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旁聽有感
㈠ 法庭使我懂得什麼
使你懂得要遵紀守法,否則,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㈡ 法院旁聽心得
,旁聽狀來況中方面,你是否可以源從審判長的行為是否符合其職業要求,法庭的權威嚴肅性受到漠視來寫 案件中,是否可從其中看出社會對權力的盲目崇拜,以致使人喪失理智,聽憑一個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擺布,如果該婦女冒充其他沒有權力的人 如歌星,神靈附體,會有那麼多的人心甘情願把錢送給她嗎?進而可聯想到我國的法治建設
㈢ 法庭對旁聽人有啥要求旁聽者可發言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九條公開的庭審活動,公民可以旁聽。
旁聽席位不能滿足需要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的先後順序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方式發放旁聽證,但應當優先安排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旁聽。
下列人員不得旁聽:
(一)證人、鑒定人以及准備出庭提出意見的有專門知識的人;
(二)未獲得人民法院批準的未成年人;
(三)拒絕接受安全檢查的人;
(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狀態異常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記錄的公開庭審活動,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組織人員旁聽。
依法不公開的庭審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旁聽。
根據第十七條
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
(3)法院旁聽有感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七條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鼓掌、喧嘩;
(二)吸煙、進食;
(三)撥打或接聽電話;
(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
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
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
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㈣ 去法院旁聽的心得體會怎麼寫有什麼可以用的名言
簡要提示:時間.地點,那個法院,那個審判廳。什麼性質的案件,涉案當事人都有誰,案件的過程,審理過程,雙方當事人答辯級證據交換。最後是法官調解還是判決。您在此次審理過程中的感受。
㈤ 跪求一篇法院旁聽的報告
河北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關於組織部分人大代表開展旁聽評議法院庭審專題調研活動情況的報告
2005年11月21日 9:30
——2005年9月21日在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上
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趙寶文
各位委員:
受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61次主任會議委託,現將今年組織旁聽評議庭審專項調研活動情況報告如下:
一、開展活動的基本情況
根據《河北省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條例》和《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關於繼續組織部分人大代表開展旁聽評議庭審專題調研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經內務司法委員會會議討論和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於5月至8月,在省和11個設區市及每個設區市選兩個縣(市、區),組織部分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開展上下聯動的旁聽評議法院庭審專題調研活動。活動分為准備、集中培訓、組織實施和總結反饋四個階段,到8月10日已基本結束。據統計,全省共有668名省、市和縣(區)人大代表、106名法律專家參加了此次專項調研活動。共旁聽評議案件174件,旁聽的范圍涉及我省各級法院審理的案件,其中省高級人民法院和各中級人民法院案件48件,占旁聽案件總數的28%,各縣(市、區)人民法院案件126件,占旁聽案件總數的72%。旁聽案件涵蓋了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大類案件,其中,刑事案件72件,占旁聽案件總數的41
