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道德詩
1. 關於弘揚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男女平等的詩歌、詩集、詩句,要求經典的,不要一些大白話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尊老愛幼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1、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2、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3、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4、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諺語)
5、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尊老愛幼能體現出個人的品德
1、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2、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3、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4、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5、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尊老愛幼重在關愛
1、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3、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俗語)
4、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尊老愛幼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1、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2、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3、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5、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歌詩謠》之三百零三 婚姻比喻
(一)
可惡的婚姻,
如同面對蒼蠅屎斑,
戀愛時沒有發現,
蠅屎含卵滋生出"嗡嗡嚶嚶"令人煩。
(二)
可忍的婚姻,
如同對秋後的蚊子嘴,
雖說自私的心破壞了寧靜,
沒有吸血的言行忍一時算一時仍可入睡。
(三)
可過的婚姻,
如同對花上跳舞的蝴蝶,
雖然算不上多麼有益,
但在花與果的故事中也應對蝴蝶言謝。
(四)
可意的婚姻,
如同對采蜜的蜜蜂,
勤勞的典型甜蜜的象徵,
勞動與奉獻締結美滿的婚姻和美好的愛情。
《歌詩謠》之三百六十三 鄰里情
多一些熱心,少一些冷漠;
多一些互助,少一些隔閡;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風波;
多一些春歌,少一些冬雪;
多一些關愛,少一些閃躲;
多一些招呼,少一些路陌;
多一些美德,少一些丑惡;
多一些花朵,少一些牆垛;
多一些草綠,少一些灰色;
多一些橋梁,少一些閉塞;
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心鎖;
多一些科學,少一些歪說;
多一些交流合作,少一些孤獨的自我;
多一些助鄰為樂,少一些以鄰為壑;
多一些寬容大度,少一些"常有理者";
多一些睦乃四鄰,少一些水泥森林般的隔絕;
多一些心平氣和,少一些大動肝火;
多一些"讓一讓,六尺巷",少一些"爭一爭,動干戈";
多一些取長補短和心胸開闊,少一些嫉妒鄰居學富五車;
多一些同富同福大家樂,少一些眼紅鄰居財富多;
多一些同情理解,少一些笑鄰之欠缺;
多一些"分工不同人無隔",少一些疏遠鄰居官位之巍峨;
多一些互通有無,少一些炫耀攀比笑貧氣闊;
多一些公益事業,少一些自私自樂;
多一些尊重鄰里的信仰,少一些精神侵略;
多一些尊重不同職業,少一些看人下菜碟;
多一些隱私觀念,少一些問東問西問之錯;
多一些自尊自愛不擾鄰,少一些喧嘩吵鬧不負責;
多想一些低頭不見抬頭見,少一些不識不理左鄰和右舍;
多一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少一些"不問張三李四、不分青紅皂白、不念老少"的各顧個;
多一些"大著肚皮容物,立正腳跟做人",少一些"小家蝸居";
多一些"世事洞明莫欺世,人情練達應助人",少一些"看破紅塵嘆炎涼,門面戶對如賊防";
多一些"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少一些"空間距離近,心理距離遠"的隔膜;
多一些德國人倡導的"愛你的鄰居,但不要拆除籬笆"的分寸感,少一些"深挖洞,高築牆"的偏頗;
多一些"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能有做鄰居的緣分不是很多"的感覺;少一些"疑神疑鬼,斤斤計較,老死不相往來的鄰里冷血"。
《歌詩謠》之三百六十五 心有"六尺巷"
讓一讓,六尺巷,
爭一爭,行不通。
胸狹爭地立管錐,
心寬讓道勝長城,
2. 關於道德的古詩句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處】宋·蘇轍《盛南仲知衡州》
【講解】正:使端正。意思是:從來沒有過自身品德行為不端正卻能使別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出處】《禮記·中庸》
【講解】塗: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處事不偏不倚、不過頭也無不及的原則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會停止自己前進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聖學。 【出處】明·高拱《本語》卷三
