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良心的作用

道德良心的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2-10 00:22:13

Ⅰ 良心及其實質和作用

實質,一種積極的心裡狀態,一種意識。
意識可以反映物質,也可以反作用於物質,
道德,良心指導人的日常行為。一個有良心的人,懂得知恩圖報,有擔當,敢負責

Ⅱ 道德的作用真的很大嗎道德和良心有什麼區別

道德。去干不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情
良心,不幹壞事,不幹好事

Ⅲ 結合實際簡述護理道德良心有哪些作用

讓奉獻之樹常青現代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但人們往版往主重於物質文明的權發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設。我覺得兩種文明的發展都源於無私的奉獻。因此,奉獻在兼顧個人利益的同時已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繁森將自己的一生奉獻於阿里。他們以無私的奉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進步做出巨大的貢獻,為世人稱頌。其實還有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獻,獻出自己的力量,構建社會文明的大廈。有人認為奉獻是為了地索取。寓言中豬抱怨的目的也正是為了獲得人對它的贊揚。恰恰相反,奉獻的本質在於它的無私性。現在有許多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他們從不張揚自己輝煌的功績,不向國家伸手搞特殊。他們這種無私的精神,同樣是奉獻。這種奉獻更深沉,更偉大。奉獻是積極主動的。個人的奉獻在於主觀願望的偉大體現。豬在生存之時,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積極地勞作奉獻,死後實現同豬一樣的貢獻。因此,它得到人們的稱贊,同時也將它喻為勤勞、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時,它的貢獻已不僅僅是在物質上的奉獻,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獻。

Ⅳ 簡述醫學道德良心的含義及內容及其對行為的作用是什麼意思

①醫療行為之前的選擇作用:在醫護活動中,醫務人員在做出某種行專為之前,良心屬根據醫學道德義務的要求,對行為動機進行自我檢查、認真思考。對於符合醫學道德要求的動機予以肯定,對於不符合醫學道德要求的動機進行否定或抑制,從而做出正確的抉擇。

②醫療行為之中的監督作用:在醫護活動中,良心對醫務人員符合醫學道德要求的情感、信念和行為給予支持、肯定,相反則制止或否定,並及時調整行為方向,避免不良行為的發生。

③醫療行為之後的評價作用:在醫護活動中,良心促進醫務人員對每個行為的後果作出評價,對良好後果加以肯定,得到精神上的喜悅與滿足。相反,當行為後果給病人帶來痛苦和不幸時,良心就予以譴責,感到慚愧、內疚和悔恨。盡管有些行為不被別人知道,但是,作為一名醫生,自己的良心既是起訴人,又是公正的審判官。

Ⅳ 道德的作用有哪些

道德的作用:

1、始終為產生它的經濟基礎服務,它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從道義上論證產生它的經濟基礎的合理性和正義性,促進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和鞏固,並譴責和否定不利於自己經濟基礎的思想和行為。

2、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工具之一,統治階級的道德為統治階級的利益辯護,是維護其階級統治的精神力量。被統治階級的道德代表被壓迫者對這個統治的反抗和末來的利益。

3、一切進步的道德,總是對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一切落後、腐朽的逍德則對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起著消極的阻礙作用。

4、道德還對上層建築的其他領域以及社會生活秩序起著重要影響。

(5)道德良心的作用擴展閱讀: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Ⅵ 什麼是道德良心

道德在人的化身就是良心。
許多人都喜歡用「良心」這字眼。當他們要向人證明自己行為正直時,便說:「我問心無愧」或說「我是憑良心做事的」,而把一些壞蛋形容為「沒良心」「心地壞」,心術不正,喪心病狂。他們認為人只要「平生不作虧心事」,便可「半夜敲門也不驚」了。他們認為修養的重點是誠實:對己、對人、對神、對良心都要誠實,雖然明知沒有人會發現,也堅持應「不欺暗室」,不作自欺欺人的勾當。

