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荷

道德經荷

發布時間: 2021-02-07 16:59:08

⑴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描述的是不是黑洞

「史瓦西解」得出的黑洞在天文和哲學中的碰撞

雖然,時間流逝光陰難復返,但那些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的巨著依然會流芳百世。在《道德經》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我們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節選自第一章節的內容。年少時的我們,雖然能記下、能領會淺層面的含義,但並不知其中深意。

簡而言之,《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描述的物體,雖然與黑洞存在一些相似之處,但依然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倘若將黑洞與被描述物體劃等號是不準確的。但也不得不說,不管是遙遠的古代,還是科學日益發達的當代,都存在著許多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而他們的存在,也都無一例外地推動了人類社會向前發展。黑洞,縱然當下的我們對其了解有限,但相信在之後的時間里,它的神秘面紗將會被科學家們層層揭開。

⑵ 世界名人如何評價《道德經》

《道德經》在國外: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出版第一多的是聖經、第二多的是道德經,被譯成多國文字廣為流傳!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巨大精神財富!20世紀,人類在科學技術和物質財富上雖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也造成了環境破壞、價值迷惘和心靈污染三大危機。面對這些社會危機,西方人開始從東方道學中尋求哲學智慧,以解決現實問題。
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在評述老子《道德經》時指出:「這本書雖然不到六千字,卻包含著許多精神食糧。」荷蘭萊頓大學教授施舟人肯定道學「對西方文化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高認為《道德經》「是一本有價值的關於人類行為的教科書。」德國人尤利斯噶爾指出:「老子,他是推動未來的能動力量,他比任何現代的都更加具有現代意義,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認為《道德經》「是最迷人的一部奇書」。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老子的《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美國學者蒲克明預言未來「《道德經》將是一本家傳戶誦的書。」它之所以受到世人如此重視、如此高的評價,因為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最系統的第一部「大成智慧學」。
在政治上,不少國家的領導人都指出,要想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必須善於從老子《道德經》中去尋找政治智慧。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大聲呼籲: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美國前總統里根援引《道德經》中「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治國名言,以尋求其治國理念和方略。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建議全世界「遵循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誨,來應對世界金融危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極力推崇老子的《道德經》,援引老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的名言,努力將這種不朽的哲學智慧應用到聯合國工作中。
在經濟上,要解決現代市場經濟中出現的問題,也需要從《道德經》中尋找發展經濟的哲學智慧。英國哲學家克拉克認為「現代經濟自由市場的原理就是源自《老子》的無為而治。」在世界范圍內,已悄然地出現了一個經濟文化群體「道商」。所謂「道商」,就是以道學的辯證思維和哲學智慧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商人。法國阿爾斯通總裁安南·博格先生聲稱:「在中國做生意,要懂《老子》。」曾擔任財富五百強公司高級執行官的詹姆斯把《道德經》尊為新世紀的商業理論。奧地利經濟學家哈耶克認為道家的「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的觀點,就是他的自發秩序理論的經典表述。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根據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的思想,從事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美國GE公司前總裁傑克·韋爾奇依據老子的「為道日損」的思想,提倡「無為式」的「簡單的管理」。
在科技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可以從老子的《道德經》中汲取靈感。英國科學家霍金在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思想啟示下,提出了「宇宙創生於無」的理論。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提出的「質朴性原理」,與老子所謂「道」的質朴性是不謀而合的。美籍華人李政道發現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與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也有吻合之處。日本農學家福岡正信提出「自然農法」,並稱自己「就是在老子『道法自然』這一偉大命題的啟發下提出來的。

⑶ 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由來是一家。請把紅蓮、白藕、青荷葉具體指代什麼給我對應一

老子化胡為佛的話應該說佛教是在老子點化後開創的,而孔子也曾求教於老子,記得顏回死時孔子說到是天要亡我也就是後來的儒學偏離了道。所以我感覺他們都是一位祖師都是老子

⑷ 內在小孩解道德經

《內在小孩解道德經》
★ 這本書不是經典注釋類的作品,而是一把幫助我們找到生命本元的鑰匙
★ 作者系《道醫學》一書責編,並得熊春錦先生真傳
★ 作者參道二十餘載,出入佛老,慧性大開,與胡因夢的悟道因緣有驚人的相似

