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冰島法官

冰島法官

發布時間: 2021-02-23 08:57:20

『壹』 27名中國遊客冰島遭甩團,境外游遭遇「甩團」該怎麼辦

境外游遭遇「甩團」,可以向當地大使館尋求幫助,運用法律的手段理性解決。2017年8月,一個由27名成員組成的我國旅行團被冰島一家當地機構遺棄並留在冰島大使館的消息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盡管在冰島大使館和其他部門的緊急幫助下,27名留在冰島的遊客組織妥當,順利返回祖國,但這一事件仍對旅遊市場產生了不良影響。

此外,客戶還應提前做好旅遊路線和項目的功課,充分評估安全風險,防止權益受損。遇到「甩團」不要緊張,及時聯系旅行社甚至大使館,積極協調解決問題。最後,增強合法權益保護意識,回國後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

『貳』 諾貝爾獎的參與人選為什麼不能是自己申請或者團體提名

提名工作在評選和頒獎的前一年開始。每年的9月,諾貝爾委員會向提名人發送邀請函和提名表格,

『叄』 北歐四國都是哪四國

北歐不是四國,而是五國,是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冰島這五個國家,具體介紹如下:

1、瑞典王國,簡稱瑞典,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北歐五國之一,首都為斯德哥爾摩。它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東邊為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

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624千米,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肆』 冰島主帥為何兼職當聯賽裁判

幾天前,冰島隊的第一次世界盃之旅畫上了句號,雖然未能小組出線,當時他們內用嚴謹的戰術紀律性和容標志性的維京戰吼又一次讓全世界球迷記住了這支球隊。

裁判,是體育比賽中負責維持賽場秩序,執行比賽規則的職位或人物。許多國際比賽中的裁判必須從比賽雙方的國家以外的第三國中選出,以示獨立、公正和無利益沖突。足球裁判由於多半穿黑色服裝,因此經常稱為「黑衣法官」,球類運動中的裁判又叫球證。

『伍』 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冰島,哪個發達

挪威,芬蘭,瑞典,挪威,冰島
挪威

北歐國家,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從9世紀開始,威被許多小王國統治而且侵略集團到達諾曼底,冰島,格陵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以外的島嶼,及新世界海岸,挪威最終於12世紀統一並在13 世紀到達它中世紀繁榮的高度。1397年後它被丹麥和瑞典輪流控制。1905年獲得獨立。奧斯陸為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4,122,707。
國花:石南花 國鳥:河鳥
挪威(Norwy)——國名原是「通往北方之路」,據傳說古代北歐人來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一條沿島北部海岸的「北路」,故名。挪威是世界重要的海事國之一,其海岸線曲折,近海島嶼達15萬多個,既是優良港口,又是風景優美的游覽區。
在位於其西海岸的貝根,可欣賞到由百萬年冰川地形變動而形成的峽灣景色,遠眺群山環抱兩岸風光美麗,令人目不暇給。奧斯陸是挪威的著名港口,四周山水環抱,風光如畫,亦是全國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福洛格納公園、維京船博物館等都是這里的著名游覽區,還有一座滑雪博物館,詳細介紹關於滑雪的歷史。
挪威地處偏北,其最南點(北緯約58度)比中國最北點(不到北緯54度)還要北。北極圈橫穿挪威北部,北部一些城市到了6、7月份根本沒有夜,可以看到午夜的太陽以及美麗的北極光。最北端的北角也是歐洲大陸的最點。
許多人把木製狹板教堂看成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特色,如今,這類教堂在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主要是在挪威。挪威現存30座木製教堂,而奧爾內斯木製教堂則是它們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它位於西海岸的松恩-菲尤拉訥郡,建於12世紀。教堂是一個四方形的三層建築,全部用木材建成,每層都有陡峭的披檐,上為尖頂,外形頗似東方的神廟。教堂的山牆上刻有各種圖案。教堂內的陳設至今仍保持著中世紀時的風格。教堂目前保存完好,觀光者絡繹不絕。1979年,奧爾內斯木製教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滑雪聖地霍爾門考倫山霍爾門考山是挪威的滑雪聖地。它位於奧斯陸東北約13公里處,海拔371米,風景優美。從1892年起,每年3月,世界聞名的滑雪大賽都在此舉行。如果從遠處眺望奧斯陸城市的輪廓,你會看到霍爾門考倫跳雪台非常醒目地高高聳立在奧斯陸霍爾門考倫山上。它也是這項最具有挪威特色的體育項目的非常生動、形象的一種標志。霍爾門考倫山下還有一個滑雪博物館。

奧斯陸
挪威首都奧斯陸是北方之路上的都城。這座城市正如北歐人直爽的性格,透徹而奔放。遠古時代,巨大的冰川使不堪重負的山體一點點下沉,最終與海洋連通而形成了今天的峽灣。奧斯陸市南側的阿布列格區是觀賞峽灣絕好去處,可乘班輪在峽灣是暢游。碼頭最北端,專辟為露天魚市。不知是因為魚市的吸引,還是良港的天然特徵,奧斯陸峽灣可稱得上水鳥的世界,很遠處就能聽到鳥兒的叫聲。
峽灣之旅之後,再乘船約20分鍾可抵達對面的比格島,島上有著名的海盜船博物館和民俗博物館。民俗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博物館,這里集中展示了整個挪威的民風民情。能在一天內「走遍」挪威全國。民俗博物館展出從全國各地原物移來的153座古式房屋,還有1700年至1800年的城市建築如舊式加油站等。
民俗博物館邊的海盜博物館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中最受歡迎的海盜文化寶庫之一。展品均是從奧斯陸峽灣地區維京人墓穴中發現的,其中最為壯觀的是兩艘世界上保護得最好的建於公元9世紀的木製海盜船。博物館中還展示了維京人的許多出土用品,包括馬車、炊具等,遊人可根據它們遙想「海盜歲月」。
島上有公共汽車返回市區,奧市中心不大,可徒步游覽。從旅遊資訊中心出發,先去對面的市政廳,這座磚紅色的建築於1950年為慶祝奧斯陸建城900年而建,布局為凹字形,周圍有大量雕塑,表現了挪威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市政廳廣場港東邊是臨海而立的阿克斯胡斯城堡,建於700年前。從這里可以俯瞰峽灣。出城堡北行10分鍾,就可到達奧斯陸最繁華的卡爾·約翰大街。大街東起奧斯陸最大的基督教堂,橫貫市中心。在每年五月十七日的挪威國慶節時,街邊豪華旅店的陽台就成了最佳的觀景點。
沿街而行,在國家劇院前,可以看到舉世聞名的戲劇大師易卜生的雕像。兩年一度的易卜生戲劇節使這里成為奧斯陸重要的文化展場。繼續西行,路北廣場上有一組仿古羅馬風格的建築,這就是著名的奧斯陸大學,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每年就在這時舉行。在大街的盡頭,是氣度不凡的皇宮,後面是古木參天的國王花園。公園南側的大街上有易卜生博物館和諾貝爾學院,前方不遠處著名的雕塑--「加萊義民」群雕中的「拿鑰匙的人」是羅凡贈送給奧斯陸的珍貴禮物。
提起奧斯陸和名勝,最著名的要算是維吉蘭雕塑公園了。它是以弗洛格納公園的綠地、湖泊為自然背景,由挪威著名雕塑家古斯塔夫·維吉蘭用40年時間精心設計建造的,整個公園以人生為主題,用鑄鐵、銅和花崗岩三種材料雕成500多座雕像。公園中最有名的雕像是「生氣的男孩」、「人生噴泉」和「生命之柱」。
喜愛運動的朋友自然不會錯過有100多年歷史的侯門庫倫跳雪台。這座位於奧斯陸北面山坡上的高大建築物造型優美,雪白的台體高達百米以上,用藍色繪的是挪威北部的馴鹿,紅色繪著夏季挪威北部特有的奇妙自然景觀「午夜太陽」。雪原上的馴鹿用角頂起不落和太陽,挪威人以此詮釋冰雪運動的含義。從市內任何一點都可以看到它,而從高高的跳台上也可將整個奧斯陸市區一覽無余。每年3月的跳雪節都吸引了成千上萬滑雪者,在此驚人一跳的記錄有113米遠。

