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公義

道德與公義

發布時間: 2021-02-09 19:04:13

1. 神的公義和公平

「罪孽」這個詞希臘原文的意思是射箭沒有射中目標。從罪字的原文字義來看,罪有兩層意思:一是目標錯誤,一是沒有達到目的。聖經上說我們都是罪人,有人認為違反法律才是罪,所以就不承認自己有罪,就是因為不明白罪這個字的意思,從上面所說罪的兩層意思來看,恐怕沒有人能說他不是罪人。
第一,罪的意思是目標錯誤。我們作人的目標應該是向主耶穌所教導的那樣愛神愛人,如果離開這個目標,那就是罪。
第二,罪的意思是沒有達到目的: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造人,上帝的目的是叫人活得像他,像他那樣聖潔和善良,這個目的我們達到了沒有呢?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好的人生理想,在家裡我們都願意做一個好兒女,好丈夫,好妻子,好婆婆或好媳婦。在社會上我們都願意做一個好學生,好員工,好鄰舍,好公民;但是我們往往做不到,因為世界上有誘惑,我們愛自己往往勝過愛別人,當與自己的利益有沖突時我們會做出與他人利益有害的事。
法律所定的罪,必定有行為和後果,即有犯罪事事實。叫犯罪的人受到應有的懲罰,也有震懾的作用叫人知難而退。
基督教所說的罪,即使沒有後果,只要有動機就是罪,比如心裡動了的惡念,但因為種種原因還沒有行出來,比如你恨一個人,恨不得殺了他,這個意念在上帝的眼中已經形同殺人;比如你看見別人的財物想據為己有,這在上帝的眼中已經是偷竊了。違背了道德良心也是罪。不僅僅不做不應該做的,而且當做的當而沒有做,比如見死不救等。
《聖經》中的罪,是指沒有達到上帝標準的就是罪,人最大的罪就是不信真神,反而將偶像和天上地下所造之物當作神來拜,比如拜偶像,妄稱神的名等;
耶穌說他來不是定人的罪,而是叫人知罪悔改,叫犯罪的人因信耶穌罪得赦免,成為重生的人於天父和好。

2. 中國傳統道德的根本要求是 A. 公義勝私慾 B. 天人合一 C. 克己復禮 D. 民無信不立

中國傳統道德的根本要求是 :A. 公義勝私慾

中華傳統道德強調,人們應該建內立一種和諧協調容的人倫關系。主張「義以為上」,「以義統利」,「先義後利」,要求「見利思義」,「見得思義」。

其中,「義」是指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利」是指個人利益。強調的是,社會利益應高於個人利益,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沖突時,應以維護社會利益。

強調個體對整體的道德義務,這是一種植根於社會文化的群體精神,進而擴展到整個民族和國家的集體主義精神。

(2)道德與公義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道德即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中流傳下來的、具有影響的,可以繼承的,並得到不斷創新和發展的,有益於下一代的優秀道德遺產。

它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主要內容包括:

1、整體至上,「克己奉公」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仁愛兼利的人際和諧原則

3、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與「厚德載物」的寬闊胸襟。

4、修身自律,躬行實踐的道德修養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傳統道德美德

3. 品德與品格的區別

品德、品質、品行的區別為:意思不同、側重點不同、出處不同。

一、意思不同回

1、品德:品質道答德。

2、品質:人的行為、作風所表現的思想、認識、品性等的本質。

3、品行:有關道德的品質和行為。

二、側重點不同

1、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

2、品質:指人的素質和物品的質量,人的素質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狀況和知識、文化、道德素養,物品的質量指物品滿足用戶需要的標准。

3、品行:指人的行為品德。

三、出處不同

1、品德:葉聖陶 《給少年兒童寫東西》:「一定要使少年兒童喜歡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處,無論在品德方面,知識方面,還是娛樂方面。」

2、品質:夏曾佑 《小說原理》:「人多中材,仰而測之,以度君子,未必即得君子之品質。」

白話譯文:很多人中材,仰而可預測的,以度君子,不一定就得到君子的品行。

3、品行:清·周亮工 《書影》卷三:「 遐 ( 張遐 )之品行,照耀於一代。」

白話譯文:張霞的行為很有道德,為下一代做了榜樣。

4. 中國傳統道德的根本要求為什麼不是誠實守信而是公義勝私慾誠實守信是什麼

如果你從內心確立公義至上,相信公義是最後的勝利者,那麼,誠信則不難做到.
誠信,就是你相信這個世界是公正的,你所守的誠信是公義之舉.