孟子認為人人都有良心。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這「四心」的作用。即是所謂的仁、義、禮、智。是每人都擁有的天生本能。使人能愛能憎,能分辨善惡。他以為如果一個人能達到所謂「喪盡天良」的地步,是因為人不懂得保養,維護自己的良心,反而用各種不義的行為去砍伐、傷害它;好像人天天到山上砍樹木。即使是最美的、最蒼翠的山巒,也會變的不美了。「牛山之木嘗美矣……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由斧斤於木也。目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人人都喜善惡惡,我們欣賞善的行為,願意和品格高尚的人交朋友。相反,我們譴責惡行。為社會道德的淪喪而感傷。對品格低下的「小人」,即使他們在諂媚,逢迎我們,我們也會感到惡心和憎厭。

良心的拉丁文是conscientia。是又介系詞cum(同)及名詞scientia(知識)所組成。意思是「具有知識」,指人在行動時知道自己在作什麼。聖熱羅尼莫(ST、Jerome340-420)把良心比作火花,認為良心可以在黑暗中發出亮點,照耀人生,人可以藉著良心,達到倫理成熟的地步,使人格獲得圓滿的發展。

有關良心的幾個事例: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1、《望夫石》盼夫歸家的妻子,按自己的良心,對愛情忠貞不變,化為石。

2、拾金不昧的黑人約翰遜,拾到24萬美元。小額鈔票可以私藏。卻送還失主。鄰人恥笑,朋友蔑視,被迫搬家。

3、聖摩爾1477-1535天主教殉道者。忠於良心,反對亨利八世為英國教會最高首領,斬首而死。且安慰劊子手,抱歉自己脖子太短,為劊子手增添麻煩。

二、 聖經內的良心 《呼召與回應》p324

聖經視良心是和整個人分不開的(良心是人的一個官能)。聖經不把人分解為分開的部分,卻視人為一整體。實在,尤其關於良心,只能以概括的看法來談及它,因為在良心內,而正是在生活的天主面前,人整體顯露出來。

1、舊約的良心

「良心」一詞在舊約內只出現一次(智17:11)。雖然僅此一次,但天主不斷召叫選民忠於盟約的呼聲,卻貫徹整個聖經。充滿了認識良心的事實。例如,原祖犯罪後,天主問「亞當你在哪裡」?加音殺亞伯爾後的逃亡,打圍犯罪後,先知的勸告,尤其以「邪惡的良心顯示出來」。

舊約良心的意識有兩種特徵:首先,良心常是在天主前的良心。人處在天主前,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正確和聖善的的,或是錯誤和邪惡的。第二,在良心的行為內是整個人行動,而非只是人的任何一個「官能」。詠17:3「但你考驗我的心靈,夜間來視察我……你總找不到我的邪惡」。

舊約把良心視為有位格的天主對人所發出的呼聲,經由良心對人說話。

2、新約內的良心

1)、福音內的良心

福音和舊約一樣,沒有什麼特別詞語來指示良心,它被置於人的內心深處,而這內心深處是以靈魂或心來表達,耶穌強調的重點,由外在行為轉為內在的意向。「凡注視婦女的,已在內心姦淫了她」,福音尤其認識做惡事後邪惡的良心的事實。例如,在浪子、猶大斯、背主後的伯多祿的例子里;法利塞人構成的頑固和敗壞的良心的例子。

福音內給予正直的意向較外表正確的行為更大價值,無形中更強力彰顯良心的負責任的決定和忠於良心的重要性。

瑪5:8心裡潔凈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瑪18:35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谷7:6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
路6:45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惡人從鵝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

2)、保祿關於良心的思想

A、保祿用希臘文Syneidaesio一詞來表達良心,但此詞有不同的含義,在新約中共現34次,,保祿書信中佔19次之多。

*首先此詞表示人心靈深處的一些重要活動,人在這里常處於天主面前。

*其次表示和天主共容的真誠的和反省的自覺。宗23:1 24:16

*也表示聖神在保祿心靈深處對他的訊息的真實性的作證。 羅9:1

*表示人的宗教和倫理的認知官能。 格後4:2

此詞也表示有倫理意義的良心,羅2:15 法律已刻在人的心上;光明磊落的良心(弟前1:5),純潔的良心(弟後1:3);污穢的良心(鐸1:15)。保祿在其他地方,不用此詞也能談及良心,例如羅14章。

B、保祿關於良心的主要的斷言

有著宗教和倫理意義的良心,在下列集體問題上的論斷:羅14章,吃肉合法與不合法,格前8章吃祭過的肉的倫理性質。格前10:14:參與外教人的祭祀筵席和私下吃祭過神的肉。

