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橋人民法院
『壹』 浦東新區法院 是什麼級別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級別屬於基層人民法院。
在我國,人民法院分為四級,分別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基層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最低一層的人民法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二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包括:
(一)縣、自治縣人民法院;
(二)不設區的市人民法院;
(三)市轄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成立於1993年6月,前身是川沙縣人民法院,因此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屬於基層人民法院。
(1)外高橋人民法院擴展閱讀
2009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上海市南匯區行政區域並入浦東新區,新浦東成立後,原南匯區人民法院也隨之並入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兩院合並後,新的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轄區范圍達到1400多平方公里,占上海市五分之一左右。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設有31個部門,包括立案一庭、立案二庭、刑庭、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民四庭、民五庭、民六庭、民七庭、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行政庭、審監庭、自貿區法庭、執行局、執行裁判庭、陸家嘴法庭、金橋法庭、六里法庭、川沙法庭、外高橋法庭、周浦法庭、南匯新城法庭、惠南法庭24個審判業務庭。
政治部、辦公室、研究室、行政裝備處、監察室、法警支隊、審判管理辦公室7個綜合部門。
『貳』 上海浦東新區外高橋上海莫仕連接器公司拖欠工資
工資應當按勞動合同約定的日期支付,排除不可抗力因素,未因經營困難與工會協商暫時延期支付,用人單位當月工資未在下月發放的,是無故拖欠工資的情形。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監察投訴,可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有欠條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一、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向勞動者出具有工資欠條或達成有支付協議不按約定履行支付義務的,勞動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申請支付令需要提交申請書、欠條、申請人身份證件。申請書應當具備以下內容:
1、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姓名或名稱等基本情況;
2、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給付的工資數額;
3、勞動者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和證據;
4、用人單位的財產狀況和可供執行的財產。
二、向勞動監察投訴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可以向勞動監察投訴,勞動監察應當受理,並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責令按拖欠額度百分之五十至一百支付賠償金。
向勞動監察投訴可以口頭投訴,也可以書面投訴,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證,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證據材料。
三、申請勞動爭議仲裁
勞動爭議仲裁是追索勞動報酬的有效途徑,一般都可以最後得到解決。勞動爭議仲裁由用人單位住所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應當提交仲裁申請書和按被申請人人數提供副本,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部分地區還需要提供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 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住所、通訊地址和聯系電話,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提交復印件的需要把原件提交仲裁委查驗。
根據《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二十七條第四款規定,勞動者追索勞動報酬適用特殊時效,自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之日起為一年。
由於上海市未經勞動監察限期支付不支持賠償金,建議先向勞動監察投訴,限期內不支付的申請勞動爭議仲裁。
『叄』 外商投資企業關閉事宜
一、清算步驟如下:
1、到原先批准你公司設立的政府部門(一般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外管局)辦理提前終止經營的批文,具體應為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管委會與外匯管理局,可查看公司設立批准證書上的簽章單位。一般需要准備:申請書、董事會決議(決議事項為:終止經營、成立清算組、清算程序)、終止合同、協議及公司章程;
2、在報紙刊登清算公告;
3、清理債權債務(包括稅務),中止所有經營方面的合同;
4、變現並分配剩餘財產;
5、由會計事事務所出具清算審計報告;
6、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稅務注銷;
7、到工商、外匯管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及外匯登記證注銷;
8、到外匯管理局辦理外方剩餘財產的匯出手續;
9、將外方所得匯出;
10、清算結束。
二、非正常程序「關閉」的後果
所謂「非正常程序『關閉』」,就是說未按照法定程序進行清算,而直接將公司財產轉給原出資人或者任公司自然被吊銷營業執照。
1、直接將公司財產轉給原出資人
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屬於抽逃出資及非法將資本匯出境外。如果金額巨大,則屬於犯罪。其公司法定代表人與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將被依法處理。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及《外商投資企業清算辦法》與《刑法》等的相關規定。
嚴重的情況下:對於直接參與的會計人員來說,將被判刑、判處罰金、行政罰款及終身不得從事會計工作等。
2、自然關閉
公司所涉及的債權債務一樣不動,所有的相關人員全部「突然失蹤」。這不大可行。
如果真的要自然關閉的話,對於會計人員來說,可先行直接向公司提出辭職。這樣,之後發生的任何事項均與之前已離職會計人員無關。
『肆』 有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執行庭南匯接待室嗎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在陸家嘴、六里、金橋、川沙和外高橋地區設有五個人民法庭,負責審理各自轄區內的民事案件。沒有南匯接待室。
