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網上接見當事人
A. 法院立案庭應該什麼態度接待當事人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面的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按理來說,立案庭對起訴材料只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審查是否可以立案,但在實踐中,立案庭的法官在一定程度上擔當起審判員的角色。除了看是否具備立案的基本條件外,還會幫你預計你這樣起訴是否會勝訴,然後憑他的判斷決定你這個案件是否可以立案。初想,立案庭的法官是在為原告考慮,減少你敗訴的風險,你還得感謝法官的。但是,是否可以立的案件原告就一定能夠能勝訴呢?如果你這樣問法官,他一定會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你,彷彿你是外星人一樣。 法官審理案件,必須經過庭審質證等一系列程序,對案件事實有了充分的了解,才會作出公正的判決。立案庭的法官如何就憑原告起訴的材料預測案件的結果呢?立案庭法官的審查工作是否做過頭了呢?不可否認,立案庭法官的適當的解釋工作對於不懂法律的當事人維護其合法權益起著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應當掌握一個度。立案庭法官過多的對案件實體進行審查,一來拖延了案件的立案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二來立案時就對案件發表傾向性意見,這是對被告的不公平。
B. 當事人可以到法院與法官見面嗎
可以的,一般法院都有會見室的
當事人一般禁止和法官單獨見面,特別是私下回,就是在單位之外答
但是,可以在單位見面,在單位沒有禁止
見面要提前預約,碰到開庭或者出差的會讓你很不舒服
要有正常理由,無理由或者純粹問問結果,別人是不見你的,現在的案件多的沒法辦,他們經常加班,半夜還寫文書呢
另外,最好讓律師替你去,很多專業問題,律師能搞明白,沒有專業知識的人不明白
C. 法院可以在網上公布民事案件當事人的身份信息嗎
你好。法院不可以公布當事人的身份證、居住地址等具體信息。
D. 法院網站上當事人登陸賬號是指什麼
按照法律規定,只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等執法機關可以要求銀行凍結賬戶。凍結最長期限6個月,逾期自動撤銷凍結。根本沒有什麼解凍期,只要執法機關要求的凍結期限一到或者接到解凍通知,銀行會立即解凍,不需要什麼時間。銀行凍結資金的原因只可能是接到了法院,檢察院等執法機關的法律文書。銀行無權自行凍結客戶的賬戶二種是,原來要求凍結的執法機關將加蓋有縣級以上執法機關公章和負責人簽字的《解除凍結通知書》遞交銀行,銀行收到後會立即解凍。1、可以申請訴前保全,然後在15天之內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直接提起訴訟,並申請財產保全;2、財產保全需要提供擔保,根據《新民事訴訟法》的精神,現在常州范圍內保全需要提供一定比例的現金擔保,具體可以咨詢案件受理法院。法條參考:《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第一百零一條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第一百零七條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或者生產經營的;(二)被申請人有履行能力。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申請人敗訴的,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先予執行遭受的財產損失。
E. 法院不把庭審實錄公布網上,當事人可以要求公開嗎
並沒有法律強制要求法院一定要把庭審實錄發布到網上的,公開審判允許公民旁聽,並非一定強調網上公布。
F. 法院強制執行時法官需要接見雙方當事人嗎
是執行法官嗎?如果是,當然需要把雙方當事人都叫來,執行是可以和解的,採納謝謝
G. 網上立案成功後法院並未與當事人約定具體的立案接待時間怎麼辦
立案後會給排期,應該會收到傳票啊,按照傳票上的時間去開庭就好。實在有疑問,打電話到法院問問,法院官網就有號碼。
H. 法院強制執行時法官需要接見雙方當事人嗎
法律對此並沒有規定,一般法官會根據具體案件執行的需要對案件雙方進行調解,在執行階段,有執行和解的程序,所以法官的行為也是正常的。
法律對此並沒有規定,一般法官會根據具體案件執行的需要對案件雙方進行調解,在執行階段,有執行和解的程序,所以法官的行為也是正常的。
你可以不同意調解。
可以,是法官合理的執行方式、措施。
I. 人民法院規定接待當事人應在專門的接待室接待是什麼法律規定的
目前為止,該做法並非法律強制性規定。實踐中,一次不規范的會見,損害的不僅是法官個人的名聲,更多的是法院整體的形象和權威。因此,各地法院積極應對,很多地方法院規定:審判法官不準在法官辦公室接待案件當事人,接待案件當事人一律在法官接待室進行。為此,有的法院設置帶有監控設備的法官接待室,這種做法有利於在群眾中樹立法官公正辦案的良好形象。
法院在接見投訴、舉報人時,法律規定,法院應設置專門接待室。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違法違紀舉報中心工作辦法》
1、第二條 舉報中心受理對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和機關其他工作人員,高級人民法院正、副院長以及中級人民法院院長下列違法違紀行為的舉報:
(一)貪污受賄;
(二)徇私枉法;
(三)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四)隱瞞或者偽造證據;
(五)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秘密;
(六)違法採取強制措施;
(七)故意拖延辦案,貽誤工作;
(八)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九)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
(十)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
(十一)亂收費、亂拉贊助等違反訴訟費管理規定的行為;
(十二)為案件指定律師或者為律師介紹案件;
(十三)可能影響司法公正的其他違法違紀行為。
2、第三條 舉報中心設立接待室、公開舉報電話和公開舉報信箱。受理舉報人採用電話、電報、信函、面談等方式進行的舉報和代為他人進行的舉報。
3、第六條 舉報中心接談舉報人,應當分別單獨進行,接待人員應當做好筆錄,在徵得舉報人同意後可以錄音。舉報中心接受舉報電話,必須細心接聽,如實記錄。舉報中心對舉報信函和提交的書面材料,應當逐件拆閱、登記。
4、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攔、壓制舉報人的舉報和打擊報復舉報人。
J. 一般案件法院是否有權利在網上公布當事人姓名
你好:除涉及個人隱私的,一般的法律判決書都上網的。因為法律規定要公開審理和公開宣判,網上公布判決是不違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