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佛教法官

佛教法官

發布時間: 2021-12-17 12:14:29

1. 河南男子偷香火錢,被抓稱菩薩已同意,法官憑啥認為佛祖沒同意

一男子偷香火錢被抓住了之後,稱菩薩已經同意了他這么去做,但是法官憑啥認為佛祖沒有同意呢?

在此小編奉勸各位,作為一個男人,但凡付出一點點的努力,也不至於會淪落到餓肚子的地步。解決自己吃不上飯的問題,方法有很多,在不觸犯法律的情況下,他做任何事無可厚非,一旦觸碰了法律,是任誰也無法幫助到他的。就算是菩薩,肯定也是不會允許這樣的人,在眼皮底下做出這種荒謬的事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呢?

2. 我打官司。想找個信佛的律師

去普賢律師事務所找龔律師,他是律所的負責人,他本人信佛。

3. 佛教裡面講什麼

佛教講做人;講做事;講前世、今生、未來;講宇宙;講自然;講生物等等。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好處:能改變命運;能使人快樂、健康、不老;能脫離六道輪回;能使人生智慧等等。(念佛、放生功德不可思議。)

4. 關於佛教的還有一些疑問

根據你的問題,我想問您,您沒有沒有發覺只有咱們信中國鬼神的人才看到黑白無常(我的意思不是每個人都看到),而其他宗教的人,就算是中國人也看不到黑白無常和閻羅王,比如基督教徒,清真教徒,興都教徒,天主教徒,正信的佛教徒。是不是很奇怪呢?這里我要說的是,當我們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話,我們的腦子里已經深深的相信了有黑白無常和閻羅王這回事,這回事也因為相信而深深的刻印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到了某個階段,這回事就顯現出來了。我也看過台灣的一個靈異節目,當事人還可以告訴主持人那『東西』就在她旁邊。當事人還有說有笑,一點都不怕。以佛法方面來看,這些『東西』都是一些還沒遇到緣可以去投胎轉世的『人』,而這些『人』會很多。審判不審判就是要看你的業障有多深,要時間給以審判。多行善的人就會很快遇到一個好的緣,很快就轉世了。作惡多端的人就需要很長的時間遇到緣去投胎轉世,會成為人還是成為動物就看那個『人』的宿業了。給你幾個問題思考。為什麼有些人生在富貴家庭?為什麼有些人一生潦倒?為什麼有些人才來到這個世界就沒有了手或腳?為什麼一些人來到這世界就兔唇?為什麼一些人來到這世界沒多久就走了,病的,車禍的,意外的種種?是閻王爺搞的嗎?閻王爺只搞中國人嗎?那英國人呢?法國人呢?是不是也有英國閻王爺?也有法國閻王爺呢?這些都是我們從小聽到的,嚇到的,長大了我們上學了,學習了很多才知道,那都是大人嚇唬我們的。我們把這個嚇唬的包袱放下之後,閻王爺,黑白無常也沒有了。接下來接受了正信的佛法,慢慢的就了解了什麼是業障,什麼是善惡,什麼的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生命就慢慢好起來,生活也慢慢好起來,健康也慢慢好起來,命運也跟著好了,碰到的也都是好人。也希望你不要去看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也不要相信那些靈異的東西,把自己的生命境涯提高,您就不會被這些『東西』左右你的思維了。您也就再也看不到了。

