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推斷
Ⅰ 如何看待彭宇案的法官推理認定
法官濫抄用了司法推理,錯誤的推理襲導致錯誤的結果。
如果說,彭宇案的法官,預設了一項人性本惡的推理前提,按照這個前提,得出了如果彭宇不是肇事者,為什麼要就被害人;因此救了被害人,就說明你是肇事者。
其實,作為法律人彭宇案的出現並不能簡單的認為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而是反映了目前司法界盛行的普遍觀念:在侵權案件中不問是非、保護弱者;誰是受害者,誰就有理;和稀泥,和諧第一等等。因此,我們關注彭宇案不能只放在做好事被冤枉上,更要放在無辜者被冤枉上,侵權判決絕對不能成為法院不問是非、尋找替罪羊的工具。
彭宇案說明這樣一個道理:法官是司法者,但是這個司法者是會犯錯的,有時甚至是很低劣的錯誤。因此,法官的身份不能導致必然承認法官做的判定都是正確的這一結論。既然法官會出錯,法院的判決也就應該接受社會的監督和質疑。認為司法獨立,就是法官的判決不受「民意監督」的觀點是不符合邏輯的,也是專橫的。
Ⅱ 「法官乃會說話的法律,法律乃會沉默的法官」說明了法律適用的哪些特徵
法官應該嚴格依法辦事,但這並不等於處處惟條文是舉。立法者心中的法律內和法官嘴裡容的法律是有區別的,但是他們又是相互聯系的。所有的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都有自己的目的。其本意是為了讓廣大民眾在法律的規則下進行活動。但是社會瞬息萬變,法律作為一般規則,很難在紛繁復雜的情況下做到完全公平。這便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由審判者在實踐過程中、在一般法律規定之下、在一定范圍內,對案件進行靈活的處理,從而保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維護法律之公正。如果立法者不知立法目的何在,我們則會說他是非理性的。同樣,法官作為審判者,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僅僅作為法律的「喉舌」,我們也會說其是非理性的。因為如果只是根據法律條文,「不同情況同樣對待」,則勢必產生許多的不公平,這便難以達到法律的本質要求——公平與正義。我們提倡「依法治國」,並不是簡單而機械地依照法律判決與裁量。而是要求司法者在一定法律規則下,進行獨立審判,運用自己的知識與判斷力進行一定范圍內的自由裁量。只有這樣,我們國家才能真正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Ⅲ 請問法庭上法官進行宣判的詞的格式是什麼盡量完整一些。
1、前 言
主要三項內容:一是申明辯護人的合法地位;是講辯護人在出庭前進行了哪些工作;三是講辯護人對全案的基本看法。
2、辯護理由
是辯護詞的核心內容。是辯護人為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所要闡明的主旨,應該從被告人的行為事實出發,對照有關的法律規定,論證被告人無罪、罪輕或應該予以減輕甚至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意見和根據。
因此,通常是要圍繞是否構成犯罪,屬於何種罪名,有無從輕的法定條件以及訴訟程序是否合法等問題展開辯論和論述。
3、結束語
是對辯護詞的歸納和小結。一般講兩個內容:一是辯護詞的中心觀點;二是向法庭提出對被告人的處理建議。
二、如何寫好民事訴訟法庭辯論詞?