具體你可以打法院執行接待電話咨詢:58522488轉2121分機。
『伍』 陸家嘴,張江高科,外高橋都是干什麼的
1990年8月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稅區三個開發公司成立,標志浦東開發進入項目啟動階段
1992年7月28日 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舉行掛牌儀式,園區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首期開發建設4.2平方公里。
外高橋保稅區
【概況】 外高橋保稅區(以下簡稱保稅區)位於浦東北部,長江入海口南側,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封關面積達7.52平方公里。2002年,保稅區全年實現增加值228.62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增長幅度連續十年保持在20%以上;銷售(營業)收入突破1500億元大關,達到1572.46億元,比上年增長31.3%;實現利稅總額201.85億元,比上年增長28.8%。區內企業資產總規模達到1221.4億元,比上年增長24.0%,其中流動資產950.74億元,佔77.8%;資產負債率68.7%,比上年降低10.6個百分點。全區投資企業共吸收勞動力8.95萬人,比上年增長17.2%;實現全員勞動生產率25.54萬元,比上年提高13%。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額17.83億元。全年共批准投資項目979個,比上年增長53.2%,創歷史紀錄,其中外資項目876個,占投資項目的89.5%;吸引投資總額7.8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1%,其中外商投資7.67億元。完成合同外資5.4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3.8%;外商實際投資額達到3.24億美元,占當年合同外資的59.3%。投資項目以國際貿易項目為主,批准717家,占批准項目總數的73.2%,創新紀錄。實體性投資項目259個,比上年增長22.2%,其中IT產業項目47個。外商企業追加投資額2.16億美元,占保稅區吸引投資總額的27.5%。投資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項目11個。
【電子信息平台通過專家驗收】 由國家信息安全測評認證中心上海測評中心、上海市政府辦公廳信息技術處、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上海大學計算機學院、上海新泰技術有限公司專家組成的專家測評小組,於1月11日對保稅區電子信息平台進行驗收。專家小組聽取情況匯報,觀看平台的現場演示,並在現場對平台進行質疑和討論。經過綜合評定計劃任務書的考核指標,專家小組同意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電子信息平台通過驗收。
【實施EDI無紙化報關】 根據海關總署部署,保稅區海關經過數月的准備,於2月1日在保稅區內啟動EDI無紙化報關的操作試點。第一批試點的保稅區企業有11家,包括英特爾、惠普、飛利浦、JVC、IBM等世界著名企業。
【免費公交車投入運行】 保稅區封閉式公交線年內投入運行。公交線的運行成本由保稅區區域財政全額補貼。免費公交在高峰期車輛間隔時間15分鍾,低谷期車輛間隔時間20分鍾之內。公交車輛運行實行固定站點候車與部分路段招手上車的方式。
【飛利浦2家新企業同時開業】 2月28日,世界知名企業荷蘭飛利浦電子集團旗下的移動顯示系統二期工廠和光磁電子工廠在保稅區同時開業。飛利浦是世界領先的平面液晶顯示器製造商,主要生產移動通信產品、智能掌上產品、汽車儀表及航空電子設備。飛利浦移動顯示系統二期工廠在保稅區主要生產無源單色液晶顯示器和有源陳列顯示器,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超扭曲陳列顯示器(STN)製造廠。飛利浦光磁電子工廠主要生產CD驅動器中的機芯和拾光器組件。
【日本AIDA株式會社進駐保稅區】 日本AIDA工程技術株式會社是世界精密沖壓機械行業的領先者。產品在歐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市場佔有量達75%。經調研和論證,AIDA集團最終決定落戶保稅區,投資總額1500萬美元,批租土地2.26萬平方米,設立生產和研發中心,從事精密機械組裝和研發。AIDA株式會社在中國擁有600餘家客戶,其中在保稅區內有10餘家。
【英特爾公司投資總額已達5億美元】 5月5日,英特爾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新一代高性能寬頻晶元組控制器(用於封裝和測試的全球最先進的0.13微米P4晶元)啟動生產。新產品的啟動生產標志著保稅區已成為英特爾公司在全球四大晶元製造中心之一。英特爾公司在保稅區的投資總額已達5億美元,是英特爾公司在中國惟一的生產製造基地。
【大福株式會社落戶保稅區】 5月24日,日本最大產業物流設備及軟體系統供應商大福株式會社在外高橋保稅區投資注冊,成立上海大福自動化物流設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以物流相關系統及其相關軟體(AS/RS自動倉庫,輕軌系統、傳送系統、無人搬運車等物流設備機器,相關軟體)為主的倉儲、分撥、貿易、售後服務、維護及技術咨詢等,其主要客戶涉及華虹、NEC、索尼等半導體生產商和豐田等汽車生產廠家。
【瑞典沃爾沃集團入駐】 5月8日,瑞典沃爾沃(VOLVO)配件(上海)有限公司在保稅區開業。沃爾沃集團是全球從事汽車零部件配送業務的知名公司,經營世界各大洲的汽車配件物流中心,給沃爾沃的供應商和客戶提供高效的配件供應網路。在保稅區設立的瑞典沃爾沃配件(上海)有限公司將為中國地區的客戶提供零部件及系統服務。
【海關查驗點入駐汽車交易市場】 8月8日,保稅區海關在市場內設立查驗點,對市場進口的各種車輛實行現場查驗,同時受理市場進出口車輛的入庫存確認,以及H883查驗放行、保稅區內車輛跨區移庫等海關手續。簡化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汽車進口通關手續、加速通關速度、支持汽車市場的發展。
【美集物流分撥中心進入保稅區】 美集物流是全球知名物流業巨頭APL的兄弟公司,為APL提供貨物分裝、倉儲、拼裝到聯運操作等系列配套服務。美集物流已在中國各地設立超過30家的分公司和辦事機構。在保稅區的美集物流運輸(上海)有限公司共租用1.4萬平方米的倉庫,用於產品貨物的分撥。10月18日,美集物流舉行開業典禮。
【12家銀行期末資產總額近280億元】 年末,保稅區內12家銀行的期末資產總額達279.84億元,比上年增加10.9%,其中流動資產佔69.25%;人民幣存貸款余額349.18億元,比上年增長34.3%;外匯存貸款余額9.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4%。保險公司財產險承保金額425.75億元,比上年增長4.2%。金融業共完成營業收入10.80億元,比上年增長2.4%;實現利潤3.45億元,比上年增長46.2%。
【工業產值突破300億元】 保稅區全年完成工業產值341.28億元,比上年增長71.9%,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41%。工業產值超億元的出口加工企業有40家,比上年增加14家,共完成工業產值306.79億元,占保稅區工業總產值的89.9%,是推動保稅區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主體。46家電子信息企業實現產值268.32億元,比上年增長60.5%,對保稅區工業經濟貢獻率達78.6%。工業產值前10名中有9名是電子信息企業,前3名分別為飛利浦電子元件(上海)有限公司(產值58.27億元)、惠普計算機產品(上海)有限公司(產值43.45億元)、惠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產值36.82億元)。全年新投產出口加工企業29家,實現工業產值71.94億元,對保稅區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為20.8%。
