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法院
1. 國際法院規約的第一章 法院之組織
第二條
法院以獨立法官若幹人組織之。此項法官應不論國籍,就品格高尚井在備本國具有最高司法職位之任命資格或公認為國際法之法學家中選舉之。
第三條
一.法院以法官十五人組織之,其中不得有二人為同一國家之國民。
二.就充任法院法官而言,一人而可視力一個國家以上之國民者,應認為屬於其通常行使公民及政治極利之國家或會員國之國民。
第四條
一.法院法官應由大會及安全理事會依下列規定就常設公斷法院各國團體所提出之名單內選舉之。
二.在常設公斷法院並無代表之聯合國會員國,其候選人名單應由各該國政府專為此事而委派之團體提出;此項各國團體之委派,准用一九O七年海牙和平解決國際紛爭條約第四十四條規定委派常設公斷法院公斷員之條件。
三.凡非聯合國會員國而已接受法院規約之國家,其參加選舉法院法官時,參加條件,如無特別協定應由大會經安全理事會之提議規定之。
第五條
一.聯合國秘書長至遲應於選舉日期三個月前,用書面邀請屬於本規約當事國之常設公斷法院公斷員.及依第四條第二項所委派之各國團體.於一定期間內分別由各國團體提出能接受法官職務之人員。
二.每一團體所提人數不得超過 四人,其中屬其本國國籍者不得超過二人。在任何情形下,每一團體所提候選人之人數不得超過應占席數之一倍。
第六條
各國團體在提出上項人員以前,宜咨詢本國最高法院.大學法學院.法律學校.專研法律之國家研究院.及國際研究院在各國所設之各分院。
第七條
一.秘書位應依字母次序,編就上項所提人員之名單。除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外,儀此項人員有被選權。
二.秘書長應將前項名單提交大會及安全理事會。
第八條
大會及安全理事會各應獨立舉行法院法官之選舉。
第九條
每次選舉時,選舉人不獨應注意被選人必須各具必要資格,並應注意務使法官全體確能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及各主要法系。
第十條
一.候選人在大會及在安全理事會得絕對多數票者應認為當選。
二.安全理事會之投票,或為法官之選舉或為第十二條所稱聯席會議人員之指派,應不論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及非常任理事國之區別。
三.如同一國家之國民得大會及安全理事會之絕對多數票者不止一人時,其中事最高者應認為當選。
第十一條
第一次選舉會後,如有一席或一席以上尚待補選時,應舉行第二次選舉會,並於必要時舉行第三次選舉會。
第十二條
一.第三次選舉會後,如仍有一席或一席以上尚待補選時,大會或安全理事會得隨時聲請組織聯席會議,其人數為六人,由大會及安全理事會各派三人。此項聯席會議就每一懸缺以絕對多數票選定一人提交大會及安全理事會分別請其接受。
二.具有必要資格人員,即未列入第七 所指之候選人名單,如經聯席會議全體同意,亦得列入該會議名單。
三.如聯席會議確認選舉不能有結果時, 應由已選出之法官,在安全理事會所定之期間內,就曾在大會或安全理事會得有選舉票之候選人中,選定若幹人補足缺額。
四.法官投票數相等時,年事最高之法官應投決定票。
第十三條
一.法官任期九年,並得連選,但第一次選舉選出之法官中,五人任期應為三年,另五人為六年。
二.上述初期法官,任期孰為三年孰為六年,應於第一次選舉完畢後立由秘書長以抽簽方法決定之。
三.法官在其後任接替前,應繼續行使其職務,雖經接替,仍應結束其已開始辦理之案件。
四.法官辭職時應將辭職書致送法院院長轉知秘書長。轉知後,該法官之一席即行出缺。
第十四條
凡遇出缺,應照第一次選舉時所定之辦法補選之,但秘書長應於法官出缺後一個月內,發出第五條規定之邀請書並由安全理事會指定選舉日期。
第十五條
法官被選以接替任期未滿之法官者,應任職至其前任法官任期屆滿時為止。
第十六條
一.法官不得行使任何政治或行政職務,或執行任何其他職業性質之任務。
二.關於此點,如有疑義,應由法院裁決之。
第十七條
一. 法官對於任何案件,不得充任代理人律師.或輔佐人。
二.法官曾以當事國一造之代理人.律師。或輔佐人.或以國內法院或國際法院或調查委員會委員.或以其他資格參加任何案件者,不得參與該案件之裁決。
