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厚德
① 急求關於體現北京精神厚德的具體事例
厚德事例
厚德源自《周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不僅賦予了北京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懷坦盪、文明有禮的優秀品質,孕育了這座城市德澤育人、容載萬物的獨特城市品格。在建設世界城市過程中,北京也必將繼續弘揚傳統美德,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友愛、奉獻、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斷彰顯人文關懷的內在品質。
徐特立: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師教書的時候,他發現一般學生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閱讀時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長期刻苦自學得到的經驗介紹給大家。他認為,不怕書看得少,只怕囫圇吞棗不消化。他教育學生,讀書要注意消化,要學會思考並評定所讀的書的價值。他教給學生,讀的時候,要標記書中的要點,要在書眉上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意見,還要摘抄自己認為精彩的地方。這樣讀書,讀一句算一句,讀一本算一本。那時,他的學生中實行這種方法最堅決、最有成績的是毛澤東。他幾年中就寫了幾網籃的讀書札記,文學和思想修養水平提高很快。
一元錢
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車站看見一個大哥哥,他急急忙忙地對一個叔叔說:「能借我一元錢嗎?我忘記帶錢了,可現在急著回家。明天在那個公園門口還給你。」叔叔聽了,毫不猶豫的把錢給了大哥哥,說:「你不用還了,天色不早了快點回家吧!」大哥哥感激的接過了錢,嘴裡不停地說「謝謝」。這位叔叔友愛、互助的精神,不正是「北京精神」中的「厚德」嗎?
清華園校訓
我們厚德。我們在《周易》中學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在清華園里看到過這個校訓,我們也聽爺爺奶奶講過先輩的故事,「厚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厚德」在我們北京人身上被一代代傳承了下去。我們有李大釗、高君宇,有時傳祥、張秉貴,有王選、孟二冬,我們更有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助人為樂、父慈子孝妻賢的普通市民。
季羨林:
季先生的一生,用他的話說,是「天天都在讀書寫文章。越老工作幹得越多」。除了讓中國學者感到深奧無比的德國哲學研究之外, 季 先生數十年來主要從事印度文學、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和翻譯, 此外他還撰寫了洋洋灑灑的散文隨筆等作品。現在, 《季羨林全集》已編到了 32 冊, 粗略一算, 已經有一千多萬字了,真正是著作等身,學問大師,當代鴻儒。極為可貴的是, 季羨林先生絕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齋學者,相反,他相當入世,胸中承載著天下萬物,時時守望著民族、國家、世界,還有大自然。他還一直保持著獨立思考的精神,始終秉持獨家觀點,絕不人雲亦雲。李玉潔老師曾多次感嘆說,老先生想的跟別人不一樣,有時還特別超前,就見他閉著眼睛皺著眉頭在那兒想,我們跟都跟不上。
大學生救江中兩名小男孩
在荊州寶塔河江段江灘上的兩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遊玩的長江大學大學生發現險情後,迅速沖了過去。因大多數同學不會游泳,大家決定手拉著手組成人梯,伸向江水中救人。人梯中的一名大學生因體力不支而鬆手,水中頓時亂成一團。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名大學生卻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
錢小瑜
錢小瑜不僅孝敬自家老人,對鄰里長輩也是敬愛有加。每逢節日她總是帶上自家採摘的水果和蔬菜看望周邊鄰居的老人。她積極參加社會敬老、養老、助老公益活動,發揮自己的藝術特長協助社區老年人參加文化娛樂活動,為和諧社會建設做出積極貢獻。她義務堅持每周一、四晚上教老人唱歌,有益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厲莉
北京房山區人民法院法官,她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素昧平生的上海絕症女孩,以實現行動展示一名首都市民厚德大愛的高尚情操。厲莉還和她的同事們組成了「厲莉愛心團隊」,讓那些貧病幼弱者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孫茂芳
北京軍區總醫院原副政委的孫茂芳。他在北京生活的40多年裡,先後贍養了15個孤寡老人、照顧著11個殘疾人,資助了30多名失學兒童。他以濃濃的親情和孝心,德澤一個個非親非故卻需要幫助的人,但他卻說這是一個北京人應該做的普通事,也是他生活的最大快樂。
閻崇年 說
「厚德是中華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練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員閻崇年說,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歷史,培育了北京人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品格。注重日常道德修養,擁有高遠博大胸懷,是厚德的主要內涵,也是社會轉型時期特別需要提倡的精神品格。
② 北京精神厚德人物的例子,急急急急急急!!!!!!!!!!!!!