㈥ 法庭旁聽讀後感開頭怎麼寫
2011年5月24日早上8點,我和同學高媛有幸參加了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關於一起案件的審理過程。雖然過程很累,但是我覺得不虛此行。
我們是按照法學概論老師的指導去參加法院旁聽的,本來本著應付的心態去參加的,結果收獲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我覺得自己的身心都受到了一次洗禮。
下面我先說說我看到的法院審理案件的一些過程和我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看到了莊重嚴肅的法院大樓,和想像中的法院不同,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在莊重中透漏著人性化,在我早上聯系法院表示要去旁聽時,我覺得我們過去可能會給法院帶來不方便,但是和我想像的不同,法院那邊的聯系人表示很熱情,對我們來旁聽這件事表示很歡迎,而且還很有耐性的給我講解了法院的一些注意事項,讓我對即將參加的庭審充滿了期待。楊浦區人民法院和全國各地大小法院一樣,審理過程就是走程序的一條套路,這次的審理的過程也是按照庭審准備、宣布開庭、法院調查、法庭辯論和法庭調解的順序一次展開的,這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其實我認為一起案件的審理成功與失敗,關鍵在於審判官的水準。就我個人見解,我覺得這次單人本次審判的審判長—比較中庸吧。因為他表現的中規中矩,但是我認為就是因為如此,突顯不出審判官的威嚴,但是同行的高媛認為他做的很好,因為一個中規中矩的審判長才能做到不偏不倚,認真處理沒一起案件,也許尊規守矩也是法庭威嚴的要求吧。一場法院的主角是原被告,這次的原被告表現都不錯,表現出了沉著,冷靜,理智,靈活等等,讓我們欣賞了一次精彩絕倫的庭辯。其實法庭爭辯有一定的策略,作為律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口才和專業知識,把案件中的要點用法律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做的話對於行外人有很大的威懾力,對於同行的律師也有很大的壓力,對方可能因為你的妙語連珠直接潰敗,律師的口舌是爭辯成敗的關鍵。而作為原被告的話要抓住對方的心理關鍵:原告要利用被告急於擺脫被訴訟的心態來對對方心理最深處進行點點打擊,被告要記住要沉穩,處變不驚,牢牢記住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始終擺在清白的位置,就可以「任爾東西南北風」了。那麼站在法院一方,就要盡力做到協調原被告雙方,最好能做到共贏的結果,這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結果。
㈦ 法院旁聽的感想
你好:
雖然你沒有說明具體旁聽了法院的什麼案子,但是一般情專況下,你可以屬按照以下內容豐富,形成自己的法院旁聽感想。
於什麼時間在什麼法院旁聽了關於xxx案件的法庭審理,經過旁聽,有很多感想。
說說這個案件的主要內容、描述下法院的態度(法律如果判),然後說下自己對當事人的看法是什麼,結合自身的情況或者身邊的、社會的情況,談下如何遵紀守法之類的即可,可以加上,要學好法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合法權益之類的套話。
有問題可以繼續咨詢,滿意請採納。
㈧ 如何寫一個庭審過程觀後感
法院刑庭庭審觀後感
隨人學習法學已經近三年的時間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一直都沒有機會旁聽一次庭審,這一次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幾個去了法院聽審,可以說給我們這些在象牙塔的法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去接觸真正的司法實踐,雖說一次聽審的過程不能徹底的讓我們學到什麼東西,但是至少對於熟悉一般的司法訴訟程序能夠有所清晰的了解並且可以一睹法官,檢察官,辯護律師的風采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很有用的。
首先介紹一下案情,我所聽審的案情時屬於合同法范疇的。原告是一家房地產公司而被告是一家能源公司。原在修建施工的過程中發現被告原先和原告在合同中所承諾的輸氣管道並沒有如合同預期般安裝在應有位置,後原告在詢問被告為何不履行合同時,被告堅持否認沒有不履行合同。在雙方爭論無果後房地產公司就把能源公司告上了法庭。