【商品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 保稅區全年貿易企業完成商品銷售總額突破1000億元,達到1142.82億元,比上年增長39.1%。其中國內商品銷售額完成979.14億元,比上年增加49.2%,占保稅區商品銷售總額的比重由上年的79.9%提高到85.7%。外資企業完成的商品銷售額占保稅區的81.7%,其中三分之一由經營IT產品企業完成。商品銷售額突破億元以上的企業單位189家,其中86%是跨國公司。
【物流企業增至760家】 年末,保稅區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達760家,比上年增加159家;擁有倉儲面積10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0.3%。全年共完成營業收入595.92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實現增加值65.59億元,比上年增長89.57%。年內保稅區轉口貿易進出口貨物總值達68.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1%,占上海市轉口貿易進出口貨物總值的60.0%,其中轉口貿易出口額佔全市的83.7%,轉口貿易進口額60.91億美元,佔全市的58.0%,保稅區已經成為上海市國際物流周轉基地。經保稅區管委會和海關批准認定的94家分撥企業,實現銷售(經營)收入257.4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占保稅區物流企業營業收入的43.2%;期末營運汽車達到219輛,比年初增加36.9%。全年保稅區貨物流量達到2335.72萬噸,比上年增長23.1%,平均每天物流周轉量6.4萬噸。
【進出口貿易創新紀錄】 2002年,保稅區完成進出口商品總額119.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6%,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16.4%。保稅區內開展進出口貿易業務的企業單位達1791家,比上年增加293家,增長19.6%。保稅區內企業與116個國家和地區有進出口貿易關系,比上年增加3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貿易額列前3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日本、美國和中國香港,貿易額分別達到22.93億美元、18.67億美元和15.2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完成31.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1%。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由上年的29家增加到35家,新增出口企業共完成出口額4.99億美元,占保稅區出口額的16.0%。加工貿易出口完成22.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3%,占保稅區出口額的72.8%。出口產品以IT產品佔主要比重。進口額完成88.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1%,占保稅區進出口總額的73.8%,佔全市進口額的21.7%,月均進口額保持在7億美元以上。在進口商品中,保稅區汽車的進口量達到13654輛,佔全市汽車進口量的83.6%,其中小轎車進口量為9653輛,佔全市的92.8%。
【世界500強企業中85家入駐保稅區】 至年末,世界500強企業中已經有85家進駐保稅區,其中包括前10名中的美孚、沃爾瑪、通用汽車、殼牌石油、BP石油等8家知名跨國公司;世界一流的IT產品生產廠商英特爾、飛利浦、惠普、IBM、偉創力等也都在區內設立了生產基地。
【外聯發公司引進投資額1億美元】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外聯發)全年累計引進項目130項,比上年增長28.7%;總投資額1億美元,創近年新高。保稅商品交易市場第一市場完成交易額70.0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引進市場會員240家,比上年增長102%。招商引資工作中,重點引進物流分撥項目45個,包括世界排名前2位的物流系統供應商德國西門子德馬泰克和日本大福,以及APL的配套服務商美集物流等企業,物流企業占年內引進項目數的34.6%。
【外聯發園區投資項目增加29個】 2002年,在外聯發園區擴大租房面積或增加投資的項目達29項,占外聯發公司全年引進項目總數的22.3%。擴租物業面積近4萬平方米,增資額1245萬美元。29個投資項目分別來自日本、美國、新加坡、瑞典、韓國、德國、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11月,外聯發公司引進的9個外商投資項目中,有6個屬於增加投資項目,其中有日本的千住金屬和日寶塑料、美國泰科電子、德國穆勒電氣等項目。(
【新發展區域投產、營運企業45家】 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新發展)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4.91億元,歷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25.24億元。引進項目85個,土地轉讓4.37萬平方米,租售廠房9.16萬平方米。協議吸引投資額1.13億美元,注冊資金(外資)6298萬美元。歷年累計引進固定資產項目和貿易項目635個(其中實體性項目282個),轉讓土地84.53萬平方米,租售廠房53.05萬平方米,吸引投資20.34億美元。年內投產、營運的企業45家,累計投產、營運的企業113家。區域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46.41億元,比上年增長83.8%;產品出口額19.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5%。分撥銷售額112.26億元,比上年增長13.8%。
【三聯發展公司引進項目115個】 2002年,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三聯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三聯發展)引進項目115個,其中固定資產項目56個;引進外資1.86億美元,其中合同外資9218萬美元;批租土地21.48萬平方米、廠房租售8.02萬平方米、商務樓租售0.5萬平方米,廠房租售率和商務樓租售率分別達到95.32%和90.41%,創歷史新高。年內,三聯發展園區內飛利浦光磁電子園投入使用,德爾福汽車增資設立新工廠,GE塑料增加流水線擴大生產能力,新加坡安特連續定製、購買各類物業4萬平方米,使光機電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在園區快速發展。全園區工業總產值72億元,比上年增長110.7%。