徐特立: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師教書的時候,他發現一般學生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閱讀時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長期刻苦自學得到的經驗介紹給大家。他認為,不怕書看得少,只怕囫圇吞棗不消化。他教育學生,讀書要注意消化,要學會思考並評定所讀的書的價值。他教給學生,讀的時候,要標記書中的要點,要在書眉上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意見,還要摘抄自己認為精彩的地方。這樣讀書,讀一句算一句,讀一本算一本。那時,他的學生中實行這種方法最堅決、最有成績的是毛澤東。他幾年中就寫了幾網籃的讀書札記,文學和思想修養水平提高很快。
一元錢
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車站看見一個大哥哥,他急急忙忙地對一個叔叔說:「能借我一元錢嗎?我忘記帶錢了,可現在急著回家。明天在那個公園門口還給你。」叔叔聽了,毫不猶豫的把錢給了大哥哥,說:「你不用還了,天色不早了快點回家吧!」大哥哥感激的接過了錢,嘴裡不停地說「謝謝」。這位叔叔友愛、互助的精神,不正是「北京精神」中的「厚德」嗎?
清華園校訓
我們厚德。我們在《周易》中學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在清華園里看到過這個校訓,我們也聽爺爺奶奶講過先輩的故事,「厚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厚德」在我們北京人身上被一代代傳承了下去。我們有李大釗、高君宇,有時傳祥、張秉貴,有王選、孟二冬,我們更有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助人為樂、父慈子孝妻賢的普通市民。
季羨林:
季先生的一生,用他的話說,是「天天都在讀書寫文章。越老工作幹得越多」。除了讓中國學者感到深奧無比的德國哲學研究之外, 季 先生數十年來主要從事印度文學、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和翻譯, 此外他還撰寫了洋洋灑灑的散文隨筆等作品。現在, 《季羨林全集》已編到了 32 冊, 粗略一算, 已經有一千多萬字了,真正是著作等身,學問大師,當代鴻儒。極為可貴的是, 季羨林先生絕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齋學者,相反,他相當入世,胸中承載著天下萬物,時時守望著民族、國家、世界,還有大自然。他還一直保持著獨立思考的精神,始終秉持獨家觀點,絕不人雲亦雲。李玉潔老師曾多次感嘆說,老先生想的跟別人不一樣,有時還特別超前,就見他閉著眼睛皺著眉頭在那兒想,我們跟都跟不上。
大學生救江中兩名小男孩
在荊州寶塔河江段江灘上的兩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遊玩的長江大學大學生發現險情後,迅速沖了過去。因大多數同學不會游泳,大家決定手拉著手組成人梯,伸向江水中救人。人梯中的一名大學生因體力不支而鬆手,水中頓時亂成一團。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名大學生卻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
錢小瑜
錢小瑜不僅孝敬自家老人,對鄰里長輩也是敬愛有加。每逢節日她總是帶上自家採摘的水果和蔬菜看望周邊鄰居的老人。她積極參加社會敬老、養老、助老公益活動,發揮自己的藝術特長協助社區老年人參加文化娛樂活動,為和諧社會建設做出積極貢獻。她義務堅持每周一、四晚上教老人唱歌,有益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厲莉
北京房山區人民法院法官,她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素昧平生的上海絕症女孩,以實現行動展示一名首都市民厚德大愛的高尚情操。厲莉還和她的同事們組成了「厲莉愛心團隊」,讓那些貧病幼弱者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孫茂芳
