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酬法官
A. 居間方觸成合同成立但是由於當事人原因沒有履行 請問在實務中 居間方要求的報酬是否可以得到法官支持
根據《合同法》第427條的規定:「居間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但可以要求委託人支付從事居間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
從法律條文中,可以看出,居間人能否要求支付報酬是以合同是否成立為前提的。且,在法律上,合同成立與合同履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按您的問題上的用詞,合同已經成立,在理論上居間人是有權利要求支付報酬的。
即使按照上述條文的後半部分的規定,拋開合同成立但沒有履行居間人能否獲得報酬的爭論,居間人以在居間活動中提供了幫助並支出了必要的費用,如交通費、通訊費等,要求委託人支付從事居間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也是有理有據的,可以得到法官的支持。
希望能幫到您。
B. 想拿年終獎法官怎麼審年終獎案件
企業自主決定終獎發放發放終獎用單位種自主行目前律、規並要求用單位發放終獎具體規定故般說終獎計算應根據勞合同約定或者用單位規章制度勞合同或用單位規章制度明確規定則用單位必須按照約定或規章制度發放用單位規章制度與勞合同約定相抵觸高民院《關於審理勞爭議案件適用律若干問題解釋(二)》第16條規定:用單位制定內部規章制度與集體合同或者勞合同約定內容致勞者請求優先適用合同約定民院應予支持故必須按勞者利原則處理勞合同或用單位規章制度均沒規定用單位發根據本度綜合經營狀況及勞者度工作表現決定否發放終獎
休定假應照發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產假等均屬於定假根據《勞》、《勞合同》、《婦權益保護》、《企業職工帶薪休假實施辦》、《職工勞保護規定》等規定勞者休定假期間應視勤並支付報酬用單位自必須全額支付終獎扣除
工作未滿《勞》第46條規定:工資配應遵循按勞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即要勞合同約定終獎或用單位已制定發放終獎具體辦且新進入單位、未滿勞者確已付相應勞用單位必須按約定或比例向其發放終獎
實物折抵《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5條規定:工資應定貨幣支付實物及價證券代替貨幣支付終獎屬於工資決定用單位能民幣形式發放
提前離職該拿勞合同或用單位規章制度確定終獎數額離職勞者應相應終獎勞合同用單位規章制度都未規定終獎事實已發終獎用單位必須向離職勞者發放司實踐看勞爭議仲裁機構或院同支持類離職勞者按照崗間定比例終
C. 江西省最高人民法院付愛群法官個人簡介
張忠厚同志簡歷
張忠厚,男,漢族,1952年12月生,重慶巴南人。1970年參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國共專產黨。黨校研屬究生學歷。
1973年參軍服役,1978年任四川省巴縣人民法院審判員、刑庭副庭長。1981年至1984年西南政法學院函授法律專科班學習。1984年任四川省巴縣人民法院副院長。1985年後任四川省巴縣政法委副書記、西彭鎮黨委書記。1987年後任四川省巴縣紀委書記、副縣長、政法委書記,縣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1992年任四川省巴縣縣委副書記。1995年任重慶市巴南區委副書記。1995年至1997年在四川省委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學習。1997年任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1999年重慶市高教自考應用法學專業本科畢業。1997年至2000年在重慶市委黨校研究生班法學專業學習。2007年12月任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代理院長、黨組書記。2008年任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D. 怎麼對付貪污受賄的法官
1.向該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舉報.
2.向該人民法院的同級人民檢察院提起控訴.
3.向該人民法院的同級人民政府舉報.