【講解】去除一點利己的私心,就等於從聖人身上學得一點好品質。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出處】《論語·季氏》
【講解】患:憂慮,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出處】《國語·越語上》 【講解】古代賢明的君主,不擔心他統治的人民數量不多,而擔心他們的心志行為缺少羞恥。說明統治者必須重視提高國人的思想品德素質。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講解】摩:通"磨"。倜儻(ti tǎng):卓異。意思是:古時發財做官而名譽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異才能的人才能被後人稱頌
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根,學人言語。 【出處】宋·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
【講解】意謂人要有人格,要有獨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趨,人雲亦雲。
寧可清貧,不可濁富。
【出處】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三回
【講解】濁:渾濁,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寧可一生清白貧窮,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出處】《論語·子路》
【講解】自身言行正當,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行動;若自身言行不正當,即使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跟著行動。意謂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為人表率。
3. 家庭倫理道德的名言詩句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 關於家庭教育的詩詞
學習好的傳統書籍文章是可利用的方式和良好的教材,有助於陶冶孩子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理想。比如諫太宗十思疏,資治通鑒,三字經,但不是所有經典詩文都適合小孩教育。有些含有嗔恨暴力,誨淫誨道,負面情緒的經典詩詞就不適合。比如,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人頭做酒杯 飲盡仇讎血
家庭教育方法推薦參考大安法師開示,古人說,教育,要從最基礎的、最早的時候開始。 教婦初來,就是新娶進門的媳婦,你要教育她,她剛一來,你就得教她,以後她就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兒嬰孩,在嬰兒的時期,就要開始教育,你進行善的教育,他就養成一種善的習性、習慣,從一開始就踏上了正路,如果開始就邪了,那步步都邪。你以後等他形成了邪惡的習慣,這時候再去矯正它,那都不容易。 所以從開始的時候就得謹慎地教育。這樣的家庭兒童教育,不僅是家庭的問題,它也關繫到整個國家的治亂,你教育好了小孩,國家、天下就大治;你小孩沒有教育好,都是匪類,都是那種惡心殘暴之人,那麼,天下也就大亂了。所以國家的興衰,天下的治亂,首先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現在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學校的教育主要是一些知識技能的教育,道德人格的教育已經在現在的大中小學占的比例愈來愈微薄。所以這一點每個做家長的要清醒地看到,學校的教育可能更多地側重在知識技能的教育上,有關道德人格的教育,你還不能太放棄,你在自己家庭就得承擔起這樣的一種教育。現在的家長就注意自己孩子的成績:你考得怎麼樣啊,又考了多少分啊,怎麼又低了幾分吶。他天天就關心這個。實際上這個問題是他的老師關心的。你要關心你的小孩的這種德性、人格。這是學校教育可能不大關注的問題,而這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要把小孩教育好,父母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小孩的模仿性是很強的。你要教小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你作父母的就要做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如果你作為父母,你對老人一點都不孝,天天對老人呼來喚去,然後自己住好房子,父母卻住在很差的房子里。那好了,你的兒女也看在眼裡,等你老了的時候,你也住到很差的房間去。所以這個孝還不是口頭上講,你自己要做出來。現在家庭教育的糟糕,是很多父母,他自己就沒有以身作則,於是他就不知道怎麼教育下一代,形成惡性循環,然後又有望子成龍之心,於是給小孩加了很多很多的負擔。給小孩學很多班,又是鋼琴班,又是英語班,又是電腦班,又是這個班那個班。現在家教都是知識技能的家教,可沒有哪個家長請一個有道德的人教他道德,大概很少了。我們每個佛教徒,在自己的家庭教育當中,盡量按照印祖的開示去做,讓小孩從小接觸聖人的教育:《三字經》、《弟子規》,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等,讓他接觸,讓他背誦,這樣就在他的內心播下了一個聖人做人的標准、做人的種子,他就會一生受用無窮。
5. 關於道德的古詩
短歌行》曹操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詠蟬》唐.虞世南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內.
