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人證多

法院人證多

發布時間: 2021-12-19 00:36:03

⑴ 我在基層人民法院打官司人證物證都齊全,可是法官判我人證物證都不採信,判我們輸了 我不甘心 到底為什麼

如果你不服,你可以上訴

⑵ 人證在法律上起作用嗎可以推翻物證嗎

人證,當然是一種很重要的證據。但是。案件偵破中的各種證據是要互相印證的,形成一種證據鏈。人證是否能夠推翻物證,這要看具體情況,要經過邏輯的分析確認。一般情況下,物證的證明力要大於人證。

人證在訴訟中的作用:

舉個例子:AB兩人為某一借貸關系發生爭議,其焦點是:A說在某一飯店裡把1萬元錢交給B了,B卻否認。此時A舉證說C、D當時也在場,此時C、D的證言,對認定案件事實就很關鍵了。當然這其中的情形也會有很多變化,但證人證言能起作用是肯定的。

(2)法院人證多擴展閱讀:

裁判證據的屬性

不同訴訟階段,證據的內涵不同。在起訴階段,只要與案件事實有表面聯系的材料都可能被認為是證據。而隨著訴訟的深入,原來被認為是證據的材料可能會被逐步剔除,原來並不認為是證據的材料又在不斷加入。因此,訴訟證據只有根據裁判的需要認識它、理解它,才具有法律意義。

裁判證據是指最終能夠被法官作為認定案件事實依據的證據。一般而言,法官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必須同時具備客觀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的要件,也就是裁判證據的屬性。

證據的客觀真實性

客觀真實性指作為民事證據的事實材料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作為證據事實,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以真實而非虛無的、客觀而非想像的面目出現於客觀世界,且能夠為人所認識和理解。

為此,一方面要求當事人在舉證時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供真實的證據,不得偽造、篡改證據;要求證人如實作證,不得作偽證;要求鑒定人提供科學、客觀的鑒定結論。另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在調查收集證據時,應當客觀全面,不得先入為主;要求人民法院在審查核實證據時必須持客觀立場。

證據在經過法庭質證後,法官沒有理由懷疑其為虛假,便可認定其真實性。

⑶ 法院需要人證,可這可信嗎人證也可以通過收買啊!!要多少有多少啊!!

這是兩回事,人證即是證人證言,證據的一種形式。

假證、偽證等都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根本上是背離法律規定的。

⑷ 民事訴訟法庭有人證就足夠了嗎

實務中,只有人證而沒有其他證據相佐證,對方又不認可的,很難作為定案依據。證人能提供的證言系傳來證據,其來源未經證實,難以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但是,在具體的案件中,法官需要調查證人證言的客觀性、真實性、關聯性,通過對整個案件的事實調查、其他相關證據的分析後也是有可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九條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⑸ 法律上規定要幾個人同時指證才能成立證據

按實際情況及相關的法律規定,現時法律上並沒有規定要幾個人同時指證才能成立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五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當事人拒絕陳述的,不影響人民法院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五十九條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5)法院人證多擴展閱讀:

證人證言有兩種形式:一是口頭形式,二是書面形式。

口頭形式,是指證人就所了解的案件事實向法庭所作的陳述。該形式是證人作證的基本形式。在審判實踐中證人大多是以口頭形式向法院陳述的,證人作證以到庭接受口頭詢問為主,主要是便於當庭質證和確認。

依據《證據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要求證人出庭作證時,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且必須指明證人的姓名、住址,以便法院傳喚,當事人雖未申請,法院為了查明一定的案情事實,也可依職權主動地傳喚證人。

書面形式,是指以文字形式向人民法院陳述已知的案件事實。證人作證以到庭接受口頭詢問為原則,但「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如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或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或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或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或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書面證言應當庭宣讀,聽取當事人的意見。但應注意的是,書面證言不應認為是「書證」,而是「證人證言」的一種表現形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⑹ 法院 人證需要幾人

人證的數量沒有限制,關鍵是看證明的力度

⑺ 法院判刑時,是人證重要還是物證重要。如果只有人證,可以判刑嗎

其實不存在誰重要誰不重要的問題,只要達到證據確實充分,形成證據鏈。法院依然會採納。但只有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人所提供的證言,則不能作為認定案件實施的證據

⑻ 法官審理民事案件中,出現了刑事,而人證物證具全,法官應怎麼辦

如果情況屬實,法院會移交公安部門偵查;
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發現其中有刑事案件,待理清頭緒,整理好材料之後,會馬上移交給公安部門繼續偵查。

⑼ 在法庭上 人證到底是什麼用途

人證的可靠性,加以驗證就可以了,如果是假的,多問一些問題就可以揭穿它的真實度了,人證只是法官定案的因素之一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