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虛假訴訟案
A. 最高法院虛假訴訟第一案如何認定惡意串通,虛構債務
最高人民法院首次認定虛假訴訟案兩當事人各被罰款50萬元,而後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一起借款糾紛上訴案,當庭認定上訴人上海歐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上訴人遼寧特萊維置業發展有限公司構成虛假訴訟,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同時對兩當事人各罰款人民幣五十萬元整。
該案是最高人民法院認定的第一起虛假民事訴訟案,人大代表、新聞媒體、在校學生等近200人觀摩了庭審,認為該案公正判決和罰款決定,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維護司法公正和訴訟誠信的決心。
案件宣判後,兩當事人的實際控制人王某和上海歐寶公司法定代表人宗某承認本案系兩人共同策劃,對製造虛假訴訟的行為表示認錯悔過,同時表示尊重判決,自覺履行罰款決定。
歐寶公司於2010年6月13日向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特萊維公司返還8650萬元借貸本金及利息,特萊維公司對歐寶公司的訴訟請求完全認可。
遼寧高院於2011年3月作出一審民事判決,支持了歐寶公司的全部訴請。判決生效後,因特萊維公司的其他債權人謝濤提出申訴,遼寧高院裁定再審並於今年5月作出再審判決,撤銷原一審民事判決,駁回歐寶公司的訴訟請求。歐寶公司不服該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民商事審判領域虛假訴訟頻發,嚴重擾亂正常的訴訟秩序,損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沖擊社會誠信體系。對此,最高人民法院一貫高度重視,要求嚴厲打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案的審判與罰款處罰,再次昭示了最高人民法院打擊虛假訴訟的決心,也將推動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進一步增強對虛假訴訟的防範意識、提高甄別能力、加大打擊力度。
B. 人民法院受理虛假訴訟罪的立案標准
法院受理虛假訴訟罪的立案標准如下: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應予立案。構成虛假訴訟罪,一般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依據】
《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一)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採取財產保全或者行為保全措施的;(二)致使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干擾正常司法活動的;(三)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裁判文書、製作財產分配方案,或者立案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的;(四)多次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的;(五)曾因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被採取民事訴訟強制措施或者受過刑事追究的;(六)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形。
C. 法院如何認定虛假訴訟
查辦民事虛假訴訟的前提是認定民事虛假訴訟。一個案件是不是虛假訴訟案件,有很多的認定條件和表象,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方面:
1、案件是否經過正常程序和途徑在人民法院立案庭立案。凡是不經正常程序立案,或者在立案庭網路上查詢不到立案號及分案、指定辦案人等信息的案件,審判庭辦理的,可以認定是虛假訴訟案件。實踐中業內常說的「陰陽案」便屬於此種情況。
也就是說在立案庭立的是一個案件,而最終的判決可能是另外毫不相乾的一個。也可能有兩個判決,一個是立案庭所立之案的判決,另外一個則毫不相干。
2、案件雖然在立案庭正常立案,但由於一些地方立案時不要求當事人必須到庭,訴訟代理人可以隱瞞真相立假案,或者在庭審中包辦雙方訴訟,操控庭審。
3、當事人為了達到非法的目的,串通法官憑空捏造案件。如一位商人慾在一小區購買數套商品房,但國家出台了限購政策。他為了規避國家關於商品房限購的措施,同開發商一起偽造了開發商向其借款的協議,然後持此協議到人民法院起訴該開發商,要求還款。
經和法官串通,最後法官判決開發商以房抵債。判決後,該商人持法院判決,到房產管理部門將抵債房順利地過戶到自己名下,完成了購買多套商品房的目的。這是已經查實的最具典型意義的虛假訴訟案例。
4、還有一種情況不是發生在立案、審判環節,而是發生在執行環節,也就是虛假執行,說到底也是虛假訴訟的一種。
(3)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虛假訴訟案擴展閱讀:
虛假訴訟案件還有幾個自身的特點:
1、一般原、被告之間或者當事人與代理人間具有較為親密的關系,如親友、同學、戰友等;
2、雙方爭議的標的,遠遠超出一方當事人的履約能力;
3、被告對於原告的主張全盤承認,不做任何申辯;
4、原、被告在訴訟期間迅速達成和解,並要求法院出具調解書;
5、對於大額借款,原告起訴時只有借據,沒有銀行對賬單等其他輔助證據佐證;
6、明明是民間借貸,但雙方簽訂的合同卻是商品買賣合同,且合同中必然訂入反擔保條款;
7、被告以公司法人的名義向原告借債,在訴訟時,指引原告訴訟保全該公司財產。期間,訴訟事項不通知公司及公司其他股東。這種情形下往往夾雜有私刻印章,偽造文件等行為;
8、虛假訴訟現階段表現最多的是虛假調解,這是由於調解的靈活性、程序的簡易性導致的。
9、虛假訴訟在執行階段,主要發生在非訴執行(賦予強制執行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等)、訴前及訴中的保全措施等方面;
10、有原告方提供財產給被告做擔保進行訴訟保全的最新案例。
D. 法院發現虛假訴訟案件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法院對虛假訴訟的處理方式有:1、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2、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3、構成虛假訴訟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百零七條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E. 最高法院虛假訴訟第一案如何認定惡意串通,虛構債務