庭審的程序:首先由書記員宣讀法庭紀律,接著檢察院,辯護律師出庭,審判長,審判員出庭,然後由審判長問訴訟參與人人的基本情況,並且告知當事人其有申請迴避的權利,辯護權,舉證責任,遵守法院紀律的義務,其次是法院開庭的階段,原告宣讀了起訴書內容,先由被告發表辯護意見。然後進圖法庭事實調查階段,由被告出示證據材料,原被告雙方就證據和事實說明證明的內容,整個法院調查階段就結束。再次進入時大家都很激烈的法庭辯論階段,雙方就事實材料和理由,法律依據等唇槍舌戰,最後雙方就做最後陳述,最後審判長宣判審判結果。經過這次的聽審我學了庭審中不管是法官還是當事人各自應當注意的問題,其中我認為最終的是參與人的語言表達問題,對法官而言,表達應該清晰、條理、明確、莊重。一邊讓原被告雙方理解無歧義,再次體現法官的尊嚴和權威。作為代理人,也就是法律職業人也應如此,更重要的陳述的意見應當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和嚴謹的邏輯,抓住爭議的要害和關鍵點,結合法律法規的具體內容作出具有很有說服力的辯護意見。原告一般都不是法律職業人,對法律法規不夠了解,但也要講證據,合理請求。有時候我覺得原告容易借題發揮。理解片面化。但有一點我是認同的,不管有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把自己的理由事實充分表達出來是很有必要的,計時法官不予以採納也不影響整個案件的認定
這些就是我個人的觀審的幾點感受和想法,如有不正確之處,歡迎老師指正。
㈨ 求法院旁聽感想
前一階段,我連續旁聽了多個刑事案件的庭審。這些刑事案件的被告,或是詐騙,或是搶劫,或是利用職務之便受賄。他們有的正值青春年少,本該前途無限;有的才華橫溢,事業有成;有的即將含飴弄孫,安度晚年。然而如今都殊途同歸,站在被告席上接受審判,等待他們的是禁錮人生自由的鐵窗生涯。面對即將失去的自由,在法庭最後陳述時,他們無不痛心疾首,悔恨萬千,感覺愧對父母和子女,而一切悔之已晚。從天堂到地獄,人生與事業瞬間陡然轉向,這無疑是一場悲劇。
他們的人生軌跡,並非劣跡斑斑。曾幾何時,他們也都是善良守法的公民。也曾有過美好的昨天,鮮花和掌聲也曾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之所以淪為罪犯,皆因在貪婪慾望的驅使下,追求種種錯誤目標,利令智昏,而又喪失自我,置社會規范、道德規范和國家法律於不顧,最終把自己的靈魂「典當」給了金錢和利益,葬送了他們本該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害己又害了家人。
旁聽完這些案件,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想,每個人都想追求更多的金錢、地位、權力和智慧,希望個人的能力和成功得到社會的承認,這些都是獲得他人尊重的必要條件,也是無可非議的。人總是在滿足了自己最低的慾望後不斷地產生更高的慾望,而正是慾望,才激起了人們不斷奮斗的動力。盡管如此,但人們還是必須懂得用理智來調節自我,尤其要壓抑和剋制自己潛意識中時時涌動的貪欲。要把那些違反社會道德、不符合人的日常倫理的觀念從意識層面壓制和排除出去,而不能任憑貪欲滋生蔓延,並在貪欲的驅使下行使不法勾當。慾望的滿足一定要在法律、道德和良心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合法手段來實現。否則即使你一時的慾望得到滿足了,生活也會叫你得不償失,甚至會讓你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由此,我還想到,人要學會知足,知足了,就難有非分之想,貪婪的念頭也自然難以占據你的頭腦。如果你現在已經很富有,那就更應懂得知足,懂得珍惜已擁有的,要將種種不必要的慾望都放下。如果你還不富有,你所擁有的不如別人,你仍必須平衡好心態,坦然處之,不能因此怨天怨地仇視社會和他人,更不能採取極端手段作出傷天害理之事。應該懂得,人的一生總會有缺憾,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富有是相對的,更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目標。也許我並不富有,但依然可以活得開心,也許這才是人生成功的真正標准。古人雲: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人生苦短,我們要正確把握好自己寶貴的人生,走好每步路,千萬不能誤入歧途,因為我們還有太多的未盡責任和義務。
-----------------
按照電大法學本科法律實踐的要求,為了更深入地學習法學這一專業,我們以模擬法庭的方式進行了一次法律實踐。 我們以張麗醫療事故案為案例,具體制定了法庭實施計劃,做好了庭審前的准備工作,進行了細致的人員分工和會場的布置,整個模擬法庭的程序合法、執法嚴謹,是一次成功的法律實踐活動。 通過實踐,我們增強了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思想上提高了創新意識, 在本案的審理中,我的身份是合議庭筆錄員,被害人王燦死亡的原因是本案的焦點,在醫療事故的舉證責任倒置中,作為被告的張麗,應當就其行為的科學性、及時性、沒有過錯的事實承擔舉證的責任,本人就舉證責任倒置這一問題談一下心得體會。 一、在舉證責任倒置中,反對的一方應當就某種事由的存在或不存在負擔舉證責任。 民事責任特別是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一般包括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和過錯,這些要件事實的存在也構成了決定原告是否勝訴的關鍵。