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學針灸
⑴ 如何自學針灸
自學肯定是不行的,針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是需要很高的技術的,不是任何人都能操作的,還是希望想學習的去專業的地方學習。
最後提醒大家,針灸有很多的禁忌,針刺禁忌、部位禁忌、灸法禁忌、穴位禁灸、病證禁灸,病在三陽不宜灸,陰虛內熱者不宜灸,表證不宜灸,溫熱病不宜灸,濕熱病不宜灸等。自學需謹慎,建議還是要到專業的老師,專業機構去學習。
⑵ 針灸是中國傳統的醫術,到現在有什麼新的發展嗎
針灸這個醫術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有的,也可以說它是古代人智慧上面的結晶,在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當中傳承並且發展著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它當中包含了很的理論和內涵,不僅只是局限於一些物質的層面,更是非常精神的保健和治疾病結合的一個實踐的技術。
非常獨特的中醫治療的疾病,還有預防一些相結合的思維模式上豐富的。還有自然界宇宙當中的精神內涵三個結合在一起存在的,他是擁有著很大的代表性的,一個文化的表現形式,有著我們民族當的大大的智慧,還有創造能力,已經成為了我們國家在全世界范圍當中的一個特徵性的文化標志。
從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到改革開放以後,也是不斷的在發展著,從一個短期的培訓到現在的一些高等的學校培訓已遍及了全國全世界各個地區,為我們人類的健康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特徵,一定要保持著這種民族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很寶貴財富,並且還蘊含著我們民族上的文化和根源。
⑶ 我想學針灸
如果只是普通的想了解一下,以及跟自己和朋友之間用用,那麼,3本書就足夠了,內經容絡腧穴學,刺法灸法學以及針灸治療學。當然,還要學習中醫的基本理論,像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等等。學了這些以後,普通的應用應該問題不大,但是是不能執業的。就是只能給你自己或者家人扎。祝你成功。
⑷ 誰有《經絡腧穴學》《刺法灸法學》《針灸治療學》這幾本書分享定重謝!!
我有經絡與俞穴
⑸ 《新針灸學(古)》txt全集下載
新針灸學(古)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
⑹ 急求一篇針灸治療學的綜述
針刺補瀉的原則 | 施行補瀉的依據 |《官針》篇論刺法 | 針刺的得氣與補瀉
《內經》包括《靈樞》和《素問》兩部書,各八十一篇。主要從陰陽、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針灸、按摩、方葯、疾病、攝生等各方面,對人體的生理活動、病理變化以及診斷治療方法作了較為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奠定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礎。
《內經》中關於針法的論述涉及到針刺的器具、持針的法則、刺法的種類、補瀉手法的區分、針刺劑量的掌握、針刺的宜忌、針灸醫師的應備條件以及某些疾病的針刺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刺法和補瀉法。
針刺補瀉的原則
《靈樞·官能》:「用針之服,必有法則。」針灸臨床必須根據病症的屬虛屬實而施行補法或瀉法。《靈樞·經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靈樞·九針十二原》:「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這些都是關於補虛瀉實方面的論述。針刺補虛、瀉實就是要從臨床具體情況出發,針對不同病人和不同病情、不同時間,選用恰當的經絡穴位,運用適當的補瀉方法,對正氣虛弱的病證,起到扶正(補)的作用;對病邪偏盛的病症,起到祛邪(瀉)的作用。《素問·寶命全形論》:「刺虛者須其實(補),刺實者須其虛(瀉)。」因此說掌握好針刺補瀉手法也是針刺作用產生的關鍵之一。《靈樞·刺節真邪》:「用針之類,在於調氣。」調氣可以說是在得氣的基礎上適當調節其感應,以起到調整人體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作用。《靈樞·終始》:「凡刺之道,氣調而止。」就是指針刺治療以達到氣調為目的。
施行補瀉的依據
1、明辨經絡 施行針灸首先要熟悉經絡理論。《靈樞·本輸》說:「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絡脈之所別處,五輸之所留,六腑之所與合……闊數之度,淺深之狀,高下所至。」指出針刺補瀉法的運用即以經絡理論為指導。針灸的作用主要是調理氣血以達到扶正祛邪。臨床上辨證施治,都離不開經絡。
《靈樞·衛氣失常》說:「夫病變化,浮沉深淺,不可勝窮,各在其處,病間(輕)者淺(刺)之,甚(重)者深之,間者小之,甚者眾之,隨變而調氣」。意指根據病變部位的深淺和病情的輕重等情況,分別採用適當的刺法以達到調氣。
2、審察形神 《靈樞·終始》:「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氣。」《靈樞·壽夭剛柔》:「……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針灸治療前必須診察患者體質、形態的強弱與神氣的盛衰。
3、辨別虛實 《靈樞·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虛與實概括了邪與正的關系。由於針灸的作用在於調整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使其恢復平衡,所以《內經》總結針灸治療的基本原則是補虛瀉實。針灸施治之前,必須明辨虛實,即通過四診合參對病症作出正確診斷。對針灸治療來說,更須審察其經絡的虛實情況,以及針刺穴位時指下感覺以分虛辨實。