北京軍區總醫院原副政委的孫茂芳。他在北京生活的40多年裡,先後贍養了15個孤寡老人、照顧著11個殘疾人,資助了30多名失學兒童。他以濃濃的親情和孝心,德澤一個個非親非故卻需要幫助的人,但他卻說這是一個北京人應該做的普通事,也是他生活的最大快樂。
閻崇年 說
「厚德是中華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練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員閻崇年說,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歷史,培育了北京人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品格。注重日常道德修養,擁有高遠博大胸懷,是厚德的主要內涵,也是社會轉型時期特別需要提倡的精神品格。
③ 清華大學走出過哪些非科研領域的知名人物
錢鍾書 先生
錢鍾書,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獲文學學士,是一位知名作家及文學研究家。1938年,錢鍾書著有《談藝錄》,此書叵受好評,獲得廣大回響,就連文史家曹聚仁都曾說過"讀了《談藝錄》,才算懂得一點舊詩詞",另外,錢鍾書生也曾擔任《毛澤東選集》1-3卷英譯委員會委員。
④ 中國厚德的人
厲莉,北京房山區人民法院法官,她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素內昧平生的上海絕症女孩容,以實現行動展示一名首都市民厚德大愛的高尚情操。厲莉還和她的同事們組成了「厲莉愛心團隊」,讓那些貧病幼弱者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劉玉珍,一位75歲的北京市退休老人,從1994年至今,17年來不論寒冬酷暑,不論刮風下雨,每天到天安門廣場義務撿垃圾,一天最多撿2萬個煙頭,感動了千千萬萬個中外遊客,被譽為「廣場義務美容師」
⑤ 年輕法官需具備哪些司法職業素養
人民法官所需的職業素養
法官應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所謂法官的「悲天憫人」,是指對國家和社會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對基層人民群眾要有深切的同情和關懷。時時刻刻對基層群眾抱有同情心,甚至換位思考,把自己處於當事人的位置,才能做到「司法為民」。
法官應具有高尚的人格,堅守職業道德。法官也是人,也有人的弱點,容易受到諸如收入、權力、美色、娛樂、閑暇等的誘惑。但是,法官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品格高尚的人。一個能夠拒絕物質誘惑、堅守道德原則的人,才能取信於人,也才能服務於司法。法官應堅持職業道德,做一個勤勉和謹慎的人。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養。良好的人文素養,能夠使法官做到尊重和理性。法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熟知文學、哲學、歷史、經濟等知識,不僅僅給判決文書增加理性思考,也在審判時能夠具有足夠的廣博的知識,從更加寬廣的角度審視糾紛的解決途徑。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主要是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庭審駕馭、裁判思維、裁判效率、文書製作等能力。這是一個法官的基本職業技能。在新類型案件越來越多的時代里,司法能力也應當與時俱進。在「調判結合、調解優先」的工作方針下,調解能力也是廣義上的司法能力,不過裁判與調解對法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不分裁判法官和調解法官的情形下,一個優秀法官應同時具備良好的裁判能力和調解能力。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形象。司法形象是社會公眾對法院的最直觀的認識。司法形象是指法官對當事人的態度、言語、舉止等。法官的態度應當謙和、耐心,言語應當文明,不一味追求法言法語,舉止應當大方得體。司法形象是內心修養的外在體現,是對當事人的尊重和對法律信仰的外在表現。美國司法界將司法裁判中的法官的好脾氣稱之為「司法涵養」,這一術語反映了好脾氣在良好的司法裁判中的重要性。審判可能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個人的氣質、情感、經驗等等將會影響審判,因此良好的司法形象不僅僅構建良好的法院公眾形象,也是公平正義的前提性要求。