羅弗敦群島
羅弗敦在挪威語中是「山貓腳」的意思,同時也暗指其領海拔地而起的一列險峻的島嶼——「羅弗敦之牆」。這堵「羅弗敦之牆」在西部峽灣與北海之間形成了一道長達160公里的屏障。墨西哥灣暖流使得這里的冬季相對比較溫暖濕潤,每年從1月到4月末,大批的魚群會匯集到羅弗敦的淺岸水域產卵,每年這時就會有大量漁民湧入。
近年來,羅弗敦海島上的漁民少了,旅遊者和藝術家的數量卻增加了。那些創造了羅弗敦歷史的漁民的棚屋,現在成了前來度假的遊客們的假日居所。被羅弗敦日光所吸引的畫家們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在靠近斯沃爾瓦的斯維內亞,人們新近為六位瑞典畫家和兩位挪威畫家建造了一所「藝術之家」。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Trondheim),是個小小的城市,從這里坐火車向北穿過北極圈到博德,從博德再乘渡船就可到達對面的羅弗敦群島。由莫斯肯內斯碼頭上岸,離碼頭不到100米的漁屋,這是一些由木柱子架在海邊上的紅色木房子,有的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羅弗敦一帶沒有那種有服務員和總台的旅館,全是清一色的自助式漁民屋。夏季供遊人小住,冬天供漁民長租。

芬蘭
獨立日:12月6日(1917年) 政體:共和制
面積:337030平方公里
人口:519.1萬(2003.7)
民族:Finn@93%,Swede@6%。 語言: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宗教:基督新教@89.0%,東正教@1.0%
首都:Helsinki 二城:Espoo
貨幣:EUR(歐元)
時區:GMT+02,使用夏令時
國慶:12月6日
國花:鈴蘭、綉球菊
國鳥:大天鵝
國歌:《祖國》.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8∶11。旗地為白色。稍偏左側的十字形藍色寬條將旗面分為四個白色長方形。芬蘭以「千湖之國」著稱,西南臨波羅的海,旗上的藍色象徵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說象徵藍天。芬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領土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徵白雪覆蓋著的國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蘭歷史上與北歐其他國家的密切關系。該國旗是1860年前後根據芬蘭詩人托查里斯·托佩利烏斯的建議製作的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五個省和一個自治區:南芬蘭省、東芬蘭省、西芬蘭省、奧魯省、拉畢省和奧蘭島自治區。

自然地理:面積為33.8145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北部,北面與挪威接壤,西北與瑞典為鄰,東面是俄羅斯,南臨芬蘭灣,西瀕沒有潮汐的波的尼亞灣。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亞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為200—300米的冰磧丘陵,沿海地區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蘭境內擁有極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國森林面積達2600萬公頃,人均林地5公頃,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國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蓋,其覆蓋率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樹種以雲杉林、松樹林和白樺林居多,茂密的叢林中到處是鮮花和漿果。南部的塞馬湖面積達4400平方公里,是芬蘭第一大湖。芬蘭的湖泊與狹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連,從而形成互相溝通的水路。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芬蘭的海岸線曲折,長達1100公里。魚類資源豐富。芬蘭有1/3地區位於北極圈內,北部氣候寒冷、多積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陽,夏季5月底至7月底晝夜都可見到太陽。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歷史
約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蘭人的祖先從南方和東南方遷居至此。12世紀前,芬蘭為原始公社社會時期。12世紀後半葉開始隸屬於瑞典,1581年起成為瑞典的一個公國。1809年俄國、瑞典戰爭後,被俄國佔領並成為沙俄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沙皇兼任芬蘭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後,芬蘭於同年12月6日宣布獨立,1919年成立共和國。1939年至1940年芬蘇戰爭(芬稱「冬戰」)之後,芬被迫同前蘇聯簽訂了向蘇聯割讓領土的芬蘇和約。1941年至1944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芬參與了對蘇戰爭(芬稱「續戰」)。1944年2月,芬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了巴黎和約。1948年4月,又與蘇聯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冷戰後,芬蘭於1995年加入歐盟。1999年創始加入歐元區。
政治:憲法規定,國家立法權由議會和共和國總統共同行使;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統帥三軍等實權,每6年選舉一次。1999年芬議會通過新憲法,名稱由《政府組織法》改為《憲法》。新憲法加強了議會和政府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減了總統部分權力。議會為一院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由選民直接選舉的200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主要職能是立法、監督政府、監督財政。最高司法機關為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長和19名法官組成,負責審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行政法院由院長和20名法官組成,負責審理政府機構和省、市(縣)機構的行政案件。起訴機關是各級檢察院。另設有國家法律監察官,有權出席內閣會議,監督總統、內閣和政府各部門的決定是否符合憲法規定。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長、法官以及最高檢察長均由總統任命。

地理
基本位置:地球/東半球-北半球/歐洲/北歐
地理區劃:
1)本土 2)Aaland群島(位於波羅的海)
陸地界:729公里對挪威,586公里對瑞典1313公里對俄斯。
海岸線:1126公里(不包括島嶼)
海佔有:領海12海里對波的尼亞灣,4海里對芬蘭灣,專屬漁區12海里。
氣候: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2月平均氣溫-14~-6℃,7月平均氣溫13~18℃,年降水量400~600毫米。
耕地面積:640平方公里
人口壯丁率:66.9% 壯丁性別比:1.02男/1女
人口增長率:0.14% 平均壽命:女81.68歲,男74.28歲
平均母嬰率:1母/1.7嬰
國民識字率:100%
主要國民外語:
1)瑞典語 2)英語 3)德語
政治
建國:
1917年12月6日從俄國獨立。
憲法:1919年制定。
國家元首:總統,Tarja HALONEN(女),2000年3月1日就任。
政府首腦:首相,Matti VANHANNEN,2003年6月24日上任。
議會:一院制,共200個議席,任期四年。
行政區劃:設省(Lääni)、道(Maakunta)、縣(Kunna)三級,共有6省,20道。
經濟
人均GDP:26200美元(2002)
三率:
(2002)經濟增長率:1.1% 通貨膨脹率:1.9% 失業率:8.5%
(2001)經濟增長率:0.6% 通貨膨脹率:2.6% 失業率:9.4%
(2000)經濟增長率:5.6% 通貨膨脹率:3.4% 失業率:9.8%
(1999)經濟增長率:4.0% 通貨膨脹率:1.4% 失業率:10.2%
三大出口夥伴:德國@12.4%,美國@9.7%, 英國@9.6%
三大進口夥伴:德國@14.5%, 瑞典@10.2%, 俄羅斯@9.4%
貨幣:EUR(歐元)
兌換率:1EUR兌?美元,?=1.0626 (@2002), 1.1175 (@2001), 1.0854 (@2000), 0.9386 (@1999)
交通
鐵路:5850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2400公里。
公路:77831公里,其中有路面公路497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4公里。
水路:6675公里。
管道:原油0公里;石油0公里;天然氣580公里。
機場:159個,其中有路面機場74個,其中主跑道3047米以上機場2個。

