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檢察率
『壹』 經過檢察院取保候審的,判實刑的幾率是多少
取保候審屬於刑事訴訟期間對犯罪嫌疑人的臨時強制措施 。取保候審的期限為十二個月,在取保期間不得中止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至於量刑標准由人民法院審理確定 。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貳』 法院退回檢察院的幾率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審查後,屬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應當退回人民檢察院,並告知被害人有權提起自訴;不屬於本院管轄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應當退回人民檢察院;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要求撤回起訴的,裁定準許撤訴的案件,沒有新的事實、證據,重新起訴的,應當退回人民檢察院;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第二項至第六項規定情形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或者退回人民檢察院。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
第一百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審查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屬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應當退回人民檢察院,並告知被害人有權提起自訴;
(二)不屬於本院管轄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應當退回人民檢察院;
(三)不符合前條第二項至第八項規定之一,需要補充材料的,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在三日內補送;
(四)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三項規定宣告被告人無罪後,人民檢察院根據新的事實、證據重新起訴的,應當依法受理;
(五)依照本解釋第二百四十二條規定裁定準許撤訴的案件,沒有新的事實、證據,重新起訴的,應當退回人民檢察院;
(六)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二項至第六項規定情形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或者退回人民檢察院;
(七)被告人真實身份不明,但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應當依法受理。
對公訴案件是否受理,應當在七日內審查完畢。
第二百四十二條 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要求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撤回起訴的理由,作出是否准許的裁定。
『叄』 檢察院公訴法院判無罪的概率
法律分析:被檢察院批捕並起訴到法院判無罪的幾率非常低。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時必須查明:犯罪事實、情節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的認定是否正確;有無遺漏罪行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是否屬於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有無附帶民事訴訟;偵查活動是否合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二條 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同時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的,應當記錄在案,隨案移送,並在起訴意見書中寫明有關情況。
第一百七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時候,必須查明:(一)犯罪事實、情節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的認定是否正確;(二)有無遺漏罪行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三)是否屬於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四)有無附帶民事訴訟;(五)偵查活動是否合法。
『肆』 一個城市有幾個檢察院、法院
一個城市有一個檢察院,一個法院。但是。法院和檢察院。隸屬下屬的。曲線。有若干個分支。都屬於一個城市。人民法院或者是。人民檢察院所管轄。
『伍』 為什麼法官和檢察官的離職率那麼高
他自己開個律師事務所 不香么?
我認識的幾個從司法局 法院離職的 自己開律師事務所 隨便一個案子就是他一個月的工資 你認為現今社會如果換做是你 你何去何從
『陸』 在檢察院上班好還是法院好
在檢察院上班好。檢察院人少,但是部門不少,大大小小近20各部門,幾乎和回法院持平,因此答,正因為人少部門多,領導職數多,所以檢察院幹警獲得提拔的幾率是遠遠大於法院的。
作為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面對案件終身負責制,法官稍有閃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每個辦案法官每天無不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而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除公訴部門外,其他部門並無太大職業風險。
(6)法院檢察率擴展閱讀
檢察院職能職權
1、對於叛國案、分裂國家案以及嚴重破壞國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統一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
2、對於直接受理的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犯罪案件,進行偵查。
3、對於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等偵查機關偵查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逮捕、起訴或者不起訴。並對偵查機關的立案、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4、對於刑事案件提起公訴,支持公訴;對於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裁定是否正確和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5、對於監獄、看守所等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6、對於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依法提出抗訴。