法官應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豐富的社會閱歷,不僅僅有助於與人處事,更有助於案件的裁判。社會閱歷有助於法官找到解決糾紛的最佳辦法,也能夠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對案件的洞察力,可以更加有助於發現案件背後的因素和糾紛形成的根本原因。
法官應具有實現公平正義的理想和勇敢精神,應當是一個孤獨的理想者。法官職位並非是一種謀生的職業,而是堅守公平正義的理想。在紛擾與躁動的社會中,堅守公平正義的理想,註定是孤獨的。一個法官應當具有堅守公平正義的勇氣。法官不畏懼外在的暴力威脅,同時一個具備勇氣的法官,將會嚴格依法辦案,而不會為了迎合輿論而犧牲法律的公平正義。因此,法官的勇氣首先是對待暴力威脅的勇氣,其次是堅持法律信仰的勇氣。
職業素養是指一個人從事某種職業所應具備的素質和修養,是一個人在品德、知識、技能等方面先天的稟賦和後天的學習、實踐綜合作用的結果。法官的職業素養不僅包括他的司法理念、司法形象和司法能力,也包括他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
司法形象是指法官的儀表、態度、言行等。這是社會公眾對法院最直觀的認識。在辦案過程中,他總是保持文明、謙和、耐心的態度,給當事人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司法能力主要是指裁判能力,包括法律學養、裁判思維、庭審駕馭、文書製作、審判效率等,在「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下,也包括調解能力。
法官的工作針對的對象是「人」,使用的手段是「法」,在工作中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十個字:「正人先正己,修業必修身。」他很注重個人修養,堅持堂堂正正做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潔,在內心深處有自己的人格追求。他很愛惜羽毛,堅持無愧於當事人、無愧於親人和朋友、無愧於身上穿著的法服和胸口佩戴的法徽。
⑥ 篇》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知乎網友的答案,供參考
歐陽修的《縱囚論》是古文名篇。唐太宗放死囚回家,來年死囚悉數歸隊受死,太宗隨即將其赦免,此事於新舊唐書、資治通鑒均有記載。歐陽修對這種政治作秀的批判也成為經典。但還有一個細節引人注意。
貞觀六年,唐太宗放走的死囚人數,按舊唐書記載為290人,按新唐書與資治通鑒記載為390人,按貞觀時期200多萬戶的人口計算,雖然不是什麼小數,但在死罪罪名甚多的古代也算是手段溫和。但是只要把史書向前翻兩年,就可以看到:
逗...是歲(貞觀四年),斷死刑二十九人,幾致刑措。地
——《舊唐書·刑法志》
新唐書與資治通鑒在此數字上與舊唐書完全一致。貞觀四年的29人,是全年判決的死刑數量。而貞觀六年的290或390人,是太宗在十二月復核時的在押數量,之前有沒有本年已決的猶未可知。也就是說,過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唐朝的死囚數量至少變成了之前的十倍。在一個政治清平,經濟上升的年代,如果理解成單純的犯罪增加,是有些可疑的。
那麼在這兩年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看
翻開貞觀五年的歷史,最大的一樁案件莫過於大理丞張蘊古的死刑案,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逗......河內人李好德,風疾瞀亂,有妖妄之言,詔按其事。大理丞張蘊古奏,好德癲病有徵,法不當坐。治書侍御史權萬紀,劾蘊古貫相州,好德之兄厚德,為其刺史,情在阿縱,奏事不實。太宗曰:『吾常禁囚於獄內,蘊古與之弈棋,今復阿縱好德,是亂吾法也。』遂斬於東市......地
——《舊唐書·刑法志》
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認為一位嫌疑人患有精神疾病,不應該承擔刑事責任。一位好管閑事的紀委官員於是參了一本,告發法官與犯人家屬的不正當關系,結局就是皇帝大怒之下,把這位倒霉的法官給咔嚓了。
做完此事,皇帝陛下產生了深深的悔意。由此對死刑的復核制度進行了改革。