《官針》篇論刺法
《靈樞·官針》篇記載的各種刺法,主要是討論如何使用九針來治療不同病症。其中有以九針應九變的「九刺」。另根據病變部位的深淺、大小等不同,提出了刺淺、刺深和發針多少以及運用不同的針刺角度,以適應十二經的各種病症的「十二刺」。「五刺」是針對五臟有關病變而提出的。「三刺」是指毫針刺入皮膚後,分淺中深等三種不同深度的分層刺法,後世發展為燒山火、透天涼等綜合補瀉法。
九刺
《靈樞·官針》:「凡刺有九,以應九變。」所謂變者,是指不同性質的病變。故九刺的主要內容就是討論九類不同性質的病變,應運用九種不同的刺法。
(1)、輸刺 ——「輸刺者,刺諸經滎輸、藏腧也。」這是一種五臟有病時的針治方法。如臟腑疾病,可取有關經脈的肘膝以下的滎穴和輸穴,以及背部相關的五藏俞(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
(2)、遠道刺 ——「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輸也。」這是上病下取,循經遠道取穴的一種刺法。府輸原指六腑在足三陽經上的下合穴,一般適宜於治療六腑的疾病。
(3)、經刺 ——「經刺者,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是刺經脈所過部位中氣血瘀滯不通有結聚現象的地方(如鬱血、硬結、壓痛等)。這種刺法主要治療經脈本身的病,並單獨取用病經的輸穴治療,故稱為經刺。
(4)、絡刺 ——「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是淺刺體表鬱血的細小絡脈使其出血的一種方法。由於這種刺法以刺血絡為主,故稱絡刺,又稱刺絡。多用於實證、熱證。
(5)、分刺 ——「分刺者,刺分肉之間也。」是指針刺直達肌肉部的一種刺法。分肉指附著於骨骼部的肌肉。治療肌肉的痹證、痿證或陳傷等,均可選用此法,以調其經氣。
(6)、大寫刺 ——「大寫刺者,刺大膿以鈹針也。」這是切開引流,排膿放血、瀉水的刺法。「寫」通「瀉」,排隊泄出的意思,故稱大寫刺。
(7)毛刺 ——「毛刺者,刺浮痹於皮膚也。」(「於」字據《甲乙》補)因淺刺在皮毛,故稱毛刺。
(8)、巨刺 ——「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這是一種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
(9)、焠刺 ——「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是將針燒紅後刺入體表的一種方法,用來治療寒痹、瘰癧、阻疽等病症。
十二刺
《靈樞·官針》:「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節,是節要的意思。由於刺法中有十二節要,所以能應合於十二經的病症,又稱「十二節刺」。
(1)、偶刺 ——「偶刺者,以手直心苦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後,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針之也。」此法以一手按前心,相當胸部募穴等處,一手按其後背,相當於相應的背俞處,當前後有壓痛處進針。這種一前一後,陰陽對偶的針法,稱為偶刺,又稱「陰陽刺」。臨床對臟腑病痛以胸腹部募穴和背俞穴相配同刺,即屬本法。
(2)、報刺 ——「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此法是治遊走性病痛的針刺方法,根據病人所報之處下針。施行手法後,詢問病人針處是否痛止,另再在其他痛處下針。報,亦作「復」解,即出針後復刺的意思。
(3)、恢刺 ——「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治筋痹也。」這種刺法,是專對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周針刺。先從傍刺入,得氣後,令病人作關節功能活動,不斷更換針刺方向,以疏通經氣、舒緩筋急。恢,有恢復其原來的活動功能的意思。
(4)、齊刺 ——「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這種針法是正中先刺一針,並於兩旁各刺一針,三針齊用,故名齊刺。這種刺法與恢刺相反,恢刺為一穴多刺,或稱多向刺;齊刺為三針集合,故又稱三刺。治療病變范圍較小而部位較深的痹痛等症。
(5)、揚刺 ——「揚刺者,正內一,傍內(納)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是在穴位正中先刺一針,然後在上下左右各淺刺一針,刺的部位較為分散,故稱為揚刺。本法適宜治療寒氣淺而面積較大的痹證。近代梅花針叩刺法,即為揚刺法的演變。
(6)、直針刺 ——「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也。」先挾持捏起穴位處的皮膚,然後將針沿皮下刺之。直是直對病所的意思。近代多稱作沿皮刺或橫刺。這種刺法,進針較淺,治療淺表絡脈等部位的病症。
(7)、輸刺 ——「輸刺者,直入直出,稀發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也。」這種刺法,是垂直刺入較深處候氣,得氣後慢慢將針退出,乃從陰引陽,輸瀉熱邪的一種手法,以治氣盛而熱的病症。輸指輸通,直入直出,以瀉病邪,故稱輸刺。
(8)、短刺 ——「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其法是慢慢進針稍搖動其針而深入,在近骨之處將針上下輕輕捻轉。短是接近的意思,故稱短刺。治骨痹等深部病痛。
(9)、浮刺 ——「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此是斜針淺刺的一種方法,故名浮刺。淺刺勿深以治肌肉寒急。近代應用皮內針法,就是本法的演變。浮刺和毛刺、楊刺同屬淺刺法,但是毛刺為少針而淺刺,揚刺是多針而淺刺,與本法均有所不同。