1、要善於准確歸納並找出辯護的法定理由。
我國新的《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律師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律師擔任辯護人的,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律師辯護的法定理由,主要有以下下四類。
2、不要忽視對被告有利的酌定情節。
相對於法定情節而言,酌定情節指的是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但依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可以酌情考慮對被告人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情節。
隨著公訴人隊伍素質的普遍提高,起訴書和公訴詞的水平越來越高,有人甚至贊揚它是向罪犯宣戰的檄文。
對一些可以或應當從輕、減輕被告處罰的法定情節,如年齡未滿十八周歲、從犯、立功等,起訴書和公訴詞一般都能客觀認定,公訴人還利用法庭辯論階段先於律師發言的機會率先向法院提出,大有不讓律師獨做「好人」的趨勢。
很多律師越來越感到有利於被告的法定情節都讓公訴人先說了,除了在法庭上向公訴人「致謝」外,沒有留下什麼可讓律師說的了。
其實則不以為然,遇到上述情況時,可以在簡單表達認同公訴人(但千萬不可講向公訴人「致謝」的話)發表的有利於被告的法定情節的基礎上,騰出更多辯護時間和篇幅多說有利於被告的酌定情節。
綜上所述,在庭審階段,被告或被告代理人需要向法院提交辯論詞,闡述自己的理由,為減輕民事責任展開辯護。民事訴訟法庭辯論詞的格式包括前言、辯護理由和結尾三大部分,其中辯護理由是正文,需要重點突出。
要從被告的行為事實出發,結合既有法律規定,盡量的為被告爭取合法利益。
(3)法官的推斷擴展閱讀
1、案件的審理經過,這主要起開場白作用。其內容應概括為:×××與×××因×××(案由)糾紛一案,原告×××於××年×月×日向本院起訴,本案受理後,依法向被告×××送達了應訴通知書和起訴狀副本,被告依法作了答辯。
本案在開庭審理過程中,雙方在法庭的主持下,針對各自的主張及理由,當庭舉證質證和辯論,並陳述了最後意見,由於雙方意見分岐較大,經本庭休庭評議,現評判如下……以此展示在程序上庭審活動的合法性。
2、案件事實,這主要是指通過審理,休庭評議後,法庭所認定的事實。主要是針對雙方爭議的焦點,對各自主張所舉證據的審查判斷,確定其證據效力,是否採信,從而簡要地歸納認定雙方爭議的案件事實。
3、裁判理由:主要是對案件形成的是非曲直作出評判,並闡明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適用的有關法律條款。
4、裁判結果,根據確認,變更、給付等不同種類的訴作出實體裁判。
5、法律效力,主要是簡單交待一下領取裁判文書的時間,上訴期,判決生效後的法律後果。
Ⅳ 法官可以無證推理嗎
要說的話,我覺得無罪推定算是無證推理,因為通常這是證據不足以定罪也不足以否罪的狀況,於是會以無罪判定。
《世界人權宣言》第11條(一)規定:「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經獲得辯護上所需的一切保證的公開審判而依法證實有罪以前,有權被視為無罪。」
1996年3月,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明確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雖然該規定中沒有出現「推定」或「假定」無罪的規范性表述,但卻含有無罪推定的精神。
這些是網路的內容。
相對的還有有罪推定,當然這是要極力避免的,但實際上我國也發生過一些這種情況的冤案,像之前的呼格案。所以法理上這是不可以的,但實際上會有一些存在。
Ⅳ 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法官能否依據推斷做出判決
沒有證據是不可能做出判決的,一定是需要證據的,只不過有關證據是否合版理,以及有權關證據是否能夠組成相應的證據鏈,或者根據有關證據結合公序良俗並根據公平正義的原則由法官自由裁量作出合理的判決,才是相對恰當的做法。
Ⅵ 法官針對案件運用法律適用,所採用的演繹推理法的步驟是什麼
演繹法律推理,是從一個共同概念聯系著的兩個性質的判斷(大、小前提)出發,推論出另一個性質的判斷(結論)。 在成文法國家,法律適用通常被認為屬於演繹推理的運用。法律規范是大前提,法庭認定的案件事實是小前提,小前提所導致的法律後果是結論。演繹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據一般性的知識推出關於特殊性的知識。演繹推理的典型表現為三段論推理。演繹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結論的推理。演繹推理有三段論、假言推理和選言推理等形式。
Ⅶ 法官可以在證據不足下靠推斷定罪嗎民事
法院審理案件,必抄須以事襲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進行審理,絕對不能靠推斷判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八條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一百二十九條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Ⅷ 法官可不可以用推理來判決
當然可以通過推理而得出。
法官的判決都是通過推理而得出的。
推理的根據有兩種,一種是事實證據,一種是根據日常生活經驗等。
但是,在推理時,刑事案件,要能得到唯一的結論;民事案件,得到很大可能性的結論即可。
Ⅸ 法官是如何劃分等級的怎樣晉級
《中華人民共和復國法官等級暫行制規定》
第四章法官等級的晉升
第十二條二級法官以下等級的法官晉級在職務編制等級的幅度內,按下列規定逐級晉升:
五級法官至三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三年;三級法官至一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四年。
晉升期限屆滿,經考核合格,方可晉升;不合格的應當延期晉升;德才表現、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特別突出的,可以提前晉升。晉升考核以年度考核結果為主要依據。
第十三條一級法官以上等級的法官晉級實行選升。選升辦法另行制定。
第十四條晉升高級法官,須經專門培訓合格,方可晉升。
第十五條法官等級晉升的批准許可權與法官等級評定的批准許可權相同。
法官等級提前晉升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第十六條法官由於職務提升,其等級低於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應當晉升至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最低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