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的詩致大法官內容什麼
A. 雪萊的代表作有哪些
最最具有代表代表性的是《西風頌》,最最經典的一句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B. 這是一手首雪萊寫的詩,名字和詳細內容是什麼
雪萊(1792-1822),英國詩人。出身鄉村地主家庭,因寫詩歌鼓動英國人民革命及支持愛爾蘭民族民主運動,而被迫於1818年遷居義大利。在義大利,他仍積極支持義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 其作品熱情而富哲理思辨,詩風自由不羈,常任天上地下、時間空間、神怪精靈往來變幻馳騁,又慣用夢幻象徵手法和遠古神話題材。
MUTABILITY
Th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
To-morrow dies;
All that we wish to stay
Tempts and then flies.
What is this world's delight?
Lightning that mocks the night,
Brief even as bright.
Virtue, how frail it is!
Friendship how rare!
Love, how it sells poor bliss
For proud despair!
But we, though soon they fall,
Survive their joy, and all
Which ours we call.
Whilst skies are blue and bright,
Whilst flowers are gay,
Whilst eyes that change ere night
Make glad the day;
Whilst yet the calm hours creep,
Dream thou--and from thy sleep
Then wake to weep.
Notes:
1. frail:脆弱的。
2. bliss:極樂
3.But these though soon they fall, / Survive their joy, and all/ Which ours we call.--: But though these soon fall, they survive their joy, and all which we call ours(our joy).
無常
一
二
美德,多麼脆弱!
友誼,何等難遇!
愛情以多麼可憐的幸福
把驕傲伴隨它們的歡愉,
所謂「我們的」一切,轉瞬即逝,
我們的生活還得繼續。
三
趁此刻天色明媚湛藍,
趁鮮花嬌艷芳菲,
趁以前景色還在變換,
白晝尚不曾讓位,
寧靜的時光仍緩緩流動:
你且入夢——再從夢中
醒來,醒來哭泣。
簡評:
詩的主題是關於塵世間萬物變化莫測,不能持久;真情易變,經不起時間考驗,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因此要把握今天,享受今天。同上首詩類似,這首詩開頭也是以一個鮮明生動的具體意象,展現在讀者眼前,用「今天」和「明天」的無情對比,暗示出一個殘酷的事實:今天還笑盈盈的花朵,明天便凋謝了。使讀者不得不產生震動。從這一具體的,詩人進而聯想到抽象的人的慾望:我們所想留駐的一切,誘惑我們然後便飛逝而去。然後,詩人由此提出了一個抽象的人生問題:這個世界上快樂究竟是什麼?詩人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拿閃電做例子:嘲弄黑夜的閃電,盡管瞬間即逝,卻閃亮無比。暗示真正的快樂,並不在於持續時間的長短,而在於存在的質量和強度。第二節,計人不再談論自然事物和人的慾望,而開始感慨美德的脆弱,知音難覓,以及愛情的廉價。但與第一節有所不同的是,詩人雖然承認真情的不持久,但卻緊接著出現了轉折:它們雖然稍縱即逝,但曾帶給人的歡樂,卻留了下來。最後一節,實際上由一兩個句子構成,詩人用祈使句勸戒人們,應該趁天空還閃出愛意,心情享受每一天。按我們常人的平庸的思維邏輯,詩到這里止住就很自然而然了,但作者卻不如此。緊接下來的看似自相矛盾的詩句給了讀者強烈的意想不到的震動:「趁平靜的時刻恍然來臨時,你做夢吧。但是,夢中醒來,你卻要哭泣。」最後三行冷靜的一針見血的預言使第三節開始的幼稚的樂觀主義腔調帶上了強烈 的現實主義色彩。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並不是悲觀主義者。雖然做夢終究有醒來的時刻,但夢中畢竟有希冀,有仿,有追求,盡管它不能保證實現願望,但卻是人類企求無限發展的可能性的一種表現途徑。夢是人活下來的動力。在夢中人可以獲得暫時的幸福和快樂。可見,作者的思想是辯證的,不是對人生經驗的簡單的總結,而是包含深刻的哲學內涵。
