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法制規范

道德法制規范

發布時間: 2021-02-12 09:44:03

1. 道德.法律和紀律,這三者對規范人們的行為有何異同

道德他沒有法律效力,他只能指責或約束他的行為,而法律是判斷他的行為是嗯有沒有犯罪紀律,他是道德的范疇,也是的約束人的行為的。

2. 如何用道德和法治的力量規范不文明行為

關鍵的問題在於,文明畢竟是一個道德層面的問題,因此很難有一把標準的尺版子。我們當然要鼓勵社會多些權正能量,多一些文明,多一些禮貌,但是,對於一些市民的生活習慣也不應該盲目地上綱上線,而應該是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下,要讓所有的市民包括各級官員不出現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對於個別人理解的不文明行為,完全沒有必要亂扣帽子,而對於道德的底線,則必須需要強化法治的力量。

3. 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的聯系與區別

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是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和相互滲透的。法律在保護、傳播、發展道德規版范方面起重權要作用,甚至把一部分道德規范直接變成法律規范。人們依靠內在信念所造成的道德力量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可以更好地貫徹執行法律。合乎道德規范的,也不會違反法律規范。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道德規范依靠社會的輿論、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等力量來維持,法律規范則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來推行。

4. 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的區別

區別如下:

1、意抄思不同

法律規范是指襲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而道德規范是對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的普遍規律的反映和概括。

2、范圍不同

法律規范在一定的國家中只能是統治階級的;而道德規范既有統治階級的道德,又有被統治階級的道德。

3、表現不同

法律規范一般具有特定的形式,由國家機關用正式文件(如法律、命令等)規定出來,成為具體的制度;而道德規范一般沒有正式文件的形式,因此存在於人們的觀念中或社會生活習慣中。

5. 什麼是法律規范 什麼是道德規范

法律規范(法律規則)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 法律規范,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反映國家意志的,具體規定權利義務及法律後果的行為准則。 法律規范,是指通過國家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或者認可的,用以指導,約束人們行為的行為規范的一種。它是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的基礎,可以說它是連接理論法學和實踐法學的橋梁。法學家對於法律規范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其本質並非僅僅是用以指導實踐,而更重要的要是通過這種研究來加強法律人在法律實踐中的論證,推理能力。 通常我們認為法律規范不是實體規范,就是程序規范,這也可以說是法律初學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比如民法之外有民事訴訟法刑法之外有刑事訴訟法)這種非此即彼的思考問題方式是非常有害的,它容易造成一種先入為主的意識,容易造成我們視野的狹窄。其實法律規范除了以上兩種規范外,還有一種規范,即沖突規范。學術界傾向於將沖突規范歸入程序規范之中,但是筆者認為這樣做是欠考慮的。沖突規范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存在的價值,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論述: 首先,從目的論的角度來看,實體規范是用來具體的規定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進而調整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當事人,責,權,義明確。從而形成可見的預期,進而降低交易成本。我們也可以稱其為通過實體實現正義的規范。而程序規范,本身並不追求當事人實體權利義務的明確,而是使得當事人在追求實體權利,義務的時候按照一定的方式行事,它追求的是一種秩序,一種看的見的正義,即「正義不但要實現,而且要以看的見的方式實現」。我們可以稱其為通過程序實現正義的規范。而沖突規范,是在調整國際民商事關系中產生的。它本身既不規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也不規定使用何種程序來實現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而是通過指導,來告訴法官選擇那個國家的法律來處理國際民商事關系。因此它也被稱做「法律適用規范」,「法律選擇規范」。因此我們可以稱其為通過選擇,指引來實現正義的法律規范。 其次,歷史發生學的角度來看。實體規范是最先出現的,程序規范次之,沖突規范最後。但是這只是在當歷史按照一種由內而外,由閉塞到交往的路線發展時才成立。我們通過觀察法律的最初形態「習慣法」就會發現,最初的習慣法是實體和程序不分,但是這種混合狀態中實體是戰具著很大一部分,而程序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程序性習慣的效力沒有實體性習慣的效力高。古時候衙門的縣令可以同過各種方法,哪怕是當今看來是非常荒唐的方法來實現自己心中認為的實體正義。在他們的心目中實體正義第一,程序無關緊要。而沖突規范,只有在同一時間,對同一個社會關系,有兩種或者多種法律同時調整它而且規定不一的時候才會產生。因此實體規范,程序規范,是它出現的前提,只有當前兩者規范彼此內部出現矛盾的時候,才需要通過沖突規范的選擇,指引來做出決定,選擇出具體的實體規范,程序規范來調整具體的社會關系。 最後,從規范的結構的角度來看,在我國存在著「三要素說」和「兩要素說」。前者認為法律規范是由「假定,處理,制裁」三部分組成;後者認為法律規范是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組成」,無論是「三要素說」還是「兩要素說」,傳統學者認為都是為了達到法律規范的確定性,概括性,穩定性。這種觀點對於實體規范和程序規范來言是非常的適合的,尤其是實體規范。但是沖突規范卻有著自己獨特的結構。這是由他的目的和價值所決定的。一般的沖突規范都沒有規定法律後觀,沒有將規范適用的條件和行為模式區分開,而是將兩者合在一起。由「范圍」+「系屬」構成。前者是應受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後者是指明對這種社會關系應該適用何國,何地,何種法律來進行調整。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實體規范,程序規范還是沖突規范都有自己特定的存在目的,歷史演變過程和結構,尤其是沖突規范和前兩種規范的區別更是明顯。因此不應該簡單的把沖突規范歸如到程序規范或者是實體規范之中。 法律規范又由行為規范和裁判規范組成。若法律規范要求受約束的人以規范的價值取向行為或不行為,則為行為規范。若目的在於要求在法律上有爭端的人或機關以規范為標准進行裁判則為裁判規范。法律規范大都由這兩種組成,但有側重。例如民法規范重行為規范,刑法規范重裁判規范。