特色:首都赫爾辛基有地鐵和有軌電車。
傳媒
最大通訊社:芬蘭通訊社
最大報紙:Helsingin Sanomat
國家廣播台:YLE
國家電視台:YLE
國家窗口網站:www.finland.fi
其他
最大城市:Helsinki
地名<SUO>Helsingfors

地名<SSK>
城市人口55.5萬
Espoo Esbo 21.3萬
Tampere Tammerfors 19.5萬
Vantaa 17.8萬
TurkoÅbo16.7萬
Oulu Uleåborg
12.0萬

採摘採摘
到野外採摘野漿果和野蘑菇,是領略芬蘭清純大自然的途徑之一。在其他國家,你可能需要繳費,並且有地區限制,但在芬蘭國家法規Everyman's Rights的保障下,可以隨意採摘。在芬蘭,有67%的人會以此作為夏季的活動項目。

天文景觀
極夜與極晝
由於芬蘭的拉普蘭省的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所以可以看到極夜與極晝,在極晝中,午夜的天空也不會灰暗,即使在南部海岸,也有19-20個小時的日照。

北極光
在寒冷、乾燥的夜晚,緯度越大,越有多的機會看到北極光,北部的烏茨約基,每年觀賞北極光的日期為11月25日到1月17日

芬蘭Finland
位於歐洲北部的共和國。全稱芬蘭共和國。面積33.81萬平方千米;人口504萬(1992)。其中,芬蘭人佔93.6%,瑞典人6.2% ,還有少數薩米人(以前曾稱拉普人)。芬蘭語與瑞典 語均為官方語言 。 88.4% 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 ,1.1%信奉東正教。首都赫爾辛基。

芬蘭國旗 國徽
地理 北接挪威,東界俄羅斯,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西北與瑞典接壤。海岸線長1100千米。地勢北高南低。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9%強 ,有千湖之國之稱 。西南部的塞馬湖最大,約4400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帕茨、凱米、科凱邁基等河。全國1/4領土在北極圈內。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平均氣溫冬季-14~-3℃;夏季13~17℃ 。從北至南年均降水量在400~700毫米之間。

歷史 12世紀前處於原始社會。12世紀後半期開始隸屬於瑞典。14世紀中葉正式成為瑞典王國的一部分。1809年俄瑞戰爭後淪為俄國的大公國 。 1917 年 12 月6日宣布獨立 。1918年工人階級發動武裝起義,成立革命政權,後遭鎮壓 。1939~1940 年芬蘇戰爭之後 , 芬蘭被迫同蘇聯簽訂向蘇割讓領土的和約 。1941~1944 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 ,芬蘭參與對蘇戰爭 。 1944年2月芬蘭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了巴黎和約 。 1948年4月芬蘇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帕西基維、吉科寧先後擔任總統。1966年社民黨在大選中獲勝,從此開始了以社民黨、中間黨為主的聯合執政局面,總理基本上由兩黨人士擔任 。 1979年3月議會選舉後,保守的聯合黨開始成為議會第二大黨,但未入閣。1981 年吉科寧總統因病辭職 。1982 年提前進行總統選舉 ,科伊維斯托當選總統。在1987年議會選舉中,聯合黨獲勝 ,與社民黨、瑞典人民黨組成「藍紅」政府,改變了戰後40多年來主要由「中左派」政黨執政及20年來一直以社民黨中間力量為主體組閣的局面。1988年的總統選舉,科伊維斯托再度當選總統。1991年3月議會選舉後,在野4年的中間黨獲勝,與聯合黨、瑞典人民黨和基督教聯盟組成4黨聯合政府。1994年1月 ,芬蘭總統選舉,M.阿赫蒂薩里當選總統 ,3月1日就任。
政治 芬蘭憲法於1919年7月17日頒布生效。它規定 :國家立法權由議會和共和國總統共同行使;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解散議會,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統帥三軍等實權。每6年選舉一次。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 ,一院制 ,由選民直接選出的200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主要職能是立法、監督政府、監督財政。1991年4月26日由中間黨 、聯合黨 、瑞典人民黨和基督教聯盟組成聯合政府。總理E.阿霍。
芬蘭主要政黨有:①芬蘭中間力量,簡稱中間黨,1906年成立。②芬蘭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1899年成立。③民族聯合黨,簡稱聯合黨 ,1918年成立 。④ 瑞典人民黨 。1906年成立,由芬蘭的瑞典人組成。還有芬蘭基督教聯盟 、芬蘭左派聯盟、綠色聯盟、芬蘭農村黨、芬蘭共產黨(團結)等。
經濟 20世紀80年代 ,芬蘭經濟以年均增長3.7%的速度持續發展 。1989 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四位 。 自1990年下半年起出現嚴重衰退 。1991 年4月上台的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緊縮政策,採取節約措施。1993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787億芬蘭馬克(按當年價格計算)。貨幣單位為芬蘭馬克,匯率為5.71芬蘭馬克兌1美元(1993)。
芬蘭自然資 源最豐富的 為森林 , 覆蓋率達 66 % , 約2006.5萬公頃 ,木材儲積量18.8億立方米 。 礦業資源以銅較多,還有少量鐵、鎳、釩、鈷等。煤炭資源豐富,能量相當於40億噸石油 。 有兩座核電站(4個核反應堆),核能相當於453.2萬噸石油 。 木材加工和金屬工業為經濟兩大支柱。化工、電子工業部門迅速發展。造紙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是世界第二大紙張、紙板出口國和世界第四大紙漿出口國 ,新聞紙佔世界新聞紙總產量的6% 。 芬蘭農業與林業密切結合,幾乎所有農民都經營一定數量的林地。森林管理、育苗、栽植、采運等均居世界先進行列。農畜產品自給有餘。主要農畜產品有小麥、大麥 、燕麥 、黑麥 、黃油 、肉類、雞蛋、牛奶等。
芬蘭服務業發達,包括商業、貿易、旅館、飯店、銀行、保險、社會性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主要旅遊點為赫爾辛基、土爾庫、中部湖泊地帶、北部拉畢地區和阿蘭島。