C. 雪萊的十首經典詩歌分別是什麼
《西風頌》《麥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致雲雀》《自由頌》《阿童尼》(阿多尼)《阿特拉斯的女巫》《生命的凱旋》。
《西風頌》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詩作。全詩共五節,始終圍繞作為革命力量象徵的西風來加以詠唱。第一詩節寫西風的威力和它的作用,第14行點出破壞者和護持者,這是貫串全詩的兩個主題。
第二詩節用雲、雨、冰雹、閃電來襯托描寫西風的威力;第三詩節寫西風作用於波浪;第四詩節寫詩人因西風而發生的感慨,詩人向西風說但願自己也像枯葉被風帶走,雖然不像不羈的雨風那樣自由自在,也能分得它的一分猛烈的威力;在最後一詩節里,詩人請求西風幫助他掃去暮氣,把他的詩句傳播到四方,喚醒沉睡的大地。
最末兩句「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預言革命春天即將來臨,給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們帶來鼓舞和希望。詩篇表達了詩人對反動腐朽勢力的憎恨,對革命終將勝利和光明未來的熱切希望和堅定信念,深刻揭示出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客觀規律。
全詩氣勢雄闊,境界奇麗宏偉,具有濃郁的革命浪漫主義特色,通篇採用了象徵、寓意手法,含蘊深遠。
D. 雪萊資料
【雪萊,P. B.】(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英國著名民主詩人。出身鄉村地主家庭,20歲入牛津大學,因寫反宗教的哲學論文被學校開除。投身社會後,又因寫詩歌鼓動英國人民革命及支持愛爾蘭民族民主運動,而被迫於1818年遷居義大利。在義大利,他仍積極支持義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1822年渡海遇風暴不幸船沉溺死。
雪萊是跟拜倫齊名的歐洲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其作品熱情而富哲理思辨,詩風自由不羈,常任天上地下、時間空間、神怪精靈往來變幻馳騁,又慣用夢幻象徵手法和遠古神話題材。其最優秀的作品有評論人間事物的長詩《仙後麥布》(1813),描寫反封建起義的幻想性抒情故事詩《伊斯蘭的反叛》(1818),控訴曼徹斯特大屠殺的政治詩《暴政的行列》(1819),支持義大利民族解放斗爭的政治詩《自由頌》(1820),表現革命熱情及勝利信念的《西風頌》(1819),以及取材於古希臘神話,表現人民反暴政勝利後瞻望空想社會主義前景的代表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1819)等。
雪萊浪漫主義理想的終極目標就是創造一個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新世界。他設想自己是日夜飛翔的夭使、飄浮藍空的雲朵、翱翔太空的雲雀,乃至深秋季節的西風,是新世界理想的傳播者、歌頌者、號召者。他以美麗的語言、豐富的想像描繪了這個新世界的絢麗畫面,而且豪邁地預言:「如果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因此,恩格斯贊美雪菜是「天才的預言家」
E. 誰知道雪萊著名的詩歌有哪些謝謝。
愛爾蘭人之歌(TheIrishman`sSong,1809)
戰爭(War,1810)
魔鬼出行(TheDevil`sWalk,1812)
麥布女王(QueenMab,1813)
一個共和主義者有感於波拿巴的傾覆(,1816)
瑪麗安妮的夢(Marianne`s`Dream,1817)
致大法官(ToTheLordChancellor,1817)
奧西曼迭斯(Ozymandias,1817)
逝(ThePast,1818)
一朵枯萎的紫羅蘭(OnAFadedViolet,1818)
雪萊精選集
召苦難(InvocationToMisery,1818)
致瑪麗(ToMary,1818)
伊斯蘭的反叛(TheRevoltofIslam,1818)
西風頌(OdeToTheWestWind,1819)
飢餓的母親(AStarvingMother,1819)
羅薩林和海倫(RosalindandHelen,1819)
含羞草(TheSensitivePlant,1820)
雲(TheCloud,1820)
致雲雀(ToASkylark,1820)
自由頌(OdeToLiberty,1820)
解放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Unbound,1820)
阿多尼(Adonais,1821)