(10)、陰刺 ——「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後少陰也。」陰刺是左右兩側穴位同用的刺法。
(11)、傍針刺 ——「傍針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這種刺法,多應用在壓痛比較明顯,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證。是先直刺一針,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針。由於正傍配合而刺,所以稱「傍針刺」。
(12)、贊刺 ——「贊刺者,直入直出,數發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直入直出,刺入淺而出針塊,是邊續分散淺刺出血的刺法,用治癰腫、丹毒等症。贊是贊助其消散的意思,故稱贊刺
⑺ 中醫針灸大成和新針療法的法不一樣.中醫針灸大成講的太復雜
如果想學好針灸,沒有捷徑,多看古籍和針灸學專業教科書。當你有了經驗,有了自己回的思想,作為提高,答可以博覽群書,學習現代人的一些觀點。中醫針灸三次總結:黃帝內經-靈樞,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針灸大成不復雜,一看就懂,那就不是經典,就不值得那麼多人研究了。
⑻ 《新針灸治療學》txt全集下載
新針灸治療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有問題再找我
⑼ 針灸專業中醫院校排名
中國最有名的中醫院校有六所,分別是
北京中醫葯大學,天津中醫葯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南京中醫葯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和上海中醫葯大學。
1 天津中醫葯大學
天津中醫葯大學始建於1958年。1992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加掛中國傳統醫葯國際學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世界中醫葯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掛靠單位。
學校建有中醫學、中葯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葯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8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和25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8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教職工3200餘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現有本科以上在校生9000餘人,其中留學生1100餘人。
學校目前擁有針灸推拿學和中醫內科學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校建有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和義大利衛生部共建的中意中醫葯聯合實驗室、教育部省部共建方劑學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現代中葯發現與制劑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科技部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天津)——現代中葯研究中心、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針灸學實驗中心,天津市組分中葯工程技術中心等重點科研和教育機構。
學校出版有《天津中醫葯大學學報》、《天津中醫葯》、《中醫腦病雜志》等學術刊物。
學校以「進德修業,繼承創新」為校訓,以重點學科建設和中醫葯對外教育為特色,以科學研究為優勢,以中醫葯學為主,醫、理、文、管多學科協調發展。堅持「傳承與創新協同,科研與服務並舉,以質量求內涵,全面協調發展」方針,建設高層次、外向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葯大學。
2 北京中醫葯大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創建於 1956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進入國家「 211 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葯院校。
學校現設有基礎醫學院、 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中葯學院、針灸學院、管理學院、護理學院、人文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遠程教育學院、台港澳中醫學部、高職部、體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學機構。
學校致力於構建面向新世紀的以高層次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設有中醫學、中葯學、制葯工程學、針灸推拿學、公共事業管理學、工商管理學、護理學、英語(醫學)、法學(醫葯衛生) 9 個本科專業。其中中醫學七年制含中醫科研方向、中醫臨床方向、中醫骨傷方向、中西醫結合方向、中葯方向、針灸推拿方向、針推康復方向、針推對外交流方向、醫院管理方向等 9 個培養方向班,分別與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日友好醫院等單位聯合培養。