* 每個人該按自己的良心行事

「各人對自己的心思應堅信不疑」(羅14:5),行為的倫理性質斷然依賴行為是否與內在的信念相吻合。「那在自己認為可行的事上,問心無愧,才是有福的,但誰若懷著疑心吃了,便被判有罪,因為這不是出於信心做的,凡不出於信心做的,就是罪。(羅14:22 格前8:7)
* 良心可以不符合客觀的真理

良心是決定個人具體行為的倫理性質的准則,但它不是唯一的准則,也不須和客觀的真理一致。它甚至可以不領略客觀真理。「在基督耶穌內,我知道,並深信:沒有什麼本身是不潔的,除非有人想什麼四不潔的,那東西為他才是不潔的。」(羅14:14,20)「至論吃祭邪神的肉,我們知道:世上並沒有什麼邪神,也知道,除了一個天主外,沒有什麼神……不過這種知識不是人人都有的;有些人知道如今因拜慣了邪神,認為所吃的是祭邪神的肉,因為他們的良心軟弱,就受了玷污」(格前8:4,7)。

* 良心和團體有關系

憐人良心的決定(尤其是教友弟兄):雖然和一己的決定相沖突,也該誠實地被尊重。「那吃的不要輕視不吃的;不吃的也不要判斷吃的,因為天主已接納了他。你是誰,竟敢判斷別人……你為什麼判斷你的弟兄?或者你為什麼輕視你的弟兄?」(羅14:3-4,10)

必須盡量避免因自己按良心指示行動,而令近人絆倒:「你應拿定主意:總不要使弟兄失足或跌倒……如果你因著食物使你的弟兄心亂,你便不是按照愛德行事。基督為他死了,你不可因著你的食物使他喪亡……更好是不吃肉,不喝酒,不做什麼能使你的弟兄跌倒的事」(羅14:13,15,21)「但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這自由的抉擇,成了軟弱人的絆腳石。因為如果有人看見你有這知識,在邪廟里坐席,他的良心若是軟弱,豈不是受到鼓勵而去吃祭邪神的肉嗎?那麼這軟弱的人,基督為他而死的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識而喪亡!你們這樣得罪了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為此,倘若食物使我的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的弟兄跌倒。」(格前8:9-13,10:28)

從整個新約來看,良心是指在信仰的關照下,才會有一個客觀的標准對於生活中的道德意識和個人處境的監督。

三、良心在歷史上的詮釋

1、希臘哲學

把良心看成道德判斷中的自我意識,而不把良心局限在對與錯的抽象知識上,也看出良心雲做不只在事後,也在事前及事中。

2、多瑪斯學派的理智判斷(多瑪斯—亞里斯多德)

聖多瑪斯(1225-1274)是將良心納入反省批判的倫理神學中的第一人。多瑪斯學派把人的理智放在首位。因此,在良心的作用里,重要的工作是由理智發展的。用三段論的過程:普遍性的倫理原則在具體的環境內被引用在行動上,對具體行動的倫理性質要做判斷,所以,良心的決定本質上是一種理智的判斷。

3、方濟學派的意志優先論(文德—奧斯定—柏拉圖)

聖文德在人的意識中,把重點放在意志和愛情上。結果,良心便被視為向善的沖動,而良心具體的決定被視為這種沖動的實現。

康德把良心視為人在正義法庭的意識。(KENT 1724-1804)

4、自然論者的良心意識

良心是人面對那在他們處的環境中,令生命為他變成可能的和為他促進生命的事物時所採取的立場。

尼采:認為凡不能成功確立自己為主宰的人,便是在良心上和自己作對。「我認為邪惡的良心有如重病,在這病中,人不得已受不了那變動的壓力而跌倒,這變動是他所遭受的一切變動中最深切的,又因這變動之過,他結果自覺受社會和受和平擺布……」。

佛洛伊德:良心在於吸納父母的權威,尤其父母中一方的權威,他妨礙嬰兒對另一方的感情趨向(伊底帕情結)。那種由外面施於嬰孩身上的壓迫被他吸收,這便是超我的來源SUPER-EGO:即良心、決定和支配人。

