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談法治
『壹』 日本是法治國家嗎,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沒有強拆(憲法有效);沒有城管(人權有效);公務員敢受賄或不幹活直接丟飯碗(政專治有效);警察受人民屬尊敬(警察隊伍清廉);視頻網站不能想播什麼就播什麼(版權法有效);爸爸是誰不管用(人民行駛選舉權);兒童受教育率幾乎100%(義務教育覆蓋全面而嚴格);風俗業發達(表達自由,笑)。
『貳』 日本是人治社會還是法制社會跟中國比誰更好
我建議你去騰訊網看一篇文章,《你以為日本是什麼樣》,讀完你就明白,日本的法制化程度遠在中國之上,這個國家是亞洲地區民主轉型最成功的,絕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樣子
『叄』 急!以日本民法典制定過程為例,談談你對法制建設過程中如何處理本國法制傳統與外來法律之間的關系,500字
二、 日本民法典制定的過程
(一)「舊民法」的制定與「法典論爭」
明治6年(1873年),日本政府在司法省設民法編纂課,於明治9年(1876年)著手起草民法,到明治11年(1878年)完成初稿。明治12年(1879年)又聘請法國專家來日委以民法起草工作。明治13年(1880年)在司法省設民法編纂局,加緊起草工作。民法編纂局一度劃歸外務省,後來又歸司法省,由法國專家負責財產法部分,另由日本人負責親屬法部分,最後在明治21年(1888年)完成草案。所完成的民法草案稱為舊民法典。舊民法典中相當於現行民法典前三編(總則、物權、債權)的部分由博瓦所鈉德起草,而親屬法和繼承法部分由日本法學家負責起草。從具體內容來看,盡管舊民法典的基本框架仍然遵循法國民法典,但與法國民法典有諸多不同之處。比如,將租賃權規定為物權;不動產物權變動中第一買主盡管沒有登記也可以對抗第二買主等。[4]
日本就舊民法典的實施展開了斷行派與延期派的論爭。當時的論爭不僅限於法律方面,而且與政治結合在一起,涉及到立國的根本問題。法典論爭的核心是關於親屬法的,尤其集中在家制一點。在論爭中,最能刺激國民感情的是穗積八束的論文《民法出而忠孝亡》。他聲稱,舊民法典破壞了日本親族制度中固有的「醇風美俗」,會給日本國體造成不良影響。結果,帝國議會於1892年通過《民法典及商法典延期實行法律案》。[5]就這樣,一部充滿近代色彩的民法典夭折了。法典論爭表面上爭論的是民法典,但其實質上是日本固有的傳統文化與西方近代思想之間的沖突,這個沖突在日本近代化的過程中始終存在,這次法典論爭是這個沖突達到巔峰的表現。為了調和這個沖突,日本不得不對舊民法典進行修改。
(二)「新民法」的制定
新民法即現行民法,舊民法施行延期後,日本政府著手重新起草民法。明治26年(1893年),設置法典調查會,以伊藤博文為總裁、西園寺公望為副總裁,以穗積陳重、富井政章、梅謙次郎三人為起草委員,另以數十人為委員。這次起草,在維持日本舊有習俗、特別是家族制度的原則下,特別參照當時的德國民法第一草案進行,於1895年完成總則編、物權編和債權編,次年這三編在議會通過,於當年4月27日公布。親屬編與繼承編於1898年通過公布(同時公布的還有《法例》與《民法施行法》)。全部民法於1898年7月16日施行。這是日本的「新民法」,又被稱為「明治民法」。這部民法一直施行到現在。其中親屬編與繼承編在二次大戰後經過了重大修改。
四、 日本民法典對我國民法典編纂的啟示
從上面對日本民法典的制定與發展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民法典在制定過程中是以移植攝取、注重實效與兼收並蓄為基本指導思想的。由於日本缺乏民事法律的傳統,面對西方列強的要求,只有向西方國家特別是擁有相對完備的資本主義法律體系和成熟的立法技術的英、法、德等國家學習經驗,借鑒成果,移植攝取,兼收並蓄,只有制定與西方主要國家相一致的法律制度,才能實現政治上的願望;而舊民法典流產的教訓則使得新民法典在起草的過程中尤其注重日本國內的實際,對長期積淀下來的歷史傳統和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和梳理,繼承和發揚行之有效的制度以求內容的實效性,新民法典編纂委員會在審議的過程中還就具體問題作了大量的習慣調查,盡量使相關規定符合日本的風土人俗和國情。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日本民法典作為亞洲第一部民法典,無疑以其思想意義和歷史上的擴散力而佔有著最為重要的地位,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開創亞洲近代法史的偉大法典。處於21世紀今天的當代中國,學習、研究與借鑒日本民法典是必要的,它帶給我們很多啟示。