逗......既而悔之,因詔:『自今有死罪,雖令即決,仍三覆奏乃行刑。』......地
——《資治通鑒·唐紀九》
由於執行不力,唐太宗還特地細化了要求
逗......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地
——《資治通鑒·唐紀九》
復核不僅有次數要求,還有了時間要求。饒是史書上記了一筆逗全活甚眾地,但還是多了九倍的死囚。
因為,這些政策,根本沒有什麼卵用。
逗太宗既誅張蘊古之後,法官以出罪為誡,時有失入者,又不加罪焉,由是刑網頗密。帝嘗問大理卿劉德威曰:『近來刑網稍密,何也看』德威對曰:『律文失入減三等,失出減五等。今失入則無辜,失出則便獲大罪,所由吏皆深文。』......地
——《舊唐書·刑法志》
曾經有一個膽子大的法官,想要放過一個囚犯,等來的卻是身首異處的結局。於是所有法官都學會了寧肯錯殺也不錯放的手段,這是血淋淋的生存法則。太宗用自己的屠刀抹殺了自己仁政的理想,最後也只能靠一出縱囚的大戲重新挽回人心了。
至於那個靠揭發同僚上位的權萬紀,在群臣眼裡成了卑鄙小人。最後死於皇子叛亂,乃至被肢解,下場也很是悲慘。
………………………分割線………………………
對於張蘊古案,在《貞觀政要》中有更為詳細的記載:
逗貞觀五年,張蘊古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風疾,言涉妖妄,詔令鞫其獄。蘊古言:『好德癲病有徵,法不當坐。』太宗許將寬宥。蘊古密報其旨,仍引與博戲。治書侍御史權萬紀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斬於東市。地
——《貞觀政要·刑法第三十一》
太宗一開始答應了張蘊古的請求,於是張蘊古偷偷告訴了李好德,大家一起愉快地下象棋/鬥地主/打麻將……
好吧,這其實是一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故事……
由此看來,張蘊古與李好德的關系確實有些不清不楚,而李好德是否有瘋病也值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然而,張蘊古獲死,導致法官不敢再輕易逗出罪地,變相使得不應入罪的人入罪,增加了冤案,卻是不爭的史實。貞觀六年的三百死囚,中間有多少是不該死之人,我們無從知曉了。而這樣一來,歐陽修在《縱囚論》中提出的,把這一批死囚都砍掉,下一批再放,實在算不上什麼好點子。。。。
⑦ 北京精神厚德的例子都有什麼
厲莉復
北京房山區人民法制院法官,她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素昧平生的上海絕症女孩,以實現行動展示一名首都市民厚德大愛的高尚情操。厲莉還和她的同事們組成了「厲莉愛心團隊」,讓那些貧病幼弱者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孫茂芳
北京軍區總醫院原副政委的孫茂芳。他在北京生活的40多年裡,先後贍養了15個孤寡老人、照顧著11個殘疾人,資助了30多名失學兒童。他以濃濃的親情和孝心,德澤一個個非親非故卻需要幫助的人,但他卻說這是一個北京人應該做的普通事,也是他生活的最大快樂。
⑧ 法官辦公室書法一般寫什麼
天道酬勤
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
清正廉明
天下為公
⑨ 送法官錦旗應該怎麼說感謝致辭
1、如果你的案子確實「涉及了很多場官司」、涉及了很多「其他法官」內、而且其他法官容有可能「受了賄」:建議你還是不要動作太大、將你的感謝表現得太突出吧,確實如樓上朋友所說,「官場生態可憂」,動靜太大的的話,倒可能引起「其他法官」的不滿,可能會給他的工作帶來不便。
2、如果想表示感謝:寫一封感謝信,寄一面錦旗就足夠了,但在感謝信中注意不要涉及「其他法官可能受賄」之類的內容,只是感謝他大量辛苦的工作、對他及他所在地法院領導表示感謝就行了。
3、錦旗和感謝信:可以直接寄給他所在法院的辦公室或是寄給院長本人,不過也還是要辦公室先收的。
4、錦旗的內容可以是熱情服務、認真負責、司法為民的好法官;秉公辦案,執法如山,為百姓排憂解難等。
5、如果想將感謝信和錦旗張貼或張掛到法院大廳:還要事先問一下他所在法院是否允許收掛錦旗和感謝信,聽說青島法官不允許,張貼或張掛錦旗後反倒會影響該法官的年終考核,此時可以送或寄到辦公室。
⑩ 淺談如何加強人民法官的道德修養
從胡總書記這句話中能夠看出,遵守社會公共道德和職業道德,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那麼如何加強人民法官這個特殊群體的道德修養,應該是認真思考的一個命題。本文擬對新時期如何加強人民法官的道德建設進行初淺的探討。