三.關於此點,如有疑義,應由法院決定之。
第十八條
一.法官除由其餘法官一致認為不復適合必要條件外,不得免職。
二.法官之免職,應由書記官長正式通知秘書長。
三.此項通知一經送達秘書長,該法官之一席即行出缺。
第十九條
法官於執行法院職務時,應享受外交特權及豁免。
第二十條
法官於就職前應在公開法庭鄭重宣言本人必當秉公竭誠行使職權。
第二十一條
一.法院應選舉院長及副院長,其任期各三年,並得連選。
二.法院應委派書記官長,並得酌派其他必要之職員。
第二十二條
一.法院設在海牙,但法院如認為合宜時,得在他處開庭及行使職務。
二.院長及書記官長應駐於法院所在地。
第二十三條
一.法院除司法假期外,應常川辦公。司法假期之日期及期間由法院定之。
二.法官得有定時假期,其日期及期問,由法院斟酌海牙與各法官住所之距離定之。
三.法官除在假期或因疾病或其他重大原由,不克視事,經向院長作適當之解釋外,應常川備由法院分配工作。
第二十四條
一.法官如因特別原由認為於某案之裁判不應參與時,應通知院長。
二.院長如認某法官因特別原由不應參與某案時,應以此通知該法官。
三.遇有此種情形,法官與院長意見不同時,應由法院決定之。
第二十五條
一.除本規約另有規定外,法院應由全體法官開庭。
二.法院規則得按情形並以輪流方法,規定準許法官一人或數人免予出席,但准備出席之法官人數不得因此減至少於十一人。
三.法官九人即足構成法院之法定人數。
第二十六條
一.法院得隨時設立一個或數個分庭,並得決定由法官三人或三人以上組織之。此項分庭處理特種案件,例如勞工案件及關於過境與交通案件。
二.法院為處理某特定案件,得隨時設立分庭,組織此項分庭法官之人數,應由法院得當事國之同意定之。
三.案件經當事國之請求應由本條規定之分庭審理裁判之。
第二十七條
第二十六條及第二十九條規定之任何分庭所為之裁判,應視為法院之裁判。
第二十八條
第二十六條及第二十九條規定之分庭,經當事國之同意,得在海牙以外地方開庭及行使職務。
第二十九條
法院為迅速處理事務,應於每年以法官五人組織一分庭。該分庭經當事國之請求,得用簡易程序,審理及裁判案件。法院並應選定法官二人,以備接替不能出庭之法官。
第三十條
一.法院應訂立規則,以執行其職務,尤應訂定關於程序之規則。
二.法院規則得規定關於襄審官之出席法院或任何分庭,但無表決權。
第三十一條
一.屬於訴訟當事國國籍之法官,於法院受理該訴訟案件時,保有其參與之權。
二.法院受理案件,如法官中有屬於一造當事國之國籍者,任何他造當事國得選派人為法官,參與該案。此項人員尤以就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所提之候選人中選充為宜。
三.法院受理案件,如當事國均無本國國籍法官時,各當事國均得依本條第二項之規定選派法官一人。
四.本條之規定於第二十六條及第二十九條之情形適用之。在此種情形下,院長應請分庭法官一人,或於必要時二人,讓與屬於關系當事國國籍之法官,如無各當事國國籍之法官或各該法官不能出席時,應讓與各當事國特別選派之法官。
五.如數當事國具有同樣利害關系時,在上列各規定適用范圍內,只應作為一當事國。關於此點,如有疑義,由法院裁決之。
六.依本條第二項.第三項.及第四項規定所選派之法官,應適合本規約第二條.第十七條第二項.第二十條.及第二十四條規定之條件。各該法官參與案件之裁判時,與其同事立於完全平等地位。
第三十二條
一.法院法官應領年俸
二.院長每年應領特別津貼。
三.副院長於代行院長職務時,應按日領特別津貼。
四.依第三十一條規定所選派之法官而非法院之法官者,於執行職務時,應按日領酬金。
五.上列俸給津貼及酬金由聯合國大會定之,在任期內,不得減少。
六.書記官長之俸給,經法院之提議由大會定之。
七.法官及書記官長交給退休金及補領旅費之條件,由大會訂立章程規定之。
八.上列俸給津貼及酬金,應免除一切稅捐。
第三十三條
法院經費由聯合國擔負,其擔負方法由大會定之。
2. 法院開庭有工作日之分嗎會不會在周六周日開庭
正常情況下法院會在工作日的工作時間開庭。
如果法院願意,比如在年底忙的時候,比如特殊時候的照顧,可以在周末開。
3. 法院發傳票之前要調查嗎
您好!人民法院在發出傳票之前肯定先要調查核實的。謝謝閱讀!
