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法院起訴的程序
A. 自己去法院起訴有流程是什麼
自己去法院起訴的流程:先向法院提交起訴狀和能證明自己主張的證據材料;然後由法院決定是否受理;如果予以受理的,再確定庭審的時間,並開庭進行審理;最後依法宣告判決。如果法院不予受理的,則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B. 到法院起訴的程序是什麼
1、起訴,需要提復交起訴狀以及相關的制證據材料。
2、法院會在七天之內決定是否受理,如果事實清楚,當時就會受理,受理後會給你受理案件通知書、舉證通知書、傳票,並告知你需要給被告送達,繳納郵寄費。
如果郵寄不到就會想別的辦法送達,比如你帶著去找,都不行了,就公告送達。
3、法院一般會給被告一個月的舉證期,如果送達順利的話,在一個月後就會開庭審理。
簡易程序只開一次庭,如果案件比較復雜,會轉為普通程序,再開一次庭,最後一次開庭後一個星期左右會下判決書。
簡易程序法定期限三個月內審結,普通程序法定期限六個月。
4、判決書雙方都送達後,如果雙方都不上訴,在15天上訴期後10日內生效,一方上訴,則轉為到該法院的上級法院,是二審程序。二審都是普通程序。
因為程序問題過於復雜,只能簡單的說一下一審的大體程序。
C. 自己去法院起訴流程
確定好管轄的法院,法院將案件分配到不同法官的手上。
法官通知開庭的時間,雙方出庭,進入實體審理的階段。
D. 到法院起訴流程是需要預約嗎
第一步是立案,確定好管轄的法院,准備好立案的材料。
1、材料如下:
1)、起訴書,具體內容參考網上的模板,原被告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什麼的,具體的訴訟請求,大致描述一下事實和理由,這里要注意2點,一是管轄的法院有爭議的,可以先不填寫,確定法院能受理後再填寫,二是日期可以先空著,理由同上。
2)、原告的身份證復印件,
3)、證據的復印件,如果證據較多,可以單獨列一份證據目錄
4)、如果聘請了律師,還須提交一份民事委託書.
注意事項:
①如果是離婚案件,還要提交結婚證復印件
②向法院提交的起訴書的份數是被告人數+1,可以自己單獨列印一份留用。
③證據原件由當事人保管,律師只保留復印件,證據最好復印2份,一份交法院,一份自已留用。
④立案時,可以當事人本人去,或者委託律師去,本人去,民事委託書可以先不提交,等開庭時提交⑤每個法院立案時間不一樣,尤其是下午時間差別很大,周五下午一般不立案,年底要審結一些案件,一般也不立案了,所以一定要注意立案的時間。
2、法院如果審核通過,可以受理,就會給當事人開訴訟費的發票,去收費處交費,如果不涉及財產,訴訟費不會很貴,涉及了財產,按相關規定計算,訴訟費的計算可以上網參考專門的訴訟費計算器,法院的收取方法也不同,有的是全額收取,有的是收取一半,這個也要事先問清楚,因為只有順利交費,才能繼續辦理受理的手續。
3、交費完畢,法院會讓你填寫立案的受理通知書,一張是原被告的信息,一張是證據,一張是受理告知書,一張是訴訟材料,告知原被告雙方的權利義務。完成上面的3步,立案階段就結束了。
第二步,法院將案件分配到不同法官的手上,法官會告知雙方當事人,開庭時間會另行通知,在這個階段,是雙方提交證據和書面答辯的階段,這時可以委託律師前去查閱對方提交的證據和答辯狀,為開庭做准備。
第三步,法官通知開庭的時間,雙方出庭,進入實體審理的階段。
E. 向人民法院起訴需要哪些程序
起訴方式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方式有書面起訴和口頭起訴兩種。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只有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才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將原告口頭陳述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起訴狀是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的書面依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起訴狀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當事人的自然情況。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這部分內容反映雙方當事人的身份情況,使原、被告特定化。
2)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這部分是起訴狀的主要內容。原告要在起訴狀中寫明具體的訴訟請求和提出這種請求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包括法律關系存在的事實、發生糾紛的事實、提出訴訟請求的理由等。
3)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案件事實是否存在,需要證據證明。民事訴訟法規定了原告的舉證責任。因此,原告在書寫起訴狀時,對提出的訴訟請求和提出這種請求的理由,都應該提供證據證明。提供書證、物證的,應在遞交起訴狀時一並遞交人民法院。提供證人證言的,應當寫明證人的住址,便於人民法院調查核對。人民法院記錄原告的口訴,必須逐一問清上述內容,記入筆錄。
F. 到法院起訴的具體流程
你好,除非你個人特別懂法,思維表達特別清晰,能知道該以什麼名目起訴,能在法庭上完整表達你的要求他的侵害行為,這當中涉及許多專業知識,建議你全權委託律師,由律師代你提起維權訴訟,專業人士思路視角更廣寬,能從多方面入手盡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維護你的合法權益。
G. 起訴法院的訴訟程序是怎樣的