5. 法律法律,為什麼給人辯護的叫律師不叫法師

「法律」一詞中的「法」與「律」本是同義的,可我們在漢語中用的律師怎麼沒有說成「法師」?這要從「法」說起。
何為「法」?氵,即水。它可能有兩個含義:一是比喻法像水一樣平,不偏不倚。二是代表懲罰,指放逐到河那邊。關於「去」字,《說文解字》說:「出,人相違也。」去即對不公正行為的處罰。可見,法本來與法律有關,但為何我們現在不用法師,而是用律師呢?
在佛教里,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稱法師,精通經藏的稱為經師,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遍通經律論三藏者為三藏法師。可見,法師本是佛教里的名詞,與律師的意思相去甚遠。
「律」原為音律,只有按照音律,音樂才會和諧。後來,律逐漸指規則、有序。《說文解字》說:「律,均布也。」何為布也?布者,「范天下之不一而歸於一」也,意思就是把天下規范為統一的模式。
從所周知,古羅馬帝國繼承了古希臘文化。不過,古羅馬帝國卻在法律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堪稱是世界法律發展史上的一個巔峰。律師即源於古羅馬,指一些為人辯護的精通法律的人。中國人第一次使用現代意義上的「律師」一詞,是在清末起草的《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至於為何不採用法師一詞,我想一是為了避免歧義,二是法與律本是同義詞。法、律在法律義上是同義的,商鞅把《法經》的「法」改稱為「律」,自此後皆把「律」作為定罪量刑的刑法典名稱,如《大明律》。佛教中「律」多為「戒律」,律師是解釋「律」的人。
律師一詞的使用,也許還有另一個原因。法律的英語是law,律師的英語是lawyer。將lawer譯成律師,也反映出了東西方文化傳統的差異。「法」體現了對契約方的尊重,彰顯了正義與平等,而「律」則表現出權力主體對施對對象的規范和約束。聯想到中國自古以來都是集權制國家,官方對平民進行的都是強權統治,沒有把權利讓渡給政府的契約思想的基礎。所以,對於西方的西方的法律制度和行為,我們只能用律的觀念而不是用法的觀念來是加以認識和理解。我們也可從這個角度來解釋為何沒有用法師,而用了律師。
漢語中僅在「法官」中保留了「法」字,算是體現了西方的法學精神。不過,法官是指根據法律定罪的人,而不是為當事人辯護的人,意義上已經完全不同了。

6. 如果管法官叫法官的話,為什麼不管律師叫法師

「律師」一詞的由來

「律師」一詞出現得很早。漢武帝征服西域後,佛教開始傳入我國,一開始得來的全是梵文佛經。漢桓帝時才出現漢文佛經,佛經中的借詞、譯詞隨之進入漢語系統。「律師」也是其中之一,《捏粲經 ·金剛身品》雲:「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律師。」

這時的「律師」與法律沒有任何關系,只是一個意譯的佛教用語,是對通曉律藏僧人的稱呼。佛經主要包括經藏(釋迦牟尼說法的言論匯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規章制度的匯集)、論藏(釋迦牟尼後來大弟子對其理論、思想的闡述匯集),稱「三藏經」。僧人對佛經的習得各有所長,水平較高的根據具體情況有不同的稱呼。「經師」主要是通曉「經藏」或善於誦讀經文的僧人,「論師」偏重於稱呼精通「論藏」的僧人,「律師」則是通曉「律藏」的僧人。可見,「律師」最初進入漢語詞彙系統是對僧人的一種稱呼,而且因佛教的存在而存在,並一直延用至今。

「律師」一詞是一個意譯法,《說文解字》:「刑也,平之如水,從水;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說明法能夠主持公正,懲惡揚善。法形成於春秋晚期戰國早期,法是公之於眾的法典。律,《爾雅》的解釋是律的本質,《說文解字》是講律的命名,段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歸於一,故曰均布也」。律主要指定罪量刑的刑法典。「律」多指具體的條文,「律」比「法」更具體。佛教中「律」多為戒律,佛教中的「律宗」是依律修行的教派。因而,律師是解釋「律」的人,而非依「法」定罪的人,依「法」裁定是非並定罪的是「法官」。這也許就是現代漢語中「律師」和「法官」得名的主要原因。

法、律在法律義上是同義的,區別只是在於時代。春秋末期,「法」字廣泛使用,如李悝作《法經》,後來秦商鞅把《法經》的「法」改稱為「律」,如秦律、漢律、魏新律、晉泰始律、梁律、陳律、北魏律、北周律、北齊律、隋開皇律、唐律、明律、大清律。今天,習慣上又改稱「律」為「法」,然而,「法」字又有「法術」之義,「法師」多指後一義。

由於「律師」意義較為單純,「法師」意義多,加之國人的慣常思想,佛、道、巫皆可稱作「法師」,易產生歧義,所以在意譯「律師」時舍「法師」而留「律師」。

7. 法官可以學佛教嗎

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佛法,每個人都能成佛!