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總計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陸學生4956人,台港澳學生317人,留學生1341人),專科生1406人(高職1138人,護理專業268人),碩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我校是全國中醫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醫學 3個一級學科均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均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部局級重點學科10個,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葯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學校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2 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2 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三級(最高級)實驗室 9 個。學校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中葯制葯與新葯開發關鍵技術工程中心、中醫葯現代化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葯材規范化生產工程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與北京師范大學共建)、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
創辦於 1958 年的附屬東直門醫院是學校臨床教學及醫療、科研基地。經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一所醫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齊全、設備完善、綜合服務能力強並具有中醫專科專病特色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附屬東方醫院已建設成環境優美、布局合理、設備先進、人才優化、管理科學、醫療水平一流、中醫特色突出、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國家級現代化的綜合性中醫醫院。2006年,北京冶金醫院正式劃轉北京中醫葯大學,成為學校第三附屬醫院。
建於 1958 年的葯廠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齊全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工藝技術,現已通過小容量注射液 GMP 認證。其拳頭產品「清開靈注射液」連續三次被審定為全國中醫醫院急診首選必備中成葯。
建校50多年來,北京中醫葯大學以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為己任,已為國家培養了30000餘名高級中醫葯專業人才,為世界87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13000餘名中醫葯專門人才;近年來,先後與 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 43個合作項目,與境外45所知名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術聯系。
學校主辦有國家一級學術期刊《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和《中醫教育》雜志,是中醫葯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
3 廣州中醫葯大學
廣州中醫葯大學成立於1956年,是全國首批4所中醫葯高等學府之一,原直屬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領導,是國內首批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1995年獲博士生導師自審權;1998年成為全國首批開展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2000年改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廣東省管理為主;2002年獲國家首批開展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中醫學研究生試點工作,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果優秀;2003年以優秀成績通過廣東省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九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整體驗收,同年啟動廣州大學城新校區建設;2004年通過廣東省「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立項,成為廣東省「211工程」建設高校。2004年在全國的一級學科評估工作中,我校中醫學一級學科整體水平全國排名第一;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排名第三;中葯學一級學科排名第六。2005年主體搬遷進駐大學城,中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評為全國唯一一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6年,「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均以「優秀」成績通過整體驗收,同時,成為廣東省唯一一所新增具有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的院校。