一、加強法官道德修養的重要意義
實踐中,一名法官所辦案件在程序方面和實體方面均合法,但當事人為何卻來信、來訪不斷。究其原因,與法官的職業道德素質不高有很大的關系。個別法官的效率意識、辦案作風、服務意識以及對待當事人冷、橫、硬現象的存在,很容易讓當事人對法官的公正性產生懷疑。因為在當事人眼裡,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庭審中,法官的一種審判風格,一種表情,一種著裝,甚至是一種坐姿,都會影向到當事人對法院和法官的理解。可以說,法官的職業道德就是在這種看得見的正義 中得以體現的。正象西方有位哲人這樣要求法官如果社會上追求完人的話,那麼法官就應該是完人。我國公眾也呼籲法官不是大眾化的職業,而應當是社會的精英。這就使我們認識到,法官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法官有高尚的道德修養,也決定了社會對法官職業道德的要求較其他職業更高、更嚴格。
厚德才能載法。法官能否公正司法,與學歷高低雖有一定聯系,但主要是法官的責任感和道德素質使然。一個厚德的法官,會有強烈的法律意識和宗旨意識,會以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維護法官的形象,會對公正司法執著地加以追求。如果這個法官的道德品行不好,只是把法官職業當作養家糊口的一個渠道,即使其業務素質再高,在利益和人情的驅動下,他也有可能鑽法律和制度的空子,作出一些有悖於法官道德的事情來,甚至於以權謀私,枉法裁判。因此,加強法官公共道德建設,提高法官道德修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法官的道德標准
一是忠誠。首先,法官應當忠實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法官是國家法律的執行者,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對有損於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言行應當旗幟鮮明地予以斗爭,並在司法中依法予以嚴懲。其次,法官應當忠實於憲法和法律,這是法制國家對法官的必然要求。法官的眼裡只有法律。法官的審判只有忠實於憲法和法律,法治的秩序才能得到維護,人民才能信賴司法,判決的正當性才能得到保障。法官應當堅決維護審判獨立和法律權威,牢固樹立無私無畏的品德,堅決抵制各種不當干擾,有為忠於法律不惜犧牲個人名利甚至生命的勇氣,不得在公開場合對司法中可能適用的法律進行負面評價,避免公眾對法官公正性的懷疑。三是法官應當忠於職守,忠實履行審判職責。忠於職守,要求法官必須熱愛審判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在合議案件時應當獨立發表意見,不得對事實和法律問題做出模稜兩可的判斷,不得將應由自已認定、判斷的事項推諉至審判委員會。對其所承辦的案件不得隨意中止或終結審判,在訴訟程序終結後應當及時作出判決,不得久拖不決。
二是公正。法院作為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關口,要求法官嚴格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雙方當事人面前必須公正無偏。否則,法官作為公民權利守護神的地位便不復存在,司法的社會公信力便會盪然無存。可以說,法官的全部道德規范都是圍繞公正這一基本要求展開的。要實現公正,法官首先必須具有司法良知。法官是一個尋求和實現公平與正義的職業,主持公道是法官神聖的職責。法官必須對他人和群體的利益特別是弱勢力群體的利益抱以最大的關注,正確把握法理與情理之間的內在聯系,運用裁判手段維護社會公理。良知可以使法官把握住公平與正義這一基本價值取向,在法律運作中體現法官的人文情懷,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其次,法官必須維護程序正義,這是法官職業道德的外在表現。嚴格執行法律程序、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最大限度地追求司法公開。同時,在價值多元化時代,法律具有中立性。西方法學家認為,與自身有關的人不應該是法官,結果中不應含有糾紛解決者個人的利益,糾紛解決者不應有支持或反對某一方的偏見。