E. 法官的工資這么低,這不是讓他們更容易受賄賂
這是制度問題,高薪養廉在中國不現實,人太多,案件多,法官多,向新加坡那樣給所有法官高薪國家財政承擔不起;只憑良心也不行,良心都是有底線的,法官薪酬地往往導致他們眼界低,底線也就比較容易突破,但這是社會現實,咱么在抱怨也沒有人能提出一下解決辦法。兩害相權總要取其輕,與其讓國家擔負不起巨大的支出而破產,還不如先放著這個問題慢慢解決。
現在這方面有所改善了,司法體制在改革,三分之二的法官要被刷下去做法官助理,法官的薪酬會有所提高,地位也會提高,但相應的入行門檻也會提高。不過一下子弄成新加坡那樣高薪也不現實。
F. 本人2012年1月在海淀區法院申請執行勞動報酬案件(標的10萬),需要給執行法官送禮嗎大概送多少
不需要送禮;
依據法院判決書到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即可,不需要你提供任何線索
參考資料: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章的規定,我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幾種:
一、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
查詢是指人民法院向銀行、信用合作社等單位調查詢問或審查追問有關被申請人存款情況的活動。
凍結是指人民法院在進行訴訟保全或強制執行時,對被申請執行人在銀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單位的存款所採取的不準其提取或轉移的一種強制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凍結措施時,不得凍結被申請執行人銀行賬戶內國家指明用途的專項資金。但被申請執行人用這些名義隱蔽資金逃避履行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凍結。
凍結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的最長期限為六個月,需要繼續凍結的,應在凍結到期前向銀行、信用合作社等辦理凍結手續,否則,逾期不辦理,視為自動解除凍結。
劃撥是指人民法院通過銀行或者信用合作社等單位,將作為被申請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存款,按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規定的數額劃入申請執行人的賬戶內的執行措施。劃撥存款可以在凍結的基礎上進行,也可以不經凍結而直接劃撥。
人民法院採取查詢、凍結、劃撥措施時,可直接向銀行營業所、儲蓄所及信用合作社提出,無需經其上級主管單位同意。外地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到被申請執行人住所地、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銀行、信用合作社查詢、凍結和劃撥存款,不需經當地人民法院同意或者轉辦手續。當地銀行、信用合作社必須協助辦理,不得以扣收到期貸款或貸款利息等任何理由拒絕和搪塞。拒絕協助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罰款,建議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給予紀律處分。
二、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
《民事訴訟法》第222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在執行實踐中,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經常使用的一種執行措施。扣留和提取是緊密相聯的兩個執行措施,扣留是臨時性措施,是將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暫扣下,仍留在原來的單位,不準其動用和轉移,促使其在限定的期限內履行義務。如超過期限仍不履行的,即可提取該項收入交付申請執行人。
三、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
被申請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
查封是一種臨時性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對被申請執行人的有關財產貼上封條,就地封存,不準任何人轉移和處理的執行措施。
拍賣是人民法院以公開的形式、競爭的方式,按最高的價格當場成交,出售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
變賣是指強制出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以所得價款清償債務的措施。人民法院在 執行中需要變賣被申請執行人財產的,可以交由有關單位變賣,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變賣。由人民法院直接變賣的,變賣前,應就價格問題徵求物價等有關部門的意見,變賣的價格應當合理。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的存款和收入,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財產所得的金錢,應及時交付申請執行人,並結束執行程序。
四、搜查被申請執行人隱匿的財產。
在執行過程中,還會出現被申請執行人不僅逾期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而且還將財產轉移起來,拒不向人民法院交待自己真實的財產狀況。針對這些情況,《民事訴訟法》第227條第1款規定:「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隱匿財產的,人民法院有權發出搜查令,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