(一)、關於「西方化」和「本土化」
本來「西方化」和「本土化」的爭論在上個世紀初就開始了,只不過近些年又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高潮,而這次爭論又恰在醞釀和制定民法典的過程中,所以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影響。一百年來,中國學習西方民法,或者稱之為中國民法的近代化,效果又怎樣?很多法理、法史的學者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大多數學者認為,繼受西方先進的近現代法文化、法規則是時代的要求,但是必須注意植根於中國本土社會的法文化、法規則是基礎。這里的基礎主要是指本土社會中包括的中國傳統法文化、法規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社會現實新創造的法文化和具體制度。我國現在制定民法典就是把上述這些因素中的優勝之處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從民法的現代化出發,我們要找到「西方化」和「本土化」方面的一個結合點,中國傳統的及現實中好的東西要保留,但對糟粕也要勇於剔除;對西方的經驗,我們要借鑒,但也要有所取捨。有一點是非常明顯的,民法中有關基本原理和交易規則等應該與國際接軌,而親屬、繼承等方面的制度應該有我們自己的特點。
正如謝懷栻先生所言,「不論哪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特點的國家和民族是沒有的。因而在繼受外國法時,辨別自己的特點也是一個重要問題。機械地、盲目地照搬外國的法律,當然不一定好;強調甚至借口自己的特點而拒絕接受先進的外國法律,也是不對的。」因此,我們在借鑒外國法時,強調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是應該的。
(二)、關於繼承與創新
這里所說繼承的含義,包括對中國傳統的和近代的民法理念和制度的繼承,特別是繼承中國近代以來法制改革和建設的經驗,也包括對各國民事立法經驗的借鑒和吸收。所以,在內容上,我國未來的民法典需要繼承的內容很多。而對於創新來說,內容相對於繼承可能要少一些。但是我們的著眼點、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理想是創新,因為社會是進步的,我們的民法也應該是隨之發展的。兩個世紀前的法國民法典,一個世紀前的德國民法典,有許多值得學習借鑒的東西,而且我們也一直在學。如今,我們制定21世紀的民法典,還必須往前看,往前走,不能僅局限於停留在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出色內容上,而要立足於時代的變革。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革,我們要跟上它們的步伐就應該有所創新而且必須有所創新。創新必須以社會的進步和民法的發展為契機,必須以中國的實際為基點,符合中國發展為著眼點。就像日本,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民法典也在不斷地增、刪、改,並且根據需要制定了許多單行法規,來彌補民法典的不足。雖然我們知道一樣新事物被人們認可與接受是要經歷一個艱難的過程的,而且這個過程持續的時間也許會很長,但是新事物畢竟是新事物,它的優點是無法被抹滅的,它最終會被人們接受。所以,我們未來的民法典應該有自己的創新,而且我們的創新是依據時代精神和本國國情的創新!
