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最早

法官最早

發布時間: 2021-02-09 16:05:37

『壹』 請問 法律 最早出現於哪個社會

夏商就有法律。

『貳』 在中國古代最早的司法叫什麼

古代法院沿革

中國古代類似今天法院的機構最早叫什麼稱謂,史無可考。據後人的研究,一般認為夏、商、周三代稱「司寇」,這與古人所說的「刑起於兵」關系密切。「司寇」兩字的本意是「負責抵禦外來侵略」,管理曰「司」,外敵曰「寇」(例如日本入侵中國者稱之為日寇)。三代的司法官稱皆與軍旅有關,也印證了「兵刑同源」這一古人的判斷。
西周時期,從機構上講,其時官署與官員是同一物,同一稱謂。周天子作為國王,按今天的權力概念,他不僅是最高行政權,也是最高立法權和審判權的享有者。他下面的貴族官員既是行政的,也是司法的。確切地說,在周人的觀念中,無法理解我們今天常言的行政與司法之別。但他們自有一套設官分職的理論和方法。在王朝中央天子之下負責審理案件的機關就是「司寇」,這一機關的長官也叫「司寇」,成為天子之下的最高一級審判機關。史書《周禮·秋官》上說「司寇」又叫「大司寇」,他的輔佐官稱「小司寇」,前者助天子掌全國司法,後者助前者「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附於刑用情訊之」。其下屬有「士師」、「士」等十幾種官員。地方上設「士」為司法官,也是初審機關,掌其轄區內獄訟。據史書所載,一般審級分為地方和中央兩級,重大案件及諸侯間訴訟由周天子或「司寇」裁決。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不遵舊制。《史記·李斯列傳》講,到戰國時,齊國稱「大理」,楚國稱「廷理」秦國稱「廷尉」,等等。

秦代一統天下,皇帝擁有最高司法權,《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謂「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建立了一整套皇帝控制下的司法機關體系,對一切重大案件,皇帝有最後決定權,並可派丞相、御史受命問案;二是皇帝直接審案。史書中載始皇「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呈決事」。《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每天閱讀的文件很多,以石來計算。按當時的重量,史書講:「石,百二十斤」,約合現在六十斤。秦簡一般長約尺二,合現在23至28厘米,每簡30至40字,可見始皇對政務的勤勉。

秦代統一了戰國時各諸侯國中央最高司法官(即最高司法機構)的名稱,沿用秦國舊稱「廷尉」,屬中央官員九卿之一。「廷尉」負責全國法律、法令及司法事務,直接向皇帝負責。「廷尉」的主要職責有二:一是負責「詔獄」,即皇帝親自交辦的案件;二是審理地方上報的疑難案件和對重大案件的復審。「廷尉」是皇帝之下的最高司法機構和司法長官,作為最高法律官員,「廷尉」在秦代法律工作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叫「廷尉」,歷來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聽獄必質諸朝廷,與眾共之,……故稱廷尉」;另一種說法是:「廷,平也,治獄貴平,故以為號。」「廷尉」下設「正」和「左右監」等屬官。但對重大案件的審判,均須皇帝最後裁決方可定案。

秦代地方司法機關也進一步完善,地方司法由屬於行政性的郡守、縣令(長)兼理。地方的郡、縣、鄉、亭各級政權機關都設有相應的專職或兼職司法官員,處理本地區范圍內的司法事務。郡有專任司法官員「決曹掾」,但案件的裁決由郡守決定;縣以下設丞,主管文書、倉儲、司法事務;鄉設有「秩」或「嗇夫」,掌訴訟和賦稅。《史記·張耳陳余列傳》載:秦范陽縣令在任十年中,審判案件,「殺人之父,孤人之子,斷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勝數」。證明郡、縣長官對自行管轄的一般案件,皆可作最終裁決,有司法審判刑殺之權,只是在案件有疑難時才上報中央「廷尉」。

由於秦代要求各級官吏都要知法、學法、宣傳法律,因此凡官吏都有宣傳、執行法律、法令的職責,即使是最基層的「里正」、「求盜」等小吏,也可以處理輕微的民事、刑事案件。

到了漢代,司法制度以秦代司法體制為基礎,在中央,除皇帝總攬最高司法權以外,其中「廷尉」又稱「大理」(漢景帝、哀帝時曾一度稱「大理」。宣帝時增設 「廷尉平」)是中央最高專職司法機關,同時也是中央最高司法長官,仍作為中央九卿之一,全面負責全國法律、司法事務。丞相作為行政長官,御史大夫作為監察長官,與中央其他高級官吏也經常參與司法審判,名曰「雜治」,即非專任之義。

漢代地方司法機關除東漢後期一段,在地方主要為郡、縣兩級司法機關。漢末州由監察區一變而成郡之上的一級行政單位,遂形成州、郡、縣三級。此後,州、郡、縣三級行政長官兼理司法審判,各自配有專職的司法屬吏。如郡設「決曹掾」為專職司法官等。兩漢郡縣司法權承秦之舊,仍有很大的終審裁決權。《陔余叢考》一書講:「漢郡縣守令皆有專殺權」,「刺史、縣令殺人不待秦」。只是疑重案才呈「廷尉」,或交由丞相等大臣共議後由皇帝裁決。