在搜查中,如發現有應依法查封或者扣押的財產時,執行人員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查封、扣押。如果來不及製作查封、扣押裁定的,可先行查封、扣押,然後在48小時內補辦。
五、強制被申請執行人交付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單據。
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以及應由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指定一方當事人交付財物或者票證的,執行人員應在做好被申請執行人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傳喚雙方當事人到庭或到指定場所,由被申請執行人將法律文書交付的財物或票證應當直接交付申請執行人簽收。被申請執行人不願當面交付的,也可以將應付的財物或票證先交給執行人員,由執行人員轉交。對當事人以外的公民個人持有該項財物或票證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交出。經教育仍不交出的,人民法院就依法強制執行並可按照《民事訴訟法》第103條的規定予以罰款,還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建議,給予其紀律處分。有關單位持有該項財物或票證的,人民法院應向其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由有關單位轉交。有關單位和個人持有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票證,因其過失被毀損或滅失的,人民法院可責令持有人賠償。拒不賠償的,人民法院可按被申請執行財物的實際價值或者票據的實有價值裁定強制執行。
六、強制被申請執行人遷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強制遷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是指人民法院執行機構強制搬遷被申請執行人在房屋內或特定土地上的財物,騰出房屋或土地,交給申請執行人的一種執行措施。
七、強制執行法律文書指定的行為。
這是一種特殊的強制措施,由人民法院執行人員按照法律文書的規定,強制被申請執行人完成指定的行為。
八、強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和支付遲延履行金。
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是指被申請執行人的義務是交付金錢,在依法強制其履行義務交付金錢的同時,對他拖延履行義務期間的債務利息,要在原有債務利息上增加一倍,按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計付,從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交付日屆滿的次日起計算,直至其履行義務之日止。另一種情況是指被申請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非金錢給付義務的,因為拖延履行已給申請執行人造成損失,故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遲延履行金的數額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另行決定。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220條發出的執行通知,除責令被申請執行人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外,並應通知交納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或者遲延履行金。在這兩種措施中,既有給申請執行人補償損失的部分,也有對被申請執行人制裁的部分。
九、強制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
《民事訴訟法》第230條規定:「在執行中,需要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有關財產權證照」是指房產證、土地證、山林所有權證、專利和商標證書、車輛執照等不動產或特定動產的財產權憑證。在執行過程中,有些財產被執行後改變了權利人,只有辦理了財產權證的轉移手續才算徹底完成執行任務。人民法院的執行人員在辦理這些證照轉移手續時,需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說明具體要求,通知有關單位協助辦理,有關單位有協助辦理的義務。
G. 勝訴付酬之爭——普羅塔歌拉
你問故事還是討論這個問題。看你的名字是女生,就當你你問故事好了:話說,
普羅塔哥拉(約公元前481年-約公元前411年)是古希臘詭辯學派的著名哲學家。他在收受弟子教人打官司時都要和對方訂下合同,學生入學時先交一半學費,畢業後第一次出庭勝訴時再交付另一半學費。
學生歐提勒士(一說是愛瓦特爾)學成後一直不肯替人打官司,當然也就不交付另一半學費,普羅塔哥拉決定起訴他。在法庭上,老師志在必得地說:如果你在此案中勝訴,你就應按合同約定交付學費;如果你敗訴就必須按法院判決付給我學費。總之無論勝訴還是敗訴,你都要付給我另一半學費。
歐提勒士則針鋒相對地回答:老師您錯了,這場官司無論勝負我都不用付學費。如果我勝訴,根據法庭判決我不用付學費;如果我敗訴,根據合同中我第一次出庭勝訴才付學費的約定,我也不必交付學費呀。
雙方都以真實性難以懷疑的前提出發,卻得出了兩個完全相反的結論,讓法官難以判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普羅塔哥拉悖論」,也稱為「半費訴訟」。這個故事表明,悖論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與詭辯有密切的聯系, 悖論既可以為人類思維的發展和科學理論的形成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也可以為一些論者進行詭辯提供論辯的工具。