【啟動尚未開發區域的建設】 外高橋保稅區10平方公里規劃區域中尚未開發建設的區域,面積1.01平方公里,位於保稅區F區北側,涉及2個鎮3個行政村。三聯發展於2001年完成該區域居民的安置。2002年6月,啟動該區域的動拆遷和封關隔離設施建設。12月31日,區域居民動遷簽約率達到97%,鎮、村企業的動遷協議全部簽畢。區域內部分部隊營房駐地也作了適當調整。至年底,區域封關隔離設施和巡關道路建設完成65%,F21地塊10萬平方米廠房建設啟動,計劃2003年上半年封關。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概況】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簡稱金貿區)是中國唯一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開發面積28平方公里。經過12年的開發,金貿區建設粗具規模。年內金貿區抓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黃浦江開發、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政策的機遇,金融貿易、綜合服務、旅遊會展等功能進一步增強。全年金貿區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的固定資產投入110.31億元,比上年增長1.8%,佔新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8.80%。金融機構繼續集聚金貿區。隨著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公司、交通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分行、浦東發展銀行上海地區管理總部、東方證券有限公司等機構的遷入,金貿區的金融集聚與輻射功能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在金貿區分行級以上中資銀行機構達到18家,主要有央行上海分行、工行上海市分行、中行上海市分行、建行上海市分行、浦東發展銀行上海地區管理總部、深圳發展銀行上海分行、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分行。分公司以上中外資保險機構19家,主要有太平洋、天安、華泰、太平、太平洋安泰、中宏、中國再保險、中保康聯、金盛、泰康。證券機構主要有上海證券交易所,東方、光大、東吳、申銀萬國、閔發、銀河等證券公司。外資銀行機構56家,其中銀行42家、保險公司13家、財務公司1家。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的中國區總部遷入金貿區。29家外資銀行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24家外資銀行成為「主報告行」。金貿區成為外資銀行在中國開展業務的中樞。在金貿區還集聚了一批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資管理公司,如國泰金鷹、富國、鵬華、銀河。中外金融機構在陸家嘴開設營業網點160多家。要素市場輻射能量增強。證券、期貨、產權、鑽石、房地產、人才等國家和市級要素市場匯集金貿區。上海期貨交易所擁有會員215家,全年成交金額16400億元,其中金屬銅的交易額近10000億元,已經躋身世界三大銅市場之一,成為全球銅交易的晴雨表和價格的風向標。上海證券交易所年內新上市的股份公司70家,累計達到715家;全年有價證券交易額48500億元,比上年增長9.9%。上海產權交易所實現產權交易額1100億元,完成各類企業交易3380宗,成為長江流域產權交易的龍頭。鑽石交易所自從2002年下半年相關政策到位後,交易量很快上升,全年成交鑽石776.4萬克拉,交易額1.57億美元;征稅6700萬元,比上年增長7倍。上海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各項房地產登記發證20464本,比上年增長35.8%;網上房地產交易平台日趨完善,房源掛牌量達到1.2萬條;網上交易房屋5000套,成交面積33萬平方米,成交金額14億元。樓宇經濟功能有效發揮。金貿區樓宇超過450幢。金融中心區規劃建造智能化高層樓宇42幢,面積300多萬平方米,其中已竣工的26幢建築面積190萬平方米。金貿區樓宇租售和自用率達88%。上海證券大廈、上海船舶大廈、招商局大樓、匯豐大廈、中國保險大廈等高層樓宇集中了金貿區內大部分中外金融機構。香港新鴻基地產公司、東方開發管理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上海銀行、花旗集團等公司年內批租土地22幅,面積85.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5.6萬平方米,合同金額52億元。旅遊會展產業漸成規模。以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濱江大道、陸家嘴中心綠地、海洋水族館、新上海商業城、上海科技館、世紀公園等旅遊景點為主,形成陸家嘴的現代都市旅遊特色。在春節、「五一」、「十一」長假期間,推出國際音樂煙花節、中美滑水明星表演賽、歐美風情繽紛秀、熱氣球旅遊等多種節目吸引遊客。年內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科技館、海洋水族館分別接待遊客317萬人、242萬人和138萬人。隨著APEC會議在金貿區召開,會展業逐步走向成熟。全年共舉辦各類會議884餘次,比上年增長60%以上。參加會議人數14.6萬人,其中境外與會者2萬人。舉辦大型展覽42次,其中國際性展事35次,參觀者約216萬人。亞洲銀行年會、國際展覽局峰會、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華東商品交易會,以及許多跨國公司、知名機構、行業協會年會的舉行,使金貿區的旅遊會展功能進一步加強。區內的旅遊會展設施進一步完善,四星級以上賓館酒店14家,其中四星級7家、五星級7家。世紀公園在上海市首批星級公園評比中,被評為「五星級」公園。
【博覽中心舉辦各類展事(活動)44次】 2002年,新國際博覽中心五號館落成,展覽面積增至86萬平方米,佔全市展覽面積42%。全年舉辦2002國際「大師杯」網球賽、世界通訊大會、國際展覽聯盟年會、國際工業博覽會、華東商品交易會等展覽、賽事及其它活動44次,有1.9萬多家客商參展,吸引觀眾216多萬人次。
【舉辦國際展覽行業浦東峰會】 11月,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集團公司與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市會展行業協會共同舉辦「2002國際展覽行業上海浦東峰會」。國際展覽聯盟主席等200多名國際國內展覽業專家與會,圍繞「上海浦東——亞太地區會展新熱點」主題,共同討論如何把上海作為未來亞太地區的會展中心城市推向世界。
【陸家嘴軟體分園引進企業43家】 2002年,浦東軟體園陸家嘴軟體分園園區內的自有樓宇已經全部招商完畢,引進國內外軟體企業43家。43家企業的服務對象集中在證券、銀行、保險等金融領域,全年完成產值1億元。
【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再添3座新辦公樓】 位於金貿區內的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年內增添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上海市公安局浦東新區分局3座大樓,加上原有的浦東新區行政辦公中心、浦東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浦東新區人民武裝部,中心內已有6處辦公大樓。
【環世紀公園知名樓盤房價翻番】 世紀公園竣工於2000年4月,佔地面積140公頃,景觀設計崇尚自然,以綠地、樹林、湖泊為主。憑借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加上不斷升溫的廣告效應,環世紀公園房產成為滬上房地產業的一個知名品牌,房價不斷攀升。許多樓盤由2000年開盤時的4000多元,上升到2002年的8000多元,上漲100%。年末,環世紀公園的知名樓盤有御景園、天安花園、水清木華、華麗家族、世紀花園、建華苑、香梅花園等。
張江高科技園區