芬蘭小景
交通運輸發達。1991年有公路7.64萬千米 ; 鐵路5874千米,28%已電氣化。港口近30個 。有4家航空公司 ,國際機場有赫爾辛基、土爾庫和坦佩累。
芬蘭出口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3強。約80%的木材加工產品和40%金屬工業產品供出口。所需能源的80%和許多工業原料均需進口。主要貿易夥伴是歐洲共同體國家和歐洲自由聯盟國家。主要投資對象為上述兩個歐洲組織的成員國。芬蘭主要外援對象為坦尚尼亞、埃及、肯亞、尚比亞、斯里蘭卡和尼泊爾。重點項目為農業、水利、交通等。在芬蘭的主要投資國為瑞典、德國和英國。
文化教育 芬蘭教育事業發達 。 實行9年一貫制的義務、免費教育。高等學校有赫爾辛基大學、赫爾辛基科技大學 、坦佩累大學等。主要報刊有《 赫爾辛基報 》、《晨報》、《新芬蘭報》、《首都日報》、《國土報》和《芬蘭社會民主黨人報》。芬蘭有5家通訊社 , 最大的為半官方的芬蘭通訊社,1915年創立。芬蘭廣播公司於1926年成立。芬蘭電視 台1958年開始播送節目。
對外關系 芬蘭戰後一直奉行同蘇聯保持友好睦鄰關系、不介入大國沖突、同各國友好的「 積極的和平中立政策」 。為適應歐洲形勢變化,逐漸調整外交政策,在繼續與俄羅斯保持睦鄰關系的同時,強調芬蘭中立的核心是軍事不結盟和防務獨立。
芬蘭與中國於1950 年10月28日建交 。 建交以來兩國關系一直正常友好。1992年兩國貿易額為3.45億美元。
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後,芬蘭在繼續發展同它們的關系的同時,發展同歐共體關系,歐共體已成為芬蘭的投資和貿易的重要市場。1995年,芬蘭成為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的成員國。同北歐國家的傳統合作是芬蘭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芬蘭重視同美國發展關系。同第三世界關系發展較快。

芬蘭歷史

芬蘭又稱「千湖之國」,在瑞典的埃里克國王(King Erik)1154年將基督教帶入芬蘭之後,兩國在700年間就一直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瑞典語一直是行政、教育機構的第一語言,而芬蘭語直到19世紀芬蘭民族主義高漲以及芬蘭的第一篇民族詩史《卡勒瓦拉》(Kalevala)發表後才受到重視。
1808年芬蘭被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佔領,此後芬蘭就一直就是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十月革命)後不久,芬蘭宣布獨立。1918年這個國家經歷了一次簡短但卻刻骨銘心的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與蘇聯兩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戰爭(這場戰爭中瑞典提供了芬蘭部分協助)以及1941~1944年的繼續戰爭(納粹德國對芬蘭提供了重要幫助)。1944年~1945年間的拉普蘭之戰中,芬蘭又將德國人趕出了芬蘭北部地區。
1947年和1948年與蘇聯簽署的多份條約規定了芬蘭對蘇聯的義務與限制,芬蘭也在1940年和約的基礎上作出了更多的領土讓步。1991年蘇聯解體後芬蘭終於可以自己決定命運,並且在1995年加入歐盟。

政治
芬蘭的政治體制以議會為主,雖然總統也有較大的權力。多數行政權力控制在由總理領導的內閣中,而總理由議會選出。內閣由中央政府各個部門的部長、總理本人與一名大法官組成。
憲法規定,200人的一院制議會(芬蘭語:Eskunta;瑞典語:Riksdag)是芬蘭的最高權力機關。議會可以修改憲法,解散內閣或否決總統的決定;但議會無權改變司法決議。內閣或任意一名議員都可以提出立法動議。議員任期4年,按比例選出。
司法體系分為一個負責民事以及刑事司法爭議的法庭,以及一個專門負責公眾與行政部分訴訟的特別法庭。芬蘭為明文法國家,法庭分為地方法院、地區上訴法院及最高法院。

行政區
芬蘭最早有12個省份(芬蘭語:單數lääni,復數läänit;瑞典語:län),1997年重新劃定行政區後現有省份減少到6個:

奧蘭府 (芬蘭語:Ahvenanmaan maakunta;瑞典語:Åland)
東芬蘭省 (芬蘭語:Itä-Suomen lääni;瑞典語:Östra Finlands län)
拉普蘭省 (芬蘭語:Lapin lääni;瑞典語:Lapplands län)
奧盧省 (芬蘭語:Oulun lääni;瑞典語:Uleåborgs län)
南芬蘭省 (芬蘭語:Etelä-Suomen lääni;瑞典語:Södra Finlands län)
西芬蘭省 (芬蘭語:Länsi-Suomen lääni;瑞典語:Västra Finlands län)
其中奧蘭府(Åland)享有高度自治。

地理

芬蘭被譽為「千島之國」與「千湖之國」:精確來說全國共有187,888個湖泊和179,584個島嶼。芬蘭地勢平坦,拉普蘭北部地區位於芬蘭、挪威邊界的哈爾蒂亞峰海拔1,328米,為芬蘭最高點。除了湖泊之外,全國為大片森林覆蓋,可耕種面積較少。島嶼大多在西南部以及芬蘭半島南岸地區,著名的有奧蘭群島。
芬蘭地處北溫帶,冬天寒冷,有時嚴寒,夏天則比較溫暖。芬蘭有四分之一的地方處在北極圈內,這些地區夏天有73天,冬天有51天不出太陽。

經濟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大約與英國、法國、德國或義大利持平。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芬蘭的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非常發達,芬蘭是號稱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組件都倚賴進口。
由於天氣的原因,芬蘭的農業僅維持在基本農產品自給自足的水平。林木業作為出口的主要支柱,為農村人口提供了第二個工作選擇。芬蘭在1999年加入歐元體制,在未來幾年芬蘭將更快地於西歐經濟一體化。
芬蘭的玻璃工藝製造世界聞名,金屬處理工藝也相當精細。由於盛產木材,芬蘭的傢具設計和製造業在世界享有盛譽,20世紀初芬蘭設計的傢具現在看起來依然非常現代。

人口

芬蘭有兩種官方語言:93%的人口所使用的芬蘭語和6%人口的母語瑞典語。少數人口包括了薩米人、俄羅斯人、猶太人等。
大多數芬蘭人(89%)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大約1%的人口則信奉東正教。其餘包括了少部分基督教新教其他教派的教徒、羅馬天主教徒、穆斯林和猶太教徒。
冬季戰爭後大約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戰爭賠款、失業問題以及對芬蘭保持獨立前景的不確定曾導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離開芬蘭。而到了1990年代,芬蘭又開始接收大批難民與移民。

文化
芬蘭嚴峻的氣候條件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使芬蘭人形成了極富北歐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芬蘭人性格內斂,行事低調,但實際上內心充滿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並不隨波逐流,而是堅定的維護著自己的傳統文化。
芬蘭有很多著名的藝術家:偉大的音樂家西貝柳斯開創了民族音樂的新紀元,被譽為芬蘭民族音樂之父;語言學家倫洛特搜集編撰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民族史詩《卡勒瓦拉》成為世界文學史中最偉大的史詩之一;著名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托以充滿芬蘭本土傳統浪漫風格的設計在現代主義建築設計潮流中獨樹一幟。芬蘭還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藝術家。尤為特別的是,芬蘭極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設計風格使許多幾十年前的工藝品和建築物在現代人眼中仍是新穎別致、富有想像力的傑作。出自芬蘭設計大師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簡潔實用的設計風格、優質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譽世界。
芬蘭還是聖誕老人的故鄉

