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的家風

法官的家風

發布時間: 2021-02-14 05:12:46

㈠ 歷史上名人的家風

關於家風的小抄故事有:襲

一、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

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二、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估且不論,但他的家庭教育卻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教育子女也養成勤勞作風。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

還為曾家婦女規定了「日課」四項:「食事」,每天早飯後做各種小菜;「衣事」,已午刻紡花或績麻;「細工」,傍晚即晚飯後做男女布鞋或縫制衣服。曾國藩作為封侯拜相之人,對「日課」還要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俗話說:「人貴勤」,可見,曾家的「崇勤」家風著實可贊。

㈡ 良好的家風有那些

什麼是家風。
家風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准則。家風是由家庭成員的態度、行為和氛圍營造的,存在於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現在人們處理日常生活各種關系的態度和行為中。它們猶如一種磁場被人們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發自內心地服從和遵守。

家風作用。
良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人們終身的財富。青少年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會經過耳濡目染接受影響,按照良好家風的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人生習慣,成就美好的人生。

講究道德、誠實守信。
道德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是家風的核心。高尚的道德可以讓人形成充實、高雅的精神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的名片,青少年養成誠信的品格,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容易成功,才能贏得長久的榮譽和尊敬,給家庭帶來長久的歡樂和安詳。

重視學習,崇尚知識。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崇尚學習的傳統。各位家長要以身作則,重視學習、崇尚知識,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讓家庭充滿學習氣氛,通過學習立身立德、增智強能。青少年生長在一種充滿學習氣氛的家庭中,很容易養成一種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會影響到孩子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這是千金難買的。

勤儉持家、尊重勞動。
勤儉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也是個人健康成長的護身法寶。勤儉的家風可以防止青少年產生優越感,自覺克服身上的嬌氣。勞動是創造一切幸福的源泉,青少年在尊重勞動的家風熏陶下,會樹立自食其力的觀念,從小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養成自己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性格。

家庭和睦、合理教子。
和睦的家庭關系會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生活在和諧溫暖的家庭,受到積極健康的精神影響,才能心情愉快,積極進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要科學,主動傾聽他的意見,平等協商,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親相愛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

尊老愛幼、鄰里互助。
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也是最重要的家風之一,可以有助於促進家庭和睦,讓青少年生活在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要與鄰里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對有困難的鄰居要同情、關心和幫助,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鄰里關系。

㈢ 請你列舉兩例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家風家訓

朱子家訓 弟子規 曾國藩家訓 顏氏家訓

孟子:養身莫善於寡慾。
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賢,能服於人。
李世民: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顏之推: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親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邊境。勤讀聖賢書,尊師如尊親;禮儀勿疏狂,遜讓敦慕鄰。敬長輿懷幼,憐恤孤寡貧;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字紙莫亂廢,須保五轂恩;做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處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兒孫堅心守,成家種善根。
蘇洵:入則孝順父母,出則和睦鄉鄰。長上有問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虛言戲謔,不可斜側驕矜。莫呼長上表號,開口就要尊稱。飲食先讓長者,行路當隨後行。
紀曉嵐:一戒是(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以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
林則徐:不孝父母,敬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存心不正,風水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做事乖張,聰明無益;時運不濟,妄救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不惜元氣,服葯無益;淫惡肆意,陰陟無益。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曾國藩:勤、孝、儉、仁、恆、謙。

