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手機實名制立法

手機實名制立法

發布時間: 2021-02-07 08:08:31

『壹』 【急求】:工信部制定的手機號碼實名制辦法、規定是屬於法律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三種之中的哪一種

工信部制定的手機號碼實名制辦法、規定應屬於行政規章。

『貳』 手機卡實名制 有沒有 法律法規

手機實名制,是指來用戶以自己的名自稱、產品、品牌等文字標識為手機號碼進行注冊。手機 實名是新一代移動商務搜索技術,它是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手機簡訊功能相結合,用戶注冊實名後,即將相關信息存儲在互聯網資料庫上,在其他需要查詢時,通過手機簡訊查詢的方式,隨時隨地獲取相關信息。工信部宣布從2010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制度。目前國內的各大運營商和相關機構已經收到了工信部下發的通知,這意味著9月1號我國將正式啟動手機實名制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並非法律層面的規定,而僅僅是工信部的規章,因此效力較低,如果違反營運商會面臨著一定的行政處罰

『叄』 實名制什麼開始立法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工信內部令第24號《電信容和互聯網客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和工信部令第25號《電話客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的要求,自2013年9月1日起中國聯通公司嚴格執行電話客戶實名登記,主要包括兩個核心點,一是嚴格規范客戶入網時所登記的信息資料,二是嚴格執行客戶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為此,中國聯通公司專門做出了系統功能改造,從系統管控方面進一步嚴格了實名登記和客戶信息保護的各項規定。

『肆』 手機號碼實名認證有關規定

手機卡實名制的法律依據是《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工作方案》已經內在2013年6月28日中華容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第2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2014年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公布《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從2015年1月1日起,購買手機卡必須實名制,並在全國范圍聯合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治理行動。

『伍』 手機實名制有什麼法律意義

推行「手機實名制」後,在簡訊息的傳播過程中,可以保證各個使用環節能夠辨別用版戶身份,使信息發布者權、傳播者、使用者與最終用戶能夠獲得真實的身份驗證,從而達到有效劃分信息內容權責的目標。大多數手機犯罪使用的都是非實名的預付費手機。目前簡訊息服務投訴是電信服務投訴中最多的業務,投訴的主要內容是垃圾簡訊和服務提供者不規范經營。實行手機實名制,旨在遏制違法簡訊、詐騙簡訊、色情簡訊等垃圾簡訊,規范經營,減少通過手機簡訊進行違規、違法行為. 實行手機實名制還可以保護用戶的隱私權~

『陸』 手機實名制有什麼法律意義

推行「手復機實名制」後,在制簡訊息的傳播過程中,可以保證各個使用環節能夠辨別用戶身份,使信息發布者、傳播者、使用者與最終用戶能夠獲得真實的身份驗證,從而達到有效劃分信息內容權責的目標。大多數手機犯罪使用的都是非實名的預付費手機。目前簡訊息服務投訴是電信服務投訴中最多的業務,投訴的主要內容是垃圾簡訊和服務提供者不規范經營。實行手機實名制,旨在遏制違法簡訊、詐騙簡訊、色情簡訊等垃圾簡訊,規范經營,減少通過手機簡訊進行違規、違法行為.
實行手機實名制還可以保護用戶的隱私權~

『柒』 實名制手機卡法律法規

實行實名制手機卡有一定法律約束,一旦觸犯法律,跑到哪都能能找到你。手機使用已逐步進入法制化軌道管理范圍。

『捌』 手機實名制立法的立法內容

中國工信部推進手機實名制立法
2009年12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版關於進一步深入整治手機權淫穢色情專項行動工作方案》顯示,工信部在打擊手機涉黃的同時,正會同公安部、國務院新聞辦,加快立法進度,力爭在2010年年底前出台《通信簡訊息服務管理規定》,為全面實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提供法律依據。在該通知中,工信部提出,基礎電信企業要採取各種優惠措施,鼓勵用戶提供有效身份證件等信息進行實名登記和補登記,逐步提高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的比例。

『玖』 手機實名制 違法 為什麼沒人告工信部

電話號碼實名制的根據是《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是部委文件,具有行政法規效力,所以電話號碼實名制不僅不是違法,洽洽是依法辦事。

『拾』 手機實名制什麼時候全國實行

2013年9月1日手機實名制在全國實行。

電話實名制即用戶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寬頻業版務、無權線上網卡的入網、過戶等業務時,應提供真實身份信息,以自己的名稱、產品、品牌等文字標識為手機號碼進行注冊。

2013年9月1日開始,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對新增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含無線上網卡)用戶實施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嚴格實行「先登記,後服務;不登記,不開通服務」。

(10)手機實名制立法擴展閱讀:

手機實名制的影響:

推行「手機實名制」後,在簡訊息的傳播過程中,可以保證各個使用環節能夠辨別用戶身份,使信息發布者、傳播者、使用者與最終用戶能夠獲得真實的身份驗證,從而達到有效劃分信息內容權責的目標。8億手機用戶超半數需補登。

在辦理完入網手續後,移動通信服務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提供電話業務收費單據。在為簡訊息服務業務提供者代收信息費時,應同時向用戶提供簡訊息服務業務提供者的名稱、代碼和代收金額,並註明「代收費」字樣。

熱點內容
欠錢去法院起訴 發布:2025-07-01 23:36:30 瀏覽:470
律師咨詢熱線電話 發布:2025-07-01 23:35:37 瀏覽:442
最早法官法 發布:2025-07-01 23:35:33 瀏覽:958
民事訴訟法上的行為保全 發布:2025-07-01 23:34:54 瀏覽:813
山東員額法官 發布:2025-07-01 23:30:22 瀏覽:881
嶗山法院院長 發布:2025-07-01 23:28:20 瀏覽:130
校園道德漫畫圖片 發布:2025-07-01 23:28:19 瀏覽:230
小規模廠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1 23:18:34 瀏覽:451
行政規章能設行政許可嗎 發布:2025-07-01 23:11:41 瀏覽:128
由各子企業自行聘請法律顧問 發布:2025-07-01 23:10:58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