『陸』 北歐的歷史

參考以下資料:
北歐五國歷史
北歐五國有共同的歷史,在社會和文化上關系密切。在黑暗時代,現時挪威、瑞典、丹麥和冰島一帶有著相似的文化、語言(古諾爾斯語)和宗教(北歐神話)。基督教於1000年傳入後,本土化使丹麥、瑞典、挪威形成三個獨立王國。由12世紀起,現時是芬蘭的地區(語言上屬芬蘭-烏戈爾語族)開始融入瑞典,形成了瑞典王國;而冰島、法羅群島、設德蘭群島、奧克尼群島、格陵蘭和大部分蘇格蘭和愛爾蘭則屬於挪威。所有北歐五國跟隨宗教改革並接納路德宗。
14世紀,丹麥、挪威(連同冰島)和瑞典(連同芬蘭)組成卡爾馬聯盟,由同一君主統治。丹麥很快主導了聯盟,但在16世紀初期,瑞典重新成立獨立王國;而丹麥對挪威的支配,直至1814年被迫將挪威割讓予瑞典國王才完結;冰島、格陵蘭和法羅群島仍屬丹麥。17世紀,瑞典躋身成為歐洲大國之一,但其後逐一失去領土,甚至到1809年失去芬蘭;芬蘭成為附庸俄羅斯沙皇的自治芬蘭大公國。
1905年,瑞典與挪威自19世紀開始的聯盟隨著挪威不滿而瓦解。與此同時,斯堪地那維亞主義在斯堪地那維亞冒起,旨在統一瑞、挪、丹三國,但成效不大。一戰及俄國十月革命期間,芬蘭成為獨立國家,組成北歐國家共同體的想法開始出現。二戰期間的1944年,冰島由丹麥獨立出來,至此,其後在1952年組成的北歐理事會的成員才全部成立。
二戰後,北歐五國的政策有共同的特色,如所有北歐國家都有由稅收支付的龐大公共福利體系,以及社會民主主義的立法政體,主要由在兩戰期間上台的社會民主主義者主導。

北歐風情即可稱之為歐洲北部的特色風情特色習俗。最為人熟悉的也有世界著名家居品牌--北歐風情,北歐
產品圖片參考
風情家居源自1952年的丹麥,是全球著名的頂級家居品牌。在全球50多個國家擁有340多家品牌專賣店。上海特雷通集團作為北歐風情中國區特許經營商,業已建立起一個覆蓋10個城市、由18家經銷店構成的銷售網路。長三角和北京地區是重點,北歐風情在高端消費者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其知名的品牌形象、卓越的產品和超凡的售後服務。在一次從2007年11月開始、由全國工商聯傢具裝飾業商會組織的一次消費者評比中,北歐風情被評為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的傢具品牌」進口現代傢具第一名。
地理概況 丹麥位於北歐,地處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共由406個島嶼組成。丹麥全國總面積僅為43000平方公里。
從面積上講,丹麥是北歐最小的國家。
人 口 居民約為520萬,日耳曼族的丹麥人佔97%,在北歐國家中人口密度居首。
語 言 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講英語也相當普遍。
氣 候 丹麥氣候多變,但惡劣氣候罕見。春季四、五月時氣候溫和,夏季六至八月較曖,因丹麥緯度較高而白
晝較長,晚上九時後才日落。秋季九至十一月多風多雨,冬季常常有些霜雪。
衣 著 丹麥四季分明。晚秋,冬季、早春季節需穿防寒的衣服和大衣。其他季節可穿薄衣著,旅行時建議攜帶
雨具,穿結實、舒適的輕便鞋。
經濟概況 農牧業是北歐最發達的國家。工業是丹麥國民經濟主體,石油開采、造船、化工、電子食品、食品、紡
織等部門居重要地位。船用主機、水泥生產設備、助聽器、啤酒、酶制劑和人工胰島素等產品在世界上
享有盛譽。丹麥農業高度發達,在世界一流農業國中享有很高盛譽,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效率居世界先
進國家之列。丹麥還是世界最大的貂皮生產國、世界四大漁業國之一。
旅 游 丹麥最佳的旅遊季節是每年的5-9月份,這期間晝長夜短,氣候溫和舒適。首都哥本哈根名勝眾多,海
濱公園、證券交易所、皇家圖書館、兵器博物館、國立博物館以及北歐最大的動物園和水產博物館等各
具風格,哥本哈根附近的仿古旅遊村和丹麥最大的水族館也是遊客盈門。此外,北西蘭島的古城堡和比
隆市的「樂高公園」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
重要城市 哥本哈根,首都,城市人口約為150萬,該市也是丹麥金融、文化中心。哥本哈根機場是連接斯堪的納維
亞與歐洲的主要樞紐。
貨 幣 克郎,國際符號為DKK,但在丹麥國內價格均以KR表示。
時 差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1小時,比北京時間晚7小時。
教 育 丹麥的高等院校實行免費制度,另有獎學金和補助多,但入學名額常常有一定的限制。綜合性大學有5所,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有:哥本哈根大學、皇家獸醫農業大學、丹麥工業技術大學、奧胡斯大學、歐登大學。

國名:芬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inland,Suomen tasavalta)

獨立日:12月6日(1917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8∶11。旗地為白色。稍偏左側的十字形藍色寬條將旗面分為四個白色長方形。芬蘭以「千湖之國」著稱,西南臨波羅的海,旗上的藍色象徵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說象徵藍天。芬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領土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徵白雪覆蓋著的國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蘭歷史上與北歐其他國家的密切關系。該國旗是1860年前後根據芬蘭詩人托查里斯·托佩利烏斯的建議製作的。

國徽:為紅色盾徽。盾面上為一隻頭戴王冠的金色獅子,前爪握著一把劍,後爪踩著一把彎刀。九朵白色的玫瑰花點綴在獅子周圍。獅子象徵芬蘭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蘭歷史上的九個省。

國歌:《祖國》

國家政要: 總統塔里婭·哈洛寧 (Tarja Halonen) ,2000年3月就職;總理馬蒂·萬哈寧 (Matti Vanhanen ),2003年6月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33.8145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北部,北面與挪威接壤,西北與瑞典為鄰,東面是俄羅斯,南臨芬蘭灣,西瀕沒有潮汐的波的尼亞灣。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亞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為200—300米的冰磧丘陵,沿海地區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蘭境內擁有極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國森林面積達2600萬公頃,人均林地5公頃,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國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蓋,其覆蓋率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樹種以雲杉林、松樹林和白樺林居多,茂密的叢林中到處是鮮花和漿果。南部的塞馬湖面積達4400平方公里,是芬蘭第一大湖。芬蘭的湖泊與狹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連,從而形成互相溝通的水路。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芬蘭的海岸線曲折,長達1100公里。魚類資源豐富。芬蘭有1/3地區位於北極圈內,北部氣候寒冷、多積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陽,夏季5月底至7月底晝夜都可見到太陽。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人口:519.5萬(2002年),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氣侯比較溫和的南部。其中芬蘭族佔92.4%,瑞典族佔5.6%,還有少量薩米人(又稱拉普人)。官方語言為芬蘭語和瑞典語。84.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1%信奉東正教。 芬蘭國際桑拿浴比賽>>>