其一,虛構債權,惡意明顯。雙方對一審申訴人謝濤及其他債權人的債權是明知的,從判決執行過程看,歐寶公司申請執行之後,對查封的房產不同意法院拍賣,而是繼續允許銷售,每銷售一套,歐寶公司即申請法院解封一套,但歐寶公司對銷售了多少查封房產,償還了多少債務敘述不清。此足以表明歐寶公司提起本案訴訟並非為實現債權,而是通過司法程序進行保護性查封以阻止其他債權人對遼寧特萊維公司財產的受償。其二,兩公司同屬一人,惡意串通不證自明。從雙方人員混同、銀行賬戶同為王作新控制的事實可知,雙方已經失去了公司法人所具有的獨立人格。
F. xx法院審理案件,虛假訴訟,應到什麼地方去報案
xx法院,即為犯罪發生地,應當由xx法院所在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法條鏈接:內《公安容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十五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犯罪行為發生地,包括犯罪行為的實施地以及預備地、開始地、途經地、結束地等與犯罪行為有關的地點;犯罪行為有連續、持續或者繼續狀態的,犯罪行為連續、持續或者繼續實施的地方都屬於犯罪行為發生地。犯罪結果發生地,包括犯罪對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
居住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戶籍所在地最後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法律、司法解釋或者其他規范性文件對有關犯罪案件的管轄作出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G. 法院虛假訴訟的處理具體是怎麼規定的
法院虛假訴訟的處理具體規定:
1、在民間借貸、離婚析產、以物抵債、勞動爭議、公司分立(合並)、企業破產等虛假訴訟高發領域的案件審理中,要加大證據審查力度。對可能存在虛假訴訟的,要適當加大依職權調查取證力度。
2、涉嫌虛假訴訟的,應當傳喚當事人本人到庭,就有關案件事實接受詢問。除法定事由外,應當要求證人出庭作證。要充分發揮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有關當事人和證人簽署保證書規定的作用,探索當事人和證人宣誓制度。
3、訴訟中,一方對另一方提出的於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且不符合常理的,要做進一步查明,慎重認定。查明的事實與自認的事實不符的,不予確認。
4、要加強對調解協議的審查力度。對雙方主動達成調解協議並申請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的,應當結合案件基礎事實,注重審查調解協議是否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對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案件,要按照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要求,注重審查基礎法律關系的真實性。
5、在執行公證債權文書和仲裁裁決書、調解書等法律文書過程中,對可能存在雙方惡意串通、虛構事實的,要加大實質審查力度,注重審查相關法律文書是否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如果存在上述情形,應當裁定不予執行。
必要時,可向仲裁機構或者公證機關發出司法建議。
(7)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虛假訴訟案擴展閱讀:
法院虛假訴訟的處理具體關系包括:
(1)當事人為夫妻、父母等近親屬關系或者關聯企業等共同利益關系;
(2)原告訴請司法保護的標的額與其自身經濟狀況嚴重不符,被告存在經濟狀況惡化意圖轉移有效資產等特殊情況;
(3)原告起訴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明顯不合常理;
(4)訴訟參與人之間無實質性民事權益爭議,被告主動應訴並同意原告訴訟請求;
(5)訴訟參與人提供的證據單一,前後矛盾,不能形成證據鏈條;或者訴訟參與人提供的證據只能證明案件事實存在,但雙方並不存在爭議焦點。
(6)案件證據不足,但雙方仍然主動迅速達成調解協議,請求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在對案件事實查證中甄別虛假訴訟的情況
H. 法院審理中發現虛假訴訟行為應該移交公安但不移交
虛假訴訟必須是虛構關鍵事實和證據,妨害司法訴訟秩序,情節嚴重的情形,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I. 法院明知是虛假訴訟不予理睬怎麼辦
沒有具體的時間規定:
以下是關於訴訟的條例
第六條對有虛假訴訟嫌疑的案件,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傳喚當事人到庭參加訴訟;
(二)通知當事人提交原始證據;
(三)要求證人出庭作證;
(四)向利害關系人通報情況,並通知其參與訴訟;
(五)依職權調查取證;
(六)邀請有關部門、基層組織人員參與審查調解協議;
(七)依法可以採取的其他措施。
第七條對債務糾紛案件,法院應當嚴格審查債務產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用途、支付方式、基礎合同以及債權人和債務人的經濟狀況。
第八條對有虛假訴訟嫌疑的案件,法院應當傳喚當事人到庭。
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
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的規定予以拘傳。
第九條對有虛假訴訟嫌疑的案件,法院通知當事人提交原始證據或者要求證人出庭作證的,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原始證據,或者證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認定當事人主張的事實證據不足。
第十條對有虛假訴訟嫌疑的案件,當事人委託公民代理訴訟的,應當嚴格按照《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廳關於依法規范民事行政訴訟活動中公民代理的若干規定(試行)》執行。
第十一條與虛假訴訟案件有利害關系的案外人,可以向法院提出再審的申請。
第十二條經審查確認屬於虛假訴訟的案件,已經作出生效的裁判文書或民事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撤銷生效的裁判文書或民事調解書,並裁定駁回起訴。
第十三條對有虛假訴訟嫌疑的案件,當事人申請撤訴的,法院可以准許;經審查確認屬於虛假訴訟的案件,當事人申請撤訴的,法院不予准許。
第十四條對參與製造虛假訴訟案件的有關人員,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根據情節輕重,依法予以訓誡、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