●基本信息
作者:韓金英 繪著
出版:團結出版社 定價:41.00元
版次:2010年3月第1版 書號:ISBN 978-7-5126-0001-0

●讀者對象 對探索生命真相感興趣的讀者
●建議陳列類別 道家•靈性•生命教育

●內容簡介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道和德是人體先天部分,物和勢是人體後天部分。本書作者用13萬字的文字篇幅和50幅彩色畫作,為我們展示了生命的先天部分即道和德,人類繪畫史上從未有過的,肉眼不能慧眼所見先天元氣在人體運作的生命圖景:真我、元神、元精、元氣、內丹等長生不老的真相。一部書就是一座廟,先天的至清能量,通過視覺直指每位讀者內在的小孩,接引宇宙大元氣溝通每個人的小元氣,讓日益消耗走向衰亡的人生曲線V型反轉,走向自由掌控生命的生生不已之長生路。
●作者簡介
韓金英,1961年生於北京。198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文化部《中國文化報》任記者5年,之後在出版社工作至今。編輯、作家、畫家。25年來編輯出版中國傳統文化書籍上千種。參悟《道德經》20餘年,慧性大開,創作了《生命禪》、《易經中的生命密碼》、《住宅健康場》等有關禪道、易學的暢銷書。天命之年,返璞歸真,心想事成。母親的離世,讓她突然看到生育萬物的大道,此時但感文字局限,拿起畫筆,作品形成《道德經》藝術館,展示老子長生的奧秘,被高度評價為新道學的成就。

《內在小孩解道德經》代 序

回到生命本元之家

韓金英女士參禪悟道二十餘年,終於找到了來時的路徑,回到了久違的自我老家——生命本源之家!看望過乾父坤母之後,遂返歸紅塵,並在新浪網建起了自己的家廟——韓金英博客廟!

「有道無德,廟中之魔;有德無道,一座空廟。」韓氏博客廟則遵道而貴德,啟用慈悲航船,接引廣大眾生,劃起陰陽雙槳,乘著智慧春風,渡過煩惱中流,直駛銀河彼岸,回歸生命老家,問候乾父坤母,並匯報自己在地球村中工作、生活的一切,是否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虛度年華而悔恨……。即使如此,也不打緊,念一念「回頭是岸」的心咒即行。

「回頭是岸,岸在哪裡?」勿須回頭,當下即是!如果你仍然找不到北,圖上的機靈小姑娘會給你指明方向!

心中的小孩

多麼天真靈秀又憨態可掬的韓金英女士的本我——她心中的小孩!靈氣四射,慧光照人:照射俗人,俗氣頓消;照射貪官,貪官汗顏;照射壞人,立放屠刀;照射志士,宏願生起;照射道者,豁然開悟——迴光返照自己心中的小孩!

韓廟主人自述,歷經二十餘年的清凈無為生活,才見到這個天真靈秀的她——本來面目!或曰內我,本我,真我,我的我。她的學名叫做天命元神,乃是道的代表或特派員,亦即修真悟道者明心見性之性,超凡入聖之聖,無極之子,太極真身:秋水為神玉為質,道鄉走來小憨妹,大耳豎聽天外音,雙辮長垂春風醉。

韓金英女士認為,老子《道德經》五千言,言道,言德,言自然,言嬰兒,就是要叫你喚醒內心的小孩——道之驕子!

柳華陽師祖說,父母,妻子,丈夫,兒女,可因夙世因緣而遇,而道則不然,須經艱苦修煉才得——誰修誰得!韓金英女士花了二十年功夫,其初衷不過是求得工作有成,生活安寧,並未追求成仙做佛。而她的仙佛種子卻不期而至,不求而得!就因為不求而得,所以得來才真,真而且靈,靈而且妙,妙而入道!

請聽內心的小孩讀道德經

「道猶路也通天路,一條心路各自悟。鴻蒙未判懸太空,天地辟後在何處?」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心中之心——就是各人心中的小孩!