首都:赫爾辛基 (Helsinki) 有人口56萬(2002年)。夏季平均氣溫16℃,冬季平均氣溫-5℃。

馳名世界的芬蘭木屋 >>>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五個省和一個自治區:南芬蘭省、東芬蘭省、西芬蘭省、奧魯省、拉畢省和奧蘭島自治區。

簡史:約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蘭人的祖先從南方和東南方遷居至此。12世紀前,芬蘭為原始公社社會時期。12世紀後半葉開始隸屬於瑞典,1581年起成為瑞典的一個公國。1809年俄國、瑞典戰爭後,被俄國佔領並成為沙俄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沙皇兼任芬蘭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後,芬蘭於同年12月6日宣布獨立,1919年成立共和國。1939年至1940年芬蘇戰爭(芬稱「冬戰」)之後,芬被迫同前蘇聯簽訂了向蘇聯割讓領土的芬蘇和約。1941年至1944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芬參與了對蘇戰爭(芬稱「續戰」)。1944年2月,芬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了巴黎和約。1948年4月,又與蘇聯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冷戰後,芬蘭於1995年加入歐盟。
芬 蘭 大 學 生 戴 帽 節

政治:憲法規定,國家立法權由議會和共和國總統共同行使;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統帥三軍等實權,每6年選舉一次。1999年芬議會通過新憲法,名稱由《政府組織法》改為《憲法》。新憲法加強了議會和政府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減了總統部分權力。議會為一院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由選民直接選舉的200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主要職能是立法、監督政府、監督財政。最高司法機關為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長和19名法官組成,負責審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行政法院由院長和20名法官組成,負責審理政府機構和省、市(縣)機構的行政案件。起訴機關是各級檢察院。另設有國家法律監察官,有權出席內閣會議,監督總統、內閣和政府各部門的決定是否符合憲法規定。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長、法官以及最高檢察長均由總統任命。

經濟: 森林覆蓋率高達66.2%,約2015.3萬公頃,人均佔有量3.88公頃,木材儲積量20.02億立方米。礦產資源中銅較多,還有少量的鐵、鎳、釩、鈷等。泥炭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約700億立方米,相當於40億噸石油。有兩座核電站(四個核反應堆)。工業20世紀90年代得到快速發展,已從勞動、資金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建立在森林基礎上的木材加工、造紙和林業機械製造業為經濟支柱,並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整個森林工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5%,是世界第二大紙張、紙板出口國,佔世界出口量的25%,芬還是世界第四大紙漿出口國。 信息產業發達,對本國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2001年的產值為137.76億歐元,佔GDP的10.5%, 信息技術商品(電腦、通訊設備等)

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
木製教堂——建於1847年的凱里邁基教堂>>

出口額121.5億歐元,占出口額的30.9%。 芬蘭是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之一,2001年每100人擁有54個接入終端,手機普及率為80.4%。2001年農林業產值為40.3億歐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9%。農林密切結合,幾乎所有的農戶都經營一定數量的林地。農畜產品自給有餘。近年來,化工、電子工業部門迅速發展。服務業發達,基本分為私人服務業和公共管理服務業兩大類。主要包括商業、貿易、旅館、飯店,銀行、保險,社會性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主要旅遊點是赫爾辛基、圖爾庫、中部湖泊地帶、北部拉畢地區和奧蘭島。芬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設備、化工產品、金屬、紙張紙板等;進口商品主要有食品、石油及石油產品、鋼鐵、紡織品、飼料等。20世紀80年代,芬蘭經濟以年平均增長3.7%的速度持續發展。90年代初,經濟出現嚴重衰退。1993年開始復甦,1994年以來經濟總體上發展良好。芬政府90年代初完成經濟結構調整,增大知識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重視科技投入,發展高新技術和信息技術,在宏觀上繼續執行緊縮財政、鼓勵投資、削減社會福利、降低所得稅、加快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改善就業的政策,使經濟保持穩定增長。1999年加入歐元,2002年1月歐元正式流通,取代芬蘭馬克。2002年受世界經濟不景氣影響,芬經濟增長緩慢。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397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68萬歐元。

芬蘭兒童在微型活動桑拿浴車中洗桑拿。芬蘭人酷愛桑拿浴,在這個只有520萬人口的國家共有近200萬個大大小小的桑拿浴室,每個芬蘭人幾乎從嬰兒時期就開始接受桑拿浴的熏蒸和洗禮。
軍事:總統為軍隊最高統帥。國防委員會是最高咨詢機構。總理負責領導民政方面的國防活動。國防軍總司令負責軍事方面的國防活動。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8至11個月。

新聞出版:2001年全國共有報紙208種,各種雜志、期刊5158種。主要報刊有《赫爾辛基新聞》、《晚間新聞》、《晨報》、《晚報》、《圖爾庫新聞》和《首都日報》。有5家通訊社,其中最大的是芬蘭通訊社,簡稱芬通社,1915年成立,屬半官方性質,同世界主要通訊社均有業務聯系。芬蘭廣播公司(Finnish Broadcasting Company, YLE)於1926年成立,1934年改為國營。對外用芬蘭語、瑞典語、英語、德語和法語廣播。1958年正式開播電視,現有電視1台、電視2台、電視3台。此外還有私營廣告電視台。20世紀70年代開始有有線電視(赫爾辛基有線電視台)。

芬 蘭 人 迎 接 聖 誕 節

外交:二戰後長期奉行同蘇聯保持睦鄰友好關系、不介入大國沖突、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的「積極的和平中立政策」。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芬蘭對其外交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將發展同歐盟的關系作為外交重點。1995年1月1日起成為歐盟正式成員。芬仍堅持奉行軍事不結盟和獨立可靠的防務政策,密切與北約的合作,同時繼續與俄羅斯保持睦鄰關系,支持俄融入國際社會。

與中國關系:1950年10月28日,蘇蘭與中國建交。1951年互設公使館,1954年升格為大使館。2002年11月,哈洛寧總統訪華。

北歐簡介:http://ke..com/view/45417.htm

『柒』 北歐4國都是如何

就說幾條可能對樓主去那裡有幫助的

北歐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福利是世界上最版好的。
人均收入挪威在權4國中最高,同時也是世界第2,每年5萬多美元
丹麥也接近這個數字
瑞典和芬蘭基本上是一個水平線,都在3.5萬美元以上
都是非移民國家,所以可以去留學,但想留在當地比登天還難