『柒』 檢察院抗訴成功率大嗎
法律分析:幾率很大的,抗訴是檢察院認為案件審理有錯誤所採取的措施,也是檢察院行使監察職能的表現。檢察院提起抗訴,那麼就可以肯定案件審理有問題,而且問題不小。但改判與否還要看案件審理錯誤的性質與大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八條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後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並且答復請求人。
『捌』 檢察院建議量刑法院採納的幾率是多少
對於刑事案件,檢察院的公訴的時候,公訴書上一般都有量刑建議,比如說建議判三年有期徒刑,或者建議判緩刑,那麼對於檢察院這個量刑建議,在法院開庭審判的時候對判決結果有多大的影響呢,今天給大家做個詳細的講解。
檢察院的量刑建議,是在偵察完畢的基礎上,向法院公訴的時候在公訴書中註明的一項建議,就像民事案件的起訴狀一樣,有訴求和建議權利,既然是建議,那麼從字面意思來說,法院審判是可以做參考,也可以不做參考的,從這方面來說,他對審判時候的定罪量刑影響不大。
從職責分工來說,檢察院公訴,代表的是國家,但是在法庭上,他充當的也只是原告的角色,說白了他的地位和被告在法官眼裡是平等的,既然是平等的雙方,對於其建議,法院可以選擇採納,也可以不選擇採納,從這方面來說,量刑建議的影響也不是很大。
從法院的性質來說,他是一個居中裁判的機構,實行的是不訴不理的原則,對於檢察院的公訴,法院要整體把握,居中裁判,既要聽取檢察院的公訴意見,又要聽取被告的辯護意見,雙方充分發表意見後,根據證據情況、開庭情況等做出具體的判決,所以說,對於法院出具的最終結果,是對案件的整體把握,需要參考很多方面的東西,對於量刑建議,一般來說,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只是參考。
從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對於檢察院的量刑建議,法院也只是參考,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按照他的建議來,也就是說如果檢察院建議判無罪,法院也是有權利根據案件事實做出有罪判決的,如果檢察院建議有罪,法院通過開庭和全盤把握,感覺這個人不構成犯罪,也是可以直接判決其無罪的,說白了,裁判結果是法院做出來的,決定權在法官手裡,不受其他機構的影響。
以上都是理論上的分析,在實踐中和理論上有所出入,一般情況下,法院的判決都會在檢察院的量刑建議范圍內做出的,如果有其他的情節在審判中提出,比如在審判的時候退賠了,得到被害人諒解了,這些都是從輕或者減輕的情節,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和檢察院的量刑建議有所出入,這也是正常的情況,為什麼現實操作中很少有較大的出入呢,這個主要是因為對於法律而言,檢察院和法院對結果做出的依據都是一樣的,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畢竟用的都是一部法律。
當然,如果法院的判決和檢察院的量刑建議出入較大,檢察院也是有救濟途徑的,就像民事案件一樣,原告認為判得不合理是可以向上級法院上訴的,檢察院如果認為判決的不合理,也是可以通過上級檢察院進行監督的,這也是檢察院的權力,所以說,法院也是不能亂判的。當然,對於被告,如果感覺盤的不合理,也是可以上訴的。
所以說,對於刑事案件的判決結果,任何單位都是沒有決定權的,對於其建議,法院也並非是必須聽取的,當然,法院也是不能亂判的,判決結果依據是事實,經過全盤把握後得出的。
『玖』 基層的法官檢察官,離職率很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基層法官和檢察官為什麼離職率這么高?根據我的觀察,現在的基層法官和檢察官的離職絕對數確實比以前明顯的高,有更高的傾向,但是相對的離職率還處於可以控制的范圍內。有很多這樣的原因。具體如下分析。
首先,責任越來越大。司法改革以後,推行司法責任終身制,也就是說不管任何時候發現你辦理的案件有問題,都要追究案件承辦人的責任。按理說,實行司法責任制是好事,應該支持。但追究責任的前提應該是能獨立做主決定,現階段由於種種原因,法官還做不到完全自己做主,但追究責任的時候卻追究法官,你說這責任大不大?
最後,提升空間有限。根據現行政策,基層院入額以後的法官和檢察官在四級高級之前可以按期晉升,但是在基層院長才是四級高級法官,副院長基本是一級法官。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一直待在基層,很可能到退休也就是個一級法官而已,想要有更大的作為,基本是不可能的。基層的升職天花板也成為很多基層法官和檢察官離開典當重要原因。
『拾』 檢察院抗訴改判的幾率有多少
檢察院抗訴改判的幾率需要視情況而定:
1、如果檢察院提出新的事實與證據,對於量刑的影響比較大,那改判的可能性比較大;
2、只是單純的以量刑太輕提起抗訴,一般來說改判可能性不大。
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審判實行法律監督的重要形式。抗訴分為依上訴程序和依審判監督程序兩種提出方式。對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同級人民檢察院可在抗訴期限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或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發現確有錯誤時可依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人民法院應依法再審。再審時,人民檢察院應派員出庭。
作為一種事後監督,人民檢察院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發現人民法院裁判的錯誤:
1、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的申訴;
2、國家權力機關或者其他機關轉辦;
3、上級人民檢察院交辦;
4、人民檢察院自行發現。
《提請抗訴報告書》應當載明:案件來源、當事人基本情況、基本案情、訴訟過程、當事人申訴理由、提請抗訴理由及【法律法規】。對下級人民檢察院提請抗訴的案件,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3個月內審查終結,並依法作出抗訴或者不抗訴的決定。需要延長審查期間的,由檢察長批准。
人民檢察院發現本院抗訴不當的,應當由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撤回抗訴;上級人民檢察院發現下級人民檢察院抗訴不當的,有權撤銷下級人民檢察院的抗訴決定。人民檢察院決定撤回抗訴,應當製作《撤回抗訴決定書》,送達同級人民法院,通知當事人,並報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下級人民檢察接到上級人民檢察院的《撤銷抗訴決定書》,應當製作《撤回抗訴決定書》,送達同級人民法院,通知當事人,並報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並且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將抗訴書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並且將抗訴書副本送交當事人。上級人民檢察院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抗訴,並且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