《史容記.李將軍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論語.里仁》
德不孤,必有鄰.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求通親親友》曹植
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
《淮南子.修務訓》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6. 關於道德的詩歌
11:1 詭 詐 的 天 平 , 為 耶 和 華 所 憎 惡 。 公 平 的 法 碼 , 為 他 所 喜 悅 。
11:2 驕 傲 來 , 羞 恥 也 來 。 謙 遜 人 卻 有 智 慧 。
11:3 正 直 人 的 純 正 , 必 引 導 自 己 。 奸 詐 人 的 乖 僻 , 必 毀 滅 自 己 。
11:4 發 怒 的 日 子 , 貲 財 無 益 。 惟 有 公 義 能 救 人 脫 離 死 亡 。
11:5 完 全 人 的 義 , 必 指 引 他 的 路 。 但 惡 人 必 因 自 己 的 惡 跌 倒 。
11:6 正 直 人 的 義 , 必 拯 救 自 己 。 奸 詐 人 必 陷 在 自 己 的 罪 孽 中 。
11:7 惡 人 一 死 , 他 的 指 望 必 滅 絕 。 罪 人 的 盼 望 , 也 必 滅 沒 。
11:8 義 人 得 脫 離 患 難 , 有 惡 人 來 代 替 他 。
11:9 不 虔 敬 的 人 用 口 敗 壞 鄰 舍 。 義 人 卻 因 知 識 得 救 。
11:10 義 人 享 福 合 城 喜 樂 。 惡 人 滅 亡 , 人 都 歡 呼 。
11:11 城 因 正 直 人 祝 福 便 高 舉 。 卻 因 邪 惡 人 的 口 就 傾 覆 。
11:12 藐 視 鄰 舍 的 , 毫 無 智 慧 。 明 哲 人 卻 靜 默 不 言 。
11:13 往 來 傳 舌 的 , 泄 漏 密 事 。 心 中 誠 實 的 , 遮 隱 事 情 。
11:14 無 智 謀 , 民 就 敗 落 。 謀 士 多 , 人 便 安 居 。
11:15 外 人 作 保 的 , 必 受 虧 損 。 恨 惡 擊 掌 的 , 卻 得 安 穩 。
11:16 恩 德 的 婦 女 得 尊 榮 。 強 暴 的 男 子 得 貲 財 。
11:17 仁 慈 的 人 , 善 待 自 己 。 殘 忍 的 人 , 擾 害 己 身 。
11:18 惡 人 經 營 , 得 虛 浮 的 工 價 。 撒 義 種 的 , 得 實 在 的 果 效 。
11:19 恆 心 為 義 的 , 必 得 生 命 。 追 求 邪 惡 的 , 必 致 死 亡 。
11:20 心 中 乖 僻 的 , 為 耶 和 華 所 憎 惡 。 行 事 完 全 的 , 為 他 所 喜 悅 。
11:21 惡 人 雖 然 連 手 , 必 不 免 受 罰 。 義 人 的 後 裔 , 必 得 拯 救 。
11:22 婦 女 美 貌 而 無 見 識 , 如 同 金 環 帶 在 豬 鼻 上 。
11:23 義 人 的 心 願 , 盡 得 好 處 。 惡 人 的 指 望 , 致 干 忿 怒 。
11:24 有 施 散 的 , 卻 更 增 添 。 有 吝 惜 過 度 的 , 反 致 窮 乏 。
11:25 好 施 舍 的 , 必 得 豐 裕 。 滋 潤 人 的 , 必 得 滋 潤 。
11:26 屯 糧 不 賣 的 , 民 必 咒 詛 他 。 情 願 出 賣 的 , 人 必 為 他 祝 福 。
11:27 懇 切 求 善 的 , 就 求 得 恩 惠 。 惟 獨 求 惡 的 , 惡 必 臨 到 他 身 。
11:28 依 仗 自 己 財 物 的 , 必 跌 倒 。 義 人 必 發 旺 如 青 葉 。
11:29 擾 害 己 家 的 , 必 承 受 清 風 。 愚 昧 人 必 作 慧 心 人 的 仆 人 。
11:30 義 人 所 結 的 果 子 , 就 是 生 命 樹 。 有 智 慧 的 必 能 得 人 。
11:31 看 哪 , 義 人 在 世 尚 且 受 報 , 何 況 惡 人 和 罪 人 呢 。
7. 有關道德的古詩詞
《列女操》
唐. 孟郊抄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女貴徇夫,捨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贈孟浩然》
唐.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竹石》
清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8. 關於道德的小詩
dfdcdfgfvxzscsdddfvc
9. 道德的詩句大全
《短歌行》曹操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詠蟬》唐版.虞世南
居高聲自遠,非是權借秋風.
《史記.李將軍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論語.里仁》
德不孤,必有鄰.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求通親親友》曹植
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
《淮南子.修務訓》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0. 關於道德的詩句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唐-杜甫
自古聖賢皆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南宋-鮑照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
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
晉-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