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方正道德經

方正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1-02-09 08:18:52

A. 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則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士」指貴族,「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隸主貴族,「中士」即平庸的貴族,「下士」即淺薄的貴族。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級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認識水平的高低而言。

道:哲學名詞,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所。

若存若亡:似乎是學到了,又似乎是沒學到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普通人是抱著嘲笑的態度學「道」,他們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的水平已經很高了,根本就不相信。

出自春秋戰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

原文: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全文釋義: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上等聰明的人,學習「道」以後,會努力往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中等聰明的人,學習「道」以後,似乎是學到了,又似乎是沒學到。自己以為已經把握了,不願意往實踐,光動嘴,不動手。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普通人是抱著嘲笑的態度學「道」,他們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的水平已經很高了,根本就不相信。實在「道」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把握的,不被嘲笑的就不是「道」了。

因此古時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崇高的德好似峽谷,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污垢;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朴而純真好像混濁未開。

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最能夠裝東西的器物,反而不裝東西;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隱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

(1)方正道德經擴展閱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告訴我們要學以致用,思考、實踐,再思考、再實踐。如李四光兩個否定—「否定中國不存在第四冰川」否定中國貧油和石油勘探。毛澤東將讀書與實施領導相結合。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告訴我們要「求甚解」。求學期間,因為太多的不求甚解,讓同學之間的學習成績相差甚遠;工作以後,因為太多的不求甚解,才讓很多工作之初的同事,在退休時不自然的分出三六九等。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不應非常膚淺的嘲笑身邊的、或是別人提出的一些論斷,隨著時間積累,我們應當更有涵養、深沉地去思考、解讀一些看似滑稽的事。正如黑格爾所說,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大凡做出輝煌成就的科學都是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人,他們決不會人雲亦雲隨波逐流。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謂「上道」,所以無法為一般人所理解,當然要被笑話了,「不笑不足以為道。」而愛因斯坦所體現的正如老子所說「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B. 智欲其圓道,行欲其方正什麼意思

這是渤海大學歷史系系訓,承德體道出自道老子的《道德經》,智圓行方語出春專秋楚國老子弟子屬的《文子·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圓,行欲方……智圓者,無不知也;行方者,有不為也。」

意思如下。
承,繼承,傳承;體,實踐,踐行。德,從人從心,事物的屬性,人的品德修養,美好的道德;道,事物的法則、規律,人間的道義、公理。萬物之所然,萬理之本原。
承德體道,「志於道,據於德」,繼承、弘揚、體踐人類美好的道德和公理,成為社會的良心。
智,智慧,從日從知,日有所知則慧。智慧是學習和實踐的結果,是人類文明之表現。行,行為、行動,上至愛國、愛民,下至待人、處世、交友,思想的外在表現。圓,圓融、圓通,圓滿無虧,人類智慧的最高境界。萬萬不可將圓誤解或曲解為圓滑、世故。智慧圓通而無限,超越一切,人的境界達到極至;方,方正、公平、無私、無邪,心性無別,言行一致。「內外相應也,言行相稱也。」
智圓行方,智欲其圓而行欲其方,圓而神,方以智。擁有大智慧,公正無邪,公平無私。
承繼人類美德,體踐世間公理。智圓融通古今,行方正無私曲。

C. 道德經經典名句100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經·第七十章》

說話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定要中心。

2、治大國若烹小鮮。——《道德經·第六十章》

小鮮是指小魚。治理龐大的國家,就像是烹調小魚一樣。

3、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處世原則,是干實事而不與人爭高下。

4、少則得,多則惑。 ——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學到的知識少,反而能夠有所收獲,學到的多,反而會使人產生迷惑。這句話是指學習,應當能夠專一,而不應當繁雜。

5、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良。知識淵博的人不賣弄,賣弄的人沒有多少學識。

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東西,是沒有菱角的,最寶貴的器物,是在最後製成的。至大的聲音聽起來卻似沒有聲音,最大的形體,卻反而沒有形狀。

D. 老子《道德經》上說:「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是啥意思具體解釋。

出自老子抄《道德經》襲
《道德經》明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所謂的大音和大象,與道並列,是以器象來表徵、喻示大道。
希:同無
整句是
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翻譯過來就是
最最潔白的好象污濁,最方正的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 最大的音樂沒有聲響,最大的象沒有形象。 大道隱匿,沒有名稱,卻唯有道善於始生萬物,又善於去完成。

E. 道德經經典名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經·第七十章》

說話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版定要中心。

2、治大國若權烹小鮮。——《道德經·第六十章》

小鮮是指小魚。治理龐大的國家,就像是烹調小魚一樣。

3、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處世原則,是干實事而不與人爭高下。

4、少則得,多則惑。 ——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學到的知識少,反而能夠有所收獲,學到的多,反而會使人產生迷惑。這句話是指學習,應當能夠專一,而不應當繁雜。

5、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良。知識淵博的人不賣弄,賣弄的人沒有多少學識。

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東西,是沒有菱角的,最寶貴的器物,是在最後製成的。至大的聲音聽起來卻似沒有聲音,最大的形體,卻反而沒有形狀。

F. 《道德經》里的「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器是指什麼

一、大才之人

大器是指貴重的物品,比喻人才出類拔萃。貴重的物品需要長時間的雕琢才能變成一個非常完美的器材。鑄造這個器材需要凝固,時間越長冷卻的時間足夠長,做出來的器材就是特別好,限制相當於特別重要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成就出一番事業。

世界上的所有成功人士不是天生就那麼聰明的,他們都是有付出才有勞動成果的,只有發憤圖強,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才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勝利人士成為人們眼中的成功者。我們不付出努力是不會有勞動成果的,只有發憤圖強,付出努力的人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成功。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是弱智啟動的,他們都是付出常人想不到的,努力才得到成功的。

G. 道德經第四41章全文翻譯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累,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義解;
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勤奮地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半信半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如果下士不笑,就不能稱其為道。因此古語說: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進的道好像後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嶇,高尚的德好像低谷,潔白好像污黑,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像疲弱,質朴而純真好像混沌未開。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貴重的東西遲遲才能完成,最高的樂聲聽不到,最大的形象看不見,道盛大而沒有名稱。只有道,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
簡析;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H. 道德經 名句

1.道可來道,非常道。
2.上善若水。源
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4.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I. 道德經深刻的部分

<道德經>深刻的部分,開篇:道,道,道,非常道!理解了它,後面的就容易了!

熱點內容
刑法第七部224條69800 發布:2025-07-04 23:01:12 瀏覽:402
網路道德與文明 發布:2025-07-04 23:00:12 瀏覽:415
70年代的教育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7-04 22:58:45 瀏覽:999
法律碩士法學初試科目 發布:2025-07-04 22:57:47 瀏覽:143
東莞市人民法院王 發布:2025-07-04 22:56:47 瀏覽:301
癌症病人勞動法 發布:2025-07-04 22:56:38 瀏覽:579
蕉城區人民法院招聘 發布:2025-07-04 22:41:20 瀏覽:829
順德法院雇員 發布:2025-07-04 22:28:19 瀏覽:945
2016法律碩士研究生考試分析 發布:2025-07-04 22:22:10 瀏覽:332
司法考試沈陽 發布:2025-07-04 22:19:03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