『肆』 日本近代法制的 啟示
一、明治維新前日本法制的概況
1、日本奴隸制國家適應的法,是一種固有的以不成文的命令和習慣為表現形式的氏族法。
2、「大化改新」廢除奴隸制後,日本制定了《大寶律令》和《養老律令》,以加強中央集權統治。
3、1192年,日本進入武家統治時期,律令的作用不斷衰落,統治社會的是武家法典。主要有《貞永式目》、《公事方御定書》。
4、日本封建法律制度主要來自中國唐是明律,受中國封建法律影響很大。
二、日本近代法律制度的形成
日本近代法制形成的經過;草創時期、確立時期。《泰西主義》與日本近代法制的西方化。日本六法的體系與原則屬於大陸法系模式,深受法、德法典的影響,但具有不同於法國法而更接近於德國法的特點。明治維新的不徹底性,決定日本近代法制叉保留大量封建殘余,這在憲法民法、刑法中表現尤為明顯。日本近代法制建設的經驗,及其對促進「三大政策」的實現,推動資本主義發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第二節 日本帝國憲法
一、帝國憲法的制定及其基本特點
憲法制定的歷史背景與經過。
憲法的特點:出於政治上便宜行李的考慮,帶有大綱目的性質;大量抄襲普魯上憲法,較少獨創性;「臣民」的權利和自由受到很大限制。
二、憲法所確立的國家制度
以君主立憲政體為外衣的天皇專制制度。天皇獨攬大權,內閣對天皇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議會的立法權與監督權極為有限。軍部在國家機構中處於超內閣的特殊地位。軍部脫離內閣獨立行使軍權,直接隸屬於天皇,形成所謂「二重內閣」。日本帝國憲法是日本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妥協的產物,是一部帶有封建性和軍事性的憲法。
第三節 日本民法典
一、民法典的制定
1890年舊民法典的公布,因其內容過於法國化,未能付諸實施。1989年頒行新民法典,主要以德國民法典草案為藍本,兼采法國民法典的法理,給合日本的實際編纂而成。
二、民法典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總則、物權、債編雖然也有明顯維護封建關系的規范,但貫穿著資產階級民法原則,總的說來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親屬、繼承編深受封建父權家長制的影響,把日本固有的「家」制度、家督」繼承等保留下來,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
資本主義的財產法與封建主義的身份法相結合,是日本民法典的最大特點。
第四節 日本刑法典
一、刑法典的制定
1880年公布由法國人起草的刑法典,因其不適合日本國情,曾多次提出修改草案。1907年頒行按德國刑法典編制的新刑法典。
二、刑法典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總則中關於刑法一般原則的規定。
分則中關於罪名與刑罰的規定。
刑法典的特點:基本上體現了資產階級刑法原則,又保留著若干封建殘余(如規定侵犯皇室罪、殺害尊親屬加重處刑等);既反映古典刑法學派的報應刑思想,又帶有社會刑法學派目的刑理論的印記。
第五節 日本訴訟法典
一、訴訟法典的制定
1880年治罪法的公布。
1890年,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裁判法的頒行。
二、訴訟制度的特點
1、法院分為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兩個體系相適應,訴訟也分為普通訴訟與行政訴訟兩個系統。
2、刑事訴訟中的公訴採取國家追訴主義,民事訴訟貫穿當事人進行主義,法院不幹涉的原則。
3、刑事訴訟中公訴把預審作為公判前的必經程序,民事訴訟則強調和解。
4、法院得依職權調查證據,一切證據都由法官按「自由心證」進行判斷。
『伍』 日本近代法治的改革與變遷,論述
我知道1889年,有個大日本帝國憲法
『陸』 無論怎麼說,日本也是文明法治國家了
中國人現在所有的夢想,日本幾十年前就實現了:法治國家,廉潔政府,製造強國,貨幣國際化,主要國家免簽,世界一流大學,看病不難,上學不難,買房不難,食品安全,健康長壽,環境優美.....
『柒』 為什麼國人總說日本法制好
放屁~美國大兵在日本禍害多少日本少女,日本人懲處了哪個?
就這還法制好,連版強奸殺人犯都無權抓捕只能眼權睜睜看著美軍把罪犯送回美國的悲劇國家
中國建國時有大把的日本人,起碼幾百萬留在中國,這才多少年,人家心裡認為自己是日本人,不是中國人。
不然你以為哪來這么多腦殘哈日的,給日本洗清戰爭罪行的,年年跑去日本爆買的
『捌』 日本是法治國家嗎
現在是法治國家,現在日本已經是民主國家了,總統是選舉出來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總統都受法律約束,雖然還有天皇,但天皇的作用並不大,只是扮演當今流行的精神領袖的角色。
『玖』 日本有什麼臉面高談"規則"和"法治
日本是法制國家,國內治安是出名的
『拾』 日本國如何走上法治之路的又是怎樣走的
明治維新。學習西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