5. 什麼是公義什麼是正義

1、公義

可理解為如下幾種概念:

(1)公平正義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標准、正當的秩序合理地待人處事,是制度、系統、大型活動的重要道德品質。公平包含公民參與經濟、政治和社會其他生活的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分配公平。

包括社會正義、政治正義和法律正義等。公平正義是每一個現代社會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標,因此,許多國家都在盡可能加大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力度的同時,高度重視機會和過程的公平。

構築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需要全社會進行長期努力,要提高全體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質,使人們有渴求公平正義的意識、參與公平正義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義的行為。

(2)社會正義。從柏拉圖反駁Thrasymachus關於正義只是強者的論點以來,社會正義一直都是個很媚惑人心的概念。在理想國一書中,柏拉圖即主張一個理想的國家必須柱立在四個基礎上:智慧、勇氣、節制以及正義。

而社會正義中的社會則是指將正義這個概念實踐於律法上,並且因為每個社會的文化、政治以及道德觀都不盡相同,所以社會正義在不同的社會中也會有著不同的義意與實踐。

另外,社會正義也指社會上不同階級與領域之間付出和所得的公平性,因此這一詞也常被政黨拿來做為所得重分配的依據。

(3)按照神的標准公平公正。神要求我們在人類關繫上做到公正公平(見詩篇15:2)。但是還有一個更高的要求,公正地對待神,不可非難神,在心靈上做到正確。男人和女人在生活中必須學會理解什麼是正確。這種知識只能來自神。

"耶和華的道理潔凈,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詩篇19:9)。得到神的高標準是天下男人和女人的職責:"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詩篇15:1-2)。亞伯罕信仰神,並相信神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確的。

2、正義

法律層面的正義

(1)正義的概念

正義是人類社會普遍認為的崇高的價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觀點、行為、活動、思想和制度等。正義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正義觀。

衡量正義的客觀標準是這種正義的觀點、行為、思想是否促進社會進步,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否滿足社會中絕大多數人最大利益的需要。

正義最低的內容是,正義要求分配社會利益和承擔社會義務不是任意的,要遵循一定的規范和標准;正義的普遍性是要求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平等或是量的均等、或是按人的貢獻平等或按身份平等,分配社會利益和義務;分配社會利益和義務者要保持一定的中立。

總而言之正義是彰顯符合事實、規律、道理或某種公認標準的行為。

(2)正義的分類

根據正義涉及的不同領域的標准,可以把正義可分為制度正義,形式正義和程序正義。制度正義指社會制度的正義,具體是指社會財富、資源、責任、義務分配是否公平和正當。

形式正義是對法律制度的公正一致的執行,它不管法律制度本身是否符合正義,它強調法律制度始終如一的實現。程序正義是指保證實現制度正義和形式正義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制定正義的法律,應有公正的立法程序,同樣,保證司法公正,也要有公正的司法程序。

(3)法律與正義

法律與正義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正義對法律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正義作為法律追求的最高目標,是作為區別良法惡法的標准,始終是法律進化的精神驅動力。

同時,法律也是實現正義的重要手段,正義的最低要求是限制任意暴力。法律運用國家強制性,保護社會主體的合法利益,通過裁決糾紛,懲治非正義的違法行為,以實現社會正義。

正義是社會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

(5)道德與公義擴展閱讀:

宇宙正義原則

首先,從自然哲學角度來看,所謂宇宙正義原則在習慣上被作為一個自然哲學的命題,即萬物或者一切存在者產生出來又返歸於它的地方。

宇宙萬物方生方死、生生滅滅之際,那在萬物動變的多樣性背後起著主宰或支配作用的是第一性原則(或者稱之為宇宙正義)。萬物由它產生,也必復歸於它,都是按照必然性;因為按照時間的程序,它們必受到懲罰並且為其而受審判。

其次,從政治哲學角度來看,該原則指明了個別(個人)在自己的存在中愈是充分地實現普遍的必然性,愈是准確地恪守總體為其規定的存在范圍,就愈會由此改變個別物的命運。

並且在關於世界的必然性(正義法則)和個人存在的論述中,隱含著對正在形成的國家秩序來說至關重大的問題:現實的個人如何對待具有普遍效力的國家的規范、法律和傳統法則。

最後,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宇宙正義也就是神法、自然法或理性法,這種正義不止於實在法意義上的正義,而是高於實在法並賦予實在法以合法性的「天神所重視的天條」,它在內容上表現為一些普適性的道德法則。

關於自然法的含義,在人類認識史上出現過多種不同的認識。但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為一切指定法制基礎的關於正義的基本和終極的原則的集合。

自然法觀念源於希臘,成於古羅馬,是古羅馬的「萬民法」催生了「自然法」。西文之「自然」(拉丁文natura,英文nature)最早是指物質宇宙,是指運動、強力、水火、濕氣、生殖等等。

「自然」的最簡單和最遠古的意義,就是從作為一條原則表現的角度來看的物質宇宙。此後,後期希臘各學派回到了希臘最偉大的知識分子當時迷失的道路上,他們在「自然」的概念中,在物質世界加上了一個道德世界,這個「道德世界」就是「按照自然而生活」。

中世紀教會法學者慣於使自然法與上帝法相一致,不過有的學者在自然法中強調上帝的理性,有的學者卻強調上帝的意志罷了。

在近現代,根據自然法的倫理學說,在某種意義上,支配人類行為的道德規范,起源於人類的自然本性或和諧的宇宙真理;而依照自然法的法學理論,法律准則的權威,至少部分來自針對那些准則所具道德優勢的思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義

6. 公平和公義,有什麼區別

公平是大眾的事,需要實際履行體現。公義是道德或行為准則,與公權力和每個人都有關聯,具體體現在日常行為當中。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7. 中國傳統道德的根本要求為什麼不是誠實守信而是公義

如果你從內心確立公義至上,相信公義是最後的勝利者,那麼,誠信則不難做到.
誠信,就是你相信這個世界是公正的,你所守的誠信是公義之舉.

