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老子道德經秘密

老子道德經秘密

發布時間: 2021-02-12 08:42:56

道德經的奧秘聽得會有什麼用處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版治國、齊家權、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⑵ 被篡改的道德經,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道德經》不是被人們刻意篡改,而是人們一直很難理解,這就導致一些人通過篡改(或回稱之為重新答排序)來解讀。目前,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道德經,直擊管理核心》一書,基於普遍公認的《道德經》原本,發現《道德經》從簽到後有著嚴謹的邏輯順序,其中《道經》部分論述了體道悟道的四重境界,《德經》部分論述了效法宇宙大道做事的四大程序。這個邏輯結構有助於我們快速讀懂《道德經》。

⑶ 《道德經》里的什麼秘密,說明了死是人最好的歸宿

為什麼說死是人最好的歸宿?《道德經》里天人合一的秘密令人徹悟

就像保爾柯察金說的那樣,當你死的時候,回顧自己的一生,您能想到什麼樣的畫面呢?你可有勇氣拍著自己的胸脯說自己的一生沒有虛度嗎?

當你做到了“致虛極,守靜篤”,看到了人生的常道和世間的無常,看清了生命的全貌,還能遵循天地大道,踐行宇宙大道,這就做到了“天人合一”,與天道合一,這就是老子《道德經》所說:“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就像老子本人那樣,“沒身不殆”,即使他的肉體已經消亡了幾千年,他卻一直留在人們的心目中,依然活在這片天地里。這才是真正的長生不老,永垂不朽。

⑷ 被篡改的《道德經》,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批古書,其中就包括我們盛行四海的《道德經》。結果經過整理復原人們發現,該版本與我們現在流行的《道德經》版本,存在著一些差異。
這些差異大多隻是隻字片句之間,但意義卻有千差萬別之遠,所謂「失之毫釐,謬之千里」。這些差別,或許是傳抄失誤,或許是有心人的篡改所致。現在我們就摘錄出四處來辨別一下,一起探討探討這樁千年公案。

帛書老子
第一處:《道德經》第二章
傳世本:「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帛書本:「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聲之相和;先,後之相隨,恆也。」
二者差別不大,就是一個「之」字,但意義卻完全變了。「有無相生」,與「有,無之相生」,第一個理解就像現在流行的陰陽相生一樣,你生我,我生你,互為其根,自循環而無始終。但第二個理解卻是「有,是由無而生的,無是有的根本」。
而這個理解,才是與《道德經》第三十九章「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六十三章「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相互應和的。
而照第一個理解,則完全與儒家解說易經的《十翼》、解說太極圖的《太極圖說》攪和在一起,混成了稀泥。也難怪有人說《道德經》是出自於《易經》的了。

執今之道
第二處:《道德經》第十四章
傳世本:「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帛書本:「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二者只差了一個字,把「今」換成了「古」。按照傳世本的理解,是要遵循古法來治理現代。所謂「祖宗之法不可易」,推崇周代之禮治天下。
但是孔子向老子問禮時,老子卻告訴他「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你所學習的那一套,都是已經去世了很久的人所言。對這些很久以前的人說的話,要活學活用,不可拘泥執著。
《莊子》還直接講解了原因:「今子之所言,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你學習的這些東西,都是先王留下來的遺跡,又哪裡是他們的真實內涵呢?腳印是腳踩出來的,但腳印又哪裡是腳呢!」
所以按照帛書本的理解,則是要法隨時變,以適應當下之法來治理當下。種植種子的方法,和培育幼苗、照顧成樹的方法完全不同,因為時勢和對象發生了變化,所以才要以「今之道」來「御今之有」。

自然之美
第三處:《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傳世本:「大器晚成」
帛書本:「大器免成」
同樣是一字之差。一個是持之以桓之意,表示大才都是很晚才成就出來的;一個卻是順其自然之意,表示大才都不是刻意成就、人為造就而來的。
可以看出,「大器晚成」在《道德經》體系中完全就是個外來戶,上無依下無靠,突兀而孤零零的,如同飛來之石一般。但「大器免成」,卻是與整本文意相通的。
《道德經》說「大巧若拙」,我們總覺得自然界的素材不夠完美,想要人為去改造它,製作成器。但我們製作出來的任何器物,都遠遠比不上自然界一片樹葉,一隻小鳥那麼精巧。
所以,自然成就之才,才是大才;人為造就之才,反而是拙才。試圖把人塑造成「器」,才真正是「奪天之造化」,不過是變巧為拙,變美為丑而已。