一盞破碎的明燈(Lines,1822)
F. 雪萊的簡介
全名:珀西·比西·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生卒: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
一般譯作雪萊,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William Wordsworth曾稱其為 "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時期的拜倫稱其為 "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 更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其一生見識廣泛,不僅是柏拉圖主義者,更是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 創作的詩歌節奏明快,積極向上。
8歲時雪萊就開始嘗試寫作詩歌,在伊頓的幾年裡,雪萊與其表兄托馬斯合作了詩《流浪的猶太人》並出版了諷刺小說《扎斯特羅奇》。
12歲那年,雪萊進入伊頓公學,在那裡他受到學長及教師的虐待,在當時的學校里這種現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萊並不象一般新生那樣忍氣吞聲,他公然的反抗這些,而這種反抗的個性如火燃盡了他短暫的一生。
1810年,18歲的雪萊進入牛津大學,深受英國自由思想家休謨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響,雪萊習慣性的將他關於上帝、政治和社會等問題的想法寫成小冊子散發給一些素不相識的人,並詢問他們看後的意見。
1811年3月25日,由於散發《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一年的雪萊被牛津大學開除。雪萊的父親是一位墨守成規的鄉紳,他要求雪萊公開聲明自己與《無神論的必然》毫無關系,而雪萊拒絕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門。被切斷經濟支持的雪萊在兩個妹妹的幫助下過了一段獨居的生活,這一時期,他認識了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克,他妹妹的同學,一個小旅店店主的女兒。雪萊與這個十六歲的少女僅見了幾次面,她是可愛的,又是可憐的,當雪萊在威爾士看到她來信稱自己在家中受父親虐待後便毅然趕回倫敦,帶著這一身世可憐且戀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們在愛丁堡結婚,婚後住在約克。
1812年2月12日,同情被英國強行合並的愛爾蘭的雪萊攜妻子前往都柏林為了支持愛爾蘭天主教徒的解放事業,在那裡雪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並散發《告愛爾蘭人民書》以及《成立博愛主義者協會倡議書》。在政治熱情的驅使下,此後的一年裡雪萊在英國各地旅行,散發他自由思想的小冊子。同年11月完成敘事長詩《麥布女王》,這首詩富於哲理,抨擊宗教的偽善、封建階級與勞動階級當中存在的所有的不平等。
1815年,雪萊的祖父逝世,按照當時的長子繼承法當時在經濟上十分貧困的雪萊獲得了一筆年金,但他拒絕獨享,而將所得財產與妹妹分享。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萊較多創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學以及政治的短文。
次年五月,攜瑪麗再度同游歐洲,在日內瓦湖畔與拜倫交往密切,這兩位同代偉大詩人的友誼一直保持到雪萊逝世,雪萊後來的作品《朱利安和馬達洛》便是以拜倫與自己作為原型來創作的。同年11月,雪萊的妻子投河自盡,在法庭上,因為是《麥布女王》的作者,大法官將兩個孩子教養權判給其岳父,為此,雪萊受到沉重的打擊,就連他最親的朋友都不敢在他的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出於痛苦及憤怒,雪萊寫就《致大法官》和《給威廉·雪萊》。雪萊與瑪麗結婚,為了不致影響到他與瑪麗所生孩子的教養權,雪萊攜家永遠離開英國。
1818年至1819年,雪萊完成了兩部重要的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以極其不朽的名作《西風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與《麥布女王》相同,無法公開出版,而雪萊最成熟、結構最完美的作品《倩契》則被英國的評論家稱為「當代最惡劣的作品,似出於惡魔之手」。