6. 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區別是什麼

道德規來范和法律規范的區別
1、從源生產、發展來看,道德比法律產生的早的多,而且最終將替代法律,成為唯一的規范。
2、從依靠的力量來看,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執行的,道德是依靠社會輿論、人們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範等喚起人們的知恥心,培養人們的道德責任感和善惡判斷力來進行調控的。
3、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圍不同。法律只干涉人們的違法行為,而道德對人行行為所干涉的范圍要廣泛得多、深入的多。

7. 如何用道德和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500字

想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我們平時就應該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多學習一下這方面的有關常識。

8. 法律和道德或行為規范的區別

說通俗點,抄法律是襲人為了約束人們而定的規則,規矩;道德是自身的一種修養,或者說是一種傳承的文化素養,正因為人有道德,才不被稱為動物;行為規范是在道德的基礎上對自身的一種約束,是對自身的一種修煉,和法律的約束不是一回事,要區分開。

9. 如何自覺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

(一)自我預防是根本這里所謂的自我預防,按其字面意思應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是預防自己對他人犯罪,另一方面是預防他人對自己犯罪,也就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青少年應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在生活中,學會理財,杜絕浪費與攀比。樹立正確理想,辯證分析對錯、得失,控制「早戀」心理。培養自己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的觀念,增加抵禦犯罪感染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對待人際交往,要慎重,杜絕與社會不良人員的接觸。當遇到不良人員的騷擾和侵犯時,大膽告知父母或老師,求助於法律,提高被害預防能力,保護自己,打擊罪犯。

(二)家庭預防是基礎家庭環境對青少年的成長歷程具有最直接、最正面的導向作用。作為家庭營造者的父母,要認真對待,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包括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在生活上給孩子做好榜樣,給青少年以潛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家長要認識和掌握子女的優缺點,與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滿善意的關系,並能夠做到辯證分析,鼓勵與批評相互滲透,雙管齊下,使用正確適宜的教育方法,增強溝通與信任,重視對子女的愛心教育,培養子女自立、自理能力,適當創造獨自體驗生活的機會。對已經犯了錯誤的子女,應克服虛榮心理,積極和學校、社區交流聯系,爭取他們的幫助、配合,在孩子的周圍形成一個監督圈,通過各方面的督促、引導,使孩子改邪歸正,健康成長。

(三)學校預防是關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在注重升學率的同時,應進一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同時要注意學生精神方面的培養,加強以下三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學校應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靈活多樣的、較為直觀的、易於青少年接受的活動形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區分罪與非罪的能力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二是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學校應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和志向,自覺地以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減少不良行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達到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三是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幾乎所有青少年犯罪的動機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扭曲因素,針對這種狀況,學校應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動,並結合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心理輔導與治療,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周圍環境,克服成長中的諸多障礙。

(四)社會預防是重點社會預防就是從經濟、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進行全社會預防,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

一是完善青少年違法犯罪立法。我國早在1992年就已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又在1999年實施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這兩部法律與日益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相比仍顯不足。有學者談到,「……哪些措施最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是一個急功近利的想法。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搭建和未成年人有關的法律框架。」很多國家都是採用法律手段來規范青少年人的行為,例如《少年法》、《少年法庭法》等,我國有關青少年的法律規定較為籠統,實際操作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有關部門應當進一步完善對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法律制度,建立針對未成年人的刑事法律制度,使青少年違法犯罪防控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是加強對社會環境清理整頓。目前,雖說鑒於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對青少年產生的危害,我國法律及一些地方性法規都對青少年出入娛樂場所以及娛樂場所設立的位置等都作了越來越嚴格的規定,可是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些「黑網吧」、「黑游戲廳」、「黑歌舞廳」轉移到城鄉結合部或者隱藏於居民區內,地點更為隱蔽,違規經營也更為猖狂,不僅縱容未成年人進入,而且用色情內容引誘青少年,致使青少年通宵達旦地沉溺於暴力虛擬游戲、熱衷於不道德的網路聊天、滿足於不健康的身心體驗,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在娛樂場所管理上下大力氣,嚴格娛樂場所開設審批程序,規范娛樂場所臨時檢查機制,健全娛樂場所內部管理制度,真正把青少年堵在不健康的娛樂場所之外。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逐步增加各種文化設施,大量建立青少年活動場所。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173條釋義 發布:2025-07-02 20:55:29 瀏覽:37
房地產公司股權抵押受法律保護嗎 發布:2025-07-02 20:47:29 瀏覽:648
一村以法律顧問簽約講稿 發布:2025-07-02 20:46:05 瀏覽:941
義務教育法屬於行政法律 發布:2025-07-02 20:44:36 瀏覽:351
江西勞動法關於產檢假的規定2015 發布:2025-07-02 20:43:31 瀏覽:98
法學神秘數字 發布:2025-07-02 20:38:39 瀏覽:541
員工出差補助勞動法 發布:2025-07-02 20:27:20 瀏覽:880
阜城司法網 發布:2025-07-02 20:21:33 瀏覽:929
掃射法官 發布:2025-07-02 20:06:47 瀏覽:231
經濟法對國家及社會價值是什麼 發布:2025-07-02 20:06:03 瀏覽:952