別人500萬,但是公司的所有財產只有100萬,但是那400萬也要由公司的距離人員償還。
ps:有限責任的一般都是公司,無限責任的一般是合夥,但是我國公司法規定如果個人公司如果公司的財務和個人的沒什麼區別的話那麼也應該承擔無限責任,這樣做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利益/

⑶ 公司的發起人有哪些法律責任

您好:
公司在設立過程中的發起人的法律責任是每位老總發家時常遇到的法律問題,現分階段加以分析: 一、公司設立成功時設立行為的民事責任承擔 1、公司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對外從事公司設立必要行為時,其行為法律後果應當由成立後的公司直接承擔。債權人可以公司為被告而要求其承擔民事責任。 2、公司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對外為設立公司非必要的民事行為時,該行為的法律後果並不能直接歸屬於成立後的公司承擔。但對於公司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所進行的民事行為,按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成立後的公司可以對該行為予以承認,對該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予以承擔,此時,債權人可以以成立後的公司為被告起訴要求其承擔民事責任;但公司發起人對外所為民事行為,屬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債權人可以對成立後的公司進行催告,要求其對是否追認予以明確。公司不追認的,則債權人只能以公司發起人為被告起訴要求其承擔民事責任。 3、公司發起人以自己名義為公司設立必要行為時,作為相對一方債權人,無論公司是否成立,均可以直接以該發起人為被告起訴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因為相對一方當事人沒有義務去了解發起人在實質上是為誰的利益而為民事行為,因此,債權人完全可以直接向發起人主張權利。但是,由於該發起人是為公司設立而為的必要的行為,該行為的直接受益人是成立後的公司,從實質意義上講,屬於公司設立行為,因此該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也可以由成立後的公司來承擔;如果發起人能夠證明其行為屬於設立行為,債權人就可以選擇要求行為人或成立後的公司對其承擔民事責任,但該選擇權只能行使一次,一旦選擇確定後即不得再行變更。 二、公司設立失敗時設立行為的民事責任承擔 1、由於公司未能成功設立,其設立行為所產生的民事責任自然無法由設立後的公司來承擔。 2、當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失敗時,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3、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失敗時,設立行為的民事責任問題公司法未作相應規定。 我們認為,(1)有限責任公司全體發起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合夥關系,發起人之間以設立公司為目的而達成的協議是一種合夥協議。一般認為發起人合夥是民法上的合夥,應適用民法上的有關合夥的規定。通常認為發起人之間的合夥關系自達成協議之日起即告成立,至公司成立時即告終止。因此,按照民法上對合夥人責任的要求,公司發起人對設立公司行為所產生的債務,應由全體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某一發起人對外承擔責任後,可以按協議要求其他發起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這一責任的承擔,不需要以公司發起人有故意或者過失即過錯為條件。(2)但是,如果發起人以自己名義為設立公司必要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對外債權人有權選擇由該發起人承擔或要求全體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公司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為設立公司非必要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其他發起人如果追認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不追認的,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發起人以自己名義為設立公司非必要行為所產生的債務,由該發起人自己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三、公司設立中的民事責任的承擔 1、公司設立中產生的民事責任,是指公司正在設立之中,尚未設立登記,但又不能確定公司是否必然能夠成立或不能成立的狀態。參照公司設立失敗的有關原理,此時,公司發起人之間仍然屬於合夥法律關系,公司發起人之間應當對外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債權人以發起人為被告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2、在人民法院審理過程中,公司明確不能成立的,由發起人按設立失敗承擔民事責任。在審理過程中,公司仍然未能明確是否能夠成立的,也按設立失敗承擔民事責任。 3、公司在人民法院審理過程中設立成功的,發起人的民事責任按公司設立成功來承擔;需要公司承擔責任的,可以直接變更設立後的公司為當事人並判令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公司發起人是依法籌辦創立公司事務的人。公司不可能憑空自己出現,它的設立需要有一定的人來具體操作。當某些人有設立公司的意願時,這些人首先應當進行協商,並在達成一致意見後,依法著手籌辦公司需要辦理的各種事務。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法釋〔2011〕3號),為設立公司而簽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認購出資或者股份並履行公司設立職責的人,應當認定為公司的發起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的股東。據此,公司的發起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一種是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的股東。
發起人的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公司因故未成立,發起人對設立公司行為所產生的費用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因部分發起人的過錯導致公司未成立,其他發起人可以主張由有過錯的發起人承擔設立行為所產生的費用和債務。
第二,發起人因履行公司設立職責造成他人損害,公司成立的,受害人可請求公司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公司未成立的,受害人可請求全體發起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公司或者無過錯的發起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有過錯的發起人追償。
第三,發起人為設立公司以自己名義對外簽訂合同,原則上由發起人承擔合同責任。但公司成立後對上述合同予以確認,或者已經實際享有合同權利或者履行合同義務,由公司承擔合同責任。
第四,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對外簽訂合同,原則上由成立後的公司承擔合同責任。但公司成立後有證據證明發起人利用設立中公司的名義為自己的利益與相對人簽訂合同,公司不承擔合同責任。