1821年2月23日,約翰·濟慈逝世,6月,雪萊寫就《阿多尼》來抒發自己對濟慈的悼念之情,並控訴造成濟慈早逝的英國文壇以及當時社會現狀。
1822年7月8日,雪萊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號從萊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風暴,舟覆,雪萊以及同船的兩人無一倖免。按托斯卡納當地法律規定,任何海上漂來的物體都必須付之一炬,雪萊的遺體由他生前的好友拜倫及特列勞尼以希臘式的儀式來安排火化,他們將乳香抹在屍體上,在火中灑鹽。次年1月,雪萊的骨灰被帶回羅馬,葬於一處他生前認為最理想的安息場所。
主要作品
詩歌
愛爾蘭人之歌(The Irishman`s Song,1809)
戰爭(War,1810)
魔鬼出行(The Devil`s Walk,1812)
麥布女王(Queen Mab,1813)
一個共和主義者有感於波拿巴的傾覆(Feelings Of A Republican On The Fall Of Bonaparte,1816)
瑪麗安妮的夢(Marianne`s` Dream,1817)
致大法官(To The Lord Chancellor,1817)
奧西曼迭斯(Ozymandias,1817)
逝(The Past,1818)
一朵枯萎的紫羅蘭(On A Faded Violet,1818)
召苦難(Invocation To Misery,1818)
致瑪麗(To Mary,1818)
伊斯蘭的反叛(The Revolt of Islam,1818)
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1819)
飢餓的母親(A Starving Mother,1819)
羅薩林和海倫(Rosalind and Helen,1819)
含羞草(The Sensitive Plant,1820)
雲(The Cloud,1820)
致雲雀(To A Skylark,1820)
自由頌(Ode To Liberty,1820)
解放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1820)
阿多尼斯(Adonais,1821)
一盞破碎的明燈(Lines,1822)
劇本
倩契(The Cenci,1819,五幕悲劇)
暴虐的俄狄浦斯(Oedipus Tyrannus,1820,詩劇)
希臘(Greece,1821,抒情詩劇)
論文及散文 無神論的必然(1811)
自然神論之駁斥(1814)
關於把改革付諸全國投票的建議(1817)
詩的辯護(1821)
譯著
柏拉圖《會飲篇》
荷馬《維納斯贊》等
但丁《地獄》篇部分
歌德《浮士德》部分
附詩一首
On A Faded Violet 一朵枯萎的紫羅蘭
The odor from the flower is gone, 這朵花的香氣已經散失,
Which like thy kisses breathed on me; 如你的吻對我吐露過的氣息;
The color from the flower is flown, 這朵花的顏色已經退去,
Which glowed of thee, and only thee! 如你曾煥發過的明亮,只有你!
A shriveled, lifeless, vacant form, 一個萎縮、死的、空虛的形體,
It lies on my abandoned breast, 它在我荒廢的胸口,
And mocks the heart, which yet is warm, 以它冷漠和無聲的安息
With cold and silent rest. 嘲弄我那仍熾熱的心。
I weep ---- my tears revive it not; 我哭泣,淚水無法復活它;
I sigh ---- it breathes no more on me; 我嘆息,它的氣息永遠不再;
Its mute and uncomplaining lot 它沉默、無怨的命運,
Is such as mine should be. 正是我所應得的。
G. 雪萊的詩歌有
雪萊的詩歌最經典的是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話來自於雪萊的《西風頌》
H. 雪萊詩選中的致大法官的主要內容
致大法官
題註:1816年11月,雪萊的第一十妻子赫麗艾特自殺身死.同年12月雪萊和瑪麗
I. 雪萊著名詩歌
17個帖子-7個作者-新貼子:昨天恐怕大多數朋友讀雪詩都是從他們開始的吧。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江楓本,文才斐然~讀起來很舒服。下面就是這二位的雪萊譯詩穆旦譯本。。。
雪萊著名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