打個比方,法官與雙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好比是一個等腰三角形,法官就處於等腰三角形的頂點,應當與處於兩個底角點的當事人保持等距離。三是必須實現實體公正。法官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在審判案件時,應當兼聽雙方當事人的申辯,不得先人為主,主觀斷案。四是必須避免司法拖延,提高司法效率。司法效率低下,不僅給當事人增加了不必要的訴訟負擔和訴訟投入,而且會削弱公眾對司法的信任和信心。因此,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應當在法定審限內結案,非法定事由不得拖延審理期限、拖延裁判文書的起草與送達、拖延上訴材料的移送。加強法官的公正意識教育,必須教育法官牢固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即使我們只有百分之一的錯案,但對當事人而言卻是百分之百。如果造成當事人對法律、對司法哀莫大於心死,法官將無顏於法律,無顏於人民。唯於此,才能使法官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公正的心態,永遠追求公正。
三是廉潔。公生明,廉生威。公正與廉潔從來就是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廉潔就沒有公正。法官作為國家法律的實施者必須清正廉潔。一個清正廉潔的法官,可以促進司法公正,保證司法職責有效、便捷地履行,提高公眾對司法乃至政府的信任,保持法官的內心高尚與自重。因此,法官必須具備廉潔的品質,應當耐得住寂寞和清貧。包括不收賄納禮,不借辦案之機為自己及親朋謀取不正當利益,不要求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提供和不接受當事人提供的各種吃請享樂活動,不允許親朋或其他社會關系對其裁判行為產生影響以及遠離商業活動,不從事營利性的兼職活動等。雖然法官尚沒有過於豐厚的物質保障,但法官的職業特點決定了他們是特殊的社會群體,必須和其他社會群體保持一定的距離,包括不發生不當的利益關系。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冒犯法律-好比污染了河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這句名言的作者-英國17世紀的哲學家、大法官培根,在他步人事業頂鋒時卻涉嫌受賄被起訴。培根的名言以及他的受賄丑聞,為今天加強法官職業道德教育同時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教材。作為我們執法者,只有從嚴做起,廉潔清正,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執法。
四是文明。法官文明的言行舉止能使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對法律產生一種信賴感。因此,法官群體應該是文明之師。當前,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對法官不文明的言行反映強烈。經調查分析,有損法官和法院形象的言行舉止主要發生在執行公務中和八小時以外。因此,使用文明用語,禁用忌語,以規范法官的言辭,樹立法官文明的形象非常重要。具體說來,應該做到:在執行公務時言行舉止應當得體,不得出現有損法官形象的言行;不得在工作時間及工作日中午飲酒;對待當事人要文明,心態平和,以法服人,不得對當事人有冷淡、蠻橫、生硬等態度,不得訓斥、推搡甚至打罵當事人,等等。同時,在8小時之外也要嚴格要求。一名法官如果在八小時之外生活情趣低下,在鄰里和社區生活中不講文明,甚至橫行霸道,那麼,社會公眾對這位法官公正司法的信心就會動搖甚至喪失。
五是嚴謹。有人這樣說過,一個謹慎的人未必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但一個完全不謹慎的人將是一個極不負責任的人,從而不適於擔任任何信賴的職位。作為一名法官更應當嚴謹。因為法官的形象直接關繫到法律的尊嚴,如果一名法官能夠做到謹言慎行,保守秘密,使其一言一行完全符合法律的要求,不僅能使當事人和公眾對其產生信任感,也能使當事人和公眾對法律、對社會的正義性充滿依賴,就能在公眾中樹立起一種權威,從而使法官所代表的法律的尊嚴得以維護。否則,就會損害法律的尊嚴。
三、努力加強法官的道德修養