㈣ 良好的家風有哪些

一,良好的家風,要有互相幫助、團結與共的精神。而不是偏向這個、偏向那個,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子女不團結不和睦。
二,良好的家風是要吃苦耐勞、不是好逸惡勞。勤勞創造財富,懶得不動自己都難以生存,何來的好生活、幸福感!
三,良好的家風是有規矩的,是為國家、集體著想的不是自私自利。國家好,集體好,自己才好。只為自己謀私利,走到哪裡是不行的。
四,良好的家風是誠實守信,崇尚道德。做人做事講信用誠實,才能和人友好相處,才能擁有一份好的事業。
五,良好的家風是勤勞節儉、自強自立。只有這樣子女才能在社會上生存的好,獨立強大,甚至幫助他人為國家、為集體服務。
六,良好的家風是和人友好相處、家庭民主公正。不是家長制、權威制,只有這樣家庭出來的子女才是自信、樂觀向上的。
七,良好的家風是尊老愛幼,與人為善。不是欺男霸女,阿諛奉承。
(4)法官的家風擴展閱讀:
「家風」,一般指一種由父母或祖輩提倡並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范家庭成員的風尚和作風。家風是一個家庭長期培育形成的一種文化和道德氛圍,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家風是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的集中體現。
家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約束其成員,又能促使家庭成員在一種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氛圍中不斷發展。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家風

㈤ 我家的家風

不要做昧良心的事情,對待每一個人都要以誠相待,相信好人有好報,我們年輕人要以這個為家風傳統,繼續發揚

㈥ 名人的家風50字左右

名人的家風:

一、魯迅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二、錢基博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三、豐子愷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

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裡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四、周恩來

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說,伯父要求我們要和全國老百姓一樣過簡朴日子。我們都是在伯父的教導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過來的。在我們周家兄妹中,我們就是普通老百姓,沒有人當大官,沒有人經商掙大錢,沒有小車子、大宅子。

擔任國務院總理時,哪怕再忙,也要騰出時間照顧孩子,不請保姆,自己親身洗衣;在穿著上,孩子們的衣服和鞋襪大都是「接力」著穿,大的穿舊了,再讓小的穿。在吃飯時,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撿起來吃掉,一丁點也不浪費,吃到最後還要掰一塊饅頭把碗碟上的菜汁擦乾凈。

五、朱德

朱德委員長對自己的女兒同樣是嚴格要求。他的女兒朱敏,一九五三年從莫斯科師范大學畢業,回國後,被分配到北京師范大學工作。開始她和父親住在一起,朱德委員長金工次提出要她住到職工宿捨去。

並給她講這個方面的道理:「你們住在我這里,對你們沒有什麼好處,會使你們脫離群眾,滋長優越感。你們不能靠父母過日子,要自力更生,學會獨立生活,要和群眾在一起,要能夠吃苦。」

㈦ 你家的家風是什麼

1、熱愛祖國

愛國是公民必須擁有的道德情操,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主要的部分。愛國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

2、恪盡職守

謹慎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嚴守自己的工作崗位。這是優秀的家風之一。

3、勤儉持家

謹慎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嚴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巴金《談秋》:「錢不夠花,也不想勤儉持家,卻仍然置身在親戚中間充硬漢。」

4、寬厚待人

寬厚待人是為人的厚重,誠實做人是信任的根基!容人之過,體人之心,顧人之短,是做人的謙卑。和顏悅色,更能化干戈為玉帛。所以,越富有的人,越穩重越寬厚,也越大氣。

5、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於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7)法官的家風擴展閱讀

家風的傳承性

「世代相傳」和「生活作風」是家風的兩個重要標簽,家風的傳承性很大程度體現在生活作風上。生活作風可以分為價值認同與生活方式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並不能完全割裂開。價值認同是生活方式的思想指引,生活方式是價值認同的表現形式。價值認同是家風得以傳承的基礎,家族的世世代代都認同祖先的價值觀,才會踐行那樣的生活方式。

比如,清正廉潔是一種價值觀,而勤儉持家便是這種價值觀在生活方式上的體現。當然,許多家風、家訓並不會將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區分得非常清楚,因為簡單明確的表達更利於流傳。這種簡單明確還體現在對典籍的高度概括上,往往幾個字就濃縮了一個思想或一種道理;同時又必須是接地氣的表達,因為家族中文化程度不同,若寫得艱深拗口,則不易流傳。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