附:詭辯者被稱為智者,但真正的智者,如蘇格拉底一席人,都非常鄙視這些人
H. 法官為什麼會一直打聽律師收了多少律師費
前幾天,一位同事向我抱怨:她向某地檢察機關遞交了一份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書,但卻遭到了檢察官的冷嘲熱諷。「你們難道不知道這個案子是不可能取保的嗎?你們遞交這個申請不就是做給家屬看,想趁機多收點律師費嗎?你們這樣賺錢也太輕鬆了吧?」一連串的鋼炮式質疑過後,這位檢察官明確告訴我的同事,檢察院是不可能對此立案的。
無獨有偶,我想起了兩年前我自己在某中部省份一家基層法院的遭遇。我帶著委託材料去約見法官,承辦法官看完我的律師證,突然問我:「這個案子,你收了多少錢?」我說:「沒收多少錢。」這位法官追問:「你們大老遠從上海趕過來,收費不可能低。再說了,你們這個當事人是大老闆,家裡有錢著呢。你們肯定不會低於X萬元吧?」我不置可否,但這位法官還想繼續追問,我趕緊把話題岔開了。
類似這樣的遭遇,我相信絕非個例。因此現在我每到一地辦案,都會叮囑我的團隊成員,避免向辦案人員透露律師費金額。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有些辦案人員的心態真的很不好。他們喜歡拿自己的薪資待遇和律師費做比較,進而容易導致心理失衡。少數人甚至由此產生逆反心理或報復心理,律師收費越高的案件,辦案人員的處理結論可能會越嚴苛。
我做過七年檢察官,了解一些司法辦案人員的真實心態。相當一部分人,魚和熊掌都想兼得。他們經常抱怨自己的收入是如何微薄,羨慕某某律師一個案子能掙多少。但如果你讓他辭職做律師,多數馬上就會變得猶豫起來。司法人員收入雖然不一定很高,但大多能保證當地的中上游水平,並且是風雨無阻、旱澇保收。更重要的是,司法人員社會地位更高,更受社會尊重。而律師的收入完全依靠自己的個人能力,社會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語。既想有律師的收入,又不想冒律師的風險,這樣的想法本身就不夠健康。
律師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化職業,每個律師的收費標准都不一樣。雖然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但總體上遵循著供求關系定律。市場對某位律師的需求越大,他的時間成本就越高,收費標准自然也就越高。現實情況是,律師業總體供大於求,案源稀缺,大部分律師都需要通過價格戰來爭奪案源。因此,只有少數律師通過長期艱苦的努力方能脫穎而出,成為賣方市場。市場是理性的,沒有哪個律師一入行就能躺著說自己值多少錢。一些司法人員只願意盯著收費高的那一小部分律師,卻選擇性忽略律師業的二八定律和大部分律師的生存狀況。
姚明在NBA打球的時候,年收入上千萬美元。於是就有國內媒體拿姚明的收入和教授、官員做比較,認為後者對社會的貢獻更大,質疑姚明的高收入加劇社會分配不公。姚明對此僅簡單回應:「我們這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不能比較。」一個是官僚系統,一個是市場系統,這兩個系統的運作機理和定價機制完全不同,硬要把兩者綁在一起做比較純屬庸人自擾。
雖然有人對律師收費制度有所抱怨,但律師業必須走市場化的道路。大家不妨想像一下,如果律師重新回到政府財政供養的狀態將會怎樣?律師和司法人員的收入是拉平了,但律師的職業生命也接近消亡了。在行政訴訟中,當事人怎麼相信政府供養的律師會維護自己的利益?在刑事案件中,當事人怎麼相信政府供養的律師會站在偵控機關的對立面?即便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如何相信政府供養的律師不會私下偏袒、甚至勾結對方當事人?所以,在制度層面,律師收費市場化的真正含義是:用契約的方式建立信任紐帶,用市場化的方法制約公權。
司法人員要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律師的收費,同時國家也應當充分保障司法人員的薪資待遇。這些年,我一直在公開場合呼籲給司法人員加薪。我甚至說過,只要公檢法人員編制翻倍,薪資待遇翻倍,即使其他的改革什麼都不做,現有的司法問題也至少可以解決一半。法官必須是一個社會的貴族,必須免於物質和經濟的匱乏才能心無旁騖的去追尋和伸張正義。當一個法官整天盯著律師的口袋和收入的時候,他實際上已經暗暗張開了權力尋租之口,並且已經開始轉身背離正義而去。
司法人員的個體心理問題也許還在可控范圍,令人擔憂的是,近些年對律師收費的鉗制開始走向公開化。比如多個地方的辦案機關,公然凍結律師收取的費用或者強行要求律師退費。這樣的行為如果得不到有效制止,整個律師制度都將危在旦夕。尊重和保障律師合法權益,不妨從尊重和保障律師的合法收費開始。
I. 敗訴方如期付款給對方 法院法官不給解凍屬於瀆職嗎
一般來說,判決的敗訴方履行完義務後,法院都會盡快的將財產保全的賬戶予以解凍,但也不代表今天付了款,明天就能解凍。法院的工作,畢竟有一定的流程和時間。如果法院的法官沒有合理的理由故意拖延,長期不給你解凍,那當然是構成瀆職,至少受到紀律的處分。
J. 在勞動合同里法官一般會問哪些問題
在勞動合同里法官一般會問的問題很多,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已經法官對問題的核實和了解。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作為法官,必須了解事實真相,才能針對法律規定進行判定,因此與簽訂勞動合同相關的事實,都是法官所需要了解的。
與簽訂勞動合同相關的事實,范圍很多,內容也很廣,但是不是每一個內容和情況都需要去了解,對於情況不明朗、有疑義或者對案件的判決起到很關鍵決定因素,應該是法官所需要的。
一般認為,勞動合同的合法性和真實性,簽訂勞動合同時當事人的情況,勞動合同的具體內容等等,應該是法官需要問的。
勞動合同 ,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三條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