法院隊伍建設的關鍵是提高法官素質,而加強法官道德修養又是提高法官素質的有效手段。良好的道德品質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發形成的,是因教成德、通過教育逐步形成的。法官加強道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我認為主要包括提高法官道德認識、確立法官道德信念、陶冶法官道德情感、鍛煉法官道德意志、養成法官道德習慣五個方面。
1、提高法官道德認識。這是法官加強道德修養的前提和基礎。道德認識是道德品質的先導。沒有正確高尚的道德認識,就不會有高尚的道德行為,也就不可能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道德認識也就是道德意識,或者稱道德感。作為法官,從法律的角度思考問題是其天職,但也要學會從道德、良心上去檢點自己的言行,不斷增強道德感。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系統學習掌握國家要求的社會道德和法官道德觀念,深刻認識和領會社會道德和法官道德的原則、規范、范疇的內容、意義,自覺規范職務言行。這樣,才能不斷地矯正自己的行為,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品行操守。
2、陶冶法官道德情感。這是法官加強道德修養的必要環節。所謂法官道德情感,是人們依據一定的法官道德觀念,在處理法官道德關系、評價法官道德行為時,所產生的一種好惡、愛憎的感情。法官道德情感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左右著人們對某種思想、觀念、行為的接受與拒絕。陶冶法官道德情感就是把抽象的、外在的法官道德知識,變為個人內在的心理要求,這是樹立道德信念、形成道德品質的必要因素。
3、鍛煉法官道德意志。這是法官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保證。道德意志是指一個人堅持道德原則、提高道德修養時,克服困難、排除干擾的毅力和能力。每一名法官在履行法官道德義務時,有時要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干預,如輿論的非難、親友的責備、當事人的糾纏、邪惡勢力的阻撓、行政權力的壓制等等,面對這種種情況,意志不堅定的人就會出現動搖、妥協、退讓,放棄自己的職責;而意志堅強的人,則能夠堅定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責任。一個人的意志是否經得起考驗,是其道德水準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
4、確立法官道德信念。這是法官加強道德修養的核心。法官道德信念是指法官在審判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樂於履行、鍥而不舍、一往無前的道德認識上的明確性,道德義務履行的自覺性,道德理想追求的堅定性。法官道德信念是在一定人生觀、世界觀的基礎上,在道德情感的陶冶和道德意志的鍛煉中,使已有的道德深化和升華,內化為個人內在的堅定不移的道德追求。
5、養成法官道德習慣。這是法官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道德習慣是一個人內在道德要求的自然流露和表現,它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高低、道德品質好壞的重要標准。良好的道德習慣,是在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中形成的,是一種從有意識的、經過意志努力和監督而養成的。
6、加強文化修養。這是法官法官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須有厚實的文化底蘊,廣泛的知識積累。淵博的知識既可以提高一個人的內涵和修養,又是勝任法官工作的重要基礎。一名法官如果僅有滿腔熱情,而沒有過硬的業務本領,就難以保證案件的質量,就會出現差錯甚至造成不良後果。因此,法官應當勤奮學習法律及相關知識,掌握和提高作為法官應具備的淵博知識、嫻熟技能、高尚的人格魅力、堅強的守法精神和勇敢的護法品格,只有這樣,才能帶動法官內心嚴格的自律理性,從而產生巨大的精神動力。在這種動力的推動下,法官才會孜孜不倦地去從事這一職業,在案件的處理中獲得職業崇高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