【概況】 2002年是張江高科技園區(簡稱張江)的「環境年、配套年、服務年」,各項工作有序展開。環境整治初見成效,張江體育休閑中心落成,建園1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圓滿結束,教育部直屬重點中學華師大二附中落成開學,民主管理委員會成立,浦東軟體園二期竣工開園,張江創業周成功舉辦;中芯國際二廠、三廠順利投產,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湯臣豪園一期住宅開盤熱銷。產業集聚效應凸現。2002年,在繼續保持前兩年「聚焦」發展勢頭的基礎上,全年引進合同項目244個,比上年增長165.2%。吸引投資額27.83億美元(含中芯、威宇分別增資15億美元和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0.5%。其中外資20.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1%;內資7.5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4.3%。銷售收入102億元,比上年增長67.2%。稅收7.7億元,比上年增長54%。固定資產投資141.14億元,比上年增長82.9%,佔新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4.06%,成為新區年內固定資產投資最集中的區域。環境、服務日臻完善。全面整治道路、河流,綠化區內環境。順利通過區域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建成融餐飲、體育、健身、休閑於一體的張江體育休閑中心。聯華、華聯、羅森超市開設分店,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建立營業網點。地鐵二號線,大橋五線、六線公交線分別通往上海市中心和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由張江置業公司投資的張江高科技園區教育後勤生活配套區一期工程動工。行政審批手續簡化。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展開,張江的政府職能進一步弱化。張江園區辦公室從原先公布的87項審批、受理事項減少至年內的38項。設立企業,凡符合條件者,在3個工作日(原來5個工作日)內就能得到執照;外資企業在5個工作日(原來7個工作日)內就能同時得到外資企業批准證書和工商營業執照。張江園區辦公室負責的建設項目主要審批環節歸並到7個,審批環節用時由原來的40個工作日縮短為34個工作日。「張江的事在張江辦結」的目標已初步實現。
【形成集成電路產業鏈】 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已經引進和組建96家集成電路企業,其中晶圓製造企業3家,晶元設計企業44家,光掩膜和封裝測試企業16家,研發教育機構10家,配套服務企業23家。總投資30億美元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從2001年11月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產以來,2002年另外2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全部投產,月投片量達3.7萬片,技術水平達0.18微米,已著手開發0.13微米銅布線製程的生產技術。隨著中芯國際的全面投產,祖國大陸的集成電路製造技術與國際主流技術的差距從三代以上縮小至一到兩代之間。設計公司已能自主開發0.15微米的產品,在國內屬於領先水平。一期投資16億美元的宏力半導體項目,建設2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計劃2003年初投產。投資3億美元的貝嶺項目,建設1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計劃2003年中期投產。張江已經形成設計、晶元製造、封裝、測試和設備製造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和創新鏈。
【生物醫葯產業基地年產值超24億元】 至年末,生物醫葯產業基地入駐生物醫葯企業119家,引進生物醫葯項目184個;年產值24.74億元,比上年增加8.24億元。制葯、國家級研發中心、醫學院校、中小型創業企業、專業化中介服務機構等五大板塊逐步壯大。醫葯基地內既有世界制葯前20強的跨國企業,又有一批民族品牌的國內生物醫葯公司(機構)。知名的研發機構有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國家新葯篩選中心、國家新葯安全評價中心。現代中醫葯產業在張江取得突破性進展。
【210家企業入駐國家軟體產業基地】 年末,在浦東軟體園注冊的企業近1000家,入駐企業170家,加上技術創新區的40家,入駐張江的軟體企業達到210家。浦東軟體園二期年內竣工,招租率超過85%。全年軟體產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入駐浦東軟體園的企業既有世界一流的知名企業,如美國的SYNOPSYS、CITIBANK亞太區研發中心,日本索尼(中國)上海軟體研發中心、京瓷公司,印度的TCS公司、INFOSYS等,又有來自國內的大型企業、研發中心,如總股本16.5億元的中國銀聯研發中心和數據處理中心、中國銀電網訊公司。
【國家信息安全基地完成土地批租】 年內,國家信息安全基地完成2.37萬平方米土地的批租。首期6000平方米的信息安全孵化樓竣工,上海三零衛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芯原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迪普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業入駐。
【張江科技產業孵化器被批准為國際企業孵化器】 年內,張江科技產業孵化器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IBI國際企業孵化器。孵化器范圍包括張江科技創業基地、海外創新園、火炬創新園、SOHO樓、IT產業樓和高校科技產業園等,共計面積22萬平方米,在建孵化器面積33萬平方米,在孵企業280家。復旦張江生物技術公司經過6年的創業,8月8日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園區創業企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張江高科」控股的張江迪賽諾生物有限公司是由天津南開大學畢業生組成的創業團隊,入駐張江第一年就實現了科研成果產業化,成功國內唯一成組方生產和銷售艾滋病新葯的企業。年內批准外資創業投資公司8家,1家擴大投資規模;投資總額達1.33億美元,注冊資本9736.5萬美元。一些中小投資管理公司在張江落戶,注冊各類風險投資公司46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咨詢公司、風險投資公司和法律、會計、審計等中介公司以及行業協會入駐張江,為孵化企業和創業企業提供了一個寬松、高效、便捷的商業環境和發展平台。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達135家】 2002年,張江有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56家,比上年增長70.9%,累計達135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52個,比上年增長62.5%,佔全市認定總數的比重由2001年的6.46%上升到10.36%。張江企業專利申請數134項。
【注冊外資性質的留學生企業102家】 至年底,注冊張江的外資性質的留學生企業102家,比上年增長26%,投資總額1740.67萬美元,注冊資本1491.27萬美元。張江共有從業人員近4萬人,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占總人數的56.3%,是浦東新區人才率(24%)的2.3倍。在張江工作的博士達400多人,占浦東新區博士總數的33%。在張江工作或擔任顧問的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約20人。