舉世獻媚
第四處:《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傳世本:「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帛書本:「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說實話,「不知知」這句話,我一直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感覺莫名其妙,怎麼也解釋不通。我在網上翻來復去才找到一個勉強看得過去的解釋——「:知道表現為不知道,這才是高明;不知道表現為知道,這就不夠理智。」
這個解釋一下就把老子的形象拉低了無數個檔次好嗎?整個一裝模作樣、世故狡詐的老頭嘛!說好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呢?怎麼能明明知道卻裝不知道這么腹黑呢!難怪有學者把《道德經》讀成陰謀論了。看來根本就不是老子腹黑,而是讀老子的人內心太奸詐。
後來我讀了一遍《莊子》,這才恍然大悟。《莊子》里有個叫南榮趎的,他說:「鄰里的人生了病,周圍的鄉鄰詢問他,生病的人能夠說明自己的病情,而能夠把自己的病情說個清楚的人,那就算不上是生了重病。
這就是「知不知」和「不知不知」的差別了:能夠把自己的病情說清楚的人,就算不上是生了重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那才是真正的重病。」
莊子由此大發感慨:我們都知道,對父母說的話一味稱贊,對領導說的話一味奉承,這是「諂媚」的行為。但如今社會潮流認為是對的,我們往往也會贊成;社會潮流認為是錯的,我們往往也會反對,我們這樣生活著,豈不正是一直在「諂媚」然而自己還不知道嗎?
我們穿著華美的衣裳,打扮艷麗的容貌,修飾自己的言行,討好獻媚於舉世之人,卻並不認為這是諂媚與阿諛,這不正是最大的迷惑嗎!

⑸ 道德經奧秘

《道德經》是春抄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⑹ 被篡改的《道德經》,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隱藏著篡改《道德經》的人,順應世事,想要討好眾人的用心。我們也都知道,《道德經》是道家學說的經典作品,是老子親手所書。但是你敢想像,我們現在所看見的這版《道德經》並不是老子所寫的原版的《道德經》。更可怕的是,他們不是簡單的改動,雖然只是改變了幾個字詞,但是卻與老子的意思相去甚遠,直接篡改了老子原本要傳達的意思。

被修改的版本,是為了順應“主流思想”說要遵循古法來治理現世,要遵循“祖宗之法”,所以要推崇周禮,古代治理的方式不能改。但是老子的意思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他的意思是,要活學活用,用現代的方式來治理現世。因為古代制定出那一套理論的人,已經去世了,他並不了解現世,所以用他的那一套並不可行。總而言之,修改過的《道德經》似乎是更加適合那個時代主流思想的,而老子本身所寫的《道德經》,所傳達的思想是要比修改後的高明、先進很多的。

⑺ 《道德經》被白岩松成為生命之書,里邊隱藏什麼秘密

沒有隱藏的秘密,因為道德經裡面的5000個字,81條,個個都有深意,越讀越有味道,越讀越有新意,白岩松能看懂這本書,能明白這本書每一個字每一個劇裡面背後所帶有的寓意,他沉迷於這本書,欣賞這本書,贊嘆這本書,他發現好多50萬字的書五六個字就能說清楚,然而這本只有5000字的書卻越繞越不明白,越往裡看越能看出新奇的東西,不斷的吸引他前去探索,於是這本書成為他當之無愧的生命之書。

道德經裡面的許多博大智慧,都在白岩松的理解下成為了他生命中重要的意義,他不斷的重復讀道德經,這本生命之書不僅對他來說很重要,關鍵是他每一個生命歷程都能與它碰撞出火花。

⑻ 道德經裡面的秘密

一切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去保養,參照太極圖來冥想,玄乎點的可以說是魂游內天外的境界,不容出戶,知天下,這是最高境界。要經常保持在一個好的心性中,如: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道德經分道經與德經兩部分,本身是沒有什麼秘密的,最多是為了闡述道的含義。進一步的還的是道教的各種經書。

⑼ 道德經秘密語

蒙瑪麗bb和

⑽ 如何評價網上流傳的《道德經的驚天秘密》

研究道德經來的人自古太多了,古人源在接近的語境下,斷句不會有太大問題。 現代的各種語言學者、哲學學者、宗教學者也對斷句這些基本問題有深入研究,比如王力、陳鼓應、李零、何新等等,不會在斷句這些細枝末節上玩出太多花樣的。 語義方面的分析也不是大問題,中國的學者在這方面不缺功力。 問題在於用他山之石以攻玉,即用現當代西方宗教學、心理學的成果來對比研究道德經,用現代醫學、心理學、物理學的成果來研究丹道。 不接觸、研究西方的科學,中國的科學不會有什麼進展;而像威廉·詹姆斯、馬斯洛、肯·威爾伯這些現代西方心理學、哲學家,他們的方法是科學的、實證的,資料也比我們豐富,他們對宗教修行、神秘體驗都有深入研究,我們不了解、借鑒他們的成果,小聰明玩得再好,比如斷句,也是吃虧的。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173條釋義 發布:2025-07-02 20:55:29 瀏覽:37
房地產公司股權抵押受法律保護嗎 發布:2025-07-02 20:47:29 瀏覽:648
一村以法律顧問簽約講稿 發布:2025-07-02 20:46:05 瀏覽:941
義務教育法屬於行政法律 發布:2025-07-02 20:44:36 瀏覽:351
江西勞動法關於產檢假的規定2015 發布:2025-07-02 20:43:31 瀏覽:98
法學神秘數字 發布:2025-07-02 20:38:39 瀏覽:541
員工出差補助勞動法 發布:2025-07-02 20:27:20 瀏覽:880
阜城司法網 發布:2025-07-02 20:21:33 瀏覽:929
掃射法官 發布:2025-07-02 20:06:47 瀏覽:231
經濟法對國家及社會價值是什麼 發布:2025-07-02 20:06:03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