但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原告不必要就這些因素的存在與否都負擔舉證責任,而應當由被告就某種事實存在與否承擔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不僅僅是指證明責任依據法律的規定發生特定分配的現象,同時還意味著反對一方所證明的事由在法律上作出嚴格的限定,即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反對的一方究竟應該反證證明什麼,必須要由法律規定。通常,由被告方證明的事實是由實體未能加以明確限定的,其證明人後由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對自己沒有過錯的證明;二是對不具有因果關系的證明。在某些情況下,對這兩個事實的證明通常是結合在一起的。例如,被告證明損害是由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則不僅表明被告沒有過錯,而且同時也表明損害的發生與被告的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這兩個問題有可能也是相互分離的。例如,被告證明損害是因為不可抗力造成的,應可以表明其主觀上沒有過錯,從而應當被免除責任。 二、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由被告承擔證明某種事實的存在或不存在,如果其無法就此加以證明,則承擔敗訴的後果。 舉證責任倒置表面上是提供證據責任的倒置,實際上是就某種事實負有證明其存在或不存在的責任的倒置,是證明責任在當事人間如何分配的問題。然而,舉證責任倒置不僅僅是對事實證明責任的分配,更重要的是,對這種舉證責任的分配常常直接影響到訴訟結果,即「舉證責任分配之所在,乃勝訴之所在」。因為一旦倒置以後,舉證責任被倒置的一方負擔了較重的證明義務,如果其不能夠就法定事由進行舉證,便推定提出主張的一方就該事實的主張成立,這就會從整體上影響到訴訟的結果。 敗訴後果的承擔表明了舉證責任倒置實質上是一種證明責任的分配,證明責任是一種結果責任,解決的是在案件事實真偽不明時敗訴風險的承擔問題。在實體法上,對被告方對此要舉證證明也有相當的難度。例如,在高度危險責任的情況下,被告必須證明危險是由原告的故意造成的才能免責,倘被告無法就此舉證則可能要敗訴。這樣,舉證責任倒置通常是和嚴格責任聯系在一起的,由此也進一步表明了舉證責任倒置與舉證責任轉換的區別。舉證責任的轉換與嚴格責任問題沒有必然聯系,任何類型的案件在訴訟中都可能出現舉證責任轉換的現象,它不涉及抽象的實體法規范,只是當事人在具體訴訟過程中相互活動。 三、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案件中,發動訴訟的原告一方,也應當對部分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的責任。 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是否意味著原告不負任何舉證責任,而應由被告證明一切?我認為,即使依據實體法的規定應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告也要承擔就一定事實存在或不存在舉證的責任。在適用嚴格責任的情況下,對於過錯、因果關系等,根據法律規定應當由被告證明,從而免除了受害人對此事實的舉證的責任,而將該責任倒置給加害人一方,由其承擔無未能舉證時的敗訴風險。但其他要件事實,如加害人、損害事實等,則還應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規則分配舉證責任,由該事實的主張者承擔舉證責任。例如,在高度危險作業的責任中,至少原告要證明危險是因為被告的行為造成的而非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否則其連訴訟主體的被告一方都不能明確,怎麼訴訟?對誰訴訟?再如,在醫療事故的舉證責任倒置中,作為被告的醫院一方,應當就其行為的科學性、及時性、沒有過錯的事實承擔舉證的責任,而患者應當就被告行為的危害後果事實、危害後果與被告的行為間有關聯的事實等,承擔舉證的責任。在舉證責任倒置情形下,原告方也承擔部分事實的舉證責任的原因是:從實體法角度言,任何人主張權利都應當提出證據證明其權利的存在;從證據法的角度看,主張的一方也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即使法律從特定的目的出發,為加強對一些處於舉證遇到障礙的特定當事人的保護,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只是將特定的證明事項倒置給被告一方承擔,這並不是說,將所有的訴訟證明事項甚至釋明事項,都交給被告承擔。從性質上看,舉證責任倒置實質上基於法律規定,由原告證明A事實的存在,但應當由被告承擔B事實存在或不存在的證明,被告不能證明的,推定原告的事實主張成立。 通過實踐,對法律又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