『叄』 我國最早的法官是誰

皋陶,東夷族首領,偃姓。傳說舜時被任為掌管刑法的官。禹繼位後按禪讓制舉薦皋陶為他的繼承人,「且授政」(即叫他處理政務),但皋陶先於禹而亡故,未繼位。

『肆』 史上最早的司法官是皋陶嗎

商朝中央司法審判機關稱為司寇(或大司寇)司寇下設「正」、「史」等官,協助審理。商朝畿內司法長官稱「士」,畿外司法官吏稱「蒙士西周大司寇,為「六卿」之一。大司寇下設小司寇。其下再設專職屬吏,如掌囚、掌戮、司刑、司約等。秦朝廷尉為中央司法機關長官,御史大夫與監察御史負責法律監督;郡守為地方行政兼司法長官,縣令負責全縣審判,基層設鄉里組織,負責治安與調解。漢朝皇帝掌握最高司法權。廷尉為中央司法長官(審理皇帝交辦案件「 詔獄 」)。重大案件實行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高級官吏共同審理制度稱為 雜治 。漢朝中央負責法律監督的長官,西漢為御史大夫,東漢為御史中丞。地方司法機關,郡守、縣令同時是司法長官。南北朝南北朝尚書省「三公曹」、「三千石曹」執掌司法。唐朝刑部以尚書和侍郎為正副長官御史台 (中央監察機構,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為正副長官)。唐中央對重大案件,由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組成臨時最高法庭審理,稱為「三司推事」。到地方審理稱「三司使」。 地方司法機構, 設法曹參軍或司法參軍,縣設司法佐、史等。縣以下鄉官、里正對犯罪案件有糾舉權。宋朝中央設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宋太祖建隆年間另設審刑院。宋代從太宗時在州縣之上設立提點刑獄司。元朝元朝中央司法機關混亂,設刑部取代宋朝的大理寺,設大宗正府審理蒙古貴族案件。設樞密院,兼掌軍法審判。設宣政院,專理宗教審判,設道教所,主理道教案件,設中政院,兼理宮內案件。地方司法機構分路府州縣四級明朝中央有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都御史。地方司法機關分省、府、縣三級。省設按察司,府縣實行行政司法合一,知府、縣令掌管獄訟事務。還在各縣鄉設申明亭,張貼榜文,申明教化。清朝中央有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都御史。清朝地方司法機關分州縣、府、省按察司、總督(巡撫)四級。

『伍』 中國最早的法官是軍官嗎

是的。
我國最早的法律《黃帝李法》,就是軍法,最早的法官稱呼為士或理,也是軍版官的權名稱。傳說皋陶就兼負職掌兵、刑的雙重任務,如《尚書•舜典》記載,舜任命皋陶兼負制裁「蠻夷猾夏」和「寇賊姦宄」的職責,而且首先是服務於對外族的戰爭。

『陸』 中國第一個法官

堯舜時代的皋陶是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的「司法鼻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大法官。
在秦漢以前檢察官與法官沒有明顯的區別,到了秦朝時出現了廷尉這種官職(也叫大理)就相當於現在的檢察官。

據載,早在春秋時代,鄭國的鄧析就曾專門從事法律服務,他「與民之有獄者約」,「大獄一衣,小獄襦袴」。他不僅受託代理訴訟,還傳授法律知識,且頗受歡迎,以至「民之獻衣襦袴而學訟者.不可勝數」。從這個意義上講,鄧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民間律師,他所從事的活動可看作中國律師制度的源起。

『柒』 在中國古代最早怎麼稱呼法官

應該是叫大人

『捌』 中國古代最早的法官是誰

皋陶(gāo yáo)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皋陶村,上回古時期偉大的政答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葬之於六(Lù),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 ,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玖』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在國際法上的第一個法官是誰

倪正燠

倪征燠(1906-2003)出生在1906年的晚清時期,蘇州吳江黎里人,現屬於汾湖鎮。勞苦大眾遭受奴役欺辱、蒙受冤屈而無處訴苦,外國人在中國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卻不受中國法律制裁,這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也燃起了他伸張正義、力討公道的雄心壯志。中學畢業後,他立志學法,報效國家。他先在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讀法律專業,又留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受聘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榮譽研究員。
倪征燠回國時,正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中方因為證據不足,難以使土倪征燠
肥原、板垣等十惡不赦的戰犯伏法而處於危急關頭。深諳英美法律的倪征燠臨危受命,挺身而出,決心為國家和民族討回公道。「雖然采證艱難,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把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戰犯繩之以法,天理難容!我們無臉再見父老鄉親!」說到動情處,倪老眉峰上揚,彷彿又回到了昨日的審判庭上,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躍然臉上。倪征燠不辱使命,最終用他豐富的學識和高超的辯論技巧對侵華主要戰犯提出了有力的控訴,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
新中國成立後,倪老調到外交部條約法律司任法律顧問,更好地發揮他的專業才能的時代來到了。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返聯合國後,他多次作為代表出席國際海洋法大會;1981年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1984年,倪老以他高尚的品格和資深的閱歷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享受到國際司法界最高榮譽的國際法官。

『拾』 中國最早出現法官一詞是什麼時期

皋陶,是堯、舜、禹時期的「首席法官」
他被史學家和司法界尊為中國「司法鼻祖」回,他的「法答治」和「德治」思想與今天的「依法治國」、「以德治國」有著歷史淵源關系,皋陶不僅是一個法律的制定者,他還是一個審理案件的法官。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