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歡案法院
A. 於歡案判決書下來了嗎
於歡二審案判決書下來了。
2017年2月17日,山東省聊城市中級法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無期徒刑。2017年3月24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受理此案當事人上訴案。2017年5月27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公開開庭審理。2017年6月23日山東高院撤銷一審判決,判決於歡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於歡,男,1994年8月出生,山東省冠縣人,漢族,高中文化。蘇銀霞兒子、「辱母案」當事人。山東源大工貿有限公司員工。
2016年4月14日,女企業家蘇銀霞被11名催債人長達一小時的凌辱之後,杜志浩脫下褲子,用極端手段當著蘇銀霞兒子於歡的面污辱蘇銀霞。22歲的於歡摸出一把水果刀亂刺,致4人受傷。被刺中的杜志浩自行駕車就醫,卻因失血過多休剋死亡。
(1)於歡案法院擴展閱讀:
二審開庭
2017年5月27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於歡故意傷害案,山東省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出庭履行職務。自3月26日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組會同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專案組,先後赴冠縣、聊城、濟南等地,重點開展了以下調查工作。
一是聽取了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和聊城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匯報,審閱了全部卷宗材料。
二是實地查看案發現場。通過測量現場距離、繪制現場示意圖、訪問在場人員等方式,盡可能還原案發時當事人所處位置,為准確認定事實、界定責任奠定基礎。
三是復核主要證據。圍繞案件事實和輿論關注焦點,提審上訴人於歡2次、復核主要證人19人、調取重要書證50餘份,進一步查清了案件事實。四是核查關聯案件。對輿論同時關注的吳學占等人涉黑、蘇銀霞等人涉嫌集資詐騙和杜志浩涉嫌交通肇事等案件,工作組聽取了辦案單位的匯報,查閱了相關卷宗材料,並已責成山東檢察機關會同公安機關認真調查,依法處理。五是組織專家論證。最高人民檢察院兩次召開專家論證會,對於歡案涉及的法律適用等問題進行論證,聽取意見和建議。
B. 一審法院判於歡什麼罪
此案一審由山東省聊城市人民檢察院於2016年11月21日向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公訴,指控被告人於歡故意傷害罪。聊城中院於2016年12月15日公開開庭對該案進行了合並審理 。聊城中院隨後做出判決:被告人於歡犯故意傷害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聊城中院認為,被告人於歡面對眾多討債人的長時間糾纏,不能正確處理沖突,持尖刀捅刺多人,致一名被害人死亡、二名被害人重傷、一名被害人輕傷,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於歡故意傷害罪成立。被告人於歡所犯故意傷害罪後果嚴重,應當承擔與犯罪結果相當的法律責任,鑒於本案系在被害人一方糾集多人,採取影響企業正常經營秩序、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侮辱謾罵他人的不當方式討債引發,被害人具有過錯,且被告人於歡歸案後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刑,可以從輕處罰 。
C. 於歡案二審改判於歡有期徒刑五年是怎麼回事
2017年6月23日上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上訴人於歡故意傷害一案二審公開宣判,以故意傷害罪改判於歡有期徒刑五年,維持原判附帶民事部分。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理認為,上訴人於歡持刀捅刺杜志浩等四人,屬於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其行為具有防衛性質;其防衛行為造成一人死亡、二人重傷、一人輕傷的嚴重後果,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構成故意傷害罪,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鑒於於歡的行為屬於防衛過當,於歡歸案後能夠如實供述主要罪行,且被害方有侮辱於歡母親的嚴重過錯等情節,對於歡依法應當減輕處罰。
於歡的犯罪行為給上訴人杜洪章等和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嚴建軍、程學賀造成的物質損失,應當依法賠償。原判認定於歡犯故意傷害罪正確,審判程序合法,但認定事實不全面,部分刑事判項適用法律錯誤,量刑過重,故依法作出上述改判。
這個案件歷經了那麼長時間,終於落下帷幕。個人認為對於判決還是比較人性化的。也是沒有褻瀆法律。
D. 於歡案主審法官是誰
二審主審法官是吳靖。
於歡案因「刺死辱母者」的相關報道,備受輿論關注。2017年2月17日,山東省聊城市中級法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無期徒刑。同年6月23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於歡故意傷害案二審公開宣判,以故意傷害罪改判於歡有期徒刑5年,維持原判附帶民事部分。
吳靖認為,作為法院而言,面對輿論高度關注的案件時,首先要認真梳理社會關注的問題有哪些,同時認真研究引發社會關注的原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把社會關注作為改進工作、補齊短板的一個巨大動力,同時要以實事求是、開誠布公和真誠的態度,對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回應。
(4)於歡案法院擴展閱讀:
對於於歡案改判,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林文學談到,法院堅持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回應關切,嚴格依法審判,最大限度地堅持司法公開,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在林文學看來,群眾對司法案件的關注,實際上是群眾高度關注法院工作,既是對法院工作的監督,更是一種期待,是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期待,法院必須要回應這種期待,滿足這種需求。
林文學認為,在於歡案二審的審理中,山東高院傾聽群眾的呼聲,回應群眾的關切,接受群眾的監督,使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高度統一。山東高院同時還堅持司法定力,依法嚴格辦案,依照法律的程序,依照法律的規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
林文學強調了該案二審庭審的信息公開:在整個庭審過程,通過圖文、視頻發布176條微博,將整個庭審完全呈現在公眾面前,消除了各種質疑。
他認為從中啟示有三點,一是始終堅持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社會關切;二是始終堅持司法定力,嚴格依法裁判;三是始終堅持最大限度的司法公開。
談及是什麼讓輿論回歸理性時,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陳有賢表示,最主要的是司法公開,也就是增加透明度。
E. 於歡案為什麼二審改判為五年
2017年6月23日,山東高院對上訴人於歡故意傷害案二審公開宣判,認定於歡構成故意傷害罪,但屬於防衛過當,依法對其減輕處罰,將原審法院判處的無期徒刑,改判為有期徒刑五年,這一社會廣泛關注的案件在法定審限內審結。
於歡具有防衛過當的法定減輕處罰情節、歸案後如實供述的法定從輕處罰情節,以及在案發前因上被害人具有嚴重過錯的酌情從輕處罰情節。具體而言,本案系由吳學占等人催逼高息借貸引發,蘇銀霞多次報警後,吳學占等人的不法逼債行為並未收斂。案發當日,被害人杜志浩當著於歡之面公然以裸露下體的方式侮辱其母,雖然距於歡實施防衛行為時已過去一段時間,且於歡捅刺杜志浩等人時不排除有報復杜志浩辱母行為的情緒,鑒於這一侮辱情節的惡劣性質,在倫理上應當受到嚴厲譴責,在刑罰裁量上應當作為對於歡有利的情節重點考慮。此外,於歡當庭不認罪,沒有自責、悔罪表示,也是應該酌情考慮的量刑情節。
綜合考慮於歡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危害後果,對其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F. 於歡案二審宣判結果是什麼
2017年6月23日,於歡案二審宣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認定於歡屬防衛過當,構成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有期徒刑5年。
一審判決:此案一審由山東省聊城市人民檢察院於2016年11月21日向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公訴,指控被告人於歡故意傷害罪。聊城中院於2016年12月15日公開開庭對該案進行了合並審理 。
聊城中院隨後做出判決:被告人於歡犯故意傷害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二審開庭:2017年3月26日下午,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發布消息表示,將在該案二審程序中依法履行出庭和監督職責。對社會公眾關注的於歡的行為是屬於正當防衛、防衛過當還是故意傷害等,將依法予以審查認定。
成立由反瀆、公訴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的調查組,對媒體反映的警察在此案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失職瀆職行為等問題,依法調查處理。
(6)於歡案法院擴展閱讀
於歡案的社會影響
1、查明事實真相,法庭庭審才是最好的平台。隨著二審法庭調查的深入,於歡案的來龍去脈和事實真相逐漸呈現在公眾面前,有些細節第一次為公眾知悉,此前各種缺乏憑據的猜測得以平息,評論者的情緒也趨向客觀、理性。
2、在司法領域,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也是最好的穩壓器。通過最大限度的司法公開,可以消弭各種誤解和猜忌。於歡案的公開二審再次說明了這一點。通過全程公開,打消了公眾對「暗箱操作」的憂慮,使一些偏離正軌的公眾輿論回歸理性。
3、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對司法機關尤其是手握法槌的法官來說,是一項崇高的要求。其中不僅有法律和程序的要求,也有情理要求和人心訴求。從包括於歡案在內的個案做起,通過司法公開、釋法說理,推動全社會的法治信仰、維護司法權威,應該是司法機關的使命
G. 於歡案二審判決結果如何
於歡案二審判決結果:
一、駁回上訴人(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杜某1、許某、李某1、杜某3、杜某4、杜某5、杜某6的上訴,維持山東省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魯15刑初33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附帶民事部分;
二、撤銷山東省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魯15刑初33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第一項刑事部分;
三、上訴人(原審被告人)於歡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6年4月15日起至2021年4月14日止)。
(7)於歡案法院擴展閱讀:
防衛過當,是指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所謂防衛過當是指正當防衛行為超越了法律規定的防衛尺度,因而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情況。在鼓勵公民更好地利用防衛權,保護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方面,有其積極的意義。
中國《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發文指出,要適時出台防衛過當的認定標准、處罰原則,鼓勵正當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