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欣海淀法院
① 侯欣案子近況怎樣了
侯欣女士昨天下午在海淀法院的最後陳述 今天我站在這里...
侯欣女士昨天下午在海.侯欣女士昨天下午在海淀法院的最後陳述 今天我站在這里接判,在此之前的十一個月.
② 「大義滅親」還要繼續鼓勵嗎
」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尚權刑辯論壇」上,北京市德恆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兆峰等實務界人士呼籲,「在刑事領域,不妨考慮確立『親親相隱』的原則。」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親屬沒有拒絕作證的權利。如果知情不報,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刑事訴訟法》第48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智力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最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出台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實施細則》中,將親屬舉報與嫌疑人的量刑相結合,「被告人親屬舉報被告人犯罪,提供被告人隱匿地點或帶司法人員抓獲被告人,以及有其他協助司法機關偵破案件、抓獲被告人情形的,可以酌情減少被告人基準刑的20%%以下。」 這項符合當下法律理念的鼓勵之舉,卻被指違背了基本的人理倫常,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很多人士重提「親親相隱」制度。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認為,大義滅親還是親親相隱,背後其實是個人情感與國家利益之間發生矛盾時的不同選擇。「儒家對人進行道德培養,是從家庭入手,強調父子、夫妻、兄妹之間的綱常倫理規范,『親親相隱』制度維護的正是這種基本的道德情感。」 「我們現在的法律提倡大義滅親,看重的是公民個人對國家的義務和情感。」侯欣一說,但這應該以公民對家庭成員的情感為基礎,「一般的刑事犯罪沒必要非得犧牲公民個人的家庭感情和親戚關系」。 實際上,很多國家法律中都有容隱制度,親屬享有拒絕作證的權利。英美法系中規定,不能強迫夫妻對其配偶作不利的陳述;大陸法系的德國和日本刑法典規定,一定范圍內的親屬和關系密切的人享有拒絕作不利親人的陳述的權利,窩藏得以減刑或免受刑罰。 近些年,學界主張可以部分地實行「親親相隱」原則,如近親屬可以不作證不舉報,可以對偵查機關的詢問保持沉默。但也有觀點認為,這將不利於打擊犯罪,增加破案的難度。 王兆峰認為,這個理由「就像我們說刑訊逼供一樣,兩害相權取其輕,不能以此為由否定『親親相隱』的可行性。」 「這是偵查機關不自信的表現。」侯欣一說,「近親屬閉口不言,案件就偵破不了?偵查技術日新月異,他們的沉默不應該是案件偵破的障礙,也不該成為否定親親相隱的借口。」
③ 為什麼這么多招聘歧視女性
因為反歧視法律制度嚴重缺失。
專家指出,在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就業促進法等法律中,都有關於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的規定。但是,由於規定過於分散、過於原則,導致現行反就業歧視法律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為使法律真正發揮作用,保障勞動者受到就業歧視後獲得有效救濟,建議在政府部門建立專門的反就業歧視機構以及相應的救濟機制,這也是立法的核心內容。」侯欣一說。
侯欣一認為,專門的反就業歧視機構與法院系統就像並駕齊驅的兩架馬車,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為解決就業以及其他糾紛發揮著富有成效的作用。而且,該機構的親民性、主動性、專業性等特徵,使得人們在歧視發生時,更樂於選擇到該機構進行申訴而不是到法院打官司。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劉小楠指出,為有效懲罰違反就業歧視法的行為,應詳細規定用人單位實施就業歧視、侵害勞動者平等就業權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
「在司法實踐中,就業歧視案件當事人能夠獲得的賠償數額非常有限,這就導致法律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指引、威懾以及懲戒功能。對實施招聘性別歧視行為的用人單位可以增設懲罰性賠償規定,例如,規定實施招聘性別歧視的用人單位為遭遇招聘性別歧視的女性賠償三個月的單位平均工資。」劉小楠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