法院起訴程序是:1、當事人向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和相關證據;2、人民法院自收到起訴狀七日內以決定是否予以受理;3、人民法院決定受理的,依法審理、判決、執行。且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第一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第一百三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第一百四十八條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H. 向法院提出訴訟有哪些程序
1、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應當提交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材料,配合人民法院搞好立案規范化管理。
2、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提交起訴狀的規范性要求:
(1)當事人基本情況:當事人為自然人的寫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寫明名稱全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和職務;為無民事訴訟行為能力人的,寫明法定代理人的基本身份情況;
(2)訴訟請求:要求簡潔、明確、具體;
(3)事實及理由:清楚、簡明,與訴訟請求相關聯;
(4)起訴狀份數:正本一份,副本按被告及第三人數額提供相應份數;
(5)起訴狀書寫:用藍黑或黑色鋼筆、簽字筆書寫或列印;
(6)簽名或蓋章:原告為自然人的,正副本均由本人簽名;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蓋單位公章;為個體工商戶的,以營業執照登記的業主作為原告並簽名。原告簽名或蓋章後註明具狀日期。
3、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應當提交當事人的身份證明,並填寫法院專遞地址確認書、當事人信息登記表和證據清單。原告為自然人的,應提交居民身份證復印件並攜帶原件進行核對;為單位的,應提交加蓋公章的營業執照復印件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書各一份。原告是無民事訴訟行為能力人的,應提交原告與其法定代理人的身份關系證明。
4、以公民住所地確定管轄,公民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起訴時應當提交住所證明。由被告(或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確定管轄的案件,應提交由派出所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被告(或原告)在管轄法院轄區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證明或暫住證。
5、起訴時有委託代理人的,應當提交委託人簽名或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原件,應寫明委託許可權和期限,委託許可權為全權代理的,應當寫明具體的授權事項,否則視為一般代理。委託公民代理的,應提交代理人身份證復印件並提供原件核對。委託律師或者法律工作者代理的,應提交律師證或法律工作者證復印件並提供原件核對,同時提交律師事務所或者法律服務所的公函。
6、起訴應提交立案所需的基本證據原件或者與原件核對後的復印件,填寫證據清單,註明證據編號、名稱、來源、內容和證明對象,說明證據是原件還是復印件,原告或者代理人簽名或蓋章。
證據材料清單一式兩份,一份交原告,一份存卷;證據要求正本一份,副本按照被告及第三人人數提交,法院送達起訴狀副本同時送達證據副本。
立案所需的基本證據是指證實雙方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的證據和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的證據。
7、起訴材料的紙張應當符合案卷裝訂歸檔的要求,一律採用A4紙,如非A4規格的原件,應粘貼在A4紙上,A4紙左邊留出2厘米的裝訂線。
8、當事人提交的起訴材料齊全後,一審法院應當在七日內審查是否符合受理條件。
(8)向法院起訴的程序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一審的程序
1、起訴,即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
2、立案審查
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後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對裁定駁回起訴不服,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受理後,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通知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可根據當事人申請,做出財產保全裁定,並立即開始執行
3、排期開庭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4、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迴避。
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表意見。
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如果達成調解協議,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未達成調解協議,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宣判)。
5、宣判
同意判決,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區分對待:
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