免費上大學,所以一個北歐人想沒文化是一件相當有難度的事
老百姓普遍英文水平都不錯,所以想去留學的朋友只會英文在當地混也沒有問題

另外在北歐想特別窮也是一件難度非常大的事情,他們對於本國國民的福利特別高,所以即使一個人懶得要死,什麼都不想干,政府每年也會給1~2萬美元的福利金

『捌』 請求關於丹麥王朝的資料

丹麥與公元985年形成統一王國。十一世紀曾征服整個英格蘭和挪威。1380—1814年,挪威附屬於丹麥。1658年以前,瑞典耶蘭府的斯考、布京、居屋三道屬丹麥。1864年以前德國北部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二州屬丹麥。丹在1397年成立的卡爾瑪聯盟(丹、瑞、挪)中居統治地位。十六世紀丹麥王國開始衰落。1523年瑞典解盟獨立。1814年丹麥與瑞典交戰失敗,被迫將挪威割予瑞典。1904年,冰島在丹內部自治,戰後脫離丹麥獨立。
丹麥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宣布中立,但在二戰期間遭德國佔領。戰後重建。
丹麥於1949年加入北約(NATO)。1953年創始加入北歐理事會(NC)。1960年加入歐貿聯(EFTA)。1973年退出歐盟聯,轉投歐共體—歐盟(EU)。未加入歐元區。
地理:
全境包括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分及西蘭、菲英、洛蘭等406個島嶼。海岸線長7400公里,曲折多峽灣。境內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最高海拔173米,最低海拔-4米。最大湖泊是阿里[視頻]湖。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年平均降水600毫米。有褐煤、白瓷土和石油等少數礦產。森林覆蓋率11%。
政治:
·國家元首:女王瑪格麗特二世(Margrethe II),1972年1月14日即位。
·憲法:現行憲法於1915年制定,1920年、1953年兩度修改。憲法規定,丹實行君主立憲制。經議會5/6多數通過,政府可將一定范圍內的主權交給國際機構。
·議會:一院制,共179個議席。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四年。本屆議會…(待更新)
·政府:(待更新)
·司法機構:法院分三級。全國有最高法院1所、中級法院2所、初級法院82所。此外,還有海事與商業法庭、特別訴訟法庭、仲裁法庭和宗教法庭等專門法庭。最高法院由1名院長和16名法官組成,院長和法官由政府司法大臣推薦,女王任命,任職到退休。法院獨立行使職權。最高法院院長雅克·赫爾曼(Jacques Hermann)。檢察機構隸屬司法部,設總檢察長1名和檢察官9名,均由女王任命,任職到退休。
經濟:
丹麥是傳統的西方發達工業國家,丹農牧漁業及食品加工業發達,在許多工業領域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近年來,政府堅持適度緊縮的財政政策,採取積極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及匯率,降低企業稅,國內投資大幅增長,拉動工業發展,經濟保持平穩增長。通貨膨脹率低於歐元區平均水平,銀行信貸及抵押貸款持續上升,外貿出口增長,失業率下降,外匯儲備保持穩定增長,公共債務繼續減少,但物價有上升。9月28日丹全民公決否決加入歐元區後,仍堅持以「匯率掛鉤」和「利率緊隨」為主要特徵的「准歐元政策」。

『玖』 冰島政治經濟分析

由於全球經濟低迷不振,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問題日趨嚴重,因不能按時償還債務的國家正在不斷增加。全球著名的信用評級公司標准普爾發表報告指出,全球共有6個國家在今年頭三個季度里不能按時償還到期的債務,處於「破產」狀態,從而使全球無力償還債務的國家總數達到了28個。新增加的6個國家是阿根廷、加彭、印尼、馬達加斯加、摩爾多瓦和諾魯,總共欠債達1330億美元,幾乎要比去年同期的740億美元翻了一番。此次主權債務不履行率的報告是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年會之前公布的。2002年9月28日,這兩個機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重要議題之一就是改革債務償還的機制。
破產,如同一場惡夢,與企業如影隨行,那些資不抵債者最終會在《破產法》的框架內或者拍賣變現或者資產重組以獲新生,而舊有商號如一塊隨風飄搖的破布很快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卻能在瀕臨絕境時,命運大逆轉,以收歸國有的代價得以繼續存繼於世,正在持續發酵中的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有不少金融機構出於維護市場信心及穩定局勢需要被收歸國有。國家成了這場幾十年來不遇的金融災難面前唯一的最後的靠山。但是,銀行破產可以選擇收歸國有,但是如果「國家破產」了,又該收歸誰有?
國家債務危機之所以復雜就是因為它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法律程序,國家與公司的不同之處在於國家無法尋求破產法庭的保護,這樣,國內破產法中諸如公正的法官、起訴保護以及在債權人有異議的情況下強制進行非破產重組等條款在國家借款人破產的情況下都不存在了。制度改革者面臨的兩難困境就是既要把這個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漏洞補上,又不能把新興市場上的投資者全都嚇跑。