⑷ 公司設立過程中發起人存在哪些法律風險

法律主觀:

公司設立過程中的法律風險與防範公司設立是指發起人為了公司成立而實施的一系列行為。公司成立的標志為工商部門頒發營業執照。營業執照頒發,公司成立,公司設立結束。實踐中大部分發起人只重視公司設立的結果,不重視設立過程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從而導致公司成立後(或不成立)出現大量的糾紛,因此為了減少上述糾紛的出現,我們將公司設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作出如下提示,以供參考:一、經營組織形態選擇的法律風險現代經營社會中,經營組織形態大體可分為:公司、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等。因各種經營組織形態依據的法律不同,投資者應當結合其經營特點、目的及法律的不同要求進行不同形態的選擇,但選擇組織形態時應重點考慮以下方面:1.投資者的責任。根據《公司法》第三條的規定,「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瞎褲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僅承擔有限責任,當公司資不抵債時不需要股東用個人財產進行抵償,但公司注冊資金未到位或存在《公司法》規定需由股東承擔責任的情形除外;根據《合夥企業法》的相關規定,除有限合夥人承擔有限責任外,普通合夥、特殊的普通合夥及有限合夥中的普通合夥人均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根據《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條的規定「本法所稱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個人獨資企業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因此投資者應當首先根據責任不同進行組織形態的選擇。2.設立的條件、程序和費用。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條件較為寬松,設立程序較為簡單,費用低廉,非現金出資可以不需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作價;而設立公司門檻較高,尤其是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需要嚴格的設立條件、復雜的設立程序和較高的設立費用。3.企業的稅賦問題。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不必繳納企業所得稅,只是由企業主和合夥人從企業盈餘分配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公司除繳納個人所得稅外,之前還應繳納企業所得稅。4.期限不同。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受投資者生死去留的影響,而公司不受其影響,可永續存在。5.投資者的控制權不同。公司財產屬公司所有,投資者不能直接佔有和控制。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和控股股東的人員、資產、財務必須嚴格分開,嚴格控制股東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和財產。二、公司出資形式的法律風險我國法律的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其他非貨幣財產權利出資。對於非貨幣財產權利的范圍,只要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就符合我國法律關於出資形式的要求。但是,對於一些特殊形式的非貨幣財產權利,我國法律仍然予以限制。比如,依據我國法律規定,出資人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等作價出資,等等。出資形式選擇不當,依據我國法律,公司的設立申請將不被受理和批准。因此股東在出資前,應該對我國法律關於公司設立的規定進行全面了解,或者藉助專業機構的幫助,對出資資產進行嚴格的森神行審核。三、公司出資資產比例結構設置的法律風險出資比例結構,是指發起人出資總額中各種出資所佔的比例情況。為保證公司資產結構的合理性和公司正常經營活動的需要,發起人在確定出資比例結構構成中,應當注意保證公司資產應有的流通性和變現性。對於出資比例結構,我國法律也做出了強行性的規定,即出資人以貨幣出資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少於公司注冊資本的30%。在出資資產中涉及知識產權等出資形式時,出資比例結構的確定,一方面,要控制各種資產形式的具體比例,確保公司正常經營所需的有形資產;另一方面,對於無形資產價值上的不穩定性和變現上的不確定性,也要引起高度重視。無形資產比例過高,很可能會削弱公司的債務清償能力,危及公司交易的安全。因此,出資人在簽訂公司設立協議、辦理公司設立登記過程中,對於出資比例結構的確定問題要進此嘩行審慎檢查,盡量避免由此引發的諸多法律問題,延誤公司設立。四、公司出資履行的法律風險忽視出資履行瑕疵的影響,很可能就會引發諸多法律風險,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1.虛假出資引發的法律風險虛假出資,假出資指公司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的規定未交付貨幣、實物或未轉移財產權,通過虛假手段取得驗資機構驗資證明,從而造成表面上已按章程約定的出資數額出資,但實際上並未出資到位的情形。出資人虛假出資,很可能會阻礙公司資本制度設計的實現;出資人也要為自己的虛假行為,承擔一系列的法律責任,即向其他出資人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向公司承擔補繳出資責任及賠償責任;向公司債權人承擔無限清償責任或有限補充清償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能受到刑事責任追究。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虛假出資,最高可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同時可以並處虛假出資額或者抽逃出資額10%的罰金。2.抽逃出資引發的法律風險抽逃出資,指出資人在公司成立後,將其所交納的出資額暗中抽逃撤回,但其仍保留股東身份和原有的出資份額。出資人抽逃出資,除了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違約責任,也可能會涉及刑事犯罪的問題。