5、社會學的良心意義

認為人的良心是由環境塑造成的,把良心系於環境。例如,家庭,學校,同伴,社會傳媒等。此種社會學的人類學為了著重團體而不賞識個人的價值和自主。個人在任何環境中該把自己的判斷和集體的判斷看齊:個人在集體內要完全淡薄自己,這便是他生存的意義,獨裁統治的「人雲亦雲」。

良心如能澄明,即可徹悟天道地德。

Ⅶ 良心的道德心理控製作用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你好!
道德心理控制最重要作用是調節作用。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形成了多種多樣內的交際關系和多種多樣容的利益關系,包括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個人和集體(包括團體、民族、國家等)之間的關系。一個人在社會中的交往無外乎就是處理這些關系:怎麼交往?用什麼態度交往?用怎樣的責任心去交往?……道德就發揮著調節這些關系的社會功能,維護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只有通過道德調節,才能協調好各種關系,讓自己的行為更符合社會道德規范。如果道德調節作用消失了,人們都按照本能去選擇,按照人的自然屬性去解決問題,社會就會變得一團糟,因此,人們必須按社會屬性去交往,道德感就是社會屬性,如果沒有道德感,一切都從本能去選擇就容易犯錯誤。

Ⅷ 良心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良心對行為的道德調節的作用的特性之一是它的徹底性.徹底性的第一個表現在作用的深度上.「對於道德實踐來說,最好的觀眾就是人們自己的良心」.用中國傳統的倫理語言來說,良心最易使人「慎獨」.
《禮記·中庸》中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但如何作到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的慎獨呢?良心的作用十分關鍵.《詩經·大雅·抑》中說:「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這是說看看你一個人獨處屋中時,即使房門緊閉,你也仍然要提防 「屋漏」(屋漏在古代是指室內西北角北牆上的小窗,人在此處獨處時沒有別人監督,但古人認為上天會透過小窗監視,因此不能面對蒼天起邪念)的.亦即,「天眼」是無時不在地注視著你的.實際上對每一個個體而言,這一「天眼」只能是天良或良心.
良心作用的特色之一是使人無處遁形.比較一下良心的這種內在和深入的制約與許多外在的制約手段(比如法制)和勉強的義務要求的區別,就不難看出,良心的作用是最有效的.
良心的作用的徹底性還表現在其作用的時間維度上,亦即,良心對人的調節表現在行動之前、行動之中和之後.在行為發生之前,良心的作用表現為對動機的發動、評判和監督.
人的行動除了客觀條件的制約之外,最主要的是條件是主體的動機.良心使主體產生必須做某事的動機,同時,良心還會產生對於動機的監督和評判,對於合乎道德的行為動機,良心予以肯定,對於違背道德准則的沖動,則產生抑制和否定的作用.在行動之中,良心作用的表現是針對行為的監督和調節.良心不斷對個體的行動進行監察,對合乎道德標準的情感、意志和行為方式予以支持、鼓勵.相反,則予以制止、調整,對一些情感、行為上的偏私,良心則及時提醒,要求主體予以糾正.俗語中說的「良心的發現」,就是這個意思.
在行為結束之後,良心仍然會起作用.對於履行了良心所首肯的道德義務的行為,良心使主體感到欣慰、滿足和自豪;對沒有能夠按照道德法則行事或效果不佳的行為,良心讓主體感到不安、慚愧、內疚甚至悔恨.所以良心是道德人格的重要構件,也是道德人格的忠實衛士.「沒有良心」的人,肯定是道德人格上有嚴重疾病的人.

熱點內容
蕉城區人民法院招聘 發布:2025-07-04 22:41:20 瀏覽:829
順德法院雇員 發布:2025-07-04 22:28:19 瀏覽:945
2016法律碩士研究生考試分析 發布:2025-07-04 22:22:10 瀏覽:332
司法考試沈陽 發布:2025-07-04 22:19:03 瀏覽:774
道德原則研究pdf 發布:2025-07-04 22:18:46 瀏覽:593
勞動法關於曠工辭退的規定 發布:2025-07-04 22:03:05 瀏覽:946
勞保報酬糾紛法律援助錦旗 發布:2025-07-04 22:01:40 瀏覽:652
民法疫情 發布:2025-07-04 21:56:44 瀏覽:969
法院工作鑒定 發布:2025-07-04 21:55:44 瀏覽:432
行政訴訟法訴訟超過6個月 發布:2025-07-04 21:49:43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