【「一園四基地」成立】 至2002年末,張江先後引進社會、民間資本和海外資本4.5億元,相繼成立各具特色的「一園四基地」,即浦東軟體園有限責任公司和吸引社會資本組建的上海863信息安全產業基地有限公司、吸引境外資本組建的上海張江微電子港有限公司、吸引國內資本組建的上海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區開發有限公司以及吸引集體資本組建的張江生物醫葯基地開發有限公司。「一園四基地」開發主體的建立,使張江形成「多元開發、多元投資、協作招商、有序競爭」的新格局,實現開發建設和信息產業的投資、招商由單一主體向定向、特色、多元化的轉變。張江公司還充分運用股權經營、政府回租、杠桿收購、增資擴股等方法多渠道融資50多億元。
『陸』 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的管轄法院在那裡
浦東新區抄人民法院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管轄案件的地域范圍為上海市浦東新區,面積533.45平方公里,包括11個街道、13個鎮,另有4個國家級開發小區,即外高橋保稅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全區共有戶籍人口170餘萬人,外來流動人口70餘萬人。
『柒』 上海市一中院和二中院的轄區分別是哪些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上海市肇嘉浜路308號 郵編:200031 電話:63080000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下轄: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虹橋路1200號 郵編:200336 電話:62751200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上海市中山北路567號 郵編:200070 電話:56700000
上海市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上海市武進路527號 郵編:200085 電話:63648355
上海市鐵路運輸法院 中華新路60號 郵編:200072 電話:51235588
上海市海事法院 浦東新區迎春路567號 郵編:200135 電話:68567567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下轄: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丁香路611號 郵編:200135 電話:38794518
閔行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雅緻路99號 郵編:201100 電話:64120000
盧灣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合肥路213號 郵編:200025 電話:63856666
徐匯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宜山路188號 郵編:200030 電話:64680966
長寧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虹橋路1133號 郵編:200051 電話:52574999
金山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金山大道2288號 郵編:200540 電話:57968100
南匯區人民法院 惠南鎮城西路55號 郵編:201300 電話:58024700
奉賢區人民法院 南橋鎮南奉公路9501號 郵編:201400 電話:57417490
松江區人民法院 松江區文誠路80號 郵編:201600 電話:67735279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陸家嘴法庭 源深路161號 郵編:200135 電話:58214483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六里法庭 浦東新區德州路111號 郵編:200126 電話:58741454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金橋法庭 金橋路1490弄4號 郵編:200136 電話:50701257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外高橋法庭 高橋鎮學前街80號 郵編:200137 電話:58670582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川沙法庭 川沙鎮華夏東路1458號郵編:201200 電話:50922990
閔行人民法院民一庭 閔行區水清路800號 郵編:201100 電話:64120000
閔行區人民法院顓橋法庭 閔行區顓橋顓盛路333號郵編:201108 電話:64890333
閔行區人民法院七寶法庭 閔行區滬松公路460號 郵編:201101 電話:64780088
閔行區人民法院浦江法庭 閔行區浦錦路15號 郵編:201112 電話:64110027
金山區人民法院朱涇法庭 金山區朱涇鎮人民路 郵編:201500 電話:57311051
南匯區法院周浦法庭 周浦鎮繁榮路滬南公路口 郵編:201318 電話:68131971
南匯區人民法院蘆潮港法庭 南匯區蘆潮港鎮果園橋車站東首郵編:201308 電話:68281063
奉賢區法院奉城法庭 城中心鎮城協路北側、政苑路東側 郵編:201411 電話:57520275
松江區法院泗涇法庭 松江區泗涇鎮江達南路4號 郵編:201601 電話: 57610943
松江區浦南人民法庭 松江區泖港鎮中南路 郵編:201607 電話:57861795
松江區倉橋人民法庭 松江區松蒸公路12號 郵編:201600 電話:57823848
松江區茸城人民法庭 松江區松江縣松匯路47號 郵編:201600 電話:57814106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下轄:
黃浦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延安東路1234號 郵編:200003 電話:53584777
楊浦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河間路29號 郵編:200090 電話:35124588
虹口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北寶興路531號 郵編:200083 電話:56333300
靜安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康定路1097號 郵編:200042 電話:62718212
閘北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共和新路3009號 郵編:200072 電話:36034666
普陀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銅川路1433號 郵編:200333 電話:52564588
寶山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寶山區友誼路15號 郵編:201900 電話:56604808
嘉定區人民法院 嘉定區嘉定鎮博樂路73號 郵編:201800 電話:59521000
青浦區人民法院 青浦區城中北路55號 郵編:201700 電話:69201478
崇明縣人民法院 崇明縣城內人民路25號 郵編:202150 電話:59611568
寶山區大場人民法庭 大場鎮少年村路55號 郵編:200436 電話:56680796
寶山區人民法院泗塘法庭 寶山區淞南路302號 郵編:200441 電話: 56739728
嘉定區法院南翔法庭 南翔鎮滬宜公路15號 郵編:201802 電話:59122550