8. 什麼叫公義

Righteousness按照神的標准公平公正。
詞語涵義:
可理解為如下幾種概念:
一、公平正義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標准、正當的秩序合理地待人處事,是制度、系統、大型活動的重要道德品質。公平包含公民參與經濟、政治和社會其他生活的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分配公平。包括社會正義、政治正義和法律正義等。公平正義是每一個現代社會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標,因此,許多國家都在盡可能加大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力度的同時,高度重視機會和過程的公平。構築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需要全社會進行長期努力,要提高全體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質,使人們有渴求公平正義的意識、參與公平正義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義的行為。
二、社會正義。從柏拉圖反駁Thrasymachus關於正義只是強者的論點以來,社會正義一直都是個很媚惑人心的概念。在理想國一書中,柏拉圖即主張一個理想的國家必須柱立在四個基礎上:智慧、勇氣、節制以及正義。
而社會正義中的社會則是指將正義這個概念實踐於律法上,並且因為每個社會的文化、政治以及道德觀都不盡相同,所以社會正義在不同的社會中也會有著不同的義意與實踐。另外,社會正義也指社會上不同階級與領域之間付出和所得的公平性,因此這一詞也常被政黨拿來做為所得重分配的依據。
三、按照神的標准公平公正。神要求我們在人類關繫上做到公正公平(見詩篇15:2)。但是還有一個更高的要求,公正地對待神,不可非難神,在心靈上做到正確。男人和女人在生活中必須學會理解什麼是正確。這種知識只能來自神。"耶和華的道理潔凈,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詩篇19:9)。得到神的高標準是天下男人和女人的職責:"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詩篇15:1-2)。亞伯罕信仰神,並相信神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確的。使徒保羅是這樣描述亞伯拉罕的:"......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做成。所以,這就算為他的義」(羅馬書4:21-22)。

9. 社會的公義是什麼

什麼是社會公義?
就是社會的運轉,人與人之間的甲流、矛盾沖突專的處理,符合公平正屬義。

什麼是公平正義呢?
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如果法治能夠維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社會就有公平正義,這個社會就是健康的。
如果法治違反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社會的公平正義就受到損害,這個社會就是病態的。

當一個人,他做出了傷害別人的事情,就該受到懲罰。
當他傷害到一定程度,就該受到法律的懲罰。
懲罰的輕重,與他對別人和對社會的傷害程度成正比。

生命是無價的,無辜者的生命被剝奪? 用什麼懲罰殺人者?才能體現公平正義?

如果一個人,直接殘忍殺害了無辜者,他剝奪了別人的生命權,因為生命是無價的,那麼根據公平正義的原則,根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原則,他只能以生命來償還對別人的傷害。

如果一個人,間接殺害了大批無辜者(比如策劃恐怖襲擊、煽動炮灰殺害無辜百姓),他的罪責大過直接上陣的炮灰,他剝奪了大批無辜者的生命,只讓他償還一條命已經是便宜他了,已經是非常的「文明」了。(要放在古代,對極大的罪惡不但要償命,還要凌遲)

10. 中國傳統道德的根本要求為什麼不是誠實守信而是公義勝私慾誠實守信是什麼

如果你從內心確立公義至上,相信公義是最後的勝利者,那麼,誠信則不難做到。
誠信,就是你相信這個世界是公正的,你所守的誠信是公義之舉。

熱點內容
2016法律碩士研究生考試分析 發布:2025-07-04 22:22:10 瀏覽:332
司法考試沈陽 發布:2025-07-04 22:19:03 瀏覽:774
道德原則研究pdf 發布:2025-07-04 22:18:46 瀏覽:593
勞動法關於曠工辭退的規定 發布:2025-07-04 22:03:05 瀏覽:946
勞保報酬糾紛法律援助錦旗 發布:2025-07-04 22:01:40 瀏覽:652
民法疫情 發布:2025-07-04 21:56:44 瀏覽:969
法院工作鑒定 發布:2025-07-04 21:55:44 瀏覽:432
行政訴訟法訴訟超過6個月 發布:2025-07-04 21:49:43 瀏覽:72
飯店讓服務員上交手機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5-07-04 21:43:25 瀏覽:847
民間博物館的法規 發布:2025-07-04 21:36:16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