「丹經道書多假(借之)話,假話背後藏玄機。老子妙道無中有,玄之又玄上天梯。」請你像韓金英女士心中的小孩那樣,握固《易經》「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動一靜道之機」這付拐杖,沿著老子五千言建造的通天靈梯,拾級而上,勇猛精進,直奔那沒有究竟的究竟境界而去,定能親見老家的本地風光。有詩為證:虛心實腹懷上胎,荷葉獨坐小乖乖。登上天梯塵環望,欲嘗道果上梯來!

「耐得寂寞與凄寒,無味饅頭啃不完;無味中有味中味,味中味藏甜上甜。」世間讀道,寫道,問道,求道者,遍及地球村的各處,華夏村的研道者尤多。對這部道家祖經啃來嚼去,各味甘苦;註解詮釋,各盡其妙。然而大多數人只是在名相上下功夫,或僅憑主觀想像猜測,不免隔靴搔癢,難以通透道經三昧。

韓金英女士則獨辟蹊徑,遵循心悟之路,首先喚醒她心中的小孩——與道祖心靈相通的聖嬰:「無私也」——沒有主觀意願,「無為也」——不曾起心動念,「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與道心相通。把道祖金口言說的「假(借之)話」,用小孩童言無忌的口吻,自然而然的表述出來,使我們得以了知道祖老子的五千言到底說的是什麼。

下面且聽韓金英女士心中的小孩慢慢道來!

存誠子 曾慶余

2010年元旦

⑸ 外國人怎麼看《道德經》

土豆系列0420 :你好。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出版第一多的是聖經第二多的是道德經,被譯成多國文字廣為流傳!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巨大精神財富!20世紀,人類在科學技術和物質財富上雖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也造成了環境破壞、價值迷惘和心靈污染三大危機。面對這些社會危機,西方人開始從東方道學中尋求哲學智慧,以解決現實問題。
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在評述老子《道德經》時指出:「這本書雖然不到六千字,卻包含著許多精神食糧。」荷蘭萊頓大學教授施舟人肯定道學「對西方文化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高認為《道德經》「是一本有價值的關於人類行為的教科書。」德國人尤利斯噶爾指出:「老子,他是推動未來的能動力量,他比任何現代的都更加具有現代意義,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認為《道德經》「是最迷人的一部奇書」。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老子的《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美國學者蒲克明預言未來「《道德經》將是一本家傳戶誦的書。」它之所以受到世人如此重視、如此高的評價,因為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最系統的第一部「大成智慧學」。
在政治上,不少國家的領導人都指出,要想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必須善於從老子《道德經》中去尋找政治智慧。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大聲呼籲: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美國前總統里根援引《道德經》中「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治國名言,以尋求其治國理念和方略。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建議全世界「遵循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誨,來應對世界金融危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極力推崇老子的《道德經》,援引老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的名言,努力將這種不朽的哲學智慧應用到聯合國工作中。
在經濟上,要解決現代市場經濟中出現的問題,也需要從《道德經》中尋找發展經濟的哲學智慧。英國哲學家克拉克認為「現代經濟自由市場的原理就是源自《老子》的無為而治。」在世界范圍內,已悄然地出現了一個經濟文化群體「道商」。所謂「道商」,就是以道學的辯證思維和哲學智慧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商人。法國阿爾斯通總裁安南·博格先生聲稱:「在中國做生意,要懂《老子》。」曾擔任財富五百強公司高級執行官的詹姆斯把《道德經》尊為新世紀的商業理論。奧地利經濟學家哈耶克認為道家的「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的觀點,就是他的自發秩序理論的經典表述。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根據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的思想,從事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美國GE公司前總裁傑克·韋爾奇依據老子的「為道日損」的思想,提倡「無為式」的「簡單的管理」。
在科技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可以從老子的《道德經》中汲取靈感。英國科學家霍金在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思想啟示下,提出了「宇宙創生於無」的理論。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提出的「質朴性原理」,與老子所謂「道」的質朴性是不謀而合的。美籍華人李政道發現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與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也有吻合之處。日本農學家福岡正信提出「自然農法」,並稱自己「就是在老子『道法自然』這一偉大命題的啟發下提出來的。」

⑹ 急求!!各種譯本道德經書籍!