4. 同級法院裡面有等級之分嗎
樓主,基層法院是初級法院,一般是縣級法院,包括設區市的區法院,下設若干法庭。
中級法院是地市級法院,高級法院是省級法院。同級法院沒有等級之分。中央直轄市設有第一第二等中級人民法院,但是並不是有等級之分,而是所管轄的區域和職權范圍有區別
5. 法院開庭的流程
法院開庭流程具體如下:
1、准備開庭:
書記員查明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書記員宣布法庭紀律;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以及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口頭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和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2、法庭調查:
法庭調查結束前,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應當就法庭調查認定的事實和當事人爭議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分別尋問當事人、第三人、訴訟代理人是否還有意作最後陳述。
3、法庭辯論:
雙方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進行辯論,審判長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順序徵求各方最後意見。
4、評議:
法庭辯論結束後,審判長宣布休庭,進入評議時進行評議,實行少數服從數的原則,評議的情況應當如實製作筆錄。評議筆錄不準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查閱、復制。
評議畢,審判長宣布繼續開庭,當庭公開宣布判決結果,10日內向當事人發送判決書;或定期宣判,在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要告知當事人的上訴權利、上訴期限、上訴法院。
(5)Zhi法院擴展閱讀:
開庭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審判前的准備工作之後,在法院或其他適宜場所設置的法庭,對案件進行審理的過程。
開庭審理是法院審判程序的核心階段。審判程序可分為開庭審理前的准備、法庭審判(即開庭審理)、生效裁判執行等基本階段。
開庭審理的結果就是裁判(即判決或裁定),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滿足生效的條件後即成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進入執行程序予以執行。
參考資料:網路-開庭審理
6. 怎樣去法院申請執行異議
需要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並且提交申請書,人民法院收到書面異議的15日內審查,如果理由成立,會裁定中止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話,會駁回異議。
1、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如下:
第一條異議人提出執行異議或者復議申請人申請復議,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具體的異議或者復議請求、事實、理由等內容,並附下列材料:
(一)異議人或者復議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二)相關證據材料;
(三)送達地址和聯系方式。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1)第二百二十五條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2)第二百二十七條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6)Zhi法院擴展閱讀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利害關系人提出執行行為異議:
(一)認為人民法院的執行行為違法,妨礙其輪候查封、扣押、凍結的債權受償的;
(二)認為人民法院的拍賣措施違法,妨礙其參與公平競價的;
(三)認為人民法院的拍賣、變賣或者以物抵債措施違法,侵害其對執行標的的優先購買權的;
(四)認為人民法院要求協助執行的事項超出其協助范圍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
(五)認為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人民法院違法執行行為侵害的。
2、人民法院對執行行為異議,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異議;
(二)異議成立的,裁定撤銷相關執行行為;
(三)異議部分成立的,裁定變更相關執行行為;
(四)異議成立或者部分成立,但執行行為無撤銷、變更內容的,裁定異議成立或者相應部分異議成立。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7. 法院開庭之前都不去當地核實證據的嗎
法院在開庭之前不會去核實證據,只有在開庭之後根據案件需要決定是否要勘驗現場
8.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幾日內做出第一審判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9. 執行異議之訴去中級人民法院還是基層人民法院
對於執行異議之訴,應當向執行人民法院提起,所以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核實確定。另外,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七條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