嘉定區人民法院安亭人民法庭 嘉定區安亭鎮墨玉路66號郵編:201805 電話:59564307
嘉定區外岡人民法庭 東外岡鎮外青松公路165號 郵編:201806 電話:59588317
嘉定區人民法院徐行人民法庭 嘉定區徐行鎮 郵編:201808 電話:59558790
青浦區朱家角人民法庭 青浦區朱家角鎮新鎮區 郵編:201713 電話:59240757
崇明縣法院海島法庭 崇明縣橫沙鄉新民鎮 郵編:201914 電話:66720019
『捌』 上海市有幾家人民法院
1、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成立於1955年4月30日,坐落於上海市肇嘉浜路308號。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下轄第一、第二、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院、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海事法院、金融法院 、上海鐵路運輸法院等專門法院以及16個區法院。上海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理由其管轄的第一審案件;下級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指定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玖』 想知道: 上海市上海浦東高橋法院在哪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外高橋人民法庭、自貿區人民法庭
地址:高西路600號
『拾』 你們知道上海浦東新區高行鎮強行拆遷的事情么
近年來,強拆遷事件屢屢出現,而在拆遷過程中,因為政府權力的介入,公平的天枰往往發生傾斜,被拆遷人的利益被漠視,權利遭到踐踏。在一直遭公眾詬病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將被廢除,「新條例」即將出台之際,上海浦東新區高行鎮一起有20年合法租賃的物流倉儲用地因行政收回及被質疑的拆遷許可證、神秘的政府會議紀要和打折的動遷補償款產生的糾紛而引起社會的關注
上海高行鎮曝蹊蹺拆遷案
本報記者XXX/文
租賃20年 巨資投入
在緊鄰上海浦東新區外高橋鎮保稅區、港區、位於高行鎮工業園區五號路10號內的74.5畝土地用圍牆圍住,裡面堆著高高的泥土堆,顯得有些荒涼。上海高海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顧衛平告訴記者,這里曾經作為國際集裝箱倉儲、物流用地,一度出現車水馬龍的景象。這塊被圈起來的土地現屬於浦東新區土地儲備中心。
「我們合法租賃這塊地20年,並投巨資建成倉儲物流中心,卻在建成運行僅半年,就被政府強拆了。而土地2005年收回卻荒廢至今沒有任何開發。」顧衛平實在想不通。
據了解,2004年,上海高海實業有限公司和上海浦東新區高海汽車測試設備廠(以下簡稱「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看中這塊土地所蘊藏著巨大的商機,由於緊鄰外高橋保稅區及港區,特別適合發展倉儲物流業。
2004年6月,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與當時該地塊的承租人順煜公司簽訂了《土地、建築物及附屬設施租賃協議》,承租了「位於高行鎮工業園區五號路10號內的現有土地、建築物及附屬設施」,土地面積74.5畝,用途為倉儲、物流用地及附帶簡易辦公場所,租期為20年。
實際上,該地塊是由上海市浦東新區高行鎮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高行鎮政府」)委託上海浦東高行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行經濟公司)代為管理和運作。高行經濟公司其後又將該土地出租給了上海順煜倉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煜公司」)。
汽車測試設備廠廠長戚順寶告訴記者,當時由於順煜公司承租該地塊的年限只有10年,因此他們在與順煜公司簽訂租賃協議時找到高行經濟公司,經過協商,高行經濟公司直接同意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20年的租期,並在協議上蓋了章。
其後,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按照高行經濟公司下發的施工圖及有關施工管理規定先後投入了1500多萬元的資金,將租賃地塊建設成合格的倉儲物流用地,並依約支付了第一年的租金。
2004年8月3號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將該租用土地轉租給上海海輝國際集裝箱修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輝公司」),年租金365萬元,並約定於2004年12月1日交付租賃物。海輝公司是一家經營國際集裝箱維修、倉儲的物流公司,每天都有大量的用於國際貿易的集裝箱進出倉儲場地。
就在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准備帶領全體員工齊心協力大幹一番的時候,一場始料不及的變故降臨了。
遭重創 土地被強行收回
2005年5月26日,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收到了順煜公司的一紙通知,被告知已租用的地塊屬於動遷范圍,不久將實施動遷。雙方簽訂的租賃合同,因動遷提前終止。
2005年6月14日,順煜公司再次書面通知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租賃協議》於2005年7月31日終止,並限定兩單位於2005年9月30日前搬遷完畢。
2005年6月22日,順煜公司召集高海實業和汽車設備廠召開動遷協調會。會上高海實業與汽車設備廠的代表提出,海輝公司是由上鋼集箱集團、上海外運公司、香港、美國等外資企業共同組成,搬拆遷難度較大,因此要求拆遷單位異地安置新的集裝箱堆場,並要求對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投入的資產、20年的預期收益(包括直接和間接)進行合理的補償,會議不了了之。
2005年7月5日,順煜公司召集第二次動遷協調會。會議紀要顯示,會上,動遷公司一位姓姚的代表明確表示,高海租用的土地屬於A地塊,而A地塊范圍內均不進行異地安置,只能貨幣補償。因此,高海提出的異地安置不能實現,如果高海能積極配合動遷工作,可按評估價的60%照顧補償,如果拒絕配合動遷工作,經勸阻無效由執法部門進行違章拆除並不予任何補償。補償的時間結點在2005年9月30日。
高海代表要求高行鎮政府出示拆遷許可證,並提出補償標准應當根據市場評估的原則進行,要求出示評估報告,但請求均被拒絕。
「這位姚姓代表的真實身份是高行鎮政府土地儲備項目部幹部,名叫姚桂弟,其實際上是代表高行鎮政府參加會議的。」戚順寶告訴記者,其實在之前的2005年5月9日,高行鎮政府就收回系爭土地召開了專門會議,會議由當時主管副鎮長李國平主持。會議作出決定:「收回高海實業和高海汽車測試設備廠等系爭土地,並決定不予置換;借口違章建築,制定了僅給予建築設施的60%的補償標准;限令於2005年9月30日前收回系爭土地,並威脅不按此辦,用執法部門強行拆除;形式上委託高行經濟公司等出租方具體實施。」並形成會議紀要。而2005年7月5日的動遷協調會上,姚桂弟實際上就是代表鎮政府再次重申了5月9日的幾點會議內容。
由於補償標准問題不能達成一致,雙方僵持不下。讓顧衛平和戚順寶沒有想到的是,在2005年9月16日和9月19日,在租賃場地接連發生兩起強拆事件,大批身份不明的外地農民工採取突然襲擊的手段將集裝箱六堆場的圍牆及其它設施撬壞拆除。
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表示,為避免流血事件和難以挽回的國際影響,2005年9月27日,他們無奈接受政府提出的補償標准與順煜公司簽訂了補償協議。
