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是法院工作的
1. 我認識了一個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的人,每次縣城法院開庭都需要下去,請問她在法院是什麼職位
縣法院一年沒有幾千也有一千個庭,她怎麼可能都需要下去,劈成幾個來用都不夠,你可能還是沒弄清她具體去下級法院幹嘛
2. 法院現在上班嗎 網上立案還是公開庭審
你好,目前不同地區採取的方式不同,但大多數法院是以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線上庭審為主,建議你電話咨詢當地法院的訴訟服務中心。
3. 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進行哪些工作
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進行的工作:
一、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專其他訴訟參屬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二、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三、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當事人陳述;
2、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3、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4、宣讀鑒定意見;
5、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四、進行法庭辯論。
五、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3)庭審是法院工作的擴展閱讀:
開庭審理是合議庭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的階段。其方式主要是有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其中,公開審理是原則,不公開審理是例外或補充。在審理中可能會涉及到個人隱私、感情上的一些不願意公之於眾的內容。因此,如果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法庭一般都會允許。
4. 法院庭審過程是怎樣的
法院開庭審理案件時,有如下程序:
1、宣布法官到庭;
2、核對當事人身份;
3、宣版布開庭;
4、告知當權事人訴訟權利義務;
5、原告宣讀起訴狀;
6、被告答辯;
7、雙方舉證、質證;
8、雙方互相辯論;
9、最後陳述意見;
10、法官宣布休庭(當庭宣判或者擇日宣判)。
5. 法院開庭時需到人員
根據案件的不同所到的人不同,具體情況需要根據法庭的性質進行判斷。下列為一般所到人員。
法官、書記員、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和被告、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及旁聽人員。
(5)庭審是法院工作的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三條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四條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五條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庭審准備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之前,為保證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各項准備工作。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准備的內容包括:
1 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將出庭通知書送達其他訴訟參與人,傳票和通知書應當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以確保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參加庭審做好准備。
2 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張貼,巡迴審理的可以在案發地或其他相關的地點張貼。
其目的是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了解和監督,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和效益。
3 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正式開庭審理之前,由書記員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是否到庭,並向審判長報告。
同時宣布法庭紀律,告知全體訴訟參與人和旁聽人員必須遵守。
4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核對的順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對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業和住所。
當事人是法人和 其他組織的,核對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對於訴訟代理人應當查明其代理資格和代理許可權。
核對完畢由審判長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 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6. 法院庭審一般什麼時間進行
第一,肯定是工作日內進行的,除非特殊情況下才安排在周六周日進行。
第二,肯定是正常的上班期間進行。通常是早上九點開始,下午是兩點半開始的。具體的時間由法庭安排。
7. 庭審結束後將自己跟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員的對話進行錄音會怎麼樣
不會怎麼樣,但是實際法院工作人員都會防這手的,說話會很小心的(老法官知道新人都會說小心當事人錄音)。
8. 法院庭審過程是怎樣的
1、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2、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3、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4、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5、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8)庭審是法院工作的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第十一條依法公開進行的庭審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或其他公共媒體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直播或錄播:
(一)公眾關注度較高;
(二)社會影響較大;
(三)法治宣傳教育意義較強。
第十二條出庭履行職務的人員,按照職業著裝規定著裝。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著正裝:
(一)沒有職業著裝規定;
(二)偵查人員出庭作證;
(三)所在單位系案件當事人。
非履行職務的出庭人員及旁聽人員,應當文明著裝。
第十三條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訴人出庭受審時,著正裝或便裝,不著監管機構的識別服。
人民法院在庭審活動中不得對被告人或上訴人使用戒具,但認為其人身危險性大,可能危害法庭安全的除外。
第十四條庭審活動開始前,書記員應當宣布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庭紀律。
第十五條審判人員進入法庭以及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宣告判決、裁定、決定時,全體人員應當起立。
第十六條人民法院開庭審判案件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
審判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平等對待訴訟各方。
9. 法院工作人員就把實際庭審的時間在庭審筆錄上提前了一個半小時,法官利用工作之便,造假屬於什麼行為
開庭時你到庭沒有,到庭了也沒多大官細,如因你到不庭,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上訴,孩有庭審玩以後,你們知間的答變是有記錄的,記錄員會給你們看清楚,在簽字,
10. 對法院傳票是按照上面的開庭時間還是聽法院工作人員的
法院傳票的時間為准,按照傳票上的開庭時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