8. 佛教僧人被起訴打官司會取消僧籍嗎

僧籍不屬於公、檢、法官府所管,取不取消是佛教內部事務,只有他做的事,嚴重破了四大根本戒律,才有可能被開除僧籍。如果不是,是不會的。

9. 以佛教觀點看法官判人死刑有罪業嗎

南無阿彌陀佛,我不會這個問題,以下是傳喜法師對這個的解答與開示:

問:法官判犯人死刑有沒有罪?

答:法官判犯人死刑沒罪,他自己自作自受,除非他冤枉判,法官被別人買通了,沒罪定他罪,這是有罪,法官有罪。但如果不是那樣子的,不單單這個人判死刑,他死了之後,這個果報還不是真正的,以後還有化報,現前的不報。比如說這個人,做了很多的壞事,被判死刑了,他這個死不是說他死了之後馬上回過頭就做人了,有的人說:「死怕什麼?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哪裡那麼容易噢!死只是現前的報應,死了之後還要下地獄,哪裡那麼簡單呢。

所以法官判人,判一個該他的這個死刑,不單單沒有罪,還有一點功德,讓人間有一點正義,這是有功德的。但是你說為了集團利益的時候,軍人去殺,會怎麼樣呢?眾生都有共業,不是說軍人去上戰場殺敵,就他一個人的罪,不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個軍人殺敵,國家都有責任,每個人都有責任。

所以我們生在這樣的時代,而不是說:「噢!那軍人有罪,那我們不去當兵,不去盡國家的義務。」不是這樣,只不過要懺悔業障,更加地要好好地修法,要祈禱世界和平,就象我們昨天做的冥陽,海陸空都度。這個干什麼?就是國泰民安,世界和平,陰超陽泰——陰間的超掉了,陽間就太平了。我們這個時候,讓大家戰爭不會爆發,是這樣。但一旦大家去當兵了,端起槍瞄準都是為了要打人的,這個本身還是有罪過的。不要說你去真的殺人了,就是每天端著槍瞄靶,瞄那個靶心都是有罪過的,因為他意中所觀想的,那個就是人,那個就是心臟,一槍打過去打到十環,就是要把那個人打死。

不單單如此,小孩子打計算機,裡面自己我是某某軍團的首領,我帶著這個軍團去消滅另一個軍團,調動飛機、大炮、坦克、什麼巡洋艦、什麼登陸艦、航母,都有罪!所以現在的人,造罪甚至都不知道,不知不覺當中造了罪,殺人都很多的。你說我沒有殺啊,但是你觀想的是殺人啊!我帶了多少個軍團,殲滅掉敵軍多少多少萬,有這樣的殺業。包括我們平時看電視,打開電視,你哪一天打開電視,裡面沒有拿槍殺人的拿刀砍人的?你如果想:「噢!這個是壞蛋,該砍!」哦,糟糕了!你弄了個隨喜殺人,你說你冤枉不冤枉?你坐在家裡,你吃你的飯,你很辛苦賺你的薪水,到家吃你的飯,卻弄了個隨喜殺人。

所以末法時代難修行,就是這個道理,不知不覺,你處處都有犯罪的機會,我們有時候都不知不覺的。反過來說,法官判人死刑,這是他自己的因果,我們還是要以悲憫的心。我們前面講,他死了之後墮地獄等等,這只是因果律;作為我們還要悲憫他。因為如果他是我們的兒子,我們會不會這樣,我們就肯定會悲憫他的,他犯再大的錯,被別人要執死刑的時候,媽媽還是會流淚的!所以說,我們還是要悲憫他的心,不是隨喜:噢!有一個人被殺嘍,好象我們很開心的。那糟糕了,那這世界上,我們新加坡如果有一個人被判死刑,我們幾百萬的人看了都隨喜,那糟糕了,每個人也得了一個,也得罪的。雖然我們沒有一個很嚴重的罪,但是有染污的,我們應當是一個悲憫的心,甚至為他念佛,要超度他,往生極樂世界去留學。雖然他死了之後,或許他的業報還要墮地獄,但是我們還是要以這樣,以佛弟子的一個修行者的心態來面對他。
傳喜法師對此問題的解答與開示的鏈接:http://www.chuanxi.com.cn/Article/Content/4241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