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轉讓車輛的法律責任
㈠ 車子連環轉讓,車主把車賣給我然後我又賣給了現在的車主轉讓時沒有
1、車子連環轉讓,抄車主把車賣給你,你又賣給了現在的車主,轉讓時沒有辦理過戶手續,並且買保險、沒有年檢就造成這個後果。
2、法院判決讓三方承擔連帶責任,法院判決是公平、合法的。《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以買賣等方式轉讓拼裝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
3、嚴格講這個車輛應當屬於車子原來的主人,如果你不服,可以上訴,要求原車主及現在的車主承擔賠償責任,但是這個官司你很難打贏。應該說教訓沉痛。
㈡ 這宗非法轉讓土地連環案的責任主體怎樣認定
1995年,甲村為解決本村適齡兒童入學問題,經村民代表會議研究同意,將甲村土地10畝無償轉讓給乙村小學,用於建教工宿舍,並簽訂了《用地協議書》。由於乙村小學資金短缺,截至2002年,該宗土地一直未被開發建設,仍由甲村村民耕種。2002年,乙村小學與開發商簽訂《協議書》,雙方約定:乙村小學將甲村10畝土地(為一般耕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提供給開發商用於商品房開發,開發商付給乙村小學28萬元;對開發後的商品房,乙村小學可優先購買。開發商於2005年1月向乙村小學支付28萬元。該工程於2005年4月動工建設,目前已基本建成。針對該案的處理,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處理意見認為,乙村小學未經有權機關依法批准,擅自改變土地用途,應追究法律責任。對甲村轉讓土地行為則可不追究法律責任。乙村將集體土地轉讓給開發商進行房地產開發(且構成違法事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三款、第六十三條之規定,屬非法轉讓集體土地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另一種處理意見認為,對甲村、乙村小學的處理沒有變化,受讓方即開發商在未取得合法建設用地手續的情況下,擅自佔用集體土地從事房地產開發,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之規定,屬非法佔地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二條之規定予以處罰。
筆者認為,第一種處理意見體現了公正、公平原則,但在具體執行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條僅規定責令限期改正,至於「如何限期改正」,規定得不詳細,在執法實踐中不便操作。第二種處理意見便於執行,但對於同一違法行為的轉讓雙方,盡管受讓方也是未經批准,擅自佔用,符合非法佔用土地的要件,但一方以非法轉讓處理,而另一方卻以非法佔地處理,在法律上缺少明確規定,實踐中是否可行?本案涉及的第一次非法轉讓土地問題,能否免於行政處罰?請問哪種處理意見更為妥當?山東省棗庄市國土資源局 鄭沖 顏忠民
答:對來信所提到的問題,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提出如下意見,僅供參考。
甲村無償轉讓10畝土地建學校雖違法,但未形成事實,土地仍然是甲村所有。1986年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農村居民住宅建設,鄉(鎮)村企業建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鄉(鎮)村建設規劃進行。該法第四十條規定,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根據這兩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9年之後的1995年,甲村為解決兒童入學問題,願意提供10畝土地的許諾不符合法律規定。甲村與小學所簽訂的所謂《用地協議書》屬於違反國家土地政策的違法協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該協議沒有法律效力。這10畝土地的無償轉讓雖然違法,但尚未形成事實,至2002年仍然保持原來用途,土地仍然由原來的農民耕種,仍是甲村的土地,土地的權屬、用途均未發生任何變化。
在該案中,土地所有權人是甲村,甲村為了小學校建設無償提供土地,沒有贏利的主觀意願和實際結果,應不予追究責任。
乙村小學非法轉讓土地獲利已經構成了非法轉讓土地行為。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是經修改後於1998年重新頒布的,其中第六十一條規定與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相同,增加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體現了土地管理嚴而又嚴的精神。然而乙村小學在2005年,即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7年之後,對土地管理法律規定置若罔聞,不請示、不報告、不咨詢,以從未取得的違法的土地使用權換得28萬元,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對開發商來說,由於房地產投資數額巨大,公開施工難以掩人耳目,開發商投資前對取得土地使用權手續都是十分慎重的。但本案中,開發商明知道乙村小學沒有合法用地手續,在國家大力治理土地市場管理秩序的情況下,心存僥幸心理,違法投資,造成的損失只能自己承擔。
本案中,與開發商簽訂《協議書》的是乙村小學,乙村小學不是土地所有權人,不是已經取得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也不是出租已經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所以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條;乙村小學本身沒有佔用土地搞建設,所以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乙村小學不是行政機關也沒有下文批准他人用地,所以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條;乙村小學為了贏利轉讓甲村的土地,違法特徵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情形。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處理。沒收乙村小學28萬元非法所得,由於該建設不符合當地規劃,應對開發商作出限期拆除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行政處罰,這10畝土地所有權仍然屬於甲村所有。開發商拒絕執行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為了減少開發商拆除房屋和恢復耕地的投入損失,減少社會財富的自我破壞,如果經政府領導批准,可以修改規劃的,可將該非法建築物予以沒收,用做教室,作為政府對於公共教育事業的投入。由受益單位繳納這10畝土地的征地費。
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 陳戰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