目前,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部局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8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學科總數在全國地方中醫葯院校和廣東省屬高校中均居首位;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學位授權點、碩士學位授權點已全面覆蓋了中醫學、中葯學以及中西醫結合三個一級學科項下的所有二級學科,博士點15個、
碩士點24個;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設有二級學院15個,開設本科專業16個,橫跨醫、工、管、理、經、文、教7個學科門類,其中中醫學、中葯學、針灸推拿學、制葯工程是廣東省名牌專業;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醫療實力雄厚,有附屬醫院(含非直屬)12所,擁有全國一流的專科專病醫療中心、研究實驗室。
學校設施齊全,佔地1450畝,儀器設備總值3.09億元;已建成信息網路管理中心、測試中心和實驗動物中心,圖書館藏書77萬冊;有綜合教學實驗室5個、臨床教學綜合實驗室1個,臨床教學綜合實驗室功能處於國內醫葯院校領先水平;有教學醫院20間,實習醫院26間,葯學類實習基地24間,其它類教學基地4間,實踐教學條件良好。
學校的科研及技術開發頗具實力,是衛生部臨床葯理研究基地及中國中醫葯師培訓基地之一,已建成5個國家科技部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和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研究室、中心、基地)。
⑽ 針灸治療疾病是從誰開始的
針灸的起源
針灸療法歷史悠久,可能在葯物治療以前,就己有了這種獨特的治療方法。
據後世文獻對遠古往事的記述和出土文物,一般是把針灸術的起始,定在新石器時代。其端緒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數萬年乃至數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那時還沒有專用的針刺工具,用作生產的刮削器、尖狀器等,同時也被用來治病。新石器時代,人們制出種類較多而又比較精細的石器,這才有了適合醫用的貶石。
砭石是一種銳利的石塊,它作為後世刀針的前身,可謂最早的醫療工具。它主要被用來破開癰腫,排膿放血,或用以刺激身體的某些部位,以消除病痛。為了適應穿刺或切割的需要,砭石的製作或有鋒,或有刃,所以古代又稱貶石為針石(有鋒)或饞石(有刃)。考古發現的砭石呈各種形狀,有劍形、刀形、針形等,多數出於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國時期。
關於以石治病產生的具體過程,現已無從查考。有人認為,原始人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由於環境和勞動條件的極端惡劣,常常會被尖石和荊棘碰撞了身體的某一部位,有時甚至被碰傷出血。而在勞動和與野獸搏鬥中,為石塊、碎石所擊傷也是常有的。但有時在碰撞或流血之後,卻因此而使某些原有的病痛減輕或消失(如一些經久不愈的頭痛、筋骨酸痛等)。顯然,這種出於偶然的經驗,最初不可能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在若干年、若幹人次的相類似經歷不斷重現時,這種源於實踐的經驗,就會促使人們注意到身體的某些部位,通過人為的刺激或使之出血,可以收到醫治疾病的效果。
今天人們使用的不銹鋼銀針,就是在古代砭石、石針、骨針、竹針等原始針具的基礎上,歷經銅針、金針等不同階段,不斷發展更新而來。
通過對身體的某一部位進行固定的溫熱刺激以治療疾病,這就是灸法。
灸法的出現,當在原始人知道用火之後。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的過程中,發現身體某些病痛能得到一些減輕或緩解,逐漸地又用獸皮或樹皮包上燒熱的石塊或砂土,貼附在身體的某一部位,用作局部取暖,既舒適又方便,且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熱感,其解除某些病痛的作用也更大,如對受涼引起的腹痛及寒濕造成的關節痛等,這就成了原始的熱熨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不斷改進,人們採用樹枝或乾草作燃料,進行局部固定的溫熱刺激,治癒了更多的疾病,從而形成了灸法。
但也有人設想,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煮食和篝火防獸時,難免不發生皮膚燒傷、燙傷等情況;甚至燃燒著的木材進出的火星,亦能的傷人體肌膚。可是就在長年累月的無數次火傷中,人們有時竟意外地發現某些原有疾病的痛苦,卻因此而減輕或消失,於是積累了經驗,產生了灸法。
刺法和灸法是兩種不同的治病方法。刺法亦稱針法,是利用金屬製成的針具,通過一定的手法,刺激人體腧穴;灸法主要是用艾葉,點燃後在人體皮膚上進行燒灼或熏烤。兩者雖然所用器材和操作方法不同,但同屬於外治法,都是通過腧穴,作用於經絡、臟腑,以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針和灸在臨床上常互相配合應用,故合稱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