『拾』 冰島是什麼樣的經濟體系,又為什麼會破產請講詳細點。

國家破產
冰島瀕臨」國家破產」目錄
破產的基本概念
國家破產的概念
國家破產的實質
國家破產只是形容詞
國家破產計劃的構想

破產的基本概念
所謂破產,是指當債務人的全部資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時,債權人通過一定程序將債務人的全部資產供其平均受償,從而使債務人免除不能清償的其他債務。並由法院宣告破產解散。
國家破產的概念
由於全球經濟低迷不振,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問題日趨嚴重,因不能按時償還債務的國家正在不斷增加。全球著名的信用評級公司標准普爾發表報告指出,全球共有6個國家在今年頭三個季度里不能按時償還到期的債務,處於「破產」狀態,從而使全球無力償還債務的國家總數達到了28個。新增加的6個國家是阿根廷、加彭、印尼、馬達加斯加、摩爾多瓦和諾魯,總共欠債達1330億美元,幾乎要比去年同期的740億美元翻了一番。此次主權債務不履行率的報告是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年會之前公布的。2002年9月28日,這兩個機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重要議題之一就是改革債務償還的機制。
破產,如同一場惡夢,與企業如影隨行,那些資不抵債者最終會在《破產法》的框架內或者拍賣變現或者資產重組以獲新生,而舊有商號如一塊隨風飄搖的破布很快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卻能在瀕臨絕境時,命運大逆轉,以收歸國有的代價得以繼續存繼於世,正在持續發酵中的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有不少金融機構出於維護市場信心及穩定局勢需要被收歸國有。國家成了這場幾十年來不遇的金融災難面前唯一的最後的靠山。但是,銀行破產可以選擇收歸國有,但是如果「國家破產」了,又該收歸誰有?
國家債務危機之所以復雜就是因為它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法律程序,國家與公司的不同之處在於國家無法尋求破產法庭的保護,這樣,國內破產法中諸如公正的法官、起訴保護以及在債權人有異議的情況下強制進行非破產重組等條款在國家借款人破產的情況下都不存在了。制度改革者面臨的兩難困境就是既要把這個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漏洞補上,又不能把新興市場上的投資者全都嚇跑。
國家破產的實質
國家會不會破產?這個平時聽起來更像是抬扛的話題,在本次(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有了新的案例:冰島面臨「國家破產」的危險!一個人口只有32萬的迷你型國家,金融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遠遠超過其他產業,該國金融業在這次全球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如今其金融業外債已經超過1383億美元,而冰島國內生產總值僅為193.7億美元!一個企業倘若身陷此等困境,唯有破產一條路可走。那麼,理論上瀕臨「國家破產」的冰島會不會破產呢?
冰島:國家破產 答案是:肯定不會。理由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國家有別於企業的最顯著特點是「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在結束了帝國殖民時代之後,這一原則日益成為國際共識,成為大小貧富懸殊國家之間交往的原則。所以,對於那些貧困國家,盡管外債纏身,理論上足夠「破產」幾百次,但是並沒有被拍賣掉,這些窮國家也沒有隨之在國際政治版圖上消失,淪落為其他債券國家的「新殖民地」。反過來說,倘若國際間有「國家破產」的「市場空間」,那麼,美國僅舉華爾街上的一個個富可敵國的金融大佬之力,就可以用經濟手段,兵不血刃地將一個個破產小國收入囊中,如此一來,世界就依然是「強權政治」的天下。顯然,讓「國家破產」成為可能,就意味著對弱肉強食的霸權政治放行,最終破壞基於歷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淵源而形成的民族國家之間的脆弱國際平衡。
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人們為了解決債務危機而同銀行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談判。進入了90年代,新興國家的債券興起從而使得問題的解決更加復雜化。把分屬於不同司法制度下的、擁有各種各樣債券的不同投資者組織起來可以說是一場惡夢,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推動債權人的共同行動。根據博弈論的原理,債權人的聯合行動會使所有債權人以及債務國的總體福利水平達到最優,而單從個人角度考慮,債務的全額支付會達到個體的福利最大化,這樣債權人追求個體福利最大化的行動非但不能達到其個人的福利最大化,反而會使整體和個體的福利水平都下降,這就是所謂的「最後一人綜合症」。
受紐約法律管轄的債券體系總是培養這種單獨追求個體福利最大化的債權人,所以要改進國家違約解決機制就要想辦法把這些「自私」的債權人整合到集體行動之中,理想的解決方案甚至還要將不同的資產、不同的法律制度結合起來,為國家發行新債提供一個法律平台。將債權人組織起來之後進行債務重組不失為一個解決債務危機的好方法,俄羅斯、烏克蘭和厄瓜多最近都進行了類似的債務重組,當然這種方法還有待提高。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那些「自私」的債權人破壞債務重組過程,又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將債權人組織起來共同行動呢?在這一點上可謂眾說紛紜,但基本觀點可以分成兩大派,一派是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代表的,他們主張從法律層面上進行改革,以規定債權人聯合行動的機制;另一派則是以美國財政部為代表的「合同自願派」,即通過在債券發行合同上增加「多數債權人可進行債務重組」的條款來為債務危機提供解決機制。
國家破產只是形容詞
「國家破產」更像是一個形容詞,以體現一國經濟形勢之危急;而不是一個動詞,並不預示著一個國家馬上就會吹燈拔蠟、改換門庭。就拿冰島來說,縱然外債遠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但是依然可以在現有的國際秩序框架內找到克服時艱的途徑,比如向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借債,還可以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援助。其實,早在六年前,IMF就曾經編訂過主權國家破產方案,但是其目的不是為了剝奪某個國家的主權,而是建立一種「破產保護」的國際金融機制,讓那些負債累累的國家得以申請「破產保護」,並使債務國能夠盡快走出危機。
由此看來,在金融危機中風雨飄搖的冰島,雖然瀕臨「國家破產」絕境,但是它並不會成為如雷曼兄弟一樣的危機犧牲品,或者說它就如同一鍋金融危機煮出來的「夾生飯」,半生不熟,誰也難以將其當獵物吞下去。只是最終龐大的外債將會壓在30萬人的小身板上,以透支冰島的國家信用和幾代冰島人幸福指數的代價,慢慢償還。
聽起來結論多少有點讓人頹喪,竟然沒有誰為一個國家如此深重的災難承擔責任。為了迴避國家主權問題,曾有學者提出「主權政府破產」的概念,即一個主權國家的政府不能償還其應償付的債務時,用其所擁有的金融資產償還其外債,不足的部分不予償還,政府宣布解散,由其人民推舉組成新一屆政府,原政府主要組成人員不得再在政府中任職,債權人亦不得再向新政府要求償付原未得到清償的債務——聽起來也算是一種「破產」,但更像是專為債務國逃避外債而設計的「金蟬脫殼」之計,缺乏對債權人的誠信意識。
國家破產計劃的構想
IMF總部大樓外戒備森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官員曾經表示,由第二號人物、第一副總裁安妮·克魯格提出的國家破計劃,已經得到了IMF執行董事會的初步肯,IMF為此將於最近全面准備出台正式的方案,預計2003年春季召開一次特別的金融高峰會議,集中討論國家信貸難題的解決方案。此間輿認為,最近的阿根廷政治和金融動盪,有力推動了IMF這一計劃大步走上議事日程。
經濟學家安妮·克魯格女士提出,面臨嚴重金融危機的國家可以和個人、公司一樣布破產,並得到相應法律保護,國際金融系統應該為此建立正式的破產程序,通過和銀行、債權人談判,些國家可停止償還債務。
據國外媒體報道,該項建議已經得到了布希政府、英國財政大臣和加拿大財長的支持但還需要美國國批准,並獲得IMF其他183個成員體的同意。
當政府方面認真考慮國家破產計劃的時候,華爾街等國際金融市場卻對此大加反對,他們警告說:「投資者將會把投到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抽回來,因為他們不會冒著自己的錢財被充公的風險。」紐約一家國際金融研究所的執行董事查·達拉瑞表示,根據他對新興市場的投資經驗看,國家進入破產程序,無異於「在那些破落的新興資本市場放一顆再次惹火上身的核炸彈」。
一些發展中國也流露出緊張情緒,因為他們擔心會在「IMF標准」下「被迫」進入破產程序,在金融危機中自身的主動權將受到很大約束。
在過去幾年中,很多業界人士批評IMF對新興市場的資金援助缺乏策略又顯得優柔寡斷。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茨,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及資深副行長,他在最近接受《商業周刊》采訪時毫不留情地指出,MF總是抱著急於救火的心理花筆資金投到金融火災現場,但是庇護了在新興市場套利的資本投機商,倒不如讓那些國家的債務和匯率自行運轉,讓投資者自己承擔資本風險。
只有通過國家間法律層面上的協調一致才能有效解決國家債務危機,而IMF的法律條款首先要改革,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危機解決方案。世界上恐怕會有更多的「破產」苦命的國家出現。

熱點內容
教育法規的功能與作用 發布:2025-08-16 09:39:24 瀏覽:944
法院拒不執行拘留 發布:2025-08-16 09:39:18 瀏覽:5
長汀法院院長 發布:2025-08-16 09:28:06 瀏覽:777
勞動合同法調整范圍 發布:2025-08-16 09:22:57 瀏覽:716
引入外商條例 發布:2025-08-16 09:22:25 瀏覽:456
依法治國一個偉大政黨的庄嚴選擇 發布:2025-08-16 09:08:35 瀏覽:890
中國石油大學經濟法第二次作業 發布:2025-08-16 09:08:34 瀏覽:133
合同法和民法通則 發布:2025-08-16 08:51:43 瀏覽:653
我國民法典質 發布:2025-08-16 08:51:07 瀏覽:594
經濟法與民商法之間的關系是 發布:2025-08-16 08:45:54 瀏覽: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