該補償協議要求在2005年12月14日前完成搬遷工作,否則每天承擔一萬元的延期搬遷違約金,而且「超過規定搬遷時間後,動拆遷公司將協同有關部門依法採取限制車輛進入數量、只進不出等措施」。「面對這些顯失公平的條款,我們沒有一點提出異議的權利,只有接受的份兒。」戚順寶說。
其後,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與海輝公司達成退租協議並退還了海輝公司部分租金。
戚順寶告訴記者,由於集裝箱轉場慢,為盡可能減少損失,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和高行鎮政府及高行經濟公司及順煜公司又多次協商,最後達成一致意見:同意延租半年至2006年6月底,租金70萬元由高行經濟公司從拆遷補償款中扣除。這時,順煜公司歇業。
然而,就在雙方協商的租賃延長期限內,高行經濟公司於2006年5月下旬再一次故伎重演,將該地塊進出的唯一通道用水泥磚頭砌成的磚牆設置路障,阻斷了正常交通。一份海輝公司出具的「證明」顯示,「自2006年5月22日開始,集裝箱車輛及其它車輛被堵塞一天一夜之多,被堵車輛長達1公里以上,一直堵到工業園區大門出口的浦東北路,嚴重妨害了社會車輛。」直到5月23日中午在交警六大隊的處理下,交通才逐步恢復正常。
高行經濟公司負責人否認出現強拆現象。「我們只要求他們只進不出,」圍牆被拆,是因為圍牆屬於順煜公司,該公司在得到補償後自己把它拆除的。而「砌磚牆設置路障是為了防止亂倒沙土現象。」高行經濟公司資產管理部經理張華解釋說。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拆遷,使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遭受了難以彌補的重創:建設倉儲物流用地的巨額投入無從收回;所欠銀行、鎮政府及其他企業高達一千多萬的巨額債務無力償還;兩個本可以蓬勃發展的企業被這場拆遷弄得千瘡百孔、難以為繼。
戚順寶告訴記者,原本擁有的幾百名職工,現已大多被迫下崗,部分在職職工幾年來的工資無法解決,而「建築物價值60%」的經濟補償遠遠不能彌補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的巨大損失。
遮遮掩掩「政府會議紀要」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收回土地使用權屬於行政行為,必須經過公開、公平、公正和公告、評估、簽協議等法定程序。」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高行鎮政府收回土地,一沒經過公告、二沒經過評估。自始至終我們也沒見到什麼拆遷公告和拆遷許可證。而所謂的補償標准完全是鎮政府內部隨便定的。」
據當事人反映,他們一直要求對方出示的拆遷許可證只是在對鎮政府提起行政訴訟後在法庭上才得於見到。但他們發現,拆遷許可證上的拆遷人根本就不是高行鎮政府,而是浦東新區土地資源儲備中心;拆遷實施單位也不是高行經濟公司,而是上海浦東房地產集團房屋動拆遷有限公司。而拆遷許可證上所載明的拆遷標的和面積均與自己所租的地塊無關。拆遷許可證的有效期是2004年12月13日至2005年3月31日,而高行鎮政府第一次向自己下達收回土地的命令是在2005年5月9日的會議上。
對此,高行鎮鎮長許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地塊原為帶征地,後納入國家儲備土地,土地回收是由浦東新區土地儲備中心代表國家收回,拆遷主體是儲備中心,高行鎮政府只是協助其工作。動遷工作都是按法定程序進行的。
對於補償標准問題,許建軍說,該地塊上的建築並沒有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屬於無證違章建築,按理無證建築是不做任何補償的,不受法律保護,但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投入,根據相關政策和鎮政府的實際情況,對其作出按60%的補償標准進行補償。
2007年5月31日,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以高行鎮政府為被告,向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被告賠償預期收益損失和實際損失共計4600多萬元。
2007年7月12日,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作出了(2007)浦行初字第108號行政裁定書,該裁定認為原告的證據「不能證明被告有作出收回原告租賃使用的高行鎮工業園區5號路10 號倉儲物流用地的行政行為的存在」,因此駁回了原告的起訴。
2007年7月20日,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二審法院最後認定,上訴人提交的證據材料不足以證明高行鎮政府作出過收回系爭土地的行政行為,並於2007年10月8日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其後,他們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了再審申請,2008年2月25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駁回再審申請通知書》,認定原裁定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方面是正確的,駁回了再審請求。
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又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了申訴。2008年12月11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認定高海公司證據不足,且「即使高行鎮政府存在相關行為,也是為配合政府拆遷,與你們不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裁定駁回再審申請。
對於這樣的裁定,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萬難接受。雖然早在一審開庭前,他們就聽說法院會受到壓力,審判結果可能對自己不利。但是他們堅信在充分確鑿的證據面前,法律會作出公正的裁判。
「其實2005年5月9日的會議紀要就是高行鎮政府實施了收回土地具體行政行為的最有力證據,然而,法院卻並沒有採信。」戚順寶回憶當時在法庭上蹊蹺的一幕說,這份重要證據在一審庭審中,在經過原被告雙方質證後,一審法院竟然將其退還給了被告,而不是依法予以入卷作為裁判的依據。甚至在最後開庭筆錄里對調取的證據被退還這一情節隻字未提,在他們強烈抗議和要求下,法庭最後同意他們在筆錄上作了補正。
戚順寶說,在二審審理過程中,上訴人請求二審法院再次調取「5、9會議紀要」,審判員竟說,因為是程序上的審理,證據我們就不調取了。而二審法院最後以證據不足為由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記者采訪高行鎮時,要求查看鎮政府5月9日的會議紀要,鎮長許建軍很爽快地答應了,並說可以把其他相關的材料全部出示給記者,但因為材料比較多,要求記者下午去取。然而當記者下午如約去取時,鎮政府卻告知該會議紀要在律師處,當天無法取回,承諾在1月23日之前傳真給記者。然而截至記者發稿件,幾經催促,記者依然無法見到這份神秘的政府會議紀要。這遮遮掩掩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國務院[2004]46號通知明確規定「政府行政機關不得干預或強行確定拆遷補償標准,以及直接參與和干預應由拆遷人承擔的拆遷活動。」對於這一點,高行鎮政府怎麼可能不知道?法院又怎麼能在高行鎮政府承認確實開展了工作的情況下,仍然認定其沒有具體行政行為的存在呢?
「能否要回合理的經濟補償,事關能否使企業還清外債、起死回生,也事關企業上下幾百名員工的生計問題,希望最終能得到一個公平、公正、公道的解決。」高海實業和汽車測試設備廠的負責人表示。
本報將繼續關注。
相關鏈接:http://jjckb.xinhuanet.com/gnyw/2010-02/04/content_206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