買到是來不太可能的,市場上只有一源些普通的英文譯本,比較有名氣的有以下版本,其中林語堂的譯本是最容易找到的。
英語 《道德經》
林語堂譯本 1944
Harild Winter Bymer譯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4)在紐約出版
Isabella Mears譯本 初版於1922年
荷蘭譯本 Henri Jean Francois Borei 1898
冰島語1921年譯本是與印度經典的合訂
另外還有德語譯本
丹麥譯本 由Ernst Moller翻譯 1909年出版。
阿拉伯語譯本 1992年出版
泰加洛文出版的《道德經》
Florentino T Timbreza
西班牙文 Roberto Pla譯

⑺ 天雨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寬,只渡有緣人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含義:雨雖然大,卻滋潤不了無根的草;佛法寬大,卻沒法引導無緣的人。在好的機會也是給有準備和有進取心的人。

出自春秋老子所著的《道德經》。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7)道德經荷擴展閱讀: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

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⑻ 荷葉可以是道德經什麼

藕可以是道德經中的道,荷葉可以算是道德經中的德吧

⑼ 道德經 論語 和易的聯系

一、《道德經》的哲學思想的立論點是治本,而忽視了治標,而忽視了從歷史版發展的權角度來根治社會病根。所以,《道德經》的哲學思想在歷史長河中的沉浮是一個必然現象;正因為《道德經》哲學思想理論上的缺陷才給後世儒、墨、法等學術留下了發展空間。二、正因為《論語》的立論點是從治標開始,力求達到治本的目的。所以,儒學理論在歷史長河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正因為孔子為人類確立的這個行為准則只適合當時的社會需要,這個「禮」是有一定地時間局限性地。所以需要後人不斷地去更新,維護。三、歷史發展的腳步是永不停息地,我們每個人包括我們的民族如果不緊隨時代即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遲早會被歷史淘汰出局。

⑽ 「荷擔者三夫」的「夫」是什麼意思

「荷擔者三夫」的「夫」意思是:成年男子。

出自:戰國 列子《愚公移山》

原文選段:

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釋義:

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10)道德經荷擴展閱讀

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

「愚公移山」故事象徵了「道」的永恆性。聯系其他篇章,從《列子》一書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上分析即可看出,《列子》不但繼承了《道德經》關於「恆道」的思想,而且從過程論的角度予以了發揮。

「愚公移山」故事中子子孫孫無窮盡的意象實際上可以看作大道永恆而生生不息精神的寄託。其次,故事表達了道家的「抱一」觀念。這種觀念起端於老子《道德經》,並且被《列子》、《莊子》等道家著作所繼承和詮釋。

文章中的智叟只看到愚公的「殘年餘力」及山高難以削平的一面,而看不到人類延續不斷及山不會增高的一面,所以堪稱「固不可徹」,比起愚公的目光來實是短淺。愚公藐視大山,敢於移山,知難而進,堅韌不拔,是因為他看到了人的作用,通過努力,事物是能夠轉化的。由此可見愚公形愚而實智。

熱點內容
語文的教法學法 發布:2025-07-02 04:33:39 瀏覽:363
人民法院民間借貸糾紛 發布:2025-07-02 04:32:42 瀏覽:778
民法典通過的重要意義 發布:2025-07-02 04:27:44 瀏覽:288
吃空餉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02 04:21:57 瀏覽:719
姜燕法學 發布:2025-07-02 04:12:20 瀏覽:817
行政法案例判決書 發布:2025-07-02 04:02:59 瀏覽:192
淘寶司法拍賣北海 發布:2025-07-02 03:59:50 瀏覽:879
行政前台部門規章制度可復制 發布:2025-07-02 03:58:04 瀏覽:61
道德古語6 發布:2025-07-02 03:52:37 瀏覽:167
勞動法關於加薪 發布:2025-07-02 03:51:56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