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抽逃出資,情節嚴重的,最高可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同時可以並處虛假出資額或者抽逃出資額10%的罰金。3.不適當履行出資的法律風險不適當履行,是指出資人在履行出資的過程中,出資的時間、形式或手續不符合設立協議的約定或者法律的規定。(1)不按規定的期限交付出資或辦理實物等財產權的轉移手續引發的法律風險。出資人履行出資,應當依據設立協議的約定或者我國法律的規定,及時交付貨幣或者辦理非貨幣財產權利的轉移手續。出資人不適當履行出資,一方面,可能因此延誤公司設立,致使公司錯失發展契機;另一方面,出資人還要承擔起一系列的違約責任、出資填補責任和連帶賠償責任;給他人造成損失的,還要承擔賠償責任。(2)非貨幣出資財產存在權利瑕疵引發的法律風險。非貨幣財產權利瑕疵,主要是指出資人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非貨幣財產權利出資,但是對這些非貨幣財產權利並不具有合法的處分權利。出資人交付的非貨幣財產權利存在權利瑕疵,很可能會阻礙財產權利轉移手續、延誤出資履行、影響公司成立。同時,不合法使用他人的財產權利,還可能因為侵權在先,將公司捲入一系列的賠償糾紛旋渦。出資人自己,如果向其他出資人惡意隱瞞資產權利歸屬,構成犯罪的,也將承擔起刑事法律責任。五、公司資產評估的法律風險以非貨幣財產權利出資,依據我國法律的規定,要對出資財產進行資產評估。在資產評估的過程中,通常存在以下法律風險。1.中介機構選擇中的法律風險對非貨幣財產權利進行資產評估,依據法律規定,必須聘請專業的中介機構,並由該機構對評估的資產出具資產評估結論。該結論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中介機構的選擇過程當中,很可能就隱埋下法律風險。比如,選擇了一家不具有執業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由此導致了評估結果不被有關機關認可,延誤公司設立或者最終導致公司設立不能。因此,出資人在中介機構的選擇當中,應當進行充分的考察和權衡對比,比如該機構是否具有業務資格;執業能力、執業經驗和執業質量如何;服務費用標准,等等。2.評估不實的法律風險出資資產評估不實,指股東用以出資的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其出資時的評估價額。非貨幣財產權利的評估價值,關繫到公司注冊資本金額的多寡,同時也關繫到股權比例或控制權強度。所以,在進行資產評估時,必須依據客觀、真實、全面的評估資料,選擇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和專業評估機構。但是,在實踐當中,往往因為諸多因素,致使資產價值評估不實,從而引發法律風險,影響公司設立。依據我國法律的規定,資產評估不實,出資人在補足出資外,還應該根據設立協議的約定,向其他出資人承擔違約或者賠償責任。六、公司股權設置的法律風險股權設置是出資人根據其出資比例確定的,通常在公司設立之初都會有一個各方洽談出資份額的過程。但是,股權設置的過程中,通常存在很多法律風險。1.股權設置過於集中引起的法律風險在實踐當中,有不少公司有一個主要的出資人,為了規避我國法律對於一人公司的較高限制,通常會尋找其他小股東共同設立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大股東擁有公司的絕對多數股份,難免出現公司股權過分集中的情況。公司一股獨大,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會形同虛設,「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這種管理模式,在公司的創業初期,雖然可以幫助公司快速的做出決策,通過適當的冒險,獲得經營上的成功;一旦公司進入到規模化、多元化經營以後,由於缺乏制衡機制,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公司承擔的風險無疑也會隨之增加。另外,一股獨大,導致企業的任何經營決策都必須通過大股東進行,其他小股東逐漸喪失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熱情。一旦大股東出現狀況,如大股東意外死亡或被刑事關押等,直接導致企業無法正常經營決策。等到一切明朗的時候,企業已經被推到了破產的邊緣。股權過分集中,不僅對公司小股東的利益保護不利,對公司的長期發展不利,而且對大股東本身也存在不利。一方面由於絕對控股,企業行為很容易與大股東個人行為混同,一些情況下,股東將承擔更多的企業行為產生的不利後果;另一方面大股東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處理公司事務時,將產生小股東爭奪控制權的不利局面,給企業造成的損害無法估量。2.平衡股權結構引起的法律風險所謂平衡股權結構,是指公司的大股東之間的股權比例相當接近,沒有其他小股東或者其他小股東的股權比例極低的情況。在設立公司過程中,如果不是一方具有絕對的強勢,往往能夠對抗的各方會為了爭奪將來公司的控制權,設置出雙方均衡的股權比例。如果這種能夠對抗的投資人超過兩個,所形成的股權結構就較為科學。但是如果這種能夠對抗的投資人只有兩個,則將形成平衡股權結構。導致了公司控制權與利益索取權的失衡。股東所佔股份的百分比,並不意味著每個股東對公司的運營能產生影響,尤其是一些零散的決策權,總是掌握在某一個股東手裡。零散決策權必將帶來某些私人收益。股東從公司能夠獲得的收益是根據其所佔股份確定的,股份越高其收益索取權越大,就應當有對應的控制權。當公司的控制權交給了股份比例較小的股東,其收益索取權很少,必然會想辦法利用自己的控制權擴大自己的額外利益。這種濫用控制權的法律風險是巨大的,對公司和其他股東利益都有嚴重的損害。同時,也容易形成股東僵局。3.股權過於分散股份分散為現代公司的基本特徵,在這種情況下,有關股東如何實現對公司的控制權就顯得尤為重要。一些公司的股權形成了多數股東平均持有低額股權,形成了「股份人人有份、股權相對平均」的畸形格局。在眾多平均的小股東構成的股權設置結構中,由於缺乏具有相對控制力的股東,各小股東從公司的利益索取權有限,參與管理熱情不高,公司的實際經營管理通過職業經理人或管理層完成。公司管理環節缺失股東的有效監督,管理層道理危機問題較為嚴重。另一種局面就是,大量的小股東在股東會中相互制約,要想通過決議必須通過復雜的投票和相互的爭吵。公司大量的精力和能量消耗在股東之間的博弈活動中。4.隱名出資引起的法律風險隱名投資,是指一方(隱名投資人)實際認購出資,但公司的章程、股東名冊或其他工商登記材料記載的投資人卻為他人(顯名投資人)。在實踐中,隱名出資或隱名股東的存在比較普遍,而其中的法律關系又比較復雜,涉及到股東權利的行使和股東的責任問題。在股權設置方面,如果能將隱名出資問題處理妥當,將會有效降低出資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實現公司設立目的。

法律客觀:

《公司法》第九十四條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承擔下列責任:(一)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二)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三)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⑸ 注冊公司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注冊公司不成功,出資人的法律責任和合夥一樣,要對外承擔連帶責任的。注冊公司成功,注冊資本未繳足,要補足,有可能會導致公司有限責任的否認,對其他股東承擔違約、賠償責任等。注冊非法目的的公司,則要被注銷,如果觸犯行政法律、法規和刑法要承擔相應責任。公司成立後公司對外以其全部財產承擔責任,股東在出資范圍內承擔有限責任,除非股東和公司財產等不分。注冊公司後,抽回出資的,構成抽逃出資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九十三條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發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繳足出資的,應當補繳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發起人補足其差額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

⑹ 分公司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法律分析:分公司不具有法人人格,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但分公司並非完全不需要承擔責任,而是由分公司承擔直接責任,在分公司財力不足以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時,由總公司兜底,承擔補充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物業管理辦法規范性文件 發布:2025-05-14 07:30:05 瀏覽:62
刑法136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14 07:27:02 瀏覽:453
一建法規真題解析 發布:2025-05-14 07:23:18 瀏覽:48
法官痛斥毒販 發布:2025-05-14 07:21:16 瀏覽:61
金牛法院法官 發布:2025-05-14 07:13:18 瀏覽:914
法律援助工作的期許 發布:2025-05-14 07:06:27 瀏覽:979
婚姻法幾月份能考 發布:2025-05-14 06:33:07 瀏覽:572
勞動合同法第幾條規定產假 發布:2025-05-14 06:31:53 瀏覽:142
中醫法規頒布 發布:2025-05-14 06:30:56 瀏覽:395
